?

論貝多芬《悲愴奏鳴曲》第三樂章

2020-09-10 08:26卓達吉久美
看世界·學術下半月 2020年12期
關鍵詞:演奏技巧貝多芬

摘要: 路德維?!し病へ惗喾?,生于1770.12.16.卒于1827.3.26.是德國著名的作曲家和音樂家,也是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中較為重要的人物。在貝多芬的早期作品《悲愴奏鳴曲>第三樂章是作品的重要代表,在殘酷的命運的黑暗勢力的斗爭,一個更好的理想和幸福生活的追求華麗的詩。它分為三個樂章,第三樂章是回旋奏鳴曲。本文主要從觸鍵、節奏和速度、情感加工分析作品。

關鍵詞:貝多芬;《悲愴奏鳴曲第三樂章》;演奏技巧

一、作者介紹

(一)生平介紹

路德維?!し病へ惗喾?,出生于1770.12.16.卒于1827.3月26日,57歲,德國知名音樂家,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世界音樂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逝世。 他的作品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因此被稱為“樂圣”和“交響之王”。 維也納世界古典音樂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貝多芬的音樂是古典主義音樂同鄉浪漫主義的一座橋梁,繼承了海頓和莫扎特的傳統,也在此基礎上大膽的創新、突破對19世紀的歐洲音樂有著深遠的影響。4歲時就會彈奏羽管鍵琴,但是命運不是一帆風順的,對于一個在音樂上有才華的人來說中耳炎無疑的是最沉重的打擊。。

(二)主要作品及音樂特點

他最著名的作品包括《第三交響曲(英雄)》、《第五交響曲(命運)》、《第六交響曲(田園)》、《第九交響曲》、《悲愴奏鳴曲》和《月光奏鳴曲》等等。其 32 首鋼琴奏鳴曲,包括《悲愴》和《月光》等被尊為鋼琴的“新約全書” (“舊約全書”為巴赫的《平均律鋼琴曲集》),是對浪漫主義鋼琴音樂的啟蒙,這些奏鳴曲大致可以分為早,中,晚三期,其中從第一首到第十一首是早期創作,當時的貝多芬充滿活力,寫作欲望繁榮時期,具有非常深刻的獨創性,這一時期他創作出了著名的奏鳴曲《悲愴》。

貝多芬的交響曲大大拓展了音樂與藝術的表現形式,在交響去方面的創新節奏不按照小節節拍,打破了嚴格遵守嚴整的節奏形式,而是隨音樂的要求改變的相對自由。歌唱性的管弦樂,貝多芬具有很好的旋律天分和技巧,善于將旋律如歌般的展現出來。他配器的豐富也大大提高了樂團的表現。第三交響曲開始,在第五和第九交響曲中展現不同的風格,一個明確的線索主題或思想的形式內容是貝多芬之前的作曲家沒有做到的。

二、《悲愴奏鳴曲第三樂章》

(一)作品創作背景

從1789年到1799年初,貝多芬創作了這首奏鳴曲,送給他的贊助人與仰慕者。那時的貝多芬以卓越的鋼琴家與作曲家身份贏得更大的盛名。他遭受過各種曲折和不幸,早年喪母、貧困、失學、阜陽弟弟和照顧父親的生活等壓力,這些生活重擔過早地壓在他的肩上,在加上20歲就患了嚴重的耳病,導致這首《悲愴》奏鳴曲中某些樂段的戲劇性以及明顯的悲劇色彩,但也展現了一種強烈的新理念。這種對威嚴,簡潔的作品和戲劇力量的掌握是作者早起奏鳴曲的杰作。

(二)奏鳴曲簡介

1.何謂奏鳴曲

16世紀中期最早出現奏鳴曲這個詞,原意是指片段的聲音。當時的奏鳴曲沒有一個清晰的組合形式,只要是器樂曲都可以稱為奏鳴曲。隨著不斷變化的時代,奏鳴曲已經由一個簡單的樂器曲演奏成具有主題、發展與再現的復雜曲式了。從早期奏鳴曲到古典奏鳴曲的變化,無論是結構、都是根本性的變化。在維也納古典樂派時期,古典奏鳴曲的結構完全塑造成形的。在貝多芬的創作中,各種奏鳴曲占據了他的半部作品的55首。

2.奏鳴曲的結構

奏鳴曲是一種常用于許多樂曲中主要樂章的型式。它包含幾個不同主題的呈示、發展和在現以及特定的調性布局。由于它通常用于奏鳴曲的第一樂章,并且通常用快板速度,它也稱為奏鳴曲第一樂章形式或奏鳴曲快板形式。

通常被稱為奏鳴曲,指維也納古典樂派時期組成的三部奏鳴曲。第一部分是呈示部,包括主部、連接段、副部及小結尾。主部與副部的調性關系仍保留古典奏鳴曲式的傳統。在較早的奏鳴曲中呈示部一般要反復一遍。第二部分是展開部,也稱自由幻想部。主要音樂在不同的音調上演奏,也出現了不同的音樂思維,有時以新的方式繼續展開樂曲,最終開始第三部分的過度。第三部分稱再現部。這時主部仍在原部上再現,并通過連接部分,使副部在主音上出現,以取得再現部調性的統一。

(三)《悲愴奏鳴曲》第三樂章介紹

此樂章只能是憂郁的心情一直保持到曲終,快樂的情緒始終不能占據上風。此樂章的帶有欠穩定的游移情緒,不斷加強的搏斗中表現了熱切的渴望和追求。作者想用這一樂章的柔美、輕巧,快樂來和第一樂章的沖動、黑暗、熱情形式進行對比。第三樂章,快板的回旋曲,c小調,回旋主題為發展的迂回主題。到61小節進入第二主題,明朗的風格,降E大調。最后當曲目進入第三主題,柔和而恬美,從技巧上來說這一段大量使用了對位技法,使人不禁贊嘆于貝多芬驚人的音樂才能。第一主題精致而高貴,這個旋律運用了德國民歌,使我們想起清澈的目的聲和潺潺的流水聲。它還蘊藏著一種肝腸寸斷的悲傷情緒。

三、演奏技巧

(一)觸鍵及音色

呈示部主題包含著明顯的德國民歌音調,親切而隨和,要彈的連貫并且柔和,而且非?;钴S。在演奏技巧方面,手指的獨立性非常重要,體會“快下放松”。所謂快下就是迅速高臺指后迅速彈下,手指觸鍵動作 要快、要敏捷,這樣能使彈奏出的聲音明亮、清晰。所謂“放松”是指聲音一旦發出,手就絕對不要再對琴鍵施加壓力,指尖站住在保持手型的基礎上手臂自然放松。

插部主題莊重、樸實,下鍵要柔軟而深沉,力量集中而連貫。所有的彈奏表現和技術都是通過手指尖去完成的,指尖是彈奏的關鍵的關鍵。斷音的彈奏方法:掌關節穩固,保持良好的演奏手型,手腕保持潛在的高度靈活性,手指端在整個手掌、手腕及手臂控制下降的同時做好速度、力度和手指與琴鍵距離的控制。再現部將呈示部的材料在曲式上作了本質的改變,副部在逐步的同名大調(C大調)上再現。必須注意以下幾點:1、奏后一音手指落下的同時奏前一音的手指方可抬起,這一起一落便在同時。2、手臂與軀體的自然重量始終慣于琴鍵,無論聲音強弱必須觸鍵到底。指、掌、腕、肘、肩乃至腰肢關節在初見時相互關連,相互影響、配合密切、張弛自如。

尾聲,最后果斷有力的結束,似乎是對整個音樂中令人激動的問題的明確解答。其奏法是:手指堅定有力,手腕方形靈活,大臂與背部積極配合,最高音是旋律,是傳統音樂的靈魂,則低音要盡量縮小小手指與其他手指在力度、獨立性、靈活性等方面的差距。

(二)節奏與速度

在演奏時,美妙悅耳的音色與手指觸鍵時的力量來源、力度支配有著直接的關系。如果力量的來源不對、力量支配不科學則極有可能導致音色“虛”、“散”、手臂僵硬、力量 浪費等等問題。

第三樂章他的主題帶有田園風味,情緒比較活潑、樂觀,歡快。樂章的中部,出現了一小段近似民間舞曲的音調。它表達作者沒有被困難所嚇倒的樂觀情緒。最后出現堅定的曲調,表現出斗爭的意志和必勝的信心。

四、小結

本文通過對貝多芬《悲愴奏鳴曲》第三樂章從作者介紹、寫作背景、演奏技巧方面進行了分析,通過分析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貝多芬,對奏鳴曲有一個新的認識,對音樂的表達有一個更高的理解。對古典音樂有一個更深的認識。

參考文獻:

[1]于潤洋.西方音樂通史[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年版

[2]蔡良玉.外國音樂欣賞叢書[M].人民音樂出版社,1998年版

[3]邵義強.古典樂派樂曲賞析[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M].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9年版

[5]唯民.貝多芬論[M].人民音樂出版社

[6]貝而加米尼.貝多芬和古典時代[M].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簡介:

卓達吉久美,西北民族大學2018級音樂與舞蹈學班。

猜你喜歡
演奏技巧貝多芬
貝多芬只有一個
“沒良心”的貝多芬
關于古箏演奏技巧發展的若干思考
海頓弦樂四重奏《騎士》的作品風格和演奏分析
淺談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問題
淺談二胡傳統作品與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點及異同
貝多芬的故事(下)
貝多芬《第六交響曲(田園)》賞析
相見恨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