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瓦格納歌劇中戲劇性特征的透視分析

2020-09-10 08:26林晨
看世界·學術下半月 2020年12期
關鍵詞:戲劇性

林晨

摘要:歌劇藝術性分析,是西方文化分析的代表方面。為此,本文結合瓦格納的相關資料,著重從恪守與違反的呈現、沉著與沖動的對立表達等方面,探究瓦格納歌劇中戲劇性特征,以實現西方歌劇內在情感的解讀和研究。

關鍵詞:瓦格納歌劇;戲劇性;藝術透視

引言:歌劇,是西方舞臺藝術的代表,它主要是以歌唱和音樂為主進行劇情的闡述和表達,其演出的構成要素主要包括背景、戲服、以及歌唱表演等因素。瓦格納歌劇,是典型的西方歌劇代表,其風格中融合了西方傳統文化和藝術表現特征,關于其內部戲劇性的分析,為讀懂西方文化提供了借鑒窗口。

一、瓦格納介紹

威廉·查理德·瓦格納,出生于德國萊比錫,是著名的作曲家[1]。瓦格納從小接受了良好的音樂訓練,且他對音樂和戲劇的興趣也十分的濃厚,自身優良的音樂文化底蘊和趣味性,為其后來歌劇的創作提供了基礎。同時,瓦格納所生活的社會環境中,意大利歌劇與法國歌劇盛行,但此時的歌劇主要以外表華麗為主導,其活動大大忽視了歌劇本身的內在價值?;诖朔N音樂形態之上,瓦格納提出了歌劇“改良”的口號。他一方面將過去的前奏序曲部分管弦樂隊用到了極限,使其從為邊緣向著核心部分轉換;一方面也開始組織作曲家通過復調進行主導動機的組合,從而為西方歌劇藝術的復興和發展帶來了創新動力,也增加了西方歌劇傳承和表達的分析價值。

二、瓦格納歌劇中戲劇性特征的透視解讀

瓦格納歌劇打破了傳統西方歌劇富華外表框架的限制,將歌劇內在主題的凸顯變成了核心?,F結合瓦格納歌劇代表作品,對其戲劇性特征分析如下:

(一)恪守與違反的同步呈現

瓦格納所創作歌劇的最大特征,是其作品中更多的追求內在故事層面的變幻,而并非外在形式上的浮夸。故而,他的歌劇與西方其他歌劇比較,故事情節上的戲劇性沖突更加明顯。其中最具典型的,要數歌劇故事主人公對于誓言的恪守與違反矛盾沖突。一方面,瓦格納歌劇中的主人公,對于誓言的遵守層面,均存在著忠貞不渝的觀點,另一方面,就是與“忠貞不渝”相互對立的違反。作者正是借助這種前后反差沖突,推動著歌劇表演故事情節的變化。

比如,瓦格納歌劇《仙女》系列中的《毒蛇女》故事中,就是以仙女阿達與國王的約定--“八年內不允許將自己的身份告知愛人”為基礎,講述了阿達與真愛阿仁達之間的故事。阿達初期為了避免打破自己立下的誓言,忍痛離開了阿仁達,并通過制造各種假象,讓阿仁達痛恨至極,甚至是詛咒自己變成石頭,最終上天被兩人的真情所打動,不僅恢復了阿達的仙女身份,還任命阿仁達為仙國國王[2]。

歌劇中男女主人公在追尋真愛的過程中,一方面既有對誓言、約定的恪守,比如阿達遵守自己的承諾,8年內不透露自己的身份;阿仁達得知真相后對阿達忠貞不渝等,這些故事情節都表現了對于美好愛情頌揚之情。另一方面,阿達為了守住自己的誓言,由不得不在阿仁達面前制造假象,從而使其產生怨恨,體現對立的違背。即,歌劇中直接對男女主人公的謳歌,遠不及反向貶低后再歌頌的表達效果強烈,這是瓦格納歌劇以被動的故事情節,突顯格局內容價值的直接展現。

(二)沉著與沖動的對比表達

瓦格納歌劇故事中的戲劇性特征,也是通過故事中鮮明的人物性格進行展現。與傳統歌劇中只注重華麗的外部包裝,而內容缺少意義性的故事相反,鮮明的人物個性設定,更能夠激發視聽者的欣賞興趣,且他們也能夠在瓦格納歌劇的代表人物塑造中,或多或少的找到自己的影子,從而增加了歌劇的欣賞內涵性。

比如,瓦格納以莎士比亞戲劇小說《一報還一報》為基礎,改編的歌劇《愛的禁令》故事內容中,主要講述了巴勒莫城市國王為實現對城中品行不端的行為進行制止,下令取消飲酒、戀愛等行為。但警察布里杰拉卻在此類人員審問期間,愛上了其中一員-尤利婭。而后,尤利婭的朋友克勞狄奧、以及伊莎貝拉也相繼與參與搭救的人員產生了情感,最后由伊莎貝拉設計,解開了弗里德里希所操控的整場“鬧劇人”的面具,也將禁戀法令廢除,人們又開始過著狂歡、喝酒、戀愛的生活。

瓦格納在這部就劇情有些荒誕的故事中,著重為受眾塑造了沉著型任務形象“伊莎貝拉”,以及與其相互對立的沖動型人物“弗里德里?!?。一方面,瓦格納歌劇中的沉著人物形象的塑造,向人們展示了智慧帶來的力量,也贊美了那些生活中擁有“真正智慧”的人,另一方面也對那些只會意氣用事的“沖動型”群體進行了批判,進而將歌劇與生活緊密的聯系在一起。

(三)忠誠與背叛的平行展示

瓦格納歌劇的成功之處,在于作者善于立足于社會發展的整體趨向,采取以小見大的方式,向大眾傳達不畏懼惡勢力,正義必勝的精神。即,受眾能夠通過瓦格納歌劇得到精神上的鼓舞,進而在社會多樣化發展變化的環境下,以積極向上的精神、清晰的正誤判斷觀念發展和生存。

比如,瓦格納以英國小說家愛德華的作品《最后的護民官》為基礎改編歌劇《黎恩濟》中,主要通過五幕歌劇,講述了羅馬護民官黎恩濟與羅馬貴族代表克倫納矛盾、阿德瑞諾與其父親的矛盾、以及阿德瑞諾與黎恩濟矛盾的故事。隨著故事情節的發生和變化,羅馬貴族與護民官之間的矛盾愈發變得激烈,且最終延伸到了家庭內部成員之間的矛盾。而導致這些矛盾此起彼伏產生的根源,主要是來源于不同人物對于“忠誠和背叛”的理解差異,最終以核心人物黎恩濟、阿德瑞諾、克倫納之間的忠誠被打破,背叛后得到相應處置收場。

瓦格納在這部歌劇中,主要是借助人物關系中間的忠誠度,作為故事情節推動的牽引點。故事中核心任務都想守住自己的忠誠,但卻在實際中一次次的被打破,最終只能承擔違背忠誠的結果。這部歌劇故事中,不僅僅體現了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變化,還從社會階級關系出發,對社會現實中存在的為了“所謂的忠誠”,而刻意營造假象的群體進行了抨擊。與此同時,它將人性的美好與丑惡在不同的環境下同時呈現出來,從而將歌劇故事的教育意義展現出來,這是瓦格納歌劇戲劇性特征運用和展現的深層次含義。

(四)仇恨與救贖的透視解讀

瓦格納歌劇中戲劇性特征的運用,也體現為透過故事的情節變化,將人性中最原始的特征呈現出來,其形態主要包括仇恨與救贖兩種形式。在瓦格納歌劇作品中,人們之所以會產生仇恨,多是由于不了解所導致;而救贖往往是人們了解實際情況后所做出的第一反應。因此,瓦格納也借助這種關系,對人性的雙向性進行了描繪。

比如,瓦格納所創作的歌劇《漂泊的荷蘭人》中,被魔鬼詛咒的荷蘭人困在小島上,為了將魔咒打破,荷蘭人便向達藍德的女兒求親,起初荷蘭人主要是以打破魔咒為目的,最終卻真正愛上了達藍德的女兒。當他真正了解到自己的情感后,又開始懺悔自己的行為,最終以男女主人公雙雙跳河,并得到雙方的救贖為結局。瓦格納在這幕歌劇故事中,主要是通過荷蘭人對達藍德女兒的態度變化,將人性雙向變化的特征展現的淋漓盡致,此種波瀾起伏的故事情節,更能夠引發受眾的深思。

結論:綜上所述,瓦格納歌劇中戲劇性特征的透視分析,是西方藝術作品中內在價值研讀的理論歸納。在此基礎上,本文通過恪守與違反的同步呈現、沉著與沖動的對比表達、忠誠與背叛的平行展示、仇恨與救贖的透視解讀等方面,對瓦格納歌劇中戲劇性特征進行了解讀。因此,文章研究結果,為西方歌劇的深層次解讀提供了新視角。

參考文獻:

[1]李思雨.瓦格納歌劇《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三個制作版本的比較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20.

[2]楊金花.瓦格納歌劇中戲劇性特征的透視——以《伊麗莎白詠嘆調》為例[J].當代音樂,2019(12):89-90.

猜你喜歡
戲劇性
長春花藍+玉米黃
戲劇性CIRCUS
真實的戲劇性
預設在戲劇文本《推銷員之死》中的語用功能
試析音樂劇《悲慘世界》中音樂的戲劇性因素
《悟空傳》戲劇與文學的跨界敘事
懸疑、人性與戲劇性
微電影敘事中的平衡與戲劇性
不可思議的面具舞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