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體時代中西方音樂傳播效果對比研究

2020-09-10 08:55高長天
看世界·學術下半月 2020年12期
關鍵詞:傳播效果全媒體時代

摘要: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快速發展,中西方音樂正在相互影響。在傳播過程中,兩者傳播效果有著較大的差異,為促進文化交融,應該對中西方音樂進行比較。本文將對全媒體時代中西方音樂傳播效果進行對比,并且對相應的結果進行研究,以此來讓我國的音樂方面得到更加良好的發展。

關鍵詞:全媒體時代;中西方音樂;傳播效果

引言:在二十一世紀,全球的音樂都已經走向了商業化,并且發展的速度是非??斓?,產生了較為廣泛的影響。對于音樂來說,這是一次機遇,也是一次挑戰,在非常短的時間內,中國的現代音樂與古典音樂已經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重合,這種情況在整個音樂史中也是較為少見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應該對本土的音樂進行更深層次的領會,也要對西方的音樂進行一定的了解。

一、全媒體時代與中西方音樂的相關概述

(一)全媒體時代的相關概述

全媒體時代便是所有的傳播媒體進行共同傳播的時代,在此時代的發展過程中,會對互聯網進行利用[1]。在目前的大眾傳媒中,有著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兩種,傳統媒體便是報紙、書籍與廣播電視等等,新媒體便是新興的網絡媒體。新媒體環境的形成是因為互聯網的高度普及所造成的局面,在新媒體的環境中,網絡已經變成一個全新且重要的載體。每個人都可以在網絡中形成一個全新的媒體,這樣的情況在不斷地發展中已經形成了龐大的新媒體時代,也由單對多的傳媒方式變為了多對多的傳媒方式,新媒體有著很多報紙傳媒不具備的優點,例如傳播速度快,減少了紙張的應用,且新傳媒會讓閱讀者在閱讀時更加方便。在這些優點的背后,新媒體同樣有著一些缺陷,例如信息的真假性,因為每個人都可以在網絡中進行發言,這會造成很多錯誤的信息和知識產生于新媒體中。另一方面,目前的傳統媒體也對互聯網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應用,形成了全媒體時代。以上便是關于全媒體時代的相關概述。

(二)中西方音樂的相關概述

中西方在文化上有著明顯的不同,其中也包括了中西方音樂的不同[2]。無論是樂器還是形式,都可以對其進行明顯的區分,兩種音樂都有著各自的特點,并且在全媒體時代中,兩種音樂已經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融合。面對這樣的情況,應該對中西方音樂的傳播效果進行對比。以上便是關于中西方音樂的相關概述。

二、全媒體時代中西方音樂傳播效果對比研究

(一)環境認知效果的不同

在全媒體時代中西方音樂傳播效果對比過程中,環境認知效果有著明顯的不同。在人的認知能力對外部的信息進行處理時,便會出現傳播的效果,讓人們在情感與態度等多個方面出現相應的變化,如果從中國古代的文藝理論視角來看的話,美學中便包含了傳播效果,而所謂的環境認知效果便是傳播效果中的一個分支,在傳播內容的影響下,人們會對周圍的環境產生不一樣的印象與知覺,通過外部信息的接受,人們觀察世界的視角會發生變化。

中西方的音樂在多個方面都具有明顯的差異性,都有著各自的特征,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文化形式,音樂可以對兩種不同的文化進行一定程度上的識別。在具體的歌唱內容上,中國的音樂對平民的生活進行了相應的重視,對普通人的日常進行了反應,歌曲中的人物并沒有太多的英雄光環,例如,中國古典音樂中的經典《高山流水》,其中的主人公只是先秦時代中了解音律的兩名隱士,并沒有驚天動地的身份,完完全全就是普通人。另一方面,中國的音樂在內容上與自然的景色總是會相互結合,對傾聽過程中的審美非常重視,通過這樣的方式來進行共鳴,例如,中國古代的《春江花月夜》便是這一類型的歌曲,并沒有對故事進行講述,也沒有對英雄進行打造。但是在西方的音樂中,歌曲的相關內容會對英雄的人物進行塑造,其中包括了《荷馬史詩》的特洛伊戰爭。法國的歌劇也會將神作為主要人物,很多的人物都不是普通人的身份,對于人物之外的描寫更是毫不重視,幾乎沒有太多的山水音樂,對人物的感情經歷反倒是有著過多的描寫。如果從器樂的相關視角來看,中國音樂的樂器會以古箏、二胡與笛子作為主體,進行獨奏表演可以對相應的意境進行展現,而西方音樂的最初的時候會將長號與小號作為主體,需要很多樂器進行合奏才可以起到良好的音樂效果,在之后的西方音樂發展中,吉他成了較為主流的樂器,與中國的相關樂理是截然相反的。

在全媒體時代之前,對外部的信息進行接收的渠道是非常單一的,其中包括了書籍與廣播報紙等等,在全媒體時代之后,接收信息的渠道已經變得越來越多元化,相應的環境認知效果已經變得越來越不一樣。因此,在全媒體時代中西方音樂傳播效果的對比中,環境認知效果有著明顯的不同。

(二)輿論導向效果不同

除了環境認知效果有著明顯的不同外,輿論的導向效果也有著明顯的不同。大眾的傳媒在向信息進行傳達的過程中,通常會對價值的判斷進行包涵,其中包括了善與惡、美與丑等等。這樣的價值判斷在客觀上可以對社會的規范化進行維護,也可以對價值體系進行構成,也就是所謂的輿論導向功能。中國的本土音樂會對中國風進行一定程度上的追求,對意境與人性有著非常明確的表達,在二十世紀末,西方的搖滾元素突然出現,對聽眾進行了吸引,讓中國的民族風特色陷入了低谷,處于劣勢的狀態,網絡時代的突然出現對這種現象進行了改變,傳播的模式意境不再單一,對音樂的事業與國界進行了擴大,對中國風音樂的傳播力度進行了極大地的加強,甚至已經走向了世界。因此,在全媒體時代中西方音樂傳播效果的對比中,輿論導向效果有著明顯的不同。

(三)社會示范效果不同

除了輿論導向的效果不同外,相應的社會示范效果也會非常不同。所謂社會示范效果便是將向社會進行展示的行為模式作為依據,以此來對人們的行動進行一定程度上的影響,一般情況下,人們會對這種相應的行為模式進行模仿與學習,對社會起到示范的相關作用。在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兩種制度模式下,傳播媒體都會有著這樣的效果,而作為其中的中西方音樂,在進行傳播的過程中,相應的倡導價值與行為有著非常明顯的區別。相關的中國音樂會對民族風與中國風的元素進行包含,是我國人民的情感體驗,也是我國人民的智慧體現,有著非常多的傳統文化要素,其中的愛國情境與忠孝文化也包含在其中。有著歌曲便有著明顯的社會示范導向。其中包括了《精忠報國》與《父親》等相關歌曲。這些歌曲的情感內容與意境內涵可以明顯的表達出來。在對這些歌曲進行演唱的過程中,可以有著強烈的暖流,給人們帶來了全所未有的精神力量。中國的歌曲還有著較濃的人情味,良好的道德觀念會更加容易養成。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起到了促進的作用。在社會動蕩中也會有著相應的歌曲對人們進行鼓勵,例如《和平天使》等等。而西方的音樂在此方面并沒有社會示范的特點。因此,在全媒體時代中西方音樂傳播效果的對比中,社會示范效果有著明顯的不同。

結論:綜上所述,目前的中西音樂都已經得到了良好的提升,但是其中還有著較大的進步空間,這已經對我國的音樂發展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影響。本文已經對全媒體時代中西方音樂傳播效果進行對比,其中包括了環境認知與輿論導向等多個方面,通過這些方面的相關策略可以讓我國的音樂得到良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原嫄,陳柏安,胡妍璐.全媒體時代中西方音樂傳播效果對比研究[J].北方音樂,2020(15):12-13.

[2]方冰.歷史文化視野中西方音樂發展演化的宏觀趨勢[J].北方音樂,2020(06):172-173.

作者簡介:

高長天(1992--)男,漢,籍貫:山西省呂梁市;最高學歷:博士在讀;目前職稱;研究方向:西方音樂史。

猜你喜歡
傳播效果全媒體時代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農村傳播的渠道與效果研究
全媒體時代的時政新聞創新
全媒體時代文學評論的尋路與重建
線索與議程設置:提高黨報傳播力引導力的切入點
明星微博在社會公益活動中的傳播功能與效果研究
企業微信生態圈的信息傳播機制及效果分析
全媒體時代高校新聞人才培養應對輿論新環境改革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傳播效果的幾點思考
全媒體時代地市黨報媒體融合的四個著力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