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說基層專業劇團“吃飯戲”的演出

2020-09-10 08:55王華鋒
看世界·學術下半月 2020年12期
關鍵詞:傳承與創新

王華鋒

摘要:做為基層專業劇團,由于受資金、演出場地、編、導、演等多方面條件限制,“大制作”的新戲可遇而不可求,以平常心堅持“吃飯戲”的演出,以平常心堅持“吃飯戲”的傳承和創新既可以滿足群眾看戲的多樣化,也是我們劇團賴以生存的保障。重要的是老戲在保留傳統的東西的同時,應該有新的元素注入,讓觀眾有耳目一新之感。

關鍵詞:基層劇團;吃飯戲;傳承與創新;演出

我剛進劇團時,年紀尚輕,不諳世事,也不懂生活的艱辛。那時師傅們常說一句順口溜:“吃飽了好演戲,演好了有飯吃,吃飽了演好戲”。舊時節,師傅們常年背著行李卷,穿行在農村和城市的大舞臺、小舞臺,唱戲是謀生手段。但在艱苦歲月里,師傅們的追求并沒有止步于“吃飽”,他們熱愛家鄉戲,始終保持著高漲的精氣神——“吃飽了演好戲”。對“吃飯”“演戲”我是敬畏的,因為這份敬畏,我對“吃飯戲”的態度也是誠懇的。

如今,劇團的條件好了,無論是生活條件還是演出條件,但心底里好像瞧不上“吃飯戲”了,“吃飯戲”落魄成了“討飯戲”,實在混不下去了,帳面一窮二白了,演演老戲聚聚人氣財氣,續命。但凡經濟條件允許,都想搞“大制作”,一是為晉京,二是為拿獎。新編戲請名編劇、名導演不惜重金,服裝、舞美也明顯要考究得多。劇團靠“一獎遮百丑”向政府要錢,至于觀眾喜不喜歡、愿不愿意買票進劇場看戲,這些不在“政績”考慮范疇之內。

我供職的武進錫劇團有著輝煌的過去,在經歷了種種不景氣之后,她又梅開二度,煥發了青春。我團近年來每年下鄉演出達300場,這就要求我們不斷推出新劇目,以滿足廣大觀眾的需求。武進,曾是小戲之鄉,業余編劇村村都有。如今,專業編劇退休,業余編劇一盤散沙,新劇本一本難覓,就別說優秀劇本了,這是其一。其二,排一部新戲,對演員的要求也高。像我們這樣的基層劇團,年輕演員的演唱水平表演水準都有待提高,一出大戲,如果上場演員的表演水平參差不齊,演出質量很難保證。其三,新戲投入資金大。小劇團“外無援兵,內缺糧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有好的想法也只能“望洋興嘆”。所以,復排老戲是一條“捷徑”。這些“吃飯戲”可以滿足群眾看戲的多樣化,也是我們劇團賴以生存的保障。但內心深處,我希望老戲在保留傳統的東西的同時,應該有新的元素注入,讓觀眾有耳目一新之感。

下鄉演出受條件限制,一、不可能大制作,包括布景、燈光,都必須應陋就簡、“一物多能”,將物的利用價值發揮到極致,為省錢也為省人工。二、下鄉演出隊伍是“輕騎兵”,整臺演出的人數、特別是舞美效果是受到限制的。做為導演,為了讓老戲更深入人心,我決心在細節上下功夫。

王紹軍老師在《現代戲的發展路徑和創作走向》中講到:地方劇種的現代戲創作要向生活要人物,向戲曲要技術,向“扮相”要“身段”,向話劇要方法。我們要做思想者、問題的發展者、權威的挑戰者、自我的否定者、深厚傳統的繼承者、當下各種藝術元素的吸納者。王老師講的是現代戲,我覺得放在“吃飯戲”上也適用。其實,最重要的是學習讓我自信,從而激發了我的創作熱情。

錫劇《浪子情緣》中,賈金龍見到父親的墓碑,痛悔萬分:“爹爹,不孝孩兒回來了——”之后有一段十多分鐘的唱腔,非常精彩。以往的演出,突出主人公的哭,動作也只有跪、扶碑。我在導這場戲時,加入了長水袖,讓演員充分運用長水袖收袖、出袖、繞袖、抖袖、搭袖等一系列的動作來表現主人公內心的波瀾,舞臺上人物感情得以放大、延長,長水袖也拉近了演員與觀眾的距離,加大了臺上臺下的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演出效果。在第七場《試夫》中,賈金龍唱:“命運將我苦作弄,人生旅途多坎坷,終日獨居菜為伴,有筆難書愁人苦?!蔽蚁氲?,主人公也曾苦讀詩書,雖然誤入歧途惹人恨,但如今悔過自新,讀書人的“童子功”還在,所以,在這段唱中,我增添了新的動作,主人公將手中的笤帚不知不覺地當作了筆,掃地變成了抒寫崎嶇人生路上歷經坎坷的感慨。舞臺上常見的書生題壁的豎筆橫了過來橫在了地上,雖少了大氣磅礴的才情與灑脫,卻也不失浪子一氣呵成的悔過自新的勇氣與決心,“地書”的過程也是一點點收起自卑重拾自信的過程,演員也覺得整個表演過程更加完整更加符合人物的情感的發展軌跡了。這一新穎程式的添加,除卻更加細膩地刻畫了人物,無形中也增強了時代感,新奇而無違和感,觀眾很感興趣。

記得羅錦鱗老師在談到導演藝術的特性時強調:二度創作必須尊重一度創作。像《浪子情緣》《玲瓏女》這樣的劇本早已經過舞臺的千錘百煉,非常緊湊精致了,不可能“改編”,只能“復排”了。但即使是復排,我也想通過對未來演出的設想和預想,既顧全總體的形象又有細膩新穎的細節形象,所以,我在小細節上下功夫,在刻畫人物內心情感起伏上下功夫,以求取得演員演得痛快、觀眾看得盡興的“雙贏”的現場效果?!短煲溆昴镆蕖肥俏覉F演了近30年的保留劇目,它一次次創造著萬人空巷的“奇跡”。

提倡“吃飯戲”,多演出,既密切了劇團與觀眾的關系,又讓演職員得到鍛煉和提高。前輩藝人說:好演員是演出來的,是在觀眾的培養下成長起來的,是被觀眾認可的??上?,現在有些人忘記了這至關重要的一點,竟然認為好演員是靠拜名師、靠錢老板捧起來的,與其說這些人狂妄,不如稱其無知。

提倡“吃飯戲”,最重要的一點是,促進了戲劇藝術的發展。許多精品之作都產生于“吃飯戲”之中,或者說很多“吃飯戲”本身就是精品之作,比如家喻戶曉的黃梅戲《女駙馬》《天仙配》,豫劇《程嬰救孤》《清風亭》,京劇《貍貓換太子》等等。

同樣,為基層觀眾演出耳熟能詳的“吃飯戲”與晉京、拿獎也不矛盾,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日復一日的打磨,必會結出碩果。元代大戲劇家關漢卿有詞:“著意栽花花不發,等閑插柳柳成蔭?!敝挥幸云匠P膱猿帧俺燥垜颉钡难莩?,只要以平常心堅持“吃飯戲”的傳承和創新,就能收獲“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悅。

參考文獻:

[1]王紹軍撰寫的論文《現代戲的發展路徑和創作走向》,2019年《戲曲研究》第三期發表。

[2]羅錦鱗撰寫的論文《導演藝術的特性》,2018年《大舞臺》第一期發表。

[3]柏龍駒撰寫的《提倡“吃飯戲”》發表于2005年03月31日“作家網”http://www.chinawriter.com.cn

[4]“著意栽花花不發,等閑插柳柳成蔭?!背鲎栽P漢卿著《魯齋郎》第二折。

猜你喜歡
傳承與創新
舞劇音樂的精神價值和民族基因
中藥成像鑒別法的探索與研究
贛州市創建紅色文化傳承創新區的現狀和對策
試論英語專業教育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
探析電視綜藝節目的“傳承與創新”
非物質文化遺產
女書文化在設計中的傳承與創新探索
傳統音樂與流行音樂的共生并進
中華老字號品牌的傳承與創新
傳承與創新——理縣羌族傳統銀飾元素在陶瓷首飾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