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產品貿易的發展策略

2020-09-10 09:26劉萬
看世界·學術下半月 2020年12期
關鍵詞:進出口貿易農產品一帶一路

劉萬

摘要:“一帶一路”經濟合作倡議推進后,給中國與沿線包含的65個國家農產品貿易的發展帶來了機會,同時也讓沿線國家面臨著較之以往更多的風險。本文利用對比分析法,從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產品貿易現狀入手,結合最新數據分析了總體特征、市場結構特征、與沿線國家貿易狀況、農產品結構特征,提出促進中國與沿線合作國農產品貿易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一帶一路;進出口貿易;農產品

一、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產品貿易的現狀

(一)總體特征

從2014年開始中國向倡議合作國家出口農產品的數量及金額持續增加,2014-2018年銷售量從187.29億美元增長到了223.37億美元,年均增長率為3.59%。中國從倡議合作國家進口農產品總額呈現出先增加后減小再增加的趨勢。中國與倡議合作國家農產品貿易中在2016年、2017年兩年中處于順差地位,而2014年、2015年、2018年則都處于逆差地位。

(二)產品結構方面

進口方面,谷物、魚及其他水生動物和咖啡、茶及調味香料等是中國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口的主要農產品。從2018年中國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口農產品的情況來看,排在第一位的是HS編碼第19章谷物、糧食粉、淀粉或乳制品、糕餅點心,進口總額多達64.14億美元,占2018年進口總額的24.50%;排在第二位的是HS編碼第3章魚、甲殼動物,進口總額是44.19 億美元,占2018年進口貿易總額的16.88%;第三是HS編碼第9章咖啡、茶、調味香料,進口總額為40.99億美元,占中2018年進口總額的15.66%。第19章、第3章、第9章農產品的進口總額為149.32億美元,占中國從倡議合作國家買進農產品總額的57.04% (如表 4)。當前我國糧食產業對糧食需求的迅速擴大,使得我國進口的農產品以糧食為主,這也反映了沿途各國在土地密集型產品生產方面的比較優勢。

出口方面,中國對倡議合作國賣出的農產品主要是蔬菜、水果及堅果產品、魚及其他水生動物等。2018年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最大的農產品是HS編碼第7章的食用蔬菜、根及塊莖,出口總額達48.95億美元,在中國出口總額中占了20.61%的份額;第二名是HS編碼第8章的食用水果及堅果,出口總額為40.69億美元,在中國出口總額中占了17.13%的份額;第三名是HS編碼第3 章魚、甲殼動物,出口總額為24.73億美元,在中國出口總額中占了10.41%的份額。

二、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產品貿易存在的問題

(一)農產品出口面臨貿易障礙

隨著農產品出口量的增多,各國之間農產品貿易的競爭也變得越來越激烈,部分國家開始設置貿易障礙,導致我國面臨的農產品出口貿易壁壘也漸漸增多。我國在農產品進出口方面雖然積極簽署與亞洲國家(“一帶一路”國家占比較大)的雙邊或多邊貿易、貨物運輸協議,但在農產品質量標準監管、技術法規等方面仍存在分歧。一些國家對于農產品進口有著嚴格的標準,而這卻與我國的要求不同,導致被要求退貨的現象時有發生;特別是在一些技術發達的國家,對進口食品的質量和安全有著較高的標準。而我國部分農產品進出口岸的檢疫技術、設備較為落后,導致我國傳統的農產品難以符合其出口要求。這些對我國來說都算得上是技術性貿易壁壘。而我國在與“一帶一路”新興國家進行的農產品貿易中仍面臨其他貿易壁壘,比如進出口許可證、貿易救濟等。

(二)傳統型農產品出口難

盡管當前我國農產品貿易總量在逐步增加,但農產品出口量卻是少于進口量的,且農產品出口受阻。傳統型農產品出口狀況越來越差,以上都是我國農產品貿易難以轉變為順差的原因。當前,農產品價格低是我國出口的一大優勢,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傳統型農產品的各項費用不斷增加,使得傳統農產品無法保持較低的價格繼續出口,使得農產品出口更加困難。

(三)農產品出口結構不盡合理

由于我國對農產品加工的投入資金及相關技術的不足,目前的農產品出口上,粗加工產品出口占比是為精加工產品的4倍之多,且農產品種類單一,以幾種具有優勢的初級農產品為主,如食用蔬菜、食用水果等初級農產品,或者部分初級加工食品。因此直接導致了我國出口的農產品在勞動、人工加工、營銷等整個環節中產品原材料的價值增值較低,使得出口的質量和利潤都很低。

(四)農產品出口市場太過局限

在出口方面,東南亞國家以及俄羅斯聯邦是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農產品的主要市場,中國對這兩個地區出口的貿易總額份額較大,2018年中國向東盟5個國家-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以及俄羅斯聯邦出口農產品總額為170.70億美元,是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總額的71.87%。

三、對策建議

(一)提高我國國內農產品生產檢疫標準

我國國內農產品生產檢疫標準主要參照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規,我國農產品生產檢疫標準是能夠符合國際標準的?;诖朔N情況,我國應積極主動與貿易合作國進行交流溝通,從設備、人才等方面綜合提升我國農產品檢驗技術。參照國際上農產品檢驗標準,讓我國農產品檢驗標準向國際靠攏。

(二)完善農產品結構

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出口的農產品中深加工甚于精加工的農產品占比偏少。要想提升出口貿易額,推動我國農產品出口貿易,就必須完善農產品的產業結構,結合價格優勢實現出口數量的穩定增長。

(三)完善農產品市場結構

從當前情況來看,我國未積極與中西亞、南亞和中亞等國家進行農產品貿易。因此,我國既要維持與傳統出口市場的貿易合作,也要積極開拓西亞、南亞和中亞市場,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全面合作。但在進一步開拓進出口市場時,還要考慮對應國家的生產要素、對應國家居民的購買需求等多重因素。

(四)引入電商模式

目前,中國的電子商務發展迅速,顛覆了原有的貿易模式,使得貿易雙方交易更加便利,同時使得公司的銷售范圍得到了拓寬,吸引了更多的消費者,降低了產品的銷售成本以及新產品的推廣時間。電商作為國內銷售產品的新模式,我國應在制定電商發展規范的同時,考慮將其運用到“一帶一路”農產品貿易的總體發展戰略之中,在條件成熟的國家推動電商發展。

(五)加快農產品國際貿易基礎設施建設及國際物流運輸能力

當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有許多國家經濟發展水平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基礎設施不完善。我國要想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長期穩定的農產品貿易合作關系,就必須幫扶這些國家進行基礎設施的建設。水果、蔬菜等需要保鮮,對物流水平要求較高,可以通過專業冷鏈運輸車廂的配備確保農產品品質。

參考文獻:

[1]洪秋妹.“一帶一路”背景下農產品貿易實證研究——以中國與中亞五國為例[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9(07):108-113.

[2]黃藝.“一帶一路”國家貿易便利化對中國農產品出口的影響研究[J].世界農業,2018(08):102-109.

[3]周躍雪.“一帶一路”農產品貿易便利化及其制度建設對策[J].農村經濟,2018(07):95-101.

[4]朱晶,畢穎.貿易便利化對中國農產品出口深度和廣度的影響——以“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為例[J].國際貿易問題,2018(04):60-71.

[5]張蓮燕,朱再清.“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產品貿易整體網絡結構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19,24(12):177-189.

猜你喜歡
進出口貿易農產品一帶一路
各地農產品滯銷賣難信息(二)
跨境電子商務對我國進出口貿易影響的實證分析
跨境電子商務對我國進出口貿易影響的實證分析
人民幣匯率變動對中國進出口貿易的影響
農產品爭奇斗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