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壯族擦弦樂器與流行元素的結合運用探究

2020-09-10 09:41韓智
喜劇世界·中旬刊 2020年12期
關鍵詞:壯族

韓智

摘 要:廣西具有悠久的文化歷史,俗稱“歌仙之城”,廣西的壯族人民民風淳樸、熱情好客,每當農歷三月三之際,阿哥阿姐對山歌,能歌善舞,被全國人民所熟悉?!肮呛薄昂J胡”是流行于廣西、云南、湖南等省壯族的擦奏弦鳴樂器,產生于清代初期,其歷史源流可追溯至古代的奚琴。骨胡,又被稱為馬骨胡,其琴筒用牛、馬等動物的腿骨所制,因琴頭雕刻以馬頭的形象,故稱之為“馬骨胡”。葫蘆胡因琴筒用大葫蘆制作而成,根據其形制得名為葫蘆胡。馬骨胡、葫蘆胡在壯族深受百姓愛戴。其制作材料來源豐富,方法獨特,且其演奏音響效果極有特點,常用于地方戲劇伴奏、獨奏等。

關鍵詞:壯族;擦弦樂器;流行元素

基金課題:廣西藝術學院校級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項目“壯族擦弦樂器與流行元素的結合運用探究——以葫蘆胡、骨胡為例”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9XJ19)。

一、葫蘆胡、骨胡的藝術形態

葫蘆胡,聽其名字便可得知與葫蘆有所關聯,正是因為其制作材質采用葫蘆當其琴筒,固得名曰葫蘆胡。葫蘆胡的琴面并非采用蛇皮震動發聲,而是采用板面震動發音,其震動發音原理與板胡相似,通過震動傳導至琴碼后傳至琴板發音,其音色低沉,善于演奏舒緩、深沉的作品。馬骨胡又被稱為骨胡,流行與廣西壯族地區,其琴筒是用牛、馬等動物腿骨所制,故稱“骨胡”或“馬骨胡”。

二、中國傳統樂器與流行音樂結合的發展

中國傳統樂器與現代流行音樂結合運用的案例已經有很多了,現代著名歌星王力宏的《花田錯》《心中的日月》《落葉歸根》《夢一場》等作品,還有著名歌手周杰倫也在自己的作品中采用了中國傳統拉弦樂器二胡,如他的《東風破》《菊花臺》《青花瓷》,還有張學友的《吻別》、周冰倩的《真的好想你》、葉倩文的《瀟灑走一回》劉德華的《一起走過的日子》等等,一系列的作品舉不勝舉。這些作品深受廣大人民群眾所熟知和喜愛。隨著科技的發展,一大批演奏家紛紛開始創作和演奏創新,把流行音樂元素融合到中國傳統拉弦樂器當中。如現代二胡演奏家、教育家陳軍老師,就創作出《太極琴俠》《飄雪》《心中的阿爾金》和改編流行歌曲《神話》《因為愛情》類似作品。琵琶演奏家、教育家林聰演奏的《琵琶新語》、轟動一時的女子十二樂坊,更是將現代流行音樂的結合運用到極致,改編了多首作品,深受音樂愛好者的喜愛。著名二胡演奏家宋飛演奏《我的祖國》,著名青年二胡演奏家朱云編創新將現代音樂元素整合到他的作品《貝多芬的病毒》當中。

“越是民族的,就越容易被世界所接受”這句話,我想大家都聽過,中國的民族樂器已經慢慢地走向世界的舞臺,在好萊塢拍攝的電影中,中國樂器也隨之出現,如《功夫熊貓》《花木蘭》《碟中諜》等作品當中,還有著名電影《臥虎藏龍》《葉問》等。通過以上種種,說明中國民樂器的發展已經逐步被世界所接納和喜愛。而壯族擦弦樂器骨胡、葫蘆胡正在邁出這第一步,骨胡、葫蘆胡是廣西壯族擦弦樂器,被壯族人民所熟悉和喜愛,但骨胡和葫蘆胡現有的作品少之又少,一種樂器的發展需要有適量的作品作為載體,如果沒有作品的承載,這種樂器的發展是有局限性的,筆者認為,能夠更好地繼承推動和發揚骨胡、葫蘆胡,希望作曲家能創作出更多的作品來承載這一樂器,所以在此,筆者運用自己所學知識,將骨胡、葫蘆胡與現代流行音樂元素相結合,使更多音樂愛好者喜好并愿意去傳承這一民間樂器,使骨胡、葫蘆胡走出壯族、走向世界,成為世界樂團中獨特的亮麗風景。

三、骨胡、葫蘆胡與流行元素結合

傳統擦弦樂器與現代流行音樂的結合已經有很多前車之鑒,筆者認為,兩者之間的結合要保留其音樂的本質,無論如何改編如何創新,其根本的條件就是不影響原有作品的音色、情感、韻味。在不影響原有的音樂基礎之上,我們再與流行音樂元素相結合。前幾年筆者觀看了一場音樂會《壯源》,給筆者很大的觸動,在這場音樂會中,伴奏樂器除了傳統樂器就是現代伴奏樂器,如架子鼓、鍵盤、吉他、貝斯,還加入了現代midi音樂制作,給觀眾一種震撼的感覺。那反觀到骨胡和葫蘆胡,在不影響原作品的基礎之上,我們可否在伴奏織體上做變動呢?事實上是可以的,筆者認為,骨胡、葫蘆胡的作品要想變得流行化,首先,就是進行伴奏織體的改編,一般擦弦樂器采用的伴奏樂器是鋼琴、揚琴兩大件,那么為了達到流行化我們要增添樂隊配器,鋼琴保留,增添吉他、貝斯和鼓三大件,吉他可以為旋律增添色彩,貝斯輔助低音,讓音樂有厚重的感覺,在鼓的選擇上,可以采用現代的架子鼓,也可以采用中國鼓,根據作品的不同選擇不同鼓的種類。

那么,僅僅是增添這幾種樂器就可以達到流行的感覺嘛?其實還不夠,這只是個開始,其次,筆者認為需要對作品加以分析,按照作品的需要增添不同的樂器,如增添一些能制造空靈感覺的樂器風鈴、箜篌、手碟等,這些樂件的添加一定是圍繞著作品的思想內涵而成的,所以需要編創者有著較高的音樂素養。

為了更好地詮釋音樂作品,筆者認為,midi音樂制作可以給一個作品帶來全新的生命,現代有很多配器人選用midi來為作品配器,其原因在于,midi的聲源較為廣泛,你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可以在midi音樂制作當中找出來,通過midi的創編在現場的效果也會更加飽滿,如陳軍的《太極琴俠》。

骨胡、葫蘆胡都是單線條樂器,所以需要添加更多的現代樂器來進行填充,使其織體更加飽滿。筆者認為骨胡、葫蘆胡與流行音樂元素的結合是在保留原有的音樂風格基礎之上,進行伴奏織體的改編,音樂作品與流行音樂的結合,還需各位作曲家、演奏家共同努力,創編出更多適合骨胡、葫蘆胡的作品,為中國民樂音樂的發展盡微薄之力。

結語

廣西壯族樂器骨胡、葫蘆胡與現代流行音樂的結合運用是一種全新的嘗試,也是對中國擦弦樂器的一種宣傳,不僅可以創新民族音樂的作品范疇,又可以讓更多喜愛音樂,喜歡民族樂器的愛好者所熟悉和接受,與此同時,通過流行元素與骨胡、葫蘆胡相結合還能夠更好的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音樂文化,讓中國樂器登上世界的舞臺。傳統拉弦樂器與現代流行音樂的結合運用可以說,是打造中國音樂的品牌形象,胡琴與現代流行音樂的結合運用對中國傳統拉弦樂器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推動力,對骨胡、葫蘆胡弦的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

猜你喜歡
壯族
壯族北路坐唱八音樂曲中的節奏節拍以及打擊樂特征
動 聽 的 壯 族 三 聲 部 民 歌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黃翠崇、劉麗華
《Cat’s book》
壯族迎客歌
“壯族三月三”來對山歌
壯族山歌
論黃佩華小說的壯族形象建構功能及其建構經驗
論旅游開發對壯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