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對我國生態農業技術推廣的思考

2020-09-10 09:55宋家嫻
看世界·學術下半月 2020年12期
關鍵詞:生態農業推廣技術

宋家嫻

摘要:生態農業主要是指在一定區域內形成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相統一的集約化農業。生態農業與傳統農業相比,其具有集約性特點,屬于一種新型可持續發展農業。但是,目前傳統的農業技術推廣對策已經無法滿足生態農業推廣的特點,因此,相關人員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對技術推廣對策進行創新。針對生態農業技術推廣對策進行了深入分析,希望可以有效提升推廣效果,使生態農業技術可以服務于農業發展。

關鍵詞:農村;生態農業;技術;推廣;建議

一、生態農業的概述

(一)生態農業的概念

生態農業是指在保護、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的前提下, 遵循生態學、生態經濟學規律,運用系統工程方法和現代科學技術,集約化經營的農業發展模式,按照生態學原理和經濟學原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和現代管理手段, 以及傳統農業的有效經驗建立起來的,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現代化農業。

(二)生態農業的作用與意義

生態農業不同于一般農業,它既可避免石油農業的弊端, 發揮其優越性,又可通過適量施用化肥和低毒高效農藥等,突破傳統農業的局限性。生態農業可結合自然條件與地理位置的不同,對農業生態系統進行合理的選擇、自然調節,提升生物質產能,實現高效重復利用能量與物質。有效應對有害生物進行自然防控,減少農藥使用率及污染,降低生產成本,增加土壤有機質,提升土壤肥力。同時能有效改善生態環境,促進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讓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使經濟效益在有限空間內實現最大化,讓農產品在綠色生態環境中產生良性循環。

(三)農業技術推廣的價值體現

我國進行農業技術推廣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農業生產水平的整體提高,從微觀方面來說,也是提高農民的經濟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的一種有效手段。農業技術的推廣通常集中在選種、育種,以及農業種植過程中病蟲害防治,施肥栽培等技術的教育??偟膩碚f,農業技術的推廣是將科技研究成果從實驗室帶到實際的農業生產中的重要方法,是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的有效途徑。農業技術在實際農業生產中的充分推廣和應用,有利于我國農業生產的科技化,推動農業生產水平整體提高。

二、生態農業技術推廣存在問題

首先,缺乏高素質的生態農業技術推廣人才,甚至還存在人才外流的情況。對于農業技術推廣而言,想要有效提高推廣效率和推廣質量,就需要構建具有較高素質的推廣團隊,只有接受過專業培訓的人才隊伍才能夠讓廣大農戶切實有效地掌握生態農業技術的核心內容。然而,部分基層農業站不具備完善的技術推廣隊伍,同時相應設備和福利待遇也存在很大問題,這種情況對于生態農業的推廣和發展形成了較為明顯的制約。

其次,生態農業技術推廣其目的是為了能夠讓廣大農戶掌握相應技術和技能,因此就需要在推廣過程中,結合各類實驗、示范、體驗等環節。然而由于人員、技術、設備以及組織上的不足,在進行生態農業技術推廣的過程中,很多地區尤其是較為貧困的鄉鎮,只能采用較為單一的推廣方式,以示范為主,缺少了體驗以及數據知識環節,這種情況對于幫助廣大農戶切實掌握生態農業技術有著極為不利的影響。

三、加強生態農業技術推廣的有效建議

(一)大面積對生態農業技術進行推廣

在新時代背景下,想要更好地推廣生態農業技術,需要創建完善的生態農業技術體系,其有助于實現大面積農業技術推廣。政府部門可以和農業生產部門進行協商和溝通,提升當地生態農業推廣體系運行的穩定性。根據當地農業技術推廣實際情況,不斷完善相關管理制度。

首先,需要保證農業生態技術體系順利建設。在建設過程中,需要將體系創新放在首位,組織一個高水平的科研小組,吸引相關專家學者和農村種植大戶以及高??蒲腥藛T,將新型生態農業技術利用到實際生產中,進而使農業生產可以順應時代發展。

其次,應創建完善的生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加強管理和監督力度,尤其是將農業生產服務站人員通過完善的監督和管理,實現迅速大面積的推廣生態農業技術。

最后,將生態技術推廣體系融入到農業生產中,對農業生產存在的問題進行重新認識,例如耕地質量下降、土壤污染、水資源無法科學利用、草場面積變小等問題,進而對農業生產內容進行有效充實。

(二)對農村生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制度進行建立健全

體系制度進行完善,是保證生態農業技術推廣重要的前提。完善的體系制度不僅能促進技術推廣工作的順利開展,還能為農業技術推廣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因此,當地政府應積極和農業部門加強溝通與協調,共同促進生態農業推廣制度體系建設(比如有些地方的政府農業相關部門,政協農業委等應調配真正專業對口的人員入崗有效施策)。同時,農業技術推廣應嚴格按照當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這樣才能構建出符合實情的制度體系??蓮囊韵聨讉€方面入手:

第一,在對生態技術制度進行建立和健全過程中,要重視制度的創新,組建科研小組盡可能兼顧實踐經驗豐富的種植專業戶、理論基礎扎實的高校老師及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專業從業人員等對生態農業進行進一步的分析與研討,落實農業科研對推廣技術實施的推陳出新,以此來讓推廣制度及時得到優化重組,避免產生單一、遺漏、脫節等現象。

第二,在農業技術制度推廣過程中,應對生態農業技術推廣制度進行健全和完善,其中管理與監督調研十分關鍵,尤其需要補充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綜合素質高、專業對口的復合型行業人才來嚴謹監督與管理服務農業技術推廣的服務隊伍,這樣才能切實保障生態農業技術推廣真正獲取成效,以產生良好的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第三,建立和完善整體實施過程中的生態技術推廣制度,例如針對水資源的污染與浪費、草場的忽視與弱化、耕地的衰退與減少等系列問題展開全新的調研,從而不斷更新和完善農業發展內容,使其更加完善、合理、規范化。

(三)保證農業技術推廣管理體制具備一定新穎性

為了確保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開展效果,針對農業推廣管理體制,需要具備一定新穎性,從而有力地保障農業生產的高效性。高度重視農業技術推廣管理體制的新穎性,可以使其和市場經濟發展的形勢更加契合,達到新型農村建設的有關需要?;诖?,需要從兩方面著手。首先,應該系統性研究農業生產的實際情況、新興農業建設的特點以及市場經濟的發展狀況,同時將提升農民經濟收益作為重要目標,針對相關管理體制做出合理改善,并對其加以創新。其次,對于有關的機構,需要做出一定改進,優化機構內部的相關管理體制,并對農業技術推廣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職責和義務加以貫徹落實,防止產生裙帶關系的情況。與此同時,也要保證農業技術推廣方式的多樣性,使合作推廣模式的作用得以真正發揮。

四、結束語

總之,生態農業具備“整體、協調、循環、再生”的原則,可優化和調整農業結構,使農、林、牧、副、漁各業和農村一、二、三產業綜合發展,并讓各業之間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綜合產承能力。同時還能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維護生態平衡,固碳減排,防治污染,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讓環境建設同經濟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常規發展為可持續發展,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對農產品優質需求的同時,增強農業發展后勁,有效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加速助推農業產業發展上檔升級。

參考文獻:

[1]張慕鴻.基于對我國生態農業技術推廣的思考[J].新農業,2020(20):52.

[2]石振紅.有機蔬菜種植模式及生態農業技術推廣應用分析[J].種子科技,2020,38(19):71-72.

[3]曹蕾.有機蔬菜種植模式及生態農業技術推廣應用分析[J].現代園藝,2020,43(18):227-228.

猜你喜歡
生態農業推廣技術
長沙市生態農業發展水平評價
對生態農業旅游創新模式的探討
我國生態農業法律保障的現狀及完善
京郊建成70家生態農業園
國產小成本電影全媒體推廣的邊際效應探究
農村地區進一步推廣非現金支付工具的有效途徑
在醫療衛生單位推廣運動處方的研究
探討電力系統中配網自動化技術
移動應用系統開發
北京市中小企業優化升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