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美術基礎課程教學中“涂鴉日記”感知訓練

2020-09-10 10:14文麗唐劍鋒
喜劇世界·中旬刊 2020年12期

文麗?唐劍鋒

摘 要:近年來,高校美術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緊跟時代需求,呈現跨學科、跨專業發展趨勢,前沿的教學理念,多樣的教學方式層出不窮?;趯I的特殊性,在美術基礎課程教學中,不僅要培養學生的造型與表現能力,更要培養學生的創作思維,塑造立體人格,為增強學生的自我認知與對周遭事物的敏感度,感知能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在本文中所說的“涂鴉日記”就是引導學生游離于意識與潛意識之間,利用聯觀能力來獲取畫面的感知訓練方式。

關鍵詞:涂鴉日記;感知能力;聯觀

在藝術創作領域,20世紀發生在美國的涂鴉熱潮,將涂鴉這一藝術表現形式推到了藝術的殿堂,以哈林為代表的涂鴉藝術家以自己獨特的姿態活動在大家的視野。涂鴉最直接地反映著創造者的意識形態,它可以是很張揚的、鏗鏘有力,也可以是激情與不安的表現。在美國表達性藝術治療師芭芭拉·加寧、蘇珊·??怂怪?,劉騰達譯的《涂鴉日記》一書中,從心理學的角度,采用了一種比文字更有力的心理療愈法。用冥想的方式引發聯觀,形成圖像進行繪制,再通過對圖像的分析提取信息,針對性的展開疏導,完成心理治療,其中繪畫作為一種手段在心理學領域獲得了施展,挖掘人內心的心理動態,是促使內心情感可視化的有效途徑。而在近年來長沙師范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新美育理念下的美術基礎課程教學中,采用了“涂鴉日記”的感知訓練方式,這里的“涂鴉日記”創作意圖卻完全不同。

一、什么是“涂鴉日記”感知訓練?

“涂鴉日記”感知訓練中的“涂鴉”既不是指的涂鴉藝術,也不涉及心理治療(雖然借用了一些引發聯觀的心理學手段),而是內化后的外在表現,是對聯觀到的圖像的繪制手段,“涂鴉日記”則是指每日一記了。在高校美術基礎教學的過程中,“涂鴉日記”的繪制不僅可以提升創作者的聯觀能力、想象力、自省能力等感知能力,同樣也可以提高對色彩與形體的敏感度,未系統學習過繪畫的創造者也可以形成畫面,對有繪畫基礎的創造者來說,這樣的方式更能使其在創作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有效信息。

繪畫語言能表露我們的思想、情感以及情緒的真實狀態,通過圖畫傳遞出信息,這些信息并非全部來自個體可以進行的理性思維、能夠被自我感知的意識,而更多是來自更深層的心靈即潛意識領域。用涂鴉繪制的方式記錄每日的心情或事件,不要求畫面的完整,只需有感而發,是對外界環境和心情狀態的敏感認知與表現??梢允抢L畫與文字相結合的方式,語言闡釋感受,繪畫揭示感受。

二、體驗“涂鴉日記”的感知訓練方式

起初在繪制“涂鴉日記”時,可以考慮按照以下方式來進行思考和繪制,使自己的涂鴉行為是有效果的,是潛意識的外在表現,而不是形式上的一種發泄或模仿,這是極為重要的。第一步要有清晰的意圖,可以組織語言記錄自己想要表達的意圖,記錄在日記本上;第二步將意識聚焦于身體,讓思緒平靜。這里可以借助呼吸和簡單的聯觀引導,將意識聚焦到身體某一部位,或是內心,也可以通過動作或聲音親近情緒,幫助自己與情緒或感受建立聯結;第三步在聯觀的引導下使用內在視覺觀察事物,并畫下來。我們都有內在視覺觀察事物的能力,如在白日夢或夜間的夢見中聯觀到的場景,當我們思考某種觀念或感受時也有某種聯觀,只是大都被人們忽視了,能被意識到最多的都是一種直覺,傳達著信息。這里需要你想象一下,在第二步中你關注的那種感受是一張圖畫會是什么樣子的呢?也許是實在之物,如人、山、房子等,也許是抽象的,如巨大的黑點或多彩的線條等,那如果你的腦海里什么圖像都沒有浮現,那么,嘗試下用色彩、形狀或形態來表達你的感受,可以通過反復與身體感受建立的聯結逐步形成自己的畫面,最后具體畫出了什么,其實都不再重要了,關鍵是你畫出了你的內在意象,完成了你的涂鴉作品。

需要注意的是請不要去批判你的聯觀意象與作畫內容,當你在聯觀和繪畫時發覺自己的理性在干擾批判,請在此深呼吸,回到對自己身體的關注上,與身體及內在意象再次聯系,繼續觀想或作畫,如果還不行,可以嘗試使用不慣用的手或方式作畫,這種情況自然會從左腦回歸到右腦的控制,自然形成畫面。

在“涂鴉日記”感知訓練的實施過程中,除了上述的聯觀方式來獲取畫面,還有其他的許多方法。如意識流,人的意識內容是在不斷變化的,是動態的表現,具有不間斷性,同時也不受空間與時間的限制,是不受客觀現實制約的純主觀的表現,盡管人的經驗意識是一個整體。利用意識流概念,鎖定在某一瞬間出現在腦海的景象或詞匯,轉化成畫面,也是進行涂鴉日記的一種獲取圖像的方式。此時腦海中奔出來的景象與詞匯可能與你現在的處境沒有任何關系,甚至如果連續想到多個景象與詞匯,而這些景象與詞匯之間也許也沒有任何關系,它們可能處在不同的時空中,正因為這樣,進入到藝術表達的時候,給創造者們形成有趣的畫面帶來了無限的可能性。而這些景象、詞匯和聯想者其實是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就如一位教師被突然問到能否講出當時能想到的三個詞時,他冥思幾秒,說到路燈、咖啡和熊貓,這三個詞本身沒什么關系,但都來自這位教師的意識里,他上午喝了一杯咖啡,他的女友喜歡抱著一種玩偶熊貓睡覺,昨晚的街道上刺眼的路燈,這就可以解釋為何會說到這三個詞了,而創造者要是將這三個詞匯所形成的圖像聚集在一個畫面時,那也就相當有趣了,這也是實施涂鴉日記的一種方式。當然也有很多時候,你的意識無法解釋你為何會聯想到這些場景與詞匯,因為它們可能來自你的潛意識。除此之外“涂鴉日記”還可以先有畫面再有意識,如我們不再控制筆與紙的摩擦,至少不刻意去控制,只要筆尖在流動,自然會形成畫面,之后我們可以在所呈現的圖像中有意識地去判斷自己所能理解的信息,這種反方思考,同樣能引發自我意識與自省能力的提升,完成一次涂鴉體驗。還要很多的“涂鴉日記”感知訓練方式都可以被借用或被挖掘,實踐中總會有新的發現。

那么,在實施“涂鴉日記”感知訓練前,需要學生們準備好屬于自己的日記本,可以是購買的速寫本或紙張,也可以是自制的手工本,大小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與攜帶的方便性來定,不建議太大,繪制工具就不限定了,是有色的還是黑白的都可以根據情緒而定。當然,可以引導學生為自己的涂鴉創作布置固定的場所,比如教室一角、寢室等地,也可以是隨時隨地地創作,但最好在每日的行程里設定好涂鴉時間,可以是固定的,時間不需要太長,幾分鐘到半小時都是可以的,貴在堅持。

三、展開“涂鴉日記”感知訓練時如何應對抗拒與自我懷疑

在美術基礎課程教學中展開“涂鴉日記”等感知訓練時如何應對抗拒與自我懷疑呢?當學生們帶著大師般的寫實情懷想要得到突破時,這些感知訓練無疑給予重重的回擊,這是在干什么?我還在美術的課堂上嗎?我到底要畫成怎么樣?我們在修仙嗎?……不用質疑,這樣的問題困擾著年輕氣盛,急于求學的學生們,他們在最初或多或少都會呈現出抗拒與自我懷疑的狀態,這都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他們大多數都還沒有接觸過高考以外的更多的藝術形態。那么,從幾點可以給予學生們回應,首先要卸壓,我們不是大師甚至也不是藝術家,我們是一名美術研究與實踐者,我們還是學生,一切未知都需要通過實踐來證實,所有的固有認知都不一定就是對的,都需要學習來凈化與提取,才能找到學習的方向,不應排斥任何一種練習形式;再就是加強認知與審美能力,在僵化的高考中脫穎而出的學子們,肯定都有著自己的獨到之處,但受局限的學習環境與高考氛圍必定帶來不少劣根,通過欣賞、分享、交流,不斷擴展學生眼界,不拘泥于單一教學模式,接受開放性思維,從認知能力、審美能力的本質上得到提升;最后就是堅持,初次接觸“涂鴉日記”等感知訓練,不能領悟其中的緣由是很正常的,這都是需要自我突破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實踐的推進,自然會頓悟,堅持才能看到質的變化。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大部分學生都將在感知能力與創作意識上得以提升,這是潛移默化的過程,這一過程的每一次行動都是有意義的。

“涂鴉日記”感知訓練其實就是一種游離在意識與潛意識之間的藝術表達方式,通過意識與潛意識的不斷轉換,相互碰撞,最終獲得畫面,完成一次創作之旅,這樣的實踐過程并不聚焦于畫面本身,而在創作過程的感知上。長此以往,自省、直覺、想象等能力會被不斷挖掘,感知能力將會得到大幅提升,關鍵無論繪畫基礎如何,這些都是獲得創造性畫面的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1][美]芭芭拉·加寧、蘇珊·??怂?,著.涂鴉日記[M].劉騰達,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6.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