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德絲弦非遺活態傳承與發展研究

2020-09-10 11:38王姣易旭聰向陽
喜劇世界·中旬刊 2020年12期
關鍵詞:活態傳承非遺

王姣?易旭聰?向陽

摘 要:本文基于研學旅游背景下,構建大眾特別是中小學生的“非遺”文化知識體系,初步探索“非遺”的文化生態系統,搭建與大眾生活的聯系等。深挖常德“非遺”曲藝活態傳承的特殊性與可能性,同時將“非遺”傳承教育與研學旅游背景相結合,將“非遺”教育產品與研學旅游產品相結合,從而有效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廣大人民群眾中活態傳承,對常德絲弦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傳承與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常德絲弦;非遺;活態傳承;研學旅游

基金課題:湖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創新訓練項目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s202012657003。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綜述

(一)國內外研學旅游研究

通過梳理國內外有關研學旅游的文獻資料,研究發現國內研學旅行的概念在《教育部等 11部門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 教基一﹝2016﹞8號)》中表述為:“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的創新形式,是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是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睆臅r間上來看,國外學者研究研學旅游比較早,通過出國研學旅游活動的開展,可以有效地促進轉變旅游者對目的國家的認知,特別是對中小學生這樣的特殊低齡群體,客觀來說更能夠理解與認知旅游目的地,對其能夠產生有利的作用。從個體層面上,國內研學旅游研究處于剛起步階段,大部分學者研究的是研學旅游的背景、現狀、較寬泛空洞的問題與對策,在研學旅游產品的開發和探究以及旅游研學整體系統構建上還存在不足。近來研學旅游思想觀念開始踏入高中小學校教育的門檻,發展速度較快,已有相關學者將研學旅游作為“非遺”活態傳承的新方式進行研究。

(二)國內外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研究

國內學者主要偏向于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開發與保護是否能夠和諧共存這個議題上,整體分析發現,在經歷著持續性的研究之后,了解到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存在相應的經濟、文化以及社會價值。

(三)基于“非遺”文化教育的國內外研究

國內的學者主要放在兩個領域范圍之內:第一個領域是學校教育,主要探討學生開展“非遺”文化教育的措施與面臨問題,并且研究假設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第二個領域是家庭、社會、社區等,但未成體系。國外“非遺”的文化教育較早進入立法的層次,有力的開展政策法規的保護力度以及宣傳,使得大眾能夠客觀的理解和認可對“非遺”文化的價值。反觀國內的學者,主要研究“非遺”文化教育方面,主要偏向于教育階段分層研究為主,且大多數還停留在學校教育和課堂教育的融合方式上,探討研學旅游這種方式促進非遺文化傳播與傳承的研究目前比較稀缺。

(四)“非遺”活態傳承的國內外研究

國外研究“非遺”活態傳承的相關文獻資料較充實,系統研究了活態傳承與開發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外目前研究主要是邏輯推理和量的研究的調查法,從宏觀層面上得到對非遺活態傳承的總體認識。比較來說,國內針對“非遺”活態傳承的研究逐步向人文這一層面轉化,研究內容往往更多的是文化、音樂、舞蹈,但有關曲藝類的“非遺”活態傳承的研究文獻資料較少,針對“非遺”活態傳承的研學旅游活動產品的研究更少,也沒有形成體系,更不能在具體實踐當中進行指導和借鑒。

二、常德絲弦傳承與發展的思路

(一)構建常德絲弦以研學旅游為手段的文化生態系統和知識體系

傳承與保護曲藝類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能單一的停留于某種具體文化形態的獨立甚至是孤立保護,應該基于全面設計與規劃的原則,運用“非遺”文化活態傳承方式,基于研學旅游背景下,構建大眾特別是中小學生的“非遺”文化知識體系,初步探索“非遺”的文化生態系統,搭建與大眾生活的聯系等。

(二)探討研學旅游保護常德絲弦的途徑

以常德絲弦為例,深挖常德“非遺”曲藝活態傳承的特殊性與可能性,同時將“非遺”傳承教育與研學旅游背景相結合,將“非遺”教育產品與研學旅游產品相結合,從而有效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廣大人民群眾中活態傳承,對常德絲弦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傳承與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結語

在研學旅游發展背景下,研究常德絲弦非遺活態傳承,將“非遺”產品與研學旅游活動相結合,在保護常德非物質遺產且有效地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

參考文獻:

[1]李慧,張莉.研學旅行標準體系構建研究[J].湖北理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37(06):13-18.

[2]熊舒元.對常德絲弦傳承的調查與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11.

[3]張婷.常德絲弦的價值與現狀[J].藝海,2008(04):172-173.

[4]王艷平.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性質的認識路徑旅游科學[J].2009(01):53-56.

[5]李晟.基于旅游視角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激勵機制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08.

[6]周建樹.加強青少年的“非遺”保護意識群文天地[J].2012(18):52-54.

[7]丁燕妮,鄭耀星.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保護與旅游利用研究——以泉州德化瓷燒制技藝為例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J].2015(06):10-14.

[8]彭煦.瀘州分水油紙傘活態傳承路徑探析中華文化論壇[J].2016(04):125-130.

猜你喜歡
活態傳承非遺
面向文化創意產業的閩南民間故事活態傳承路徑研究
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的價值與途徑研究
非遺視角下探析豫劇藝術的傳承和發展策略
致力非遺保護,實現文化傳承
“非遺”走進高校
官渡古鎮“非遺”聯展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背景下川劇活態傳承的價值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