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振翧和他的《西征集》

2020-09-21 09:18胡萬梅梁海
西藏研究 2020年3期
關鍵詞:布巴阿爾西藏

胡萬梅 梁海

(大連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部,遼寧大連116024)

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漫長的歷史演進中形成了多元文化并存的格局。邊疆民族地區的文學書寫是民族文化記憶的重要內容。在民族文學史上,不乏以詩歌形式記載邊疆民族自然景觀和人文風情的優秀作品,其中,毛振翧的詩集《西征集》是典型代表之一。該書是毛振翧由滇入藏,督運滇軍糧草到西藏昌都一帶沿途所作。詩作不僅記載了“衛藏戰爭”時期藏地的政治軍事狀況,還記錄了由滇入藏茶馬古道路線及路況,以及康藏一帶的風土人情,內容豐富,題材多樣。正如毛振翧自述:“旋徒經西域,往返越二年,所歷山川、花鳥、人物、方言、與夫風俗之好丑,道路之險,夷糧運之艱苦,兵行之駐撤類,皆中國所未聞,故所經必以詩志之,以為計異云爾,于是,詩益多面”[1]355。本文則對毛振翧生平及《西征集》內容進行整體的探討,以期為相關研究提供些許參考。

一、毛振翧生平及著述

毛振翧(1686-?年),字翥蒼,號半野居士,四川成都錦江人,康熙四十七年(1706年)成都舉人。雍正二年(1724年)通過殿試,被派遣到云南,開啟仕宦生涯。三年(1725年)八月,代理羅平縣令。四年(1726年)六月,被任命為云南阿迷州牧,巡視農田水利,關心百姓農事,受到百姓愛戴。五年(1727年),“衛藏戰爭”爆發,次年二月,被任命為監軍,督運滇軍糧草到治糧處察木多扶危定亂。七年(1729年)四月,返回阿迷,在阿迷興儒學、正祠祀、務實業,政績頗豐,《阿迷州志》有詳實記載。九年(1731年),平調為貴州古州同知,在當地創辦義學,大興文教,《縣志》稱其“文雅化俗,德惠群黎”[2]183。十二年(1734年),古州苗民起義,毛振翧擔任古州同知籌餉治糧,與其他官員搜繳苗民槍械,平息亂局,但因苗亂牽連,未能晉升,他在此作“二守”(副職)6年。乾隆三年(1738年),“以不勝新疆任,降調州牧”[1]485。同年八月,毛振翧在京畿地區留任。五年(1740年)三月,平遷為易州(河北易縣)同知,自注“因建修南百全汎房,有分侵工價之議,被彈劾。于五月初三日離任閑居”[1]499。六年(1741年),官復原職。八年(1743年),毛振翧為河間府丞,當時河間大旱,他曾四處奔波督運各州縣賑濟民糧。河間府丞三年,整體政務較少,為官清閑。十二年(1746年),乾隆帝東巡,毛振翧成為侍從,得到“賞功宥過”詔令,荷恩歸鄉,結束20余年的仕宦生涯。

毛振翧22年宦海沉浮,先后為羅平縣令、阿迷州牧、西藏監軍、古州同知、保定同知、易州同知、河間同知等,皆未過五品。值得注意的是,他仕途的絕大部分時間在西南民族地區,對西南地區的民族事務頗為諳熟,是清代西南邊疆經略不應忽視的人物。尤其是到西藏督糧的經歷對毛振翧影響猶巨:一方面,鍛煉了他吃苦耐勞的精神,為后來在瘴雨蠻煙、艱苦卓絕的古州平叛打下基礎;另一方面,督糧經歷鍛煉其從政能力,促使他回到云南破格提升為阿迷州牧,而且多年后仍然行走在督糧的道路上。

毛振翧留下的著述頗豐,詩集記錄了他從北上宦游到辭官還鄉,30多年的羈旅生涯。詩卷多以地域為名,標有明確的創作時間,現存15卷:《燕臺后集》4卷,《蜀燕集》4卷,《苗疆集》2卷,《西征集》《滇南集》《滇蜀集》《燕臺集》《塞游草》各1卷。乾隆五年(1740年)、九年(1744年),他先后兩次整理自己的詩文集,并編定版刻,今存版本略如下:《半野居士詩集》14卷,《塞游草》1卷,乾隆五年(1740年)刻增修本,四川圖書館、復旦大學圖書館存有版本;《半野居士詩集》12卷,乾隆五年(1740年)刻本,北京圖書館、上海圖書館有藏;乾隆九年(1744年)刻本,云南圖書館有藏;《半野居士集》9卷,乾隆錦江毛氏原刻本,年份不詳,臺灣大學藏;《半野居士焚余集》,乾隆九年(1744年)刻本,北京圖書、北師大圖書館藏[3]。

毛振翧的詩在清代評價頗高,法式善稱其“詩得宋元人風格……不減石湖、雁門”[4]。與生平一致,他的詩文集一大特色是在西南民族地區為官期間,記錄其獨特體驗和西南地區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與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價值。其中,尤其值得關注的是《西征集》?!段髡骷肥敲衤A督運滇軍糧草入藏所作,創作時間起于雍正六年(1728年)春,止于雍正七年(1729年)秋,時間、地理信息完整,像是一本日記。詩作集中揭示了“衛藏戰事”的原因、性質、戰況、結果等,具有不可忽視的史料價值;而且詳細記載了由滇入藏的路線及路況,對于茶馬古道交通干線研究具有寶貴價值;書中還介紹了沿途自然、民俗、宗教景觀,是當時人們了解、認識西藏的一扇窗口。

二、“衛藏戰爭”的戰事書寫

雍正五年(1727年)六月十八日,阿爾布巴聯合隆布鼐、扎爾鼐等,誘殺康濟鼐,迫害頗羅鼐,掀起“衛藏戰爭”(又稱“阿爾布巴之亂”)。次年,毛振翧被任命為監軍,督運滇軍糧草到察木多。他親歷這場叛亂,并用詩歌的形式記錄下來。

(一)彰顯“衛藏戰爭”的原因及性質

毛振翧在《次烏鴉寄問活佛》中表達了自己對阿爾布巴之亂的原因及性質的看法“兩丑相殘震法王,眉間空說有神光”。這里的“兩丑”(1)由于歷史的局限,該稱呼受到封建主義和大民族主義思想糟粕影響,帶有貶義。指的是以阿爾布巴為首的前藏貴族和以頗羅鼐為首的后藏貴族。早在阿爾布巴之亂爆發之前,西藏眾噶倫不和,爭權嫉功,結黨營私,已見端倪。5位噶倫中,康濟鼐為首席噶倫,總理西藏地方政務,但威勢不足以服眾;阿爾布巴協理西藏事務,熱衷權勢,并且認為自己與康濟鼐在功績名聲各方面相等,不能屈就低位;隆布鼐善于玩弄權勢,并把兩個女兒嫁給索諾穆達爾札,對康濟鼐深懷嫉恨;頗羅鼐曾是康濟鼐的得力助手,多次勸告康濟鼐提高警惕,防范被殺害的風險,但沒有引起康濟鼐重視;扎爾鼐曾任七世達賴喇嘛的倉儲巴(也譯作強佐),與隆布鼐立過戰功。達賴喇嘛年幼,偏袒其父,其父索諾木達爾札與隆布鼐有姻親關系,達賴喇嘛父子對康濟鼐也不甚滿意,這些錯綜復雜的關系促使前藏貴族阿爾布巴、隆布鼐、扎爾鼐3人結為一黨。雍正初年,清廷派欽差大臣鄂齊、班第等赴藏考察藏情,鄂齊根據自己考察的實際情況,向中央密陳了西藏局勢。雍正帝根據鄂齊的奏報,覺察到達賴喇嘛之父參與政事,噶倫之間勾心斗角,互相不和,如果不迅速制止,很快釀成禍端,遂于雍正五年正月丁已(1727年2月20日),指派內閣學士僧格、副都統馬喇等人入藏,但在他們尚未抵達拉薩之前,負責“協理”西藏事務的噶倫阿爾布巴發動內訌,戕殺總理藏政的康濟鼐,迫害頗羅鼐,挑起“衛藏戰爭”[5]。

“衛藏戰爭”爆發,雍正帝勃然大怒,命令議政王大臣派陜西滿漢官兵8400人,四川官兵4000人,云南官兵3000人,從三路進軍入藏平叛。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總督鄂爾泰頒布公文,籌劃齊備兵馬糧餉。毛振翧作為歷史的見證者,認為戰爭的性質是“兩丑相殘”,是當時西藏地方統治階級的內部矛盾。但清政府以“叛逆”罪,認為阿爾布巴等人要“鯨吞西土”“謀殺康濟鼐”[1]622,后者是實,前者并沒有證據表明阿爾布巴想要將西藏占為己有,也沒有證據表明阿爾布巴與準格爾舊部勾結謀反。被囚禁的阿爾布巴等人甚至希望清軍早日到來,因為“北京的軍隊會來救我們”[6],所以清朝官方所謂“叛逆”之罪無從說起。事實上,阿爾布巴之亂源于西藏地方貴族上層中的劣習,他們以各自的出生、門第、資歷、功績互比高低,嫉妒競爭,以謀求更多權力。阿爾布巴之亂的性質是當時西藏地方統治階層自身內部問題,與其他民族無關,也不是西藏與中央間的問題[7]。毛振翧“兩丑相殘”的認識,是非常深刻的,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

(二)描繪“衛藏戰爭”的戰況及結果

早在清政府大軍進入西藏鎮壓叛亂之前,阿爾布巴和頗羅鼐兩派斗爭已有分曉,頗羅鼐在布達拉宮和拉雪囚禁了阿爾布巴等人。滇軍雍正五年(1727年)六月初入藏,其嚴明的軍紀,威武的氣勢,精良的裝備,在一定程度上對于維持相對穩定的戰局起到震懾作用?!吧觋腥缭?,五色戎衣部曲分。一諾聲真搖佛膽,千群氣直厭蠻氛。不煩天將還深入,早殄渠魁欲罷軍?;I餉屆期真得算,好飛邊信慰吾君?!盵1]408正是這一局面的詩意體現。七月,約15000名精兵全部入藏。九月,查郎阿、邁祿審問阿爾布巴、隆布鼐、扎爾鼐等人,并對為首17人處以極刑,持續了一年零三個月的“衛藏戰爭”結束。

清政府非常重視此次“衛藏戰爭”的善后并作出周密部署。首先,清政府肯定頗羅鼐的功績,封其為首席噶倫,封賞30000兩白銀,后冊封為郡王,由其總理西藏地方的行政事務。在頗羅鼐之下,清政府另外任命噶西巴·納木扎勒布騰和策仁旺杰兩位噶倫;其次,為緩和西藏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保障七世達賴喇嘛的安全,遷置七世達賴喇嘛至四川泰寧。從拉薩到察木多1950多里的路程,走了44天。毛振翧在《遷置達賴喇嘛于理塘格達城其二》中描繪出達賴喇嘛出發時依依不舍的狀況:“行路遲遲意黯傷,誰云活佛號空王。更憐臥轍紛紛淚,哭斷西天衲子腸?!盵1]412形象地寫出了達賴喇嘛去之不舍、留之不得的情形。再次,清政府加強西藏治理,將駐藏大臣制度化[8]?!安粩嘤饡Y紫塞”[1]409寫出清政府對西藏善后工作的重視。從懲處阿爾布巴等人,到設立駐藏大臣衙門,再到撤兵西藏,善后工作持續近3個月。吏部尚書查郎阿、都督周瑛、陜西總督岳鐘琪等人多次呈送奏折,與雍正帝商討善后事宜,不斷探索治理西藏的方案,為西藏長治久安作長遠規劃。最后,留下2000名精兵駐守西藏,聽命于駐藏大臣,其他軍隊分批撤回。毛振翧作為監軍返滇較晚,不禁發出“共承帝命來偏蚤,卻掃邊塵去獨遲”[1]410的感慨。遲歸使毛振翧充滿思鄉的愁緒,但也為毛振翧創作更多反映衛藏戰后安排的詩作提供契機?!端途d竹高誠齋明府還蜀》《送董雨若明府還關中》《送楚雄李明府還滇》等,從側面體現“衛藏戰爭”結束后的撤兵安排。

三、茶馬古道西道滇藏道研究補證

茶馬古道主要有由滇入藏和由川入藏兩大主干線。由滇入藏路線,可分為北道貢茶道、西道滇藏道及南道。其中,西道滇藏道由安寧州—大理—中甸入藏,是云南茶馬古道的主線[9]。由滇入藏的地理著作豐富,諸如杜昌丁的《藏行紀程》、王我師的《藏爐總記》、黃沛翹編撰的《西藏圖考》、陳觀潯的《西藏志》等,對茶馬古道西道滇藏道路線、程站等多有記述。在眾多地理著作中,杜丁昌《藏行紀程》較全面記載了由滇藏道入藏的站程、里數。相比而言,毛振翧記載的西道滇藏道路線特色鮮明,別具一格。一方面,毛振翧不僅記載程站,還記載沿途歇腳的地名,更為細致地記錄入藏交通路線;另一方面,記載形式獨特,毛振翧以詩題的形式記載地名,并且用詩歌記述行路交通路況、心理歷程等。他記載的交通信息對于研究茶馬古道西道滇藏道路線及路況具有一定的補充價值。

(一)滇藏道地名補證及路線構擬

毛振翧入藏路線與杜丁昌入藏路線相近。從安寧州到大理,杜丁昌記載這段路程有15個地名:昆明德勝橋、安寧州、老鴉關、祿豐縣、廣通縣、捨貲、楚雄縣、呂合、沙橋、普淜、白崖、趙州、鎮南、云南堡、大理。毛振翧詩題中記有13個地名:安寧州、老鴨關、祿豐縣、捨資(同舍資)、廣通縣、楚雄縣、呂合、沙橋驛、普鵬堡、云南縣、白崖、趙州、大理,兩者路線吻合率達86.67%,本文借助開源地理軟件QGIS,結合明清經緯度,構擬了從安寧州到大理行軍路線圖(2)限于技術條件,本路線圖中黑色五角星是經緯度不可考的地名,黑色圓點是經緯度可以考證的地名,下圖同。(見圖1)。從大理到中甸,毛振翧除了記載的大理、劍川州、九河關、阿喜塞、黃草坡、螺螄灣、土官村、一家人、中甸、十二欄桿、熱水塘等地名與《藏行紀程》地名記載相一致,還記載了三家村、松坡、花椒坡等地名構擬的行軍路線圖(見圖2)。從中甸到察木多,中甸、箐口、崩子欄、杵臼、阿墩子、梅李樹、甲浪、碧兔(同必兔)、多臺、擦瓦崗、天通等程站與《藏行紀程》相吻合;沖對、巖子欄、白蟒山、木龍樹、阿董、燕子崖、博刀嶺、牛場、壩臺、覺麥、乍游、木枯、練枯橋等地名在《藏行紀程》尚未有記載,而在《西征集》中有記載,構擬的中甸—察木多行軍路線圖(見圖3)。燕子崖是過了瀾滄江,北行至梅李樹的一處峭壁,毛振翧一行人過燕子崖時,寫下《過燕子崖歌》極言行路艱險,根據毛振翧的描述,燕子崖位于迪慶藏族自治州,在瀾滄江北岸,現在有燕子崖隧道、燕子崖大橋可考。顧浙秦在《清代藏事詩研究》[10]343一書中也討論了許多其他文獻未見記載的地名,如崩達、長川壩、龍聃、木松、彎腰、苴臺等地,可見毛振翧偶然記載的地名,對于相關地理考證研究具有補正作用。

(二)滇藏道交通實況

西道滇藏道交通坎坷,毛振翧自言:“沿途怪石當經,濁浪排空,溜索飛云,偏橋插日,流沙斷路,積雪埋車,瘴氣凌人,毒草傷馬,山魅宵號,賊蠻夜掠,種種驚心,不可屈指”[1]619。行至潞南州,毛振翧尚且從容鎮定,以“云路莫愁攀”[1]398自勉。雖然道路險峻,馬疲人乏,但“莫愁攀”展現詩人堅忍不拔的意志,內心尚且躊躇滿志。過燕子崖詩人便惆悵起來,“燕子難行難蜀道,蜀人見亦心如搗。半空峭壁天相連,崖下狂濤聲浩浩。羊腸百折望欲迷,橫石當路與人齊。鑿開一隙剛容足,莫作尋常窄徑躋……還看天際使人愁?!盵1]404山崖險俊,羊腸小道,時有怪石擋路,插足難立,一旦失足,必定殞命!真是寸步難行,讓人心驚膽戰,感同身受其畏難心理,恐慌之情。在《三岔河》詩人還發出“路遠常愁疲馬斃”[1]406的擔憂。隨著海拔的升高,高寒氣候更加阻礙行軍進程。行至木枯,輾轉到天通,終于看到“依稀平川”可以“攬轡行吟覺道平”,但很快“馬頭醉草皆嗔毒,人面飛沙不能辨?!钡缆冯m然平坦,但馬兒嗔毒,飛沙迷眼。醉馬草是生長在青藏高原上的一種奇異的草,馬誤食后會如人醉酒一般,輕者倒地病倒,重者可能致死[11]。在《趁曉過大白鱗雷山》《乍游滾遇雨》《天通》《長川壩三岔河下營歌》等詩歌盡顯前行不易,交通不便的艱苦。毛振翧由從容到惆悵再到恐慌的心路歷程,向我們展示古代滇藏道交通坎坷,道路艱險,但他們迎難直上,百折不撓,艱苦奮斗的精神更是激勵人心,讓人欽佩。

四、康藏地區獨特自然、人文景觀書寫

景觀是作為地理學的一個重要概念被提出來的,現在多指包括自然與人文在內的各種風物及現象有規律地組合形成的地域體[12]。作家們常以景物描寫的方式,將自然或人文景觀直接轉化為文學世界中具有地域特色的藝術形象。毛振翧的《西征集》對藏地自然、民俗、宗教景觀的文學描繪是地域書寫的主要內容之一,下面各舉數例,以見一斑。

圖1:安寧州—大理路線圖

圖3:中甸—察木多路線

(一)康藏地區自然景觀

毛振翧的詠藏詩不僅有濃墨重彩刻畫行軍艱難的場面,也有一些描繪青藏高原壯美風景的詩篇。雪山是雪域高原的標志性景觀,毛振翧寫了很多與雪山相關的詩作?!叭f壑陰寒住此身,開襟且與素峰親。即令異域冰消日,早看銀沙踏作塵?!盵1]402詩人置身于雪山之間,與雪山親密的接觸,讓詩人頗為得意,感嘆即便來日冰消雪化也不會遺憾,因為自己曾經從雪山打馬而過。雪山這一標志性意象,在作者筆下呈現出不同的特征?!把┓搴枤馍n涼”[1]402突出雪山之高寒;“雪擁寒山積未消”[1]403著重于雪山上積雪之厚;“日化千山雪”[1]413表現的是雪峰上陽光的耀眼;“春藹西天雪瘴開”表現的則是雪山間霧氣的消散。毛振翧筆下的雪山或蒼涼、或靈動、或柔美,非親歷親見不能道出,非心思細密不能體物如此。

除了連綿的雪山,青藏高原也孕育著波瀾壯闊的大江大河。從云南入藏途經橫斷山區,地勢起伏大,山脈為江水深切,峽谷壁立,江水湍急,聲勢駭人?!昂翁幚做硺涠?,由來江石起狂瀾。千巖萬壑聲悲壯,立馬空山日影寒?!盵1]401詩歌以設問開頭,先聲奪人,極力突出通江河水勢洶涌、氣勢磅礴的景象。滇藏線上要穿越著名的瀾滄江,渡河憑借江上的溜索,這一奇觀也被毛振翧記載在詩中,“兩山巖巖夾中流,黃濤洶涌征夫愁。我欲行渡無舟楫,上指竹纜橫巔頭?!边@種方式渡江,對于初入此地的詩人及其隨從,自然是驚駭不已?!懊婷嫦嗫礋o顏色,主人凄凄仆惻惻。踟躕不肯就縛繩,安得人身生羽翼……奮然先往不顧身,此時直與鬼為鄰?!鄙狭肆锼?,倏然而過,驚魂稍定,逸興又生,“百丈一瞬云間過,解脫腰繩隔世人?;乜撮L虹不可駕,休恠臨江心目訝?!盵1]403清代入藏詩人歌詠此景者不止毛振翧,吳應枚《滇南雜詠》,“百丈奔湍勢擊撞,鐵絙貫石駕成杠。驅車徑歷秋千板,懸度遙連溜筒江?!弊宰ⅲ骸暗嶂需F索橋最多,惟保山縣跨瀾滄江者長三十余丈,車馬往來,裊裊浮動,溜筒江接滇境,懸繩兩岸以渡人馬?!盵13]相比之下,毛振翧的詩更為奇崛。此外,《松坡觀瀑》《三岔河》等皆展現了高原大河的獨特形態。

(二)康藏地區人文景觀

除了對西藏自然風光的吟詠,毛振翧對藏地人文景觀也進行了細致的刻畫,最直觀的是對藏地獨特的飲食、風俗、信仰、語言、服飾、建筑等描述。如《熱水塘蠻家竹枝詞》中記錄云南藏區藏族同胞盛情款待漢軍將士的場景,“半竿斜日到蠻家,婦子歡迎漢使車。更與殷勤供晚飯,青稞面和奶酥茶?!盵1]401詩歌將藏族同胞的熱情好客展現得淋漓盡致。黃昏的暖色調和著藏族同胞熱情的招呼,對于風塵仆仆、疲困交加的趕路人是無與倫比的安慰。斜日、婦子、漢車、晚飯勾勒了一幅其樂融融的藏漢宴飲圖,營造出一種溫馨和美的氛圍,從一個側面描繪了民族團結的場面,溫暖人心。招待的晚飯是青稞面和奶酥茶,典型的藏式餐飲。青稞面可以做成糌粑,是招待客人的美味?!度暧尾赜洝酚涊d糌粑的吃法:以青稞和豌豆炒成半熟,磨粉,名曰糌粑,以木碗盛之,合酥油鹽茶攪和,不用羹筷,以手撥捏而食[14]。奶酥茶是指酥油茶,藏民族飲食中必不可少的飲品,由于“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裸之熱,非茶不解”[15],喝茶成為藏族同胞不可或缺的習慣。

藏香是西藏進貢之物,其味濃厚,得沉檀蕓降之全。每屆歲除,府第朱門,焚之徹夜,檐牙屋角,觸鼻芬芳,真香中之富貴者也[16]。藏香珍貴,除了香氣馥郁,來之不易,還有安神明目等藥用價值。毛振翧在《塞上焚香雜感八絕》中對藏香的功效、顏色、氣味等特點,均有介紹?!疤鎏鑫饔驉潉谌?,靜夜焚香倍黯神。聞道旃檀生佛國,欲除煩惱一涂身?!盵1]409寫出藏香有緩解疲勞、安神寧心的效果?!昂诎紫銤庖绮萏?,會工詩賦獻明王?!盵1]409寫出藏香的顏色、氣味?!跋懔羧帐埓?,荀令風流再世身”寫出藏香香味持久的特點?!皾h廷兜末何方購,焚向軍中百疫除?!盵1]409寫出藏香珍貴、除疫的特點。在日常生活中,藏香廣泛用于禮佛、凈晦、辟邪等方面,既有文化價值,又有藥用價值。藏香的制作工藝繁瑣,形狀有餅狀,也有長條如柱狀,有紅藏、黃藏、紫藏之分,又有色黑如墨,及綠白諸色,或形如彈丸者,焚之氣頗幽爽[17]。

此外,昌都濃厚的宗教文化色彩,也引起了毛振翧的注意。在《番人懸經于索竿,風吹動,云如口誦,謂之的著》毛振翧記錄了一種頌經形式?!傍B語山光盡是禪,如來佛法本空傳。番經猶是憑風誦,橫索長竿字萬篇?!盵1]405藏族百姓群眾把經文用繩索懸掛在竹竿上,讓風吹動,猶如親自誦讀經文[18]。在廣大藏族聚集區,人們常把佛經、禱詞、咒語、佛像圖案等印于各色旗布,綴系在木桿或帶有埡杈的樹枝上,插立于帳房或庭院門口、屋頂、院中、山頭、鄂博上,以祈福鑲災,藏語謂之“塔覺”(Qb竺B),一般譯為經幡[19]。經幡,又稱風馬旗,一般有兩種,一種是長方形彩旗,最長的有3-5米長,60厘米寬,一種為五色方形經幡[20]。在藏族群眾的心中,經幡飄動一次就是誦經一次,體現他們虔誠的宗教信仰。

五、結語

毛振翧一生在西南邊疆地區為官,創作了數量豐富的詩文,是西南邊疆文學書寫的功臣,其《西征集》尤其兼具文筆與史才,是清代入藏詩的代表。從阿迷壩到察木多西征一路,毛振翧以親身經歷,寫下很多行路詩、戰事詩、政事詩、送別詩、贈答詩等,內容涉及政治、軍事、文化、宗教、民俗等多方面。這些詩歌主題鮮明,多寫實,體現了他質樸、細膩、真摯的報國情懷。他近乎日記體的詠藏詩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為我們呈現西藏自然風光,為了解雍正時期藏地民俗風情、滇藏道路線及路況、“衛藏戰爭”后中央對西藏的治理等,留下寶貴材料?!段髡骷分斜M管還殘存些微漢人士大夫的優越感,但更突出表現了西南地區民族融合的現實和對邊疆安寧的希望,其《一家人竹枝詞》是最好的體現:“天兵掃蕩極邊塵,中外同沾大地春。到此華夷休兩看,通衢早號一家人?!鼻遘娙氩貢r平定叛亂正值春天,而詩中的“春”則雙關戰爭陰云掃除之后,漢、藏和平安定的新局面[10]66,這也是清代大部分詠藏詩的共性。

(附記:本文在撰寫過程中,西南民族大學徐希平教授,西藏大學南小民教授,大連理工大學龍成松、袁雷、趙團員等老師以及楊曉臣、劉博、陳政、張鵬舉等同門對本文提出了修改意見和建議,謹致謝忱!)

猜你喜歡
布巴阿爾西藏
都是西藏的“錯”
有些房門不必打開
不一樣的半邊人
不一樣的半邊人
不一樣的半邊人
神奇瑰麗的西藏
不一樣的半邊人
梵高的1888
一個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與虛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