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溝通技巧淺談

2020-09-22 11:27王瑾
理論與創新 2020年14期
關鍵詞:溝通技巧受教育者教育者

王瑾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不僅是信息單向傳遞的過程,而且還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動的溝通過程,需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雙方共同的參與,雙方溝通是否順暢,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有著直接影響。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可以通過運用溝通技巧來改善自身溝通能力,與受教育者形成更接近、更穩定的關系,提高受教育者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程度,從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溝通技巧;教育者;受教育者

引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是幫助學生樹立堅定的政治思想立場以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針對人的思想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不僅是信息傳遞的過程,同時也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動的過程,雙方的溝通是否順暢、有效,直接影響影響信息傳遞是否及時、到位。因此,采用正確的溝通方式,運用良好的溝通技巧,使受教育者在情感上更主動地接受教育者所傳遞的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可以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有效地運用溝通技巧,理應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重視的問題。

1.溝通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義

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雙方共同參與的過程,雙方都應作為主體而存在,也對教育的效果起著重要影響。因此,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溝通是否順暢,也受到來自溝通過程中雙方態度或情感的促進或阻礙,因而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際效果產生或促進或阻礙的影響。

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多以教師、輔導員及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向學生單向傳遞教育信息、觀點、知識、理念為主要形式進行,雙方的在溝通中的作用并不平等。而通過運用溝通技巧,教育者可以嘗試與受教育者構建一種更為平等的關系,對以往單向的信息傳遞過程進行調整,促成較多互動性更強的平等對話,并充分地去理解和尊重受教育者,變“灌輸”為“疏導”。

這種彼此之間心理距離的拉近、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關系的改善,會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營造一種良好的氛圍,使受教育者更積極地投入教育過程,更愿意接受教育者給出的指導和建議,從而增強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的影響力、說服力和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更好地實現師生互動、教學相長。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溝通問題

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雖然一直在繁榮發展,但還沒有達到令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雙方完全滿意的程度,從根本上說,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是由雙方的溝通出現問題而引起的。溝通涉及信息的發出、信息的流通渠道以及信息的接收等階段,其中任何一個階段出了問題,都可能造成溝通的不順暢,使信息無法及時有效地從發出者傳遞給接收者。

從教育者的方面看,如教育者本身對即將傳遞的信息認識不夠透徹、把握不夠準確,可能造成信息從發出的一開始就是模糊的,從而造成到達接收者的信息也是受損的。而從受教育者的方面看,受教育者的理解能力及其在接收信息時意識的警覺程度,也能決定其能夠在多大程度上接收的信息。思想政治教育的部分內容較為抽象、深奧,受教育者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較難與自己已有的知識系統進行融入和整合。

另外,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態度都對信息的傳遞有著重要影響。如受教育者對教育者有抵觸心理,缺乏接收信息的意愿,則無法接收到完整的信息。例如,部分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有抵觸情緒,學習態度不夠積極,也不愿積極參與、深入思考,從而也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可以運用的溝通技巧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可以借鑒使用心理健康教育的部分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都以人為教育對象,思想政治工作者運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方法來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特征、性格特征個體差異等,把握受教育者的態度、情感,可以更有效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在所使用的方法上,二者存在可以相互借鑒之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經常使用的關注、傾聽、共情等溝通技巧正可為此提供借鑒。

3.1關注與傾聽

積極的關注可以使人產生正向的轉變,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教育者也要保持對受教育者的積極關注,以此表達教育者對受教育者個人價值、尊嚴的接納和認可。同時,在教育雙方的溝通中,傾聽也是一項重要的任務。傾聽并不僅僅是去聽受教育者說了什么,而是需要集中注意力并留心雙方溝通過程中出現的一切情況。

通過關注和傾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一種關注的姿態來表達自己對談話的參與、興趣和理解,使受教育者在情感上感受到自己被重視,自己的想法被理解,從而對教育者的觀點、想法產生肯定的態度。

3.2支持與共情

信任關系能夠發展出有意義的溝通,而支持的態度有助于信任關系的建立。支持應該是真誠的,教育者要真誠地關心受教育者,而受教育者也更喜歡與熱情并表現出對自己關切之情的教育者進行溝通。

共情是指對來訪者主觀世界的深入理解。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通過共情,教育者站在受教育者的角度考慮問題,對受教育者的感受與想法進行設身處地、感同身受的體會與思考,可以使受教育者感受到自己受到尊重、得到理解,從心理上縮小與教育者的距離感。因此,恰當地運用共情技術能夠拉近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雙方的距離,提高教育教學活動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營造出輕松自由的教育氛圍,從而形成良性互動。

3.3善用“我信息”

在人際交流中,“我信息”是關于講話人的感受、信念、價值觀等的表述,通常表示為以“我”開頭的句子,并與“你信息”即通常以“你”開頭的句子相對應,“我信息”的焦點是語言的發出者,而“你信息”的焦點是語言的接收者。使用“我信息”,可以避免語言的接收者因感受到要求、命令或指責等而令自己處于防御地位。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過程中,若教育者更多使用“你信息”,在語言中更多出現的是“你的任務是……”、“學生需要做到……”,多為對受教育者提出要求、下達指令,讓受教育者感受到的往往是對方對自己的所作所為不夠滿意,很可能對此類型言語表達居高臨下的態度產生反感,因而拒絕接受其中的內容。而若教育者更多地使用“我信息”,如“我是這樣想的……”“我當時的感受是……”,向教育者更坦誠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與其分享自己的感受,則受教育者更可能以平和的心態去聽取教育者言語中所包含的內容。

4.結語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雙方都是具有主觀意識的人,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溝通的過程。這就更需要教育者做到以人為中心,真誠地關心受教育者的情感、思想、行為以及產生原因,使雙方的關系做到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從而使受教育者在心理上實現從接納到認同。

通過提高自身溝通技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好地從心理和情感上走近受教育者,理解其所思所想、所作所為,促進雙方之間的有效溝通,就可能提高受教育者對于信息的接受意愿和程度,將思想政治教育的觀點和理念傳遞到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終效果。

參考文獻

[1] 王學儉,馮瑞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溝通優化路徑探析[J].湖北社會科學,2018(11).

[2] 高華,苗汝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精準有效溝通技巧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8(9).

[3] 高曉英.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溝通困境及消解[J].南方論刊,2016(10).

[4] 范孟楠.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溝通的障礙及對策研究[J].科教文匯,2014(7).

[5] 谷佳媚.思想政治教育溝通的有效路徑[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3)

[6] B. Murphy, C. Dillon.高申春等譯.互動中的咨詢會談:關系、過程與轉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6-104.

猜你喜歡
溝通技巧受教育者教育者
品讀
季托,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者需培養反思性實踐能力
教育者要懷揣夢想上路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常用的導入活動及其有效性分析
教師應努力成為一個“教育者”
淺析充分發揮受教育者主體性的重要性與途徑
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溝通技巧
運用新媒體串聯《溝通技巧》教學的課堂實踐
淺談觸覺形象設計下的有效溝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