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逋:神隱在傳說之外

2020-09-26 10:38蔡軍
百家講壇 2020年8期
關鍵詞:林逋玉簪端硯

蔡軍

林逋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隱士之一,千百年來, “梅妻鶴子”已成經典的文化符號,可拋開傳說,他究竟是真隱士還是偽君子?

林逋詩、書、畫俱佳, “粉頭”宋仁宗滿眼小星星地稱他為“和靖先生”。除了流傳千古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他還有很多絕妙詩文,但他習慣隨作隨棄,從不保存手稿。有人問他為何不將詩文結集出版以留后世,他說: “我連生前功名都不放在眼里,哪還在乎什么后世!”

他的書畫功底也很了得,黃庭堅曾夸他的書畫有“治病療饑”的奇效,而他的書法真跡僅有三件存世,畫作更是只在傳說中。幸好有群“鐵粉”緊跟不舍地收集他的詩文,后人才有緣見到他的三百多首詩及三首詞。

他在四十多歲時隱居杭州,據說養了兩只仙鶴,若有客人在他外出時到訪,童子就放出仙鶴向他傳信。此外,梅子成熟時還有童子幫他采梅換酒,而他十指不沾陽春水、兩袖不染銅臭氣,可見絕非獨居。

他的行為藝術引起宋真宗的關注,于是派人帶著錢糧前來慰問。達官貴人也爭相與他結交,丞相王隨和杭州郡守薛映還出錢為他建了新宅。他的隱居生活并不像世人所想的那般清苦,所以他能氣定神閑地說: “世界間事皆能為之,獨不能擔糞與著棋?!彼粌H瞧不上做苦力的,還反感玩弄棋局的“有閑階層”,而他本人“有錢又有閑”。

他曾自夸“茂陵他日求遺稿,猶喜曾無封禪書”,借司馬相如奏請漢武帝封禪的典故,標榜自己文風清白、絕不逢迎權貴。而明代田汝成的《西湖游覽志余》中載,朝臣王濟奉命拜訪林逋,林逋立刻遞上一份文辭華美、韻律工整的簡歷,王濟大失所望,刻薄地說: “您是名滿天下的隱士,以詩文高古為傲,以不事王侯為榮,如今卻兩下皆失,真是遺憾,功名之事還是再等機緣吧?!蓖鯘厝兔鼤r只談文學、不談政治,于是朝廷只是賞給林逋一些糧食和絹帛,他的進階之路就這樣被堵死了。

對于林逋故弄玄虛的名士做派,也有時人不以為然,詩人許洞就曾諷刺道: “寺里掇齋饑老鼠,林間吟嗽病獼猴。豪民遺物鵝伸頸,好客臨門鱉縮頭?!卑蚜皱捅茸魉吕镉戯埖睦鲜?、林間喘息的獼猴,說他見富人送禮就巴結,見窮人拜訪就躲避。

至于林逋不曾娶妻生子的傳聞,后世也有很多爭議。他曾寫過一首纏綿悱惻的《長相思》, “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對迎,誰知離別情?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邊潮已平?!痹~中女子也許是他曾經的戀人,也許只是他以女子的口吻反串而作,說明不了什么。張岱的《西湖夢尋》中載,宋室南渡后在孤山上建皇家寺廟,原有宅田墓地全部遷出,唯獨留下林逋的墳塋,以致元朝惡僧楊璉以為其中定有稀世珍寶,于是掘墓開棺,卻只發現端硯一方、玉簪一枚,畫家王冕贊道: “生前不系黃金帶,身后空余白玉簪?!倍顺幨俏娜说臉伺?,玉簪卻顯得突兀,成為后世腦補林逋愛情故事的開端。南宋還有個叫林可山的人,自稱“和靖先生七世孫”,詞人姜石帚嘲笑道: “和靖當年不娶妻,因何七世有孫兒?若非鶴種并梅種,定是瓜皮搭李皮?!?/p>

也有史料考證林逋當年只在孤山種了一株梅樹,而非傳說中的“三五百株”。 “挺林派”和“損林派”早已有之,但“梅妻鶴子”的美好意象依然長留人心,可見人們推崇的是那種清白精神,而非林逋本人。即使這是林逋的“終南捷徑”也無傷大雅,對于古代大多隱士而言,如果有機會建功立業,誰也不甘心只做“廢柴”。

猜你喜歡
林逋玉簪端硯
玉簪屬種質資源收集篩選及耐陰性研究
玉簪:角落里的“花仙子”
端硯:潤色先生 文房珍寶
端硯,古老產業的傳承與重生
傳承端硯文化,發展文化產業
林逋,北宋第一“宅男”是網紅
細看小花, 也許可知道生命的取舍
林逋梅妻鶴子
輕財足以聚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