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裝具對古籍保存狀況的影響

2020-09-28 07:03柴斌峰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0年13期
關鍵詞:古籍

柴斌峰

摘 要:古籍裝具作為保護古籍的第一道“大門”,對古籍的保存狀況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作者對山西博物院館藏古籍善本保存狀況和其裝具類型、狀況進行了統計調查,分析不同裝具及其保存狀況對古籍保存狀況的影響,為全面開展古籍及其裝具的修復提供了數據基礎。

關鍵詞:山西博物院;古籍;裝具;破損調查;破損類型

山西省文物保護科學和技術研究課題“山西博物院古籍善本整理、研究與編目”項目研究之一,是調查研究山西博物院古籍善本現有的保護狀況,內容包括古籍善本的破損狀況,古籍裝具的類型、破損狀況及對古籍保護的影響。通過深入調查研究山西博物院館藏古籍善本的保護現狀,探索古籍保護的最佳途徑。

1 山西博物院古籍善本破損狀況調查

古籍的破損是我國圖書館、博物館等古籍收藏單位普遍存在的問題。山西博物院成立于1919年,百年來,通過社會征集、購買、接收捐贈等多種途徑,收藏了近8萬冊古籍,其中不乏珍貴的善本。這些古籍有很高的歷史、學術和文物價值。由于過去古籍藏書的書庫環境、保護設備、保存理念等方面的落后,長期在自然環境下收藏保存的古籍及其裝具,不僅遭受自然的侵蝕,如水漬、燼毀、霉蝕、蟲蛀、鼠嚙等,還受到人為的損壞,如磨損、撕裂等。而且隨著時間的流逝,紙張酸化、老化現象特別突出,加上歷史上非專業人員的修補導致古籍二次破壞,多數古籍存在不同程度的損壞,有些嚴重的已不能翻閱、移動。

2 古籍善本裝具的現有狀況

書套是中國古代書籍傳統的保護裝具,也稱“函套”“裝具”,即囊、紙板盒、夾板、木盒等的總稱。古代書套通常使用紙板和織物制作,紙板使用人工合成的2~3毫米厚黃紙板,外包織物有宋錦、棉布等。書套在結構設計上有六合套、四合套、夾板、插套等多種形式。六合套中又有云套、月牙套和普通形式六合套之分。夾板和書匣為木材制作。

書套不僅能增加文獻的美感,使文獻顯得珍貴,還能起到保護文獻的作用。書套是古籍保護的第一道防線,可保護古籍不被磨損,還能防塵,并能夠防止光線對古籍的損害,給放置在套體內的古籍設立了一個相對獨立的生存空間。這個空間降低了外界的溫濕度變化對古籍的影響,因為書套的自身材質能夠吸附空氣中的水分子,具有一定的空氣濕度調節作用。由于內裝具與古籍朝夕相處,裝具的質量和狀況好壞對古籍壽命產生直接影響。

山西博物院館藏古籍善本600余種,5043冊,有34種231冊古籍無函套,572種4812冊古籍有函套保護,計884函。常用的函套主要有四合函套、六合函套、夾板和少量木盒。這些函套的制作年代無檔案記載,據調查了解,一部分為清代制作,一部分在1949年前后制作。因制作年代久遠、時代變遷,古籍在流轉過程中,因保護、使用不當等各方面原因,許多函套出現各種各樣的破損狀況,有些古籍函套缺失,狀況堪憂。為了解古籍裝具對古籍狀態的影響,筆者對山西博物院館藏古籍善本的裝具做了詳細調查,調查內容包括狀態完整和破損各種類型裝具及內裝古籍的狀況,以及無函套保護的古籍的現狀。同時了解在太原所在中原地區的氣候環境下,哪種對古籍保護更加有利,從而找到一條保護古籍的最佳途徑。

2.1 六合函套的狀況

山西博物院館藏古籍善本使用的六合函套有普通形式六合套、云套、月牙套、萬字套等,以普通形式六合套為主。函套主要使用紙板和織物制作,紙板使用人工合成的黃紙板制作,外包織物有棉布、織錦等。六合函套共13函,善本12種49冊,完好的有6函,破損為7函。六合函套的數量很少,破損不嚴重,有少量的磨損、別字缺失。據統計,完好的六合函套內裝古籍破損種數比例為50%,冊數的比例為75%;有破損狀況的六合函套內裝古籍破損的種數和冊數均為100%。由此看來,古籍裝具的完整與破損對古籍的保護起很重要的作用。

2.2 四合函套的狀況調查

山西博物院館藏古籍善本使用的四合函套共計850函,完好的512函,有破損狀況的338函,占山西博物院館藏古籍裝具的絕大多數,因此,更能反映出古籍裝具對古籍保護狀況的概貌。函套的制作年代因無檔案資料記載已無從可考,據調查了解,有些函套可能與書籍同時產生,有些函套可能是破損后及時補做的,有些函套是古籍出現破損狀況很久以后補做的。函套的制作材料是紙板和織物,紙板使用人工合成的黃紙板,外包織物有棉布、織錦等,主要以藍布為主。

2.2.1 完好四合函套內的古籍善本狀況

據統計,完好四合函套內古籍善本,無破損的種數比例為4.64%,冊數比例為2.23%;修復完好的古籍種數比例為20.22%,冊數比例為25.15%;有破損狀況的古籍種數比例為75.14%,冊數比例為72.62%。函套無破損和函套修復完好內的古籍有完好四合函套保護,狀態基本穩定。而紙張年久自然酸化、老化或出現破損狀況長久失去函套保護的古籍,及時補做函套,在完整無破損的裝具保護下,減少了破損機會,能有效地保護古籍,延緩其壽命。

四合函套的缺點是書腦、書跟暴露在外,會出現顏色泛黃的現象,這兩處酸化、老化狀況比被函套包裹處的位置嚴重。

2.2.2 破損四合函套內的古籍狀況

破損四盒函套內裝古籍善本,無破損的種數比例為2.23%,冊數比例為1.15%;有破損狀況的古籍種數比例為97.77%,冊數比例為98.85%。

四合函套破損有幾種狀況,重則紙板霉蝕、蟲蛀、糟朽、破損、斷裂、缺失,輕則面料撕裂、紙板暴露在外。調查表明,糟朽、霉蝕的函套會直接殃及古籍,導致紙張的霉蝕、老化;函套部分缺失,紙張暴露在外會受到光照和觸碰、磨損的威脅。此外,暴露在外的書跟、書腦仍然得不到有效的保護。

2.3 夾板裝具的狀況

夾板有兩種類型:一種為穿帶式夾板,一種為平板式夾板。山西博物院館藏古籍善本使用的是穿帶式兩塊板的夾板。夾板用木材制成,在書冊上下用木板相夾,用絲或布質帶子穿過夾板中的長方眼將夾板串聯,放入書冊后將帶系緊。夾板與古籍緊密接觸,用以保護古籍。夾板裝具多用于氣候濕潤的南方。山西博物院共有夾板19副,3副完好,16副破損?;就旰玫膴A板內,古籍完好的種數比例為50%,冊數比例近91%;古籍破損的種數比例為50%,冊數比例約為9%。破損夾板內古籍破損種冊比例均達100%。

夾板破損的狀況多為系帶殘斷、缺失、夾板開裂、木板散斷,無法固定、夾緊古籍,在移動古籍過程中易產生磨損。即使夾板完好能上下夾緊古籍,但書口、書脊、書腦、書跟,書的四周均暴露在外,無法避免光照、磨損、水蝕、蟲蛀、鼠嚙的侵蝕,書頁四周變色嚴重,出現酥脆、開裂、水漬、霉蝕、鼠嚙、裝訂線斷等現象。事實證明,無論夾板裝具狀況好壞,內裝古籍破損率近50%,因而,適用于南方防蛀、防霉。在干燥的北方,不利于防光、避塵,易造成古籍的酸化、老化。

3 無函套保護古籍善本的狀況

無函套的古籍善本有34種196冊。這些古籍長期處于裸放狀態,都有不同程度的酸化、老化、水浸、霉蝕、鼠嚙、破損狀況,四級以上不同程度的破損達100%。少量糟朽、酥脆、線斷、葉散破損狀況嚴重古籍,臨時用紙板包裝、捆扎,或用宣紙包裹,狀況堪憂,急需搶救性修復,及時補做函套予以保護。

4 結論

從以上調查數據分析可知,山西博物院館藏古籍善本現有狀況堪憂,有破損狀況的古籍占絕大多數。古籍特藏書庫和古籍內裝具的完善,對古籍的保護產生直接影響。裝具的破損、缺失對保護古籍極為不利,有裝具保護的古籍的狀況普遍比無裝具保護的狀況好很多。六合函套保護的古籍比四合函套保護的古籍狀況好,而夾板裝具保護的古籍幾乎100%有不同程度的破損狀況。破損六合函套、四合函套裝具保護的古籍,都有不同程度的破損;破損的夾板裝具因有少量修復古籍,破損程度也在90%以上。古籍裝具出現破損,無論是哪種形式的函套,古籍不同程度破損近100%。無函套保護的古籍狀況最為堪憂。由此看來,為了有效保護山西博物院館藏珍貴古籍,應及時補做適合北方氣候特點的內裝具,無裝具保護的古籍應及時補做裝具,破損裝具應得到及時修復或更換,夾板裝具最好不采用。

參考文獻

[1]童芷珍.古籍修復技術[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11.

[2]杜偉生.中國古籍修復與裝裱技術圖解[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8.

[3]付榮芳.古籍破損狀況及修復保護方法初探[J].重慶圖情研究,2009(4):55.

猜你喜歡
古籍
古籍修復師妙手補書
盡快制定《貴州省古籍保護條例》的幾點建議
西藏大批珍貴藏文古籍實現“云閱讀”
全國7.2萬部古籍已上線,足不出戶瀏覽高清古籍
古籍修復師的巧手與匠心
古籍普查在古籍傳承與保護中的推動作用
江蘇完成九成以上古籍普查
古籍收藏可先從藏經入手
我國將建統一的中華古籍目錄
古籍出版的困頓與生機訪談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