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真、至善、達美”基礎教育階段社會美育課程價值歸旨

2020-10-09 10:37李彬彬全曉潔楊玄典
求知導刊 2020年29期
關鍵詞:美術課程

李彬彬 全曉潔 楊玄典

摘 要:社會美育課程作為校園美育課程的拓展與補充,在培養學生審美素養、提升學生創新意識上貢獻出自己的一分力。文章以北京陽光未來藝術教育基金會“愛的啟蒙”兒童美術創新課程為例,從其夯實美術基本素養、觸發人文關懷、提升審美能力等方面,探討校外美術課程的價值歸旨。

關鍵詞:社會美育;美術課程;創新課程;課程價值

中圖分類號:G623.7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0)29-0011-03

美育是培養學生認識美、愛好美和創造美的教育,在倡導全人教育的今天,美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美術課程作為美育的重要門類,本身包含情感與理性、腦力與體力的因素,致力促進人全面發展的教育理想,啟迪學生對美的感知,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愛的啟蒙”兒童美術課程是面向義務教育階段6~12歲的兒童,優先關照教育資源匱乏群體,尤其是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的美術模塊課程。該課程側重兒童的情感教育、審美教育、心靈教育,通過美術學科教學手段,以主題式教學為特色的主題實踐活動,提高創新意識和能力素養。課程標準緊密結合教育部制定的《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美育工作為核心, 以立德樹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培養具有積極情感、創新能力、審美品位和人文素養的中華民族未來的主人翁。

一、求真:夯實美術基本素養

美術課程標準要求將美術課分為“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四個學習領域,“愛的啟蒙”兒童美術課程在這四個領域的主題教學依托下,以“我愛生命”“我愛家園”“我愛生活”“我愛夢想”四大主題作為支撐,培養兒童的美術基本素養。其中,課程藝術素養根據美術課程標準——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和文化理解,并結合課程特點,聚焦6~12歲學齡兒童可達到的水平擬定,重點關注以下四項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達力、創新力。

1.強化感知力

感知力是指感覺和認知能力,感知力素養是能夠主動觀察周圍的事物,有發現美和感悟美的能力,并經過思維活動形成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享受美的的過程中獲得心靈的凈化。課程重視兒童敏銳的觀察力培養,使之學會感知情境,表達感受。比如,通過觀看紀錄片和欣賞繪本《螞蟻王國》,教師引導兒童觀察螞蟻的筑巢過程,了解巢穴的結構,包括每個空間的功能,感受自然界微小生命的智慧與能量,感受集體協作的力量。

2.張揚想象力

想象力是將頭腦中原有的表象經過加工改造和重新組合而產生新的形象的能力[1]。課程重視兒童通過回憶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聯想、發散等思維能力。例如,教師結合科技發展的新趨勢,引導兒童對家庭生活中的問題進行創意設想,讓其對未來科技改變生活充滿向往。教師可通過呈現洗手間的整潔光亮,廚房的桌面、地面清掃,機器人幫助做飯、讀報等情境,讓兒童進行創意想象,并進一步鼓勵兒童根據自己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水平,用科幻畫的表現形式,表達自己想象的內容。

3.發展表達力

表達力指運用媒材、技術和美術語言創造視覺形象表達個體感受和思想的能力。表達力素養是兒童初步形成造型、空間意識;能運用所提供的媒材、技術,結合美術語言,在主題教學內容的引導下,通過觀察、想象、表現等過程,創造有兒童特點的視覺形象,表達自己的意圖、思想和情感。本課程重視以真實和開放的態度為表達基礎,用藝術的手法分享和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一方面,引導兒童養成良好的觀察、思考的習慣,讓兒童在日常生活中對感興趣的事物做好觀察記錄、素材搜集,進而將寫生素材轉化為創作畫,創造性地表現自己的生活感受。另一方面,引導兒童運用簽字筆、油畫棒、水彩筆、中國畫材料、輕黏土、彩色紙、剪刀、膠棒等各種工具,大膽自由地圍繞主題進行創作。

4.激活創新力

創新力指有創新意識主導的思維和行為。創新力素養的表現是:能養成創新意識,學習和借鑒美術作品中的創意和方法,運用形象思維,大膽想象,嘗試創作有自己的觀察、獨特的視角和想法的美術作品;對物品和環境進行符合使用功能與審美要求的創意構想,并通過草圖、模型等予以呈現,與他人交流,不斷加以改進和優化。例如,教師通過“我的影偶會說話”引導兒童編寫腳本、塑造人物,為其提供動手、動腦的契機,激活創新力。

二、至善:觸發人文關懷

美術作品中常常表達了人們對祥和世界的殷切向往、對生命生存的渴求。因此,引導兒童體會美術作品背后對至善的追求,是“愛的啟蒙”兒童美術課程的目的之一。

1.人生理想的善

人生理想的善在于積極地去探索發現美好生活和未來人生的善意[2]?!皭鄣膯⒚伞眱和佬g課程引導兒童用善的正面形式來揭示或寄托對美的追求,幫助兒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課程宣揚積極樂觀的信念與追求。比如,教師通過“愛是什么”主題活動引導兒童聯想自己愛家人、愛生活、愛自然等情景,回憶家人、教師帶給自己的“愛”,充滿感恩之心地描繪愛、體會愛,在兒童內心播撒愛的種子。兒童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感受“愛”的含義,形成有愛心的生命情感。建立積極樂觀的信念,有利于兒童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正向應對未來成長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困難與挫折。

2.生活關懷的善

生活關懷的善在于積極地感受生活、發現生活、欣賞生活?!皭鄣膯⒚伞眱和佬g課程強調將美術學習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在課程內容安排上緊密結合學生生活,選擇能激發學生情感和想象力的題材內容進行藝術活動。 課程以“我愛生命”“我愛家園”“我愛生活”“我愛夢想”等主題為“愛的啟蒙”教育理念的框架支撐,在學校實施多種形式的美術學科主題教學活動。兒童在“我愛生命”的單元中將加深認識自己與自然的關系,圍繞生命的過程以及生命的價值產生個人的思考;在“我愛家園”單元中主要關注校園、社區環境,自然生命與人類的共處,以此更加深刻體會家園中空間、人、事、物和諧之美;在“我愛生活”單元中主要聚焦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及生活情景,發現生活中的美;在“我愛夢想”單元中對當下諸多方面做考察,分別發現家園、生活中有待改善的問題,做解決方案的實驗,體會主動參與構建未來的美好。四大主題分別由十六個單元主題構成,其中“我愛生命”主題下設四個單元主題:“生命的奧秘”“生命的力量”“生命的美麗”“生命的趣味”;“我愛家園”主題下設四個單元主題:“家鄉風俗”“家鄉風景”“家的寫真”“家的親情”;“我愛生活”主題下設五個單元主題:“家庭生活”“生活經歷”“生活趣味”“學校生活”“生活情感”;“我愛夢想”主題下設三個單元主題:“成長的愿望”“服務的理想”“夢想的翅膀”。課程從學生角度出發,去發現和挖掘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在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生活實際中找到合適的切入點,使學生產生共鳴,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教師通過“運動會”主題活動引導學生觀察運動會場景中人物的動作、神態、穿著和背景,體會運動的激情與快樂,最后運用繪畫與拼貼方式,表現學生在體育場上的運動狀態。課程力求結合兒童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使兒童有更多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感受美、鑒賞美。

3.文化包容的善

文化包容是建立在珍視本民族傳統文化的基礎之上,發揚樹立豐富性、多樣性、融合性與發展性的文化觀?!皭鄣膯⒚伞眱和佬g課程發展兒童文化包容的善包含兩個層面。一方面,承擔傳承與發展本土文化的使命。將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五十六個民族所締造的豐富的民歌、服飾、民俗等文化樣態納入美術課程中去,豐富兒童對本民族文化的認知,建立文化自豪感。例如,設計皮影課,引導兒童通過繪制造型、編寫腳本和表演體驗,初步了解皮影制作的流程和工藝,讓兒童通過表現人物情緒和故事情節的方法感知皮影藝術的魅力,以學習和繼承我國民間藝術,激發學生對民間文化的興趣?!懊耖g文化具有廣泛的文化價值和教育功能,可以增加國民藝術實踐機會,提升審美品位,增強本土文化認同?!盵3]另一方面, 選擇適合學生接受的西方經典作品開闊視野,發展形象思維能力。呈現西方常用繪畫手法,可提高兒童審美情趣和審美水平,增進兒童對多元文化的了解,提升其人文素養,并讓其獲得持久的審美樂趣。

4.公共道德的善

公德是與私德相對應的,“私德”指發生在私人領域的個人品德、作風、習慣等,例如,父子關系屬于家庭關系的范疇,父慈子孝屬于私德,鄰里之間、朋友之間屬于私人關系范疇,對鄰居友善,對朋友忠誠都屬于私德。私德是有益于個體或個體人際關系的道德。公德是發生在公共領域的道德,與國家、組織、集體、民族、社會等有關的道德,是有益于社會的道德。公德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指基本的社會規則,即生活于社會中的人們為了我們群體的利益而約定俗成的我們應該做什么和不應該做什么的行為規范。第二層次是對關注超出個體界限與利益的公共事務的公共關懷與公共精神。公德對維系社會公共生活和調整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具有重要作用。公德是維護公共生活秩序、推進社會進步的必要條件,該課程體現公共道德的善,注重激發兒童作為社會成員的責任意識,幫助他們樹立對公共事務、公共問題的責任與擔當?!拔覑蹓粝搿眴卧柚趷巯胂?、愛思考、愛探索、愛創造等內容引導,使學生對未來充滿希望,并逐步提高自己對社會的責任感。例如,教師通過“巧變環保袋”主題活動引導兒童觀看環保短片,讓兒童了解環境遭受破壞的根源與危害,認識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承擔起作為公民保護環境的責任。

三、達美:感知美、表達美、內化美

對美的探索與追求是美術課程的最終落腳點,兒童美術課程追求培養兒童敏銳的感知美的能力,提升兒童表達美的水平,激發兒童創造美的興趣,并讓兒童在對美的事物的追求中理解意義與價值層次的美。

1.感知美

感知美指能感受和認識健康的審美趣味,對自然、生活、藝術等美術作品和現實中的審美對象進行感知、描述[4]。一方面,“愛的啟蒙”兒童美術課程提升兒童賞析作品的能力。選擇適合兒童接受的中外經典作品可以開闊兒童的視野,發展兒童的形象思維能力,提高其審美情趣和審美水平,增進其對多元文化的了解,提升人文素養,以獲得持久的審美樂趣。另一方面,該課程提升兒童發現生活之美的洞察力。課程注重培養兒童發現美和感悟美的能力,讓兒童經過思維活動形成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享受美的的過程中獲得心靈的凈化。比如,在“我愛生活”主題中讓兒童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人、事、物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感受,體會平凡生活中的樂趣和幸福,發現生活中的美;在“我愛夢想”中讓兒童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用平面圖像、立體造型等表達對自己、家園和生活的美好構想。

2.表達美

表達美是指表現和創造美的審美活動。課程注重引導兒童通過語言文字和圖像等表達自己的審美感受,美化并優化生活與環境?!皭鄣膯⒚伞眱和佬g課程引導兒童運用設計思維,通過自己動手用各種各樣的方法美化生活,美化環境。例如,在“我愛夢想”單元讓兒童結合現實對自己、家庭若干年后的變化展開想象,為目前不完美的生活設施、行為做優化設計,體會通過現在的努力開創美好的未來。

3.內化美

美術課程引導兒童在美術作品與日常生活中感受美、表達美,并在對美的事物的追求中,理解理想美、道德美、人性美等意義與價值層次的美,讓兒童內化為自身的道德品質,用以指導自身行為,從而達美[5]。在課程中呈現勇于開拓、家國意識、尊老愛幼等題材,借助繪畫、制作等表現形式承載中國傳統的倫理道德,使得兒童在潛移默化中達成對美德的認知與內化,從而在道德觀念、行為準則、人生價值、是非觀念、審美情趣等方面對兒童給予啟迪?!皭鄣膯⒚伞眱和佬g課程通過主題、系列化單元教學,對同一主題做不同層次的學習和探索,激發兒童好奇心、探索力與思考力,用美的體驗引領兒童樹立健康向上的生活和學習態度,培養兒童敏銳的感知和主動表達情感的能力,有與人合作、和睦相處的意識,學會主動關愛他人和身邊的事物:愛生命、愛自然、愛家人、愛師友、愛家園、愛生活、愛夢想、愛未來,爭做有德、有愛、有信、有為的人。

總而言之,求真、至善、達美在“愛的啟蒙”兒童美術課程中的統一,是其價值歸旨,也呼應我國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有益于引導兒童用眼透視真,用心感悟善,用手創造美,從而實現求真至善達美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劉 華.挖掘道德內涵 促成人格完善——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小學美術道德觀念的培養[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1):73.

[2]陳 鴻.試論思想品德教育在中學美術教育中的融入[J].文教資料,2019(6):92-93.

[3]周偉業.論民間藝術與國民藝術素養教育[J].美育學刊,2012(6):91-97.

[4]袁洪哲.美術基礎教育中的真、善、美探索[J].美術教育研究,2015(8):104-105.

[5]傅喬治.小學美術課教學中德育的滲透[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5):34-35.

基金項目: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中央級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助“基礎教育階段社會美育課程資源評價研究——以‘愛的啟蒙美育創新課程為例”(GYJ2020041)。

作者簡介:李彬彬,助理研究員,博士,研究方向:美術課程與教學;

全曉潔,講師,博士,研究方向:課程與教學論;

楊玄典,北京陽光未來藝術教育基金會美育教學部主任,課研總監。

猜你喜歡
美術課程
藝術設計專業民間美術課程的設置及教學分析
開發校本課程 豐富美術課程資源
新課標下美術課程教與學的探索與研究
素質教育下中小學美術課程開設的作用
以生為本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研究
中等師范學校美術課中的素描教學研究
對小學低年齡段的學生如何進行設計意識的培養
“自然資源”的廢棄材料在美術課程中的開發與利用
基于視覺識別時代的學校美術課程
素質教育下中小學美術課程開設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