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學學術研究既是人文科學又是社會科學論

2020-10-09 18:02黃健
文存閱刊 2020年12期
關鍵詞:文學性社會科學

黃健

摘要:文學學術研究是以文學藝術性為根基的人文社會科學。文學研究圍繞著三大核心要素來實施,一是文學性,二是人文性,三是社會性。文學的學術研究要以文學藝術性為根基,文學研究應該始終落實到文學文本,要確切地理解和闡釋文學作品的藝術特色及作家的創作個性。作為人文社會科學的文學研究,要在人文性中體現科學性。文學學術研究是具有明顯的社會性特征的,要求在社會發展的整體性中探究文學的學術性價值,將文學研究融入文學史研究的脈絡和架構中。文學研究者需要有足夠的運用材料的能力,在史料的基礎上進行研究。文學的學術研究需要確立研究范式,研究應該符合研究界普遍認同的規則和規范。文學研究的視界要不斷開拓,研究范式也要適當調整。

關鍵詞:文學研究;文學性;人文科學;社會科學

一、文學學術研究的基本特征及性質

文學學術研究是以文學藝術性為根基的人文社會科學。文學研究有兩種類別,一種是文學創作的研究,研究文學創作的生成規律和技巧,這通常是作家的研究專長。另一種是文學的學術研究,屬于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它圍繞著三大核心要素來實施,一是文學性,二是人文性,三是社會性。文學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始終不可忽視文學性,更不能缺失文學性,文學性不僅體現為文學藝術性,還有文學之所以存在的基本要素。

文學學術研究的人文性,則為時時處處關注人的生命存在的特征及意義,關注個體生命的特征、社會發展的狀況以及這兩方面的價值追求。文學學術研究的科學性,是指研究的客觀真實性標準,以及研究的規則化、規范性,還有則是理性意義體系的建構。

文學學術研究涉及的人文性、社會性,立足于人的生命存在的真實性和生命存在的價值性。人文社會科學性強調人的生命價值意義有幾個基本點,一則,人作為生物體,其生命欲望(所謂肉欲)的自然和真實的存在的合理性及必要性;二則,人作為社會中的成員,其現實的生命存在需要順應所屬秩序規則的要求,這是人道的理性價值;此外,人的解放和生命自由體現為個體生命靈性趨向完美的烏托邦理想,極端唯我的個性自由會導致精神的偏頗和病態,理智化的靈性完善才真正符合人道的價值追求。人文主義者的基本立場是一致的,人文主義者主張主宰世界的是現實的人而不是虛幻的神,應采取各種形式贊美人生的偉大,歌頌人的價值,提倡人的尊嚴。

文學的學術研究作為文學藝術性的人文社會科學,其研究目標不局限于文學本身,是針對文學又超越文學,是要探求文學中存在的“與文學相關的”人文性和社會性的特征及價值意義。

文學學術研究探究文學藝術性中呈現的人文社會科學性,研究的關鍵點是發現問題,所以,文學的學術研究便是“文學藝術性中體現的人文社會性問題的探究”,并不是只研究文學本身,確切地說,是針對文學(作家、文學作品、文學現象等)又超越文學。文學的學術研究通過對有關文學的問題研究,由此獲得關乎“人及社會”(文學中體現的又超越文學本身)的理解和認識。這種研究要強化問題意識,學術性的理解和認識要達到準確、深入、深刻、全面,全面,研究體系既是全面完整的又是結構統一的?!坝嘘P文學的問題”這一研究目標,說明文學已經不是研究的全部因素,甚至不是本體要素。

二、文學學術研究要堅持文學藝術性根基

文學又稱作文學藝術,其屬性,一是文學性,二是藝術性。若側重于文學性,則是“文學的”藝術特性,若側重于藝術性,則是文學性的“藝術”,文學的這兩種屬性是合二為一的,文學這兩方面的屬性都是文學本身不可或缺的存在要素。

何為藝術?藝術的基本屬性有哪些?藝術屬于文化范疇,文化是人類生命活動及其成果的總和。藝術是借助一些手段或媒介,塑造形象,營造氛圍,寄托人類情感,來表現社會現實的存在特征及存在意義。藝術情感都具有審美特性,藝術表現主要體現為審美的創造性。

如何理解文學的藝術特性?文學具有藝術的基本屬性:形象把握與理性把握的統一;情感體驗與邏輯認知的統一;審美活動與意識形態的統一。此外,文學作為語言藝術,又具有其特有的屬性:其一,文學是用文學語言來創造形象以及文學世界的藝術;其二,文學可以全面而廣泛地反映人的生活面貌和本質;其三,文學通過文學語言來塑造藝術形象,但文學語言所塑造的形象又必須通過主體想象活動來完成;其四,語言是思維的載體,是思想的直接現實,文學對人類生活以及文學家思想情感的反映、表達,有著一定的理性深度,是一種精神性的存在。

韋勒克、沃倫抱著“文學研究應該是絕對‘文學的”目的,寫作了《文學理論》,他們把文學研究區分為外部研究和內部研究,認為文學的外部研究主要側重于文學與時代、社會和歷史的關系研究,具體體現為文學和傳記、文學和心理學、文學和社會、文學和思想、文學和其他藝術等問題的研究。文學的內部研究是指“以文學為中心”,對文學存在方式的研究。他們把文學作品分為四個層面:聲音、意義、意象與隱喻、詩的神話等,認為:“文學研究合情合理的出發點是解釋和分析作品本身?!?/p>

文學學術研究所謂回到文學本身即回到文學內部,文學內部是指文本內在的獨自的特征及結構形態。韋勒克說:“文學研究的合情合理的出發點是解釋和分析作品本身。無論怎么說,畢竟只有作品能夠判斷我們對作家的生平、社會環境及其文學創作的全部過程所產生的興趣是否正確?!盵1]因此,韋勒克強調的是從所謂作品本身研究去克服側重文學社會學批評方法的局限性。

文學語言分析是研究文學作品文學性的重要途徑。通過文學語言營造的文學世界所形成的文本,研究者達到了對文學作品的深刻、細致的理解,并進一步達到對文本的復雜意義結構的闡釋。

筆者認為,文學學術研究要立足于文學藝術性,就是要明確文學藝術性表現的三個基本特征,一是文學作品的藝術性是普遍存在的,不可忽視的;二是作家創作主體性的發揮所形成的作品的文學特色;三是在文學語言的審美形式特征中形成的文學作品的獨特魅力。在文學學術研究過程中會出現忽視甚至脫離文學性的現象,這是應該警惕和避免的。文學學術研究應該始終以“文學的”因素作為根基,應該始終保持文學研究的文學性。例如,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存在著脫離文學的傾向,甚至把文學當成社會史、思想史的材料與中介,“跨學科”成為一種風尚,這種研究忽視了文學性,關注的是文學和相關學科的交叉領域,尤以文史結合的為多,這些研究者甚至將文學作為一種“為文證史”的媒介。

有關“文學的”學術性研究,當前文學研究界特別關注的是文學研究方面的“文學性”這一形式要素。

俄國形式主義批評家、結構主義語言學家羅曼·雅柯布森在20年代提出了“文學性”術語,他明確提出文學研究的核心是對文學的“文學性”探究,認為文學研究的對象不是文學而是文學性。文學性主要是指文學文本有別于其他文本的獨特性,也就是對日常語言進行變形、強化、甚至歪曲所產生的新的語言形式。稍后興起的英美新批評也同樣致力于詩歌語言的描述與研究。筆者認為,這這種研究范式把文學性歸結于純形式的語言結構形態,這實質上是一種偏至。

文學研究應該始終落實到文學文本,還要確切地針對文學作品的藝術特色及作家的創作個性。如何落實文學研究的文學藝術性根基,主要有兩種文學研究的思維方式,一種是以文本為核心,并且關聯到與此相關的種種背景因素;另一種是深入地細讀文本。如果失去了文學藝術性根基,文學研究的所謂成果就變成了一堆堆空洞、乏味的理論圖解,人們從中體會不出鮮活的、靈動的藝術感受與藝術見解。 因此,正確的研究范式應該是:“文學研究回到文學創作的‘原點,亦即回到作家的人生體驗中去,勘察作家內心的沖突,還原他們體驗的狀態與方式,正如河流源頭的改變將改變整個河流的走向一樣,它將在本質上改變整個格局?!盵2]

三、文學學術研究既是人文科學又是社會科學

人文社會科學是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總稱。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整合為人文社會科學,這一科學形態實質為價值形態,是對人的生命現象做價值探索和價值評價的“科學”。人文社會科學的“科學性”與自然科學的科學性有所不同,前者既研究客觀的普遍性,又研究主觀的個性;后者探索客觀唯一的普遍規律。

從本質上說,文學是人學,人文科學及社會科學都是關于人的生命存在狀況及存在意義的研究,而且這兩門科學都包含有文藝學(文學),文學則具有這兩門科學共同的屬性,即人學屬性。

作為人文社會科學的文學研究,要在人文性中體現科學性。一方面,文學研究的人文性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要發揮好研究者的主體性,研究者對問題的發現和理解,以及為此所作的研究設計及闡釋,都直接影響到文學研究的結果。任何文學研究和文學史書寫都會帶有時代性,都要立足于研究者的主體性。另一方面,文學研究的人文性并不排斥和忽視科學性,研究主體畢竟是一個歷史性的存在,他的生活經歷、知識結構、審美趣味、時代風氣、社會思潮等因素都會影響他對文學的理解。正如韋勒克所說,在文學研究中沒有完全中性的“事實”材料,材料的取舍、篇幅的分配、年份的確立等都顯示出價值判斷。

文學學術研究是具有明顯的社會性特征的,研究依據的價值參照系和研究范式都不是非歷史的存在,都必須結合特定的歷史語境方能得以生成。文學的學術研究要堅持歷史與當下的緊密結合,努力做到真實、全面、價值取向明確地理解和闡釋作品,誠如童慶炳所言:“如果文學研究都能進入歷史語境,在具體的歷史語境中揭示作家和作品的產生、文學現象的出現、文學問題的提出、文學思潮的更替等問題,那么文學研究首先就會取得真實的效果,在求真的基礎上,才能進一步求善求美?!盵3]

文學學術研究要求在社會發展的整體性中探究文學的學術性價值,需要將文學研究融入文學史研究的脈絡和架構中。堅持文學社會性發展的整體性,才能夠真實、全面地考察文學生態的復雜性、多變性,才能夠透徹地、全面地理解和闡釋文學現象的存在特征及其價值意義。對于文學學術研究而言,要做到研究者的主體性與文本的文學藝術性、史料的客觀性的有機結合。有可靠的材料才能以事實說話?!澳米C據來”其實拷問的更多是材料,學術研究需要有足夠的運用材料的能力??茖W標準的要求,需要在史料的基礎上進行研究。

人文科學以及社會科學雖然不像自然科學那樣力求探索客觀唯一性的規律,但人文學科及人文科學也需要確立必要的研究規則和研究范式,需要建立客觀性基礎上的價值參照系以及被普遍認同的研究范式。文學的學術研究需要確立研究范式,這是研究界普遍認同的,而且是符合科學性的。那么該如何建立研究范式呢?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是,在文學發展史的“史實”和“史料”的客觀歷史語境中,讀解文學作品的藝術特色和審美表現力,以及進一步探究“有關文學問題”的復雜構成因素和價值性。

文學學術研究需要新的思維、新的方法、新的視角,來實現觀點創新,而觀點的創新不僅要發揮研究者的主體性,更要強化材料的真實可靠及新穎。文學研究的視界要不斷開拓,研究范式要適當調整。例如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方面,既要延展現代文學的時限,研究對象也應該擴大,不能局限于文學文本,還應包括與文學文本有關的各種文化文本和社會文本。確立大學科、大專業的視界。通過對當代生活的介入,結合研究主體當下的社會人生體驗,建立問題意識,形成價值認同,進而對文學現象作出全面深刻及新穎獨到的闡釋。

參考文獻:

[1]韋勒克、沃倫:《文學理論》,劉象愚、邢陪明、陳圣生等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4年版,第14頁.

[2]欒梅?。骸队悯r活靈動的文學感受細讀文本》,《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4期.

[3]童慶炳:《文學研究如何深入歷史語境——對當下文藝理論困局的反思》,《探索與爭鳴》2012年第10期.

猜你喜歡
文學性社會科學
論《源氏物語》對白居易詩詞的吸收
Education with a Heart that Embraces the World, from the Fertile Cultural Land of the “Eternal City”
后現代中國電影娛樂性對文學性的裹脅
《劉三姐》等經典少數民族電影的文學性
文學網絡時代的狂歡
虛擬的自由:創新與消解
中國戲曲藝術之美
社會科學總論
努力規范社科術語  繁榮發展社會科學
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也要實現“兩個根本性轉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