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宜陽唱響山村幸福歌

2020-10-13 04:53宋會杰
農村.農業.農民 2020年19期
關鍵詞:集體經濟貧困戶群眾

本刊特約記者 宋會杰 張 珂

秋意漸濃,豫西群山深處,宜陽小城坐落在山邊河畔,村村有支柱產業、戶戶有增收項目,鄉村美、產業富、百姓樂,一幅生態宜居、產業興旺、群眾幸福的田園長卷正在徐徐展開。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宜陽縣始終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全縣上下勇立爭先之志、善謀破題之舉,連續3年財政投入在11億元以上,完成脫貧89個村、7.59萬人,綜合貧困發生率降至0.65%。2019年4月,順利通過了河南省脫貧退出考核評估和公示,摘掉戴了20多年的貧困帽子,實現了高質量脫貧,書寫了無愧于時代的“民生答卷”。

答好“脫貧題”,訣竅在產業。宜陽縣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推脫貧攻堅,充分發揮農業大縣優勢,培育了一批特色產業,形成了全新種植格局,不斷推進種植業向優質高效調整,全縣特色種植產業規模達56萬畝,帶動6萬余名貧困群眾直接參與生產經營,確保穩定增收。

調整結構擴規模 “造血”功能更強勁

最近,宜陽縣韓城鎮朱家溝村已經開始采摘脫貧“豐收果”了。村里自2018年年底引進丹參種植脫貧項目,采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帶動貧困戶15戶40余人種植丹參近百畝。今年丹參喜獲豐收,平均畝產值5000元。

打贏脫貧攻堅戰,產業扶貧是關鍵。近年來,宜陽縣結合貧困村、貧困戶分布現狀,統籌考慮地形地貌、產業基礎,以及鄉村文化元素、群眾種養習慣,對縣域南山北嶺的氣候、土壤狀況進行了全面調查,先后出臺了6個指導意見和方案,統籌謀劃產業扶貧布局。

因地制宜、順勢而為,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游則游。該縣確立了以花椒、煙葉、艾草、中藥材等為主導的特色種植村,以肉牛、生豬、肉鴿等為主導的畜牧養殖村,以苗木花卉、林果采摘為主導的生態農業村,以休閑旅游為主導的溝域經濟示范村,培育出了董王莊鄉艾草、上觀鄉水蜜桃、錦屏鎮軟籽石榴、香鹿山鎮花椒和迷迭香等一批特色產業,建成5個特色優勢專業鄉鎮、30個特色優勢專業村,使全縣產業扶貧做到了“一鄉一業、一村一品,既有規模、又有效益”。

目前,全縣已經形成了以“一花一葉,一草一木”為主導的特色農業新格局,12萬畝花椒、6萬畝煙葉、20萬畝花生、3萬畝苗木花卉、8萬畝優質林果、7萬畝中藥材、8000萬袋食用菌的種植新格局逐步形成。打造出了“中國生態食材花椒之鄉”“中國中醫農業之鄉”以及“三品一標”農業品牌等69個品牌,形成了中藥材深加工、艾條艾絨艾柱等艾草制品、迷迭香精油制品、花椒芽茶葉等“宜陽印象”系列產品。香鹿山香谷、七彩蓮花谷、連昌河休閑農業等15個市縣級溝域經濟示范帶的形成,培育壯大了民俗休閑、觀光游玩、生態采摘、養生養老等多種業態,為脫貧攻堅加速跑注入了不竭動力。

選育龍頭強鏈條 脫貧成果更牢固

產業發展快,還得龍頭帶。選育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條,強化帶動作用,宜陽縣堅持“一戶多策、一村一品”脫貧產業發展理念,積極探索“縣鄉有龍頭、村村有主導、戶戶有增收”的發展道路。

該縣先后出臺19項優惠政策,持續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對土地流轉、特色種植養殖、龍頭企業帶貧等產業扶貧項目,進行全方位、全過程扶持,培育引進民正農牧、新大牧業、北國風光、金薯王、天之艾等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43家,市級以上家庭農場11個,成立各類專業合作社937個,流轉土地38萬畝,帶動了產業規?;l展。鼓勵縣域內新大、民正等畜牧龍頭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拉長產業鏈條,有序推進現代畜牧業規?;l展,建成萬頭以上大型規模養殖場25個,優質生豬生產能力達60萬頭;創新“1248”扶貧模式,建成57個家庭農場,帶動6000余戶貧困戶穩定增收;引進紅日藥業、鹿超農業、天之艾、迷迭香等農產品深加工企業,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增加貧困群眾收入;依托富隆特體育用品產業園,引進佑固服飾等來料加工企業,帶動1387名貧困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增加務工收入。

龍頭企業的發展壯大,放大了扶貧資金的社會效益,改變了過去點對點脫貧、各自為戰的傳統模式,起到了內聯千家萬戶、外接國內外市場的橋梁紐帶作用,不僅增強了農戶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更有效鞏固了脫貧成果,幫助貧困戶實現了穩定脫貧。

集體經濟“加速跑” 內生動力更充沛

受疫情影響,很多山區貧困群眾暫時放緩外出務工腳步,又因交通不便、沒有大型扶貧車間而無法就近就業,怎么辦?

靠山吃山、發展綠色集體經濟。宜陽縣花果山鄉給出了這樣的回答。該鄉召集因疫情無法外出務工的貧困戶、普通群眾,在田間地頭開了一場鼓舞人心的現場會:鄉政府牽頭,采用“直接補貼到戶,每戶最多不超過1萬元”的模式,引導扶持群眾利用山區良好生態環境種植連翹。

危中尋機,大家種植連翹積極性很高,目前共新發展連翹300余畝,百余戶貧困戶參與種植,預計未來掛果后,一畝年均可增收4500元。參與種植工作的貧困群眾還可獲得每天不少于50元的工錢,能暫解燃眉之急。

花果山鄉種下了“希望樹”,董王莊鄉武墳村用花椒、連翹、柿子、水蜜桃筑起集體經濟四根“頂梁柱”,全村貧困戶都納入分紅范圍。

發展集體經濟是帶領群眾增收、實現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近年來,圍繞“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這篇文章,宜陽縣借助被列入全省扶持村集體經濟發展試點縣的契機,大膽探索實踐,加大資金統籌力度,進一步加大村集體經濟發展專項資金投入,推進“三變”改革,切實盤活農村資源資產,因地制宜拓寬增收渠道,明確發展定位,找準發展路徑,積極探索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新路子,全面提升農村集體經濟實力,增添脫貧攻堅動力。

樊村鎮沙坡村花椒種植富鄉鄰 攝影/田義偉

將發展產業項目與壯大村集體經濟相結合。利用幫扶資金,由村集體建設蔬菜大棚、加工車間、養殖合作社,通過承包、吸納就業、組織合作幫扶等方式,吸引貧困戶廣泛參與,拓寬貧困戶增收渠道,保證村集體增收。

租賃、轉包集體閑置資產。將各村舊校舍、舊村室、荒山荒地等集體閑置資產,通過改建扶貧車間、公開租賃、承包經營、土地流轉、自主開發等方式,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

充分發揮村級光伏電站作用。建成集中式光伏電站1座,可帶動貧困戶600戶,戶均增收3000元。全縣建成12.97兆瓦分布式光伏電站222個、帶動貧困戶6397戶,戶均增收500~3000元;建成11.5兆瓦地面光伏電站85個,增加89個貧困村每年1.2萬元的集體經濟收益,帶動貧困戶2972戶,戶均增收3000元。

大力發展村級扶貧車間。建成扶貧車間(就業基地)106個,引進好飾萊、香港進選等50家加工企業,通過車間資產收益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從業人口1萬余人,帶動貧困人口1323人。

目前,該縣建設扶貧產業基地340個、布局扶貧車間58個、成立村集體經濟合作社353個,采取公開租賃、承包經營、土地流轉、自主開發等方式,帶動全縣80%的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在5萬元以上。吸引貧困戶廣泛參與,通過承包、務工、參與分紅等多種方式,拓寬貧困戶增收渠道。

鄉村扶貧車間手握國際訂單 攝影/田義偉

創新模式領航向 群眾增收有希望

未進其村,先聞其香。

臨近香鹿山鎮趙老屯村的地界,便有一股難以名狀的清香,好似茶香又略帶辛味,沁人心脾。洛陽迷迭香農業開發公司負責人石瑞樸說,這是迷迭香散發出來的味道。

迷迭香香飄創業路,群眾又能得到什么呢?香鹿山鎮副鎮長陳新國介紹,群眾依靠土地租金、勞務薪金、服務傭金、經營現金實現了增收致富。趙老屯不僅“屯香興旺產業”,還“屯綠提升生態”,村里在全面完成廁所改造的同時,建造景觀水系,湖渠貫通,移步換景,形成山水林田湖和諧自然的生態景觀;“屯文留住鄉愁”,確定“小青磚、黃土墻、半坡頂、磚木門”的傳統豫西民居風格并進行整體改造,深挖歷史文化,保留老街老院老窯風貌,建成“一場三街四院六園”等項目,村景一體,文旅融合,自然和諧,收到了望得見綠水青山、留得住溫潤鄉愁的效果。

三個“屯”,不僅引回了本村人,還招來了外鄉客。31歲的趙老屯村村民陳爽爽以前在洛陽市區開美容院,現如今,她回到了村里開起了“窯洞”農家樂,不僅在家門口每月能掙到上萬元,還能照看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其樂融融之情溢于言表。

產業要發展,創新模式走在前。宜陽縣始終緊盯經濟發展、群眾增收的目標,探索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結合貧困群眾勞動力狀況、發展意愿、土地面積、務工技能、經商本領等情況,出臺支持獎補政策,對有勞動能力和產業發展意愿的貧困戶給予產業發展補貼,由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行訂單收購,形成“自主發展、托管經營、土地流轉、返租經營、資產收益、務工就業、三產帶動”等七種帶貧增收模式,建立完善帶貧主體、集體經濟與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和就業創業支持機制,為貧困農戶全方位參與現代化農業發展實現穩定脫貧提供有力支撐,帶動了6萬余名貧困群眾增收致富,戶均年增收5000元至1萬元。

蓮莊鎮七彩蓮花谷項目打造四季休閑農業鄉村游勝地,落地便實現了土地流轉得租金、園區務工得薪金、開店經商得現金、集體經濟得傭金的“一地生四金”產業帶貧新模式。

上觀鄉創新發展的實踐也讓人耳目一新。石板路、泥巴房、紅燈籠、青磚、黑瓦,還有小橋、流水,連鄉政府的外墻都是黃泥巴糊的。

以前,這里交通不便,街道破敗不堪,房屋東倒西歪。依山吃山,靠溝吃溝,鄉里因勢利導謀嬗變,經過幾年的發展,上觀鄉形成了“春觀桃花來踏青,夏觀星星來納涼;秋觀紅葉來采桃,冬觀雪景來祈?!?,一年四季,季季有美景的旅游發展格局。在維護青山綠水、田園風光的同時,上觀鄉實現了農業、旅游共同發展的良好勢頭。

作為中原桃鄉,這里的水蜜桃形美色艷、甘甜汁多、香溢味醇、甜潤可口,富含多種微量元素,有“果中皇后”“王母娘娘仙桃”之美譽。目前,上觀鄉水蜜桃特色種植經濟效益也越來越高,每畝產值可達1.2萬元,年產值4800萬元,成為一項真正的富民產業。三岔溝村貧困戶李春霞除了自己種桃子,還經常到合作社干活,每天工資80元,又多了一項收入。

上觀鄉鄉長蘇杰說,他們正在以桃為媒打造桃緣小鎮,實現“春賞桃花夏摘果”的愿景,以吸引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觀光游玩,讓廣大群眾在從事特色林果業種植中吃上“旅游飯”,掙上“旅游錢”,踏上“旅游路”。

猜你喜歡
集體經濟貧困戶群眾
金融扶貧站惠及3萬貧困戶
多讓群眾咧嘴笑
村集體經濟是如何“無中生有”的?——楊陵區農村集體經濟的成長之道
聊城高新區多措并舉保障貧困戶“居住無憂”
不能讓老區一個貧困戶掉隊
壯大集體經濟的武夷山市實踐
伊川縣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探索
破解空殼村,黨建如何引領——以漢濱區壯大集體經濟為例
“鞋底墊厚點,也能走得快”——貧困戶崔普選和他的“夢中夢”
情牽群眾美好生活新期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