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閩西山區山藥三角高壟高產栽培技術

2020-10-14 07:52徐小明張天翔馬求鳳官建明
蔬菜 2020年10期
關鍵詞:塊莖薯條綠色食品

徐小明,張天翔,周 華,馬求鳳,張 瑩,官建明

(1.寧化縣農業農村局,福建 寧化 365400;2.福建省熱帶作物科學研究所,福建 漳州 363001)

寧化縣地處福建省西部,武夷山東麓,屬中亞熱帶山地氣候,年平均氣溫15~18 ℃,雨量充沛,環境條件適宜山藥生長,山藥栽培歷史悠久。寧化縣山藥種植主要是以中短條型地方優質品種“寧化淮山”“安砂小薯”等為主,其口感好、風味品質佳,深受消費者喜愛,產品遠銷泉州、廈門、贛州等地。目前,寧化縣山藥種植面積已達533.3 hm2(8 000畝),產值超過7 000萬元,山藥生產也已逐漸成為調整寧化山區農業種植結構和農民增收致富的特色優勢產業。

然而,在傳統山藥的高壟栽培中,存在用工多、優質品率低等問題,特別是在種植和采收階段存在勞動強度大、效率低下的缺點[1-2]。為了實現山藥生產的提質增效,筆者探索出了山藥三角高壟定向施肥免耕栽培技術,極大緩解了上述生產缺陷,提高了栽培效率,其具體操作如下。

1 技術簡介

三角高壟栽培技術依托寧化縣優質農產品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項目而研發,主要采用三角高壟栽培,并配套定向施肥、雙層覆蓋、有機肥替代、病蟲害綠色防控等關鍵技術。2019年已在寧化縣曹坊鎮推廣示范20 hm2,示范基地山藥每667 m2產量可達1 700 kg,優質薯率可達80%以上,每667 m2產值可達1.2萬元。

2 栽培技術

2.1 產地環境

產地需符合《NY/T 391—2000 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準》的規定。宜選擇地勢高爽、地下水位較低、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的砂壤土地塊。

2.2 種薯處理

2.2.1 品種選擇

選擇適合當地環境的抗性強、品質好的中短條型山藥品種,如當地良種“寧化淮山”“安砂小薯”等。

2.2.2 選種

選擇無病、健壯的山藥塊莖(直徑4.0 cm以上),將塊莖切成5~6 cm長的小段,用殺菌劑(50%氯溴異氰尿酸800倍液或25%多菌靈800倍液)消毒滅菌后,切口處再蘸生石灰粉或草木灰保護,并根據大小分級存放。

2.2.3 曬種

播前20 d,選晴朗天氣將山藥種塊攤開晾曬5~7 d。

2.2.4 催芽

催芽可使種段提早出苗,防止萌芽期過長造成病菌侵染和種莖腐爛。選擇空氣流通、相對干燥的暗室,將山藥種段攤平重疊3~4層,堆間距10 cm左右,上覆薄膜保濕催芽,溫度控制在30 ℃左右,超過此溫度需及時通風降溫,直至芽眼萌動并突破表皮時,即可播種。

2.3 整地播種

2.3.1 土地選擇

選擇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排水良好的沖積土或砂壤土。對所選地塊深翻耙平,進行曬土或利用生石灰消毒土壤;還可與水稻等作物進行水旱輪作。

2.3.2 三角高壟做畦

一般在12月初至翌年1月晴好天氣、土壤干爽時及時整地起壟,用專用1.2 m寬的起壟機對種植田塊起壟2~3遍,使壟高達到55~60 cm,以畦土充分細碎為準。壟畦成型后,可用培土機或人工將背陰面近1/4畦土堆高至畦頂,保持壟高60 cm左右,使畦壟形成一面斜、一面陡的三角形高壟。三角形高壟的成型標準為畦壟底寬0.7~0.8 m,溝寬0.4~0.5 m,壟高60 cm左右,壟面一斜一陡。

2.3.3 定向施肥

三角高壟成畦后,在壟的斜面距壟頂25 cm處開1條寬15 cm、深10 cm左右的溝,在條溝內施入基肥,隨后覆土。每667 m2施用氮磷鉀復合肥(15-15-15)30 kg+嘉有光動能有機螯合肥(N、P、K比例10∶10∶10,黃腐酸≥10%,有機質≥15%)50 kg+鈣鎂磷肥25 kg+硼砂3 kg。

2.3.4 播種

宜在地溫穩定在10 ℃以上時進行播種,一般2—4月均可進行。種植前要在大田周圍挖好排水溝,溝深在1 m左右、寬0.6~0.8 m,并與外溝相通,以保證多雨季節能夠迅速排水。播種在三角高壟畦的頂部進行,株距12~15 cm,播種后進一步用壟陡面底部的土對播種的莖塊進行培土,高度約5 cm,最后形成壟高60~65 cm的三角形高壟(圖1)。

2.3.5 雙層覆蓋

播種后,每667 m2用400 kg稻草對畦壟全面覆蓋,蓋草后用黑色地膜將整個畦壟覆蓋嚴實,并在畦壟基部將農膜培土壓實,保證不露風掀膜。通過覆蓋稻草,防止雜草生長,可實現免耕省力化栽培;并能保持畦壟土壤疏松、泥土不沉降,在整個生產季節保持壟高基本不變,創造有利于山藥塊莖生長的環境。

2.4 田間管理

2.4.1 搭架引蔓

當苗芽出土頂膜時,及時收起覆蓋的地膜,保留稻草覆蓋。當苗長至20 cm時,及時插竹竿支架進行引蔓,支架高以2.0~2.5 m為宜,每3株秧苗插1根竹竿。去除多余弱苗,每穴僅保留1株壯苗,并去除主蔓1.2 m以下的側蔓,以保證植株健壯生長。

2.4.2 優化追肥

肥料的施用應符合《NY/T 394—2000 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準則》的要求。山藥的主要吸收根分布在上層土壤中,故肥料宜施在土壤表層,并應避免地下塊莖直接接觸肥料。結合植株長勢,共進行2次追肥,第1次在出苗后1個月左右追施,間隔40~45 d后,追施第2次。每次667 m2施用嘉有光動能有機螯合肥20 kg、硫酸鉀10 kg、硫酸鎂10 kg,在三角高壟斜面的條溝內施入。

2.4.3 灌溉排水

山藥為耐旱作物,但視土壤干濕情況也要適當澆水。一般在第1次追肥前后,如遇久旱不雨天氣、土壤充分發白時,應灌水1~2次,至土壤潤濕即可。進入結薯期后,每個月灌水1~2次,多雨季節要及時清溝排水,達到壟溝內無積水。

3 病蟲害防治

山藥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葉斑病、根莖腐病、根結線蟲病、褐斑病等,蟲害主要是斜紋夜蛾、紅蜘蛛、蠐螬等。

3.1 防治原則

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以改善種植園生態環境、加強栽培管理為基礎,綜合應用各種防治措施,優先采用農業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方式,嚴格按照《NY/T 393—2000 生產綠色食品的農藥使用準則》選擇和使用農藥,做好病蟲害的預測預報,使其危害損失控制在經濟閾值水平以下,保證淮山薯塊質量符合《NY/T 1049—2015 綠色食品薯芋類蔬菜》的規定。

3.2 防治措施

3.2.1 農業防治

因地制宜地選用抗病蟲能力強的優良品種,選用無病蟲種薯,合理密植,實行水旱輪作。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時清潔園田,深翻25~30 cm曬田,每667 m2施用石灰50~75 kg進行土壤消毒;及時清除田邊雜草,減少病源蟲源;采用高畦栽培,以利于排水除澇,加強土壤肥水管理;培育健壯植株,提高抗病蟲能力。

3.2.2 生物防治

保護或引進食蚜蠅、瓢蟲、赤眼蜂等害蟲天敵??茖W利用多角體病毒、青蟲菌、白僵菌、蘇云金桿菌等病原微生物和螺螨酯、高效氯氰菊酯等低毒、無殘留農藥,提倡使用除蟲菊素、魚藤酮、煙堿、大蒜素、印楝素等生物源農藥。

3.2.3 物理防治

采用糖酒液、粘蟲板、多頻振式殺蟲燈等誘殺害蟲。

3.2.4 化學防治

必須使用化學農藥時,應選擇經專門機構認定、符合綠色食品生產要求并被正式推薦用于綠色食品生產的農藥產品。每種農藥在山藥生長周期內只能使用1次,且最后1次使用距山藥收獲必須間隔30 d以上。

4 采收、包裝及貯運

4.1 采收

采收時間:山藥早熟種在8月下旬開始收獲,中晚熟品種在10月初開始收獲。也可留于土中過冬,以應市場需要隨收隨采。

采收方法:在畦頭陡面處找到薯頭,先挖開薯頭周邊土壤,找出第1株薯條,切斷薯頭兩邊側根,沿著山藥栽子向下,將薯條兩邊泥土鏟掉,直到下部見到塊莖近尖端,然后提起山藥栽子上端,稍用力即可將山藥塊莖提出。三角高壟的挖土量極少,挖薯工效是傳統畦壟的2~3倍,日挖薯量可達250 kg。山藥挖出后,要輕拿輕放,保持薯條完整,避免折斷并及時刮去薯條上的泥土(以保證不碰破薯皮為度)。

4.2 包裝

包裝箱要求整潔、干燥、牢固、美觀、無污染、無異味,內壁無尖突之物,無蟲蛀、腐爛、霉變等。

4.3 貯運

山藥建議即采即運,如暫時不出售,可留在土壤中不采收。也可在保鮮冷庫中貯存,保鮮貯存時應按品種、規格分別存放,貯存溫度為0~6 ℃,空氣相對濕度應保持在90%~95%,庫內要保持空氣流通?;睾喴讕熨A存最好在半月之內銷售,確保山藥薯條新鮮不脫水。運輸前應進行預冷,運輸過程中要保持適當的溫度和濕度,運輸工具應清潔干凈并達到衛生無污染的要求,同時注意防雨淋、防日曬。

5 建立田間生產管理檔案

在山藥的生產過程中,應建立完整的田間生產管理技術檔案,包括培訓記錄、機械設備清掃記錄、農事活動記錄、原料運輸貯藏記錄、產品銷售記錄等,按月整理歸檔,以備溯源查詢。

猜你喜歡
塊莖薯條綠色食品
遮陰處理對白及塊莖產量和有效成分的影響
環境與植物激素對馬鈴薯塊莖休眠與萌發的影響研究
體育人類學研究中的塊莖范式新嘗試——《作為文化塊莖的傳統武術:南部侗族黑虎拳的民族志研究》序
短期窖藏下馬鈴薯塊莖品質指標的變化趨勢
什么是綠色食品
薯條外傳
薯條外傳(3)
薯條外傳(2)
薯條外傳(1)
我國撤銷392個綠色食品產品標志使用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