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貝樂文化”對幼兒美術創新能力的影響

2020-10-14 12:16林文瓊
新教育時代·學生版 2020年17期

林文瓊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改革,以及我國對培養國民創新精神,塑造創新型人才,提升“中國創造”力的迫切需要,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成了的焦點問題。繪畫是人類對美的追求,喜愛繪畫也是大多數幼兒的天性,若老師能適當給予正確的引導,便能起到開發幼兒智力、陶冶幼兒審美情操、培養和提高幼兒繪畫能力及美術創新能力等作用?!柏悩肺幕弊鳛橐环N新興的手工文化,對于激發幼兒動手能力、美術創新能力有著重要意義。因此幼兒老師應當抓住幼兒這一培養創新能力的黃金時期,重視幼兒的美術教育,在幼兒美術教學中,充分發揮“貝樂文化”的作用,調動幼兒對繪畫的興趣,從而達到培養其美術創新能力的目標。

關鍵詞:貝樂文化;幼兒美術教學;美術創新能力

引言

目前,我國大多數幼兒園根據幼兒的發展特點及素質教育的要求,開設了與美術教育相關的藝術課程,以及借助這些美術教育課程培養幼兒的美術創新能力。然而傳統的幼兒美術教學模式不利于達到培養和提高幼兒美術創新能力的目的,那么幼兒美術教育以及幼兒老師必須跟進時代步伐,不斷學習和利用先進教育方式,積極引導幼兒,繼而真正地培養和提高幼兒的美術創新能力。

一、“貝樂文化”

貝殼是一種獨特的自然資源,古時人們把貝殼當作貨幣、裝飾品,長期以來,人們利用貝殼豐富多彩的顏色、美輪美奐的花紋、千奇百怪的形狀以及獨特的低調溫潤的光澤,再加上精湛的工藝技術與工匠的創造力,創造出了許多精美的藝術品。

近年來,科學技術的進步、經濟和文化的蓬勃發展,使得貝殼文化在美術手工方面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隨著貝殼與手工美術的不斷融合,漸漸形成了一種“貝樂文化”?!柏悩肺幕睆娬{在美術手工創作過程巧妙運用貝殼,發現貝殼的美學價值,文化內涵,以及在使用貝殼作為原材料進行創作的過程中獲得快樂感。[1]

二、“貝樂文化”對與培養幼兒美術創新能力的重要意義

1.傳統幼兒美術教學模式陳舊,不利于幼兒美術創新能力培養

在學習繪畫過程中,如果孩子們沒有獨立思考,只是單純模仿老師的畫法的話,會嚴重阻礙幼兒美術創新能力的培養。幼兒的思維十分活躍。他們常將自己的各種想法(甚至看起來不符合現實、不符合美術原理、在成人看來荒謬的想法)帶入到繪畫作品中。但部分幼兒園的老師不重視這些“離經叛道”的作品,時有不尊重幼兒繪畫成果的現象發生,這種行為既壓抑了幼兒的天性,又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幼兒對繪畫的熱情,這極其不利于幼兒美術創新能力的培養。

2.“貝樂文化”增加幼兒美術教育的課堂實踐活動,豐富幼兒美術教育的教學形式

傳統的幼兒美術教學,是通過老師先演示畫畫,幼兒照著老師的方法,在紙上臨摹出一副與老師的相同或相似的繪畫作品。這一過程中,幼兒只有“看和畫”兩個動作。利用貝殼進行幼兒美術教學,增加了幼兒接觸美術新材料的機會,同時在美術創作的過程中,幼兒可以觀察貝殼豐富多彩的顏色、觸摸貝殼美輪美奐的花紋、描繪貝殼多種多樣的形狀,在這過程中幼兒完成了“看、摸、貼、拼、畫”等多個動作,增加了幼兒美術教育的課堂實踐活動,提高了課堂的參與度,豐富了幼兒美術教育的教學形式,鍛煉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從而提升他們的美術創新能力。

3.“貝樂文化”引導幼兒美術教育與實際生活相結合

“貝樂文化”強調將貝殼文化帶入到手工美術的創作中,貝殼是貼近幼兒實際生活的東西,利用貝殼進行幼兒美術教學可以將美術教學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對于熟悉的事物,幼兒更易于接受,有利于幼兒理解美術的含義,同時將“貝樂文化”與幼兒美術教育相結合,能在教會幼兒繪畫的基礎上,有效地調動幼兒繪畫的積極性,進而夠激發幼兒的美術創新能力。

三、如何借助“貝樂文化”培養幼兒美術創新能力

為了培養幼兒美術創新能力,促進幼兒的全面健康發展,為我國培養出創新型人才,在進行幼兒美術教育時,幼兒老師應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寓教于樂,通過游戲、競賽等多種方式將“貝樂文化”融入教學中,調動幼兒的課堂參與度。比如,在進行《創意貝雕大比拼》課堂教學時,設置創意貝雕大比拼這一課堂活動。老師可以讓孩子和家長一起完成親子DIY,列舉出幾個主題(如海洋生物、美麗大海、絢麗春日等),讓孩子和家長收集各種貝殼并在家長的配合下完成主題作品,期間老師適時給予指導,作品完成后可通過剪裁、裝裱等方式展示出來,讓幼兒和家長投票并加上教師們的評分,綜合評出優秀親子家庭并給予一定的獎勵。通過貝雕競賽,可以鍛煉幼兒辨別顏色的能力、動手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從而提升他們的創新能力。

二、積極引導幼兒觀察生活,將美術教學與“貝樂文化”相結合,激發幼兒的繪畫靈感,調動幼兒的創作熱情。比如,將生活中的常見材料(甚至是廢舊材料)與貝殼結合起來進行教學,貝殼+泥、貝殼+卷紙殼可以做出富有立體感的雕塑作品;貝殼+紙、貝殼+樹枝、貝殼+瓦石、貝殼+泡沫可以做出豐富多彩的拼貼畫;貝殼+麻繩可以做出泠泠作響的貝殼風鈴。生活中這些材料可以輕易獲取,但需要老師積極引導幼兒利用這些不起眼的材料進行創作,才能激發幼兒的創作熱情。

三、鼓勵式教學,尊重幼兒的想象力,盡量給予幼兒美術作品正面評價,使幼兒在創作中收獲成就感和滿足感。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應以畫得像不像、符不符合美學原理為判斷標準,而應多方面綜合評價幼兒的作品。老師在每一次指導幼兒完成貝殼美術作品后,應及時保留幼兒的作品并給予正面評價,貝殼拼貼畫、貝殼剪貼畫等平面作品可以放置在墻報上進行展示,貝殼泥塑、貝殼時裝等不易長時間保存,不易儲存的作品可以拍照展示。及時保存、展示,積極評價有利于幼兒在創作貝殼美術作品中收獲成就感和自豪感。

結語

幼兒時期對于培養青少年幼兒的創新能力十分關鍵,貝樂文化”作為一種新興的手工文化,對于激發幼兒動手能力、美術創新能力有著重要意義。因此,幼兒老師在美術教學工作中,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發展過程,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并不斷豐富課堂教學形式,積極引導幼兒美術教學與“貝樂文化”相結合,激發幼兒的繪畫靈感,調動幼兒的創作熱情,從而達到培養其美術創新能力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梁開璐.美術教育教學中如何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J].科技風,2020(08):76+10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