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薄”的語義演變過程、途徑和機制

2020-10-14 14:46顏崇云
新教育時代·學生版 2020年17期
關鍵詞:世道叢生義項

摘要:漢語中的形容詞“薄”在不同歷史時期其詞義經歷了衍化和變遷。對“薄”的詞義引申過程的描寫,語義演變途徑和機制的推衍,可以豐富漢語詞匯的研究,加深理解和把握漢語詞匯發展演變的規律。

關鍵詞:薄;本義;語義演變

一、“薄”的本義

《說文解字·艸部》:“薄,林薄也。一曰蠶薄。從艸溥聲?!倍伪尽墩f文解字注》:“薄,林薄也?!薄墩f文解字》中將“薄”釋為草木叢生之處?!稄V雅》:“草叢生為薄?!痹凇稘h字源流字典》中,“薄”的篆文從艸溥聲,溥也兼表散布之意,表示草木密集叢生之處。經參考多部歷史文獻,本文采用《說文》的觀點,將“薄”的本義確定為草木叢生之處。[1]

二、“薄”的義項整理

《漢語大詞典》中對“薄”字的解釋:①厚度小。②少;薄弱。③略微。④微薄;簡陋。⑤味淡。⑥土質貧瘠,不肥沃。⑦人心、世道、綱紀等衰微。⑧人命運不幸。⑨虛假刻薄,不誠樸寬厚。⑩減輕,減損。?輕視;鄙薄。?逼近,靠近。?搏擊;拍擊。?草木叢生處。?指一種護城用的藩蔽,屏障。?助詞。表示語氣。

根據一般的義項擇取原則,并結合檢索到的語料,將“薄”的義項確定如下:①草木叢生處。②厚度小。③少。④略微,輕微。⑤微薄;簡陋。⑥味淡。⑦土質貧瘠,不肥沃。⑧人心、世道、綱紀等衰微。⑨人命運不幸。⑩虛假刻薄。[2]

通過參考相關歷史文獻和語料,可以發現:在先秦時期,其絕大部分義項已經形成。

(1)草木叢生處:露申辛夷,死林薄兮?!冻o·九章·涉江》;(2)厚度?。簯饝鹁ぞ?,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詩·小雅·小旻》);(3)少:其享覲之幣薄而言諂,殆請之也,若請之,必欲賜也。(《國語·周語中》);(4)略微,輕微:子曰:“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保ā墩撜Z·衛靈公》);(5)微薄,簡陋:夫茅之為物薄,而用可重也。(《易·系辭上》);(6)味淡:吳酸蒿蔞,不沾薄只。(《楚辭·大招》王逸注:“沾,多汁也。薄,無味也?!保?(7)土質貧瘠,不肥沃:郇瑕氏土薄水淺,其惡易覯。(《左傳·成公六年》);(8)人心、世道、綱紀等衰微:君臣相疑,骨肉相疏;化道淺薄,綱紀壞敗?!稇饑摺ば颉罚?(9)人命運不幸:夫北宮子厚于德,薄于命,汝厚于命,薄于德。(《列子·力命》);(10)虛假刻?。核^處其厚不處其薄者,行情實而去禮貌也。(《韓非子·解老》);(11)減輕,減少: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孟子·盡心上》);(12)輕視,鄙?。河谒裾弑?,無所不薄也。(《孟子·盡心上》);(13)逼近,靠近:州十有二師,外薄四海,咸建五長,各迪有功?!渡袝び輹ひ骛⑾隆?(14)語氣詞夫,且:采采芣苢,薄言有之?!对姟L·周南》

三、“薄”的義項分析:

比較“薄”各義項在意義上可能有的聯系,并梳理各義項出現的時間,“薄”的語義發展可以說明如下:

①義“草木叢生處”為“薄”的本義。②義“厚度小”和⑦義“土質貧瘠,不肥沃”與本義關系密切。通過以上分析可知,本義表示“草木叢生處”,具有“上下空間距離小”的性狀特征,指稱對象為“草木”,暗含②義“厚度小”的性狀特征,②義由①義相關引申而來,演變機制為轉喻。土壤貧瘠的地方,土質也較薄,草木旺盛,①義可以相似隱喻出⑦義,演變機制為隱喻。

③義“少”、⑥義“味淡”與②義“厚度小”為一組。③義、⑥義與②義,均表示性狀,是人在空間域形成的意象圖式投射到數量域和味覺域的語義變化。在具體的空間范圍內,由于厚度小,空間范圍內所能容納的事物的數量也少,可以推測③義“少”由②義“厚度小”相似引申而來,演變機制為隱喻。⑥義“味淡”是用來形容空間范圍內某種物質存在的數量少,程度淺,⑥義由②義相似引申而來,演變機制為隱喻。

⑧義“人心、世道、綱紀等衰微”、⑨義“人命運不幸”、⑩義“虛假刻薄”、?義“輕視,鄙薄”與②義“厚度小”有關聯。具體空間范圍內距離小,映射到抽象的社會世情,就是人心、世道、綱紀等衰微。同樣,人的福分薄,命運就多舛。具體空間的厚度小,反映到道德品質上,可以理解為虛假刻薄。反映到個人眼光上,可以理解為輕視、鄙薄。由此可以推測,②義經過相似引申得到⑧義、⑨義、⑩義和?義,演變機制為隱喻。

②義“厚度小”與?義“逼近,靠近”有關系。在空間域中,兩者之間厚度小,空間距離也小,在位置上靠近。②義“厚度小”與?義“逼近,靠近”具有因果關系。由②義“厚度小”可以推測出?義“逼近,靠近”,屬于推導引申,演變機制為轉喻。

④義“略微,輕微”。⑤義“微薄,簡陋”。與③義“少”為一組。④義“略微,輕微”是指程度輕,在一個固定的空間內,物體數量少反映在程度上則為程度輕,由③義“少”可推導出④義“略微,輕微”,演變機制為轉喻。⑤義“微薄,簡陋”則反映的是物質不豐裕,擁有錢財數量少,由③義發展至⑤義的過程,屬于推導引申,演變機制為轉喻。[3]

?義“減輕,減少”與③義“少”有密切關聯。?義“減輕,減少”是③義“少”的使動用法,主要是由語用原因造成的語義演變,演變機制為轉喻。

四、“薄”的語義演變小結:

根據上文的分析,我們推知“厚”的語義演變主要通過三種途徑:詞義引申、語用因素和實詞虛化,演變的機制為隱喻和轉喻。其一,本義“草木叢生處”通過相關引申(轉喻)得到“厚度小”義;通過相似引申(隱喻)得到“土壤貧瘠、不肥沃”義;其二,“厚度小”義通過相似引申(隱喻)得到“少”“味淡”“人心、世道、綱紀等衰微”“人命運不幸”“虛假刻薄”“輕視,鄙薄”等6個義項,通過推導引申(轉喻)得到“逼近,靠近”義;

參考文獻

[1]許慎.《說文解字》[M].中華書局.2013.

[2]吳福祥,王云路.漢語語義演變研究[M].商務印書館,2015.

[3]伍瑩.漢語維度形容詞“厚、薄”語義特征分析[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14,(4):107-109.

作者簡介

顏崇云(1994—),女,湖南株洲人,廣西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字學專業在讀碩士生,漢語史,廣西大學。

猜你喜歡
世道叢生義項
疫情大考 移動辦公變局“叢生”
天梁河
毒蛇計劃
毒蛇計劃
春色
草地
兩用成語中的冷義項
漫畫
高考英語短語分類展播
世道不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