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遺進課堂實踐與“云課堂”探究

2020-10-14 15:12王曉蕾
青年生活 2020年31期
關鍵詞:云課堂非遺

王曉蕾

摘要:云課堂憑借教學資源庫與非遺授課必備的非遺檔案庫天然契合,促使非遺進課堂教學與云課堂相結合,成為了一種無可阻擋的趨勢。將“云課堂”與傳統課堂相融合,讓傳統課堂在“云課堂”延伸,可使教學成效事半功倍。特別是類似新冠疫情期間的線上授課,“云課堂”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關鍵詞:非遺;云課堂;馬官屯泥人

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課堂經過多年的實踐碩果累累,為民族文化傳承發揚,提升素質教育水平,培養愛國情懷,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非遺進課堂的深入開展,云課堂憑借教學資源庫與非遺授課必備的非遺檔案庫天然契合,促使非遺進課堂教學與云課堂相結合,成為了一種無可阻擋的趨勢。云課堂就是將云計算與課程相結合,主要由客戶端、信息傳輸網絡、資源庫組成。云課堂打破了時間空間限制,可以隨時隨地學習測試反饋,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應用,極大的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互動性。將“云課堂”與傳統課堂相融合,讓傳統課堂在“云課堂”延伸,可使教學成效事半功倍。特別是類似新冠疫情期間的線上授課,“云課堂”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在非遺進課堂與“云課堂”應用的實踐中,云課堂體系的組成。

1.1以平板電腦作為接受與錄入終端。

1.2以學校和家庭無線網絡作為傳輸渠道。

1.3以網絡服務器為載體,以云課堂軟件為骨架,搭建了非物資文化遺產資源庫,其主要板塊功能如下:

1.3.1賬號登錄。

1.3.2資源點播。課上教學與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可隨時調用的教學課件、視頻、音頻和文檔等。

1.3.3在線簽到。

1.3.4在線問卷。

1.3.5在線考試。

1.3.6作業提交。

1.3.7在線討論。

1.3.8數據反饋。如登錄次數、登錄時間、登錄時長、瀏覽量、下載量、討論量等數據多維度來反饋評價學生的學習進展與效果。如在教學中很容易就發現在線上活躍的同學,學習成績往往優異,活躍度與學習成績正相關。

1.3.9成果錄入。將教學期間創造新的非物質文化產品,錄入資源庫。

2、在非遺進課堂與“云課堂”應用的實踐中,馬官屯泥人的典型教學過程。

2.1課前授課老師通過云課堂,向學生布置預習任務,引導學生通過自主登錄云課堂預習《馬官屯泥人小檔案》。

2.2授課伊始,直接調用云課堂中介紹馬官屯泥人的視頻:“泥塑藝術是我國一種古老常見的民間藝術。馬官屯泥人……。今天,我們有幸請到了馬官屯泥人非遺傳承人李延平先生為我們講授馬官屯泥人制作,大家歡迎”。以此,導入。

2.3由李延平先生詳細介紹了馬官屯泥塑的歷史和一些不為人所知的馬官屯泥塑典故。講解過程中,直接調用云課堂中的《馬官屯泥塑珍品展示》課件,李延平老師講解,主課老師控制課件配合講解,向同學們展示了形態各異的珍品馬官屯泥塑。(講解內容與課件內容,主課老師與李延平先生提前進行了溝通)

2.4而后直接調用云課堂中的《馬官屯泥人制作解密》視頻,向同學們播放講解馬官屯泥人制作工序。

2.4然后李延平先生更進一步,拿出自帶工具并利用聊城一中泥塑工作室提供的膠泥和工具,現場為同學演示制作了泥娃娃。李延平先生演示制作泥娃娃的過程,由主課老師以固定機位和手持機位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了錄制,課下編輯后錄入到云課堂資源庫。

2.5接下來到同學們大顯身手的時刻了。李延平先生手把手的教學,讓同學們快速了解了制作的要點。大部分同學都制作成功了一個初級版的馬官屯泥人,滿滿的成就感溢于言表。

2.6接著李延平先生和同學們對今天的非遺學習,進行了討論。

2.7最后,主課老師并對課堂學習情況進行了總結。授課在同學的戀戀不舍與掌聲中結束。

3、回顧非遺課程馬官屯泥人進校園與“云課堂”結合的實踐,有很多經驗得總結。

3.1課需云強。

3.1.1云課堂資源庫的建設是非遺項目進課堂的基礎和支撐。資源庫資料收集要采取多種方式,田間調查、歷史資料、網絡收集等等。

3.1.2收集非遺項目的資料應該是多方面的,歷史、傳承、沿革、現狀、圖片、音像應盡量囊括,尤其是關于非遺項目傳承人的資料不能忽視。

3.1.3資料收集要不斷完善,不能搞一勞永逸。

3.1.4資料收集要與非遺項目保護機構互通有無,一方面能提高收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如果收集到對非遺項目有意義的資料,也應向非遺項目保護機構提交,促進非遺項目傳承才是我們非遺進課堂的應有之意。

3.1.5收集的資料要專人管理。

3.2課需人助。

3.2.1非遺項目傳承人授課無可替代。傳承人所擁有的深厚積淀,對非遺項目的理解與技藝是無可替代的,要盡量取得傳承人的幫助。如果占用非遺傳承人精力與物力,要盡量給予經濟報酬,如報銷差旅費、授課費等,這有利于調動非遺傳承人的積極性,既是對個人的尊重,也是對文化的尊重。

3.2.2“云課堂”平臺的搭建,要借助電子信息專業人員的力量。

3.3課須人導。

3.3.1術業有專攻,非遺傳承人不一定擅長授課。作為任課老師,一定要幫助非遺傳承人做好授課設計與課件。在非遺傳承人授課上,要引導非遺傳承人,用其長,避其短。

3.3.2學生面對“云課堂”上大量的教學資源,往往無所適從,需要教師的引導。

3.4課有側重。非遺項目多種多樣,授課要充分發揮各個非遺項目的特色,有所側重,契合特點,形式多樣。

3.5課盡物用。非遺項目進課堂,要盡量充分利用學?,F有的教學條件。如非遺課程——馬官屯泥人進校園的實踐,就充分利用學?,F有的泥塑工作室的物料。

3.6課顯規律。非遺項目均歷史悠久,演進而來,就是事物發展的活化石。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們,注意歸納學習非遺項目發展演進的過程與規律,以達到見小知大,知古明今的效果。

3.7課隨學豐。非遺進課堂過程本身,就是創作非遺文化的過程,要做好課堂成果的記錄,如傳承人上課視頻、優秀創作成果的保存等,隨著學習的進行同步豐富“云課堂”資源庫。

3.8課須師強。云課堂須要教師改變教學觀念,提升自身信息化素養和個人綜合能力。

3.9課必升華。非遺項目不僅僅是個項目,它是文化,是傳承,更是我們熱愛國家民族的牽絆。非遺文化進課堂最重要的就是對非遺文化深挖內涵,根據非遺文化特點升華課堂教學,做活德育教學。

參考文獻:

[1]楊運. 云課堂教學與線下課堂教學關系構建[D].贛南師范大學,2017.

猜你喜歡
云課堂非遺
基于云課堂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探索
小學科學“云課堂”的構建策略
不一樣的云思維:“云”在教學中的應用
“云課堂”教學模式在高校實驗室中應用探討
非遺視角下探析豫劇藝術的傳承和發展策略
致力非遺保護,實現文化傳承
“非遺”走進高校
官渡古鎮“非遺”聯展
基于云課堂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