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人工智能發展的哲學反思

2020-10-14 09:10問琪
青年生活 2020年31期
關鍵詞:價值論主體人工智能

問琪

摘要: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不僅使社會生活方式發生了極大的變革,而且也使人類文明的發展加快了步伐,其日新月異的發展,也帶來了哲學方面的思考。本文以人工智能的緣起為出發點,從人工智能的主體性地位進行思考,并從認識論及價值論的角度分別進行闡述人工智能的整體現狀及發展空間,明確人工智能作為人類創造性的產物,是為了人類更好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因此,對人工智能的發展進行哲學反思是很有必要的。

關鍵詞:人工智能;主體;價值論

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被谷歌機器人AlphaGo打敗,這一事件的發生,讓“人工智能”這一詞徹底走進大眾視野。自其誕生以來,社會各領域就對人工智能抱有廣泛關注,作為新科技,人類不斷進行探索、研究及創新,并取得了不朽的成績,各個國家也都將人工智能的發展放置在了重要發展戰略的行列。在社會快速智能化進程中,諸如人與智能機器人之間的關系、人工智能的存在、認識領域等等問題,都成為棘手的新課題。本文專注于人工智能的哲學反思這一難題,從哲學的三個維度考察人工智能是否繼續滿足人類求知以及實際應用的需要,真正達到人的全面發展、社會穩步前進的共產主義理想。

一、人工智能的起源

人工智能,簡稱AI。十八世紀五十年代中期,“人工智能”被正式提出,這不僅標志著一門新學科的產生,也標志著人類社會進入到了一個發展更迅速的電子時代。而我們怎樣用哲學領域的研究方式去對待人工智能的發展,這也是目前的重要問題。那么,究竟何為“人工智能”?其核心本質是對人腦進行模擬,延伸人類的智能。圖靈在1977年提出,所謂人工智能,就是怎樣來讓智能化的機器去完成一些事情,這些事情是只有人類才可以做的、具有智能性的工作。所以,我們可將人工智能總結為研究人類智能活動、建構具有人類某些特性的智能化的會說、會聽、會看、會學習、會思考、會行動的機器的學科,所以,人工智能也只是人類創造性的產物。

二、人工智能與人類的主體地位

毋庸置疑,人工智能對我們的社會生產以及學習生活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甚至改變著整個世界。那么,有人就會提出,人工智能是否可以代替人類、取代人類的主體地位?從哲學的角度看,主體與客體是相對應的一對哲學范疇。一般來說,主體通常指的是可以進行獨立思考或者依靠實踐經驗活動的存在物,而客體指的是,在認識或實踐活動中與主體發生聯系、主體活動的指向物。并且,在這一過程中主體往往是占據主動地位,例如人類,客體相對來說是被動的。盡管在不相同的領域,依據不相同的評判準則,可以有各種不同類型的主體,如法律主體、認知主體、語言主體、行為主體、等,但這都是以主體為人作為前提或者參照體系的,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對這些不同的主體類型進行討論的可能。同樣,我們在探討人工智能的主體地位時,也必須有人類處于主體地位這個前提。

人類最獨特的就是他的社會性,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說過,“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盵7]這就明確指出了人作為主體的必要性及優越性。就目前的發展現狀來說,人類對人工智能技術的需要,還處于對未知領域的認知探索需求,以及為提高生產生活效率和實用性上。人工智能是對人類的大腦的智能化模擬,在生產力方面,確實可以為謀取效率與效益而取代人工勞力。但人的意識領域猶如浩瀚的宇宙,人工智能在這一方面還有發展的空間。

三、從認識論的視角探討人工智能的發展

人類具有區別于其他非人類的高級智能,所以可以處于主體的地位,富蘭克林的解釋得到了馬克思的認同,他們認為,人是能夠制造工具的動物[7]。人工智能并非自然之物,作為一種工具,它是人類進行創造性活動的產物,它和人類也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盡管人工智能現在愈發趨近于人類,但它始終是滿足人類這個主體需要的客體存在,是依據于主體存在的。在這個層面上,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通過利用人工智能這個工具而得到增強,于是,可能會出現人工智能與人的主體地位模糊化。甚至有人認為,人工智能最終會代替人類的主體地位,但就其發展來看,是不可能實現的。

從認識的角度來看,人工智能之所以如此“類人化”,是被人類賦予了某些智能,所以擁有“意識”。通過這種“意識”,人工智能可以自主的進行信息的讀取、鑒別以及反饋等一些能力,但這就是人類通過算法而設置的“類人化”的程序。它是可以超越人類的認識的局限性,輔助人類認識新事物,拓寬人類的研究認識領域的,所以說,人工智能發展能夠如此迅速,就是要變成“為我所用之物”,達到兩者的共同發展。

人工智能在是機器的同時,還擁有“類人化”的學習、累積知識的能力,但這只是人工智能模擬人類邏輯思維的呈現,是一門科學,是創造出來并且為人類服務的科學技術。盡管人工智能的“智能化”在某些方面已經超越人類現狀,但人類所獨有的社會意識、靈活的實踐能力,是無法被模仿復制的。人工智能也就只能在計算機的算法上繼續發展,在這個層面上,它的進步,對于人類社會還是有巨大貢獻的,尤其是在這個電子信息時代。

四、從價值論的視角探討人工智能的發展

從價值論的視角來說,人工智能能夠帶來可以衡量估計的價值,例如經濟價值、文化價值等。但它的發展也隨之會帶來很多不確定性,未來的挑戰以及面對的風險,這些可能是無法估量的,這才是基于人工智能的發展最應該關注的問題。首先就是人的存在主體性問題,人類之所以能夠獲得主體地位,是因為人類是將自己的作為目的,為滿足自己的需要而作出的一系列活動,而不是像一般動物一樣僅僅依據本能生活。如果人工智能不再成為人類的使用工具或者創造品,而是自己具有目的意識的話,在這個意義上,人工智能是具有主體地位的。但人工智能作為一種高科技的智能工具,盡管模擬人的大腦,但還是無法擁有理性能力和自由意識。也就是說,作為設置好的算法程序,人工智能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不能根據現狀作出理性推斷,并且進行自由的價值選擇,所以人的主體地位是不可撼動的。再者說,人工智能還涉及到倫理價值的問題。人工智能在為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不可避免的會伴隨著一些問題。人工智能發展的倫理限度、人與人工智能技術的關系問題上,這都是備受關注的問題。例如機器人的發展,就有“艾西莫夫機器人三定律”作為規范,所有預測不到的未來會發生的倫理價值問題,都會交給人類自己來回答,當然,這是基于人類對人工智能有絕對控制的情況下。人工智能所帶來的人與技術關系問題,從資本的角度考慮,似乎是人被機器“奴役者”、“操控著”,人服務于人工智能,而人工智能服務于有錢人。這樣,資本家為降低成本,獲取更多的剩余價值,便會造成失業,給社會帶來恐慌;甚至為追求利益,而侵犯個人隱私,甚至泄露國家機密。這些都是極其嚴重的,所以,必須對人工智能及相關產品的發展設置限度,規范機制,完善法律,讓人工智能真正發揮其服務于人類、促進社會發展的價值,這是需要我們不斷反思的,

五、小結

目前看來人工智能的發展前景還是良好可觀的,但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及阻礙。在電子信息時代、社會智能化的現在,保證人的主體地位不動搖的前提下,人工智能產品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例如現在使用率很高的智能語音助理、智能的人形小秘書等等,在各個領域都有涉及。本文從本體論和價值論的角度分別闡述了人工智能在發展過程中的一些考慮,明確人工智能盡管愈發“類人化”,但還是基于為人類服務、求社會進步的目的。人工智能帶來的各種價值問題,也在警醒著其發展“進化”的底線,這就必須建立完善相關的原則及對策,這是不容忽視的。人工智能畢竟是一種顛覆性、革命性的高新科學技術,未來究竟發展到何種地步,仍是值得我們重視的,在將來越來智能化的現代社會,如何對待人工智能的發展仍是我們思考的一個重大問題。

參考文獻:

[1]王治東.人工智能研究路徑的四重哲學維度[J].南京社會科學,2019(9):39-47.

[2]段偉文.人工智能時代的價值審度與倫理調適[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7(6):98-108.

[3]孫偉平.關于人工智能的價值反思[J].哲學研究,2017(10):120-126.

[4]馮德浩.關于人工智能的哲學思考[J].大連干部學刊,2019(5):22-25.

[5]孫偉平.關于人工智能主體地位的哲學思考[J].社會科學戰線,2018(7):16-22.

[6]胡斌.弱人工智能時代引發的歷史唯物主義新問題[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2019(3):108-115.

[7] 馬克思:《馬克思恩格斯全集》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73頁.

基金項目:

在哲學視角下如何看待人工智能的發展(zsy2018B12)

猜你喜歡
價值論主體人工智能
論碳審計主體
超越認識論與價值論之爭的技術實踐真理研究
磨課活動中多元主體需求的深度挖掘
何謂“主體間性”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與就業
租賃房地產的多主體貝葉斯博弈研究
租賃房地產的多主體貝葉斯博弈研究
數讀人工智能
價值論視閾下的環境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