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經》“鳴蟲”意象研究之三

2020-10-14 09:10劉家琛時臨云
青年生活 2020年31期
關鍵詞:努力奮斗蟋蟀詩經

劉家琛 時臨云

《唐風·蟋蟀》是唯一一首單獨描寫蟋蟀的文章,全文為:

蟋蟀在堂,歲聿其莫。今我不樂,日月其除。

無已大康,職思其居。好樂無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歲聿其逝。今我不樂,日月其邁。

無已大康,職思其外。好樂無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車其休。今我不樂,日月其慆。

無已大康,職思其憂。好樂無荒,良士休休。

全詩只描寫了“蟋蟀”這一意象,而詩中寓意也特別明顯,無論是對一年即將結束,時光飛逝的悲嘆,還是對不能過于貪圖享樂,要多多考慮自己的本質工作,其他需求與憂患之處的思考,都流露出勸人勤奮與努力奮斗的主體思想,而作者也用蟋蟀的短暫一生描寫了人的相對較長的一生,希望以此為借鑒,讓人們珍惜時間,珍惜生活,努力奮斗,不能荒廢大好時光的諄諄教誨。

以上便是對《詩經》中所存在的“鳴蟲”意象進行的分析與列舉,由這七種意象我們可以看出,在這幾篇中所述的鳴蟲所帶來的特點或多或少與對應文章的主旨有一定的關系。螽斯類鳴蟲產卵數量龐大,生殖能力強對應人們對多子多福的美好愿望。蟋蟀類鳴蟲秋天繁盛,隨著天氣轉涼逐漸衰落的特點顯示了農時的更替,而蟋蟀被稱作“促織”這一別稱,也勉勵了人們不荒廢時光,努力奮斗,奮發圖強?!安菹x”在野外鳴叫讓人心緒萬千,便有思夫思婦之感。而蟬在夏天數量龐大,聒噪不停正如百姓的訴求與哀怨,把蟬聲類比為百姓之聲。而“螓”的身姿體態優美,頭頂有絢麗的花紋正好比女子的形象。因此,《詩經》中昆蟲的意象象征都與其特征相符,帶來的意象也各不相同,值得人們探究。

《詩經》作為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的詩歌為一體,反映了當時人民生產生活、愛情、勞動、婚姻、風俗、戰爭、徭役。從微觀角度來看,《詩經》描述了民生,對人們的生活具有重要意義;從宏觀角度來看,《詩經》描述了周王朝五百年由盛轉衰的過程?!对娊洝匪涗浀奈髦苤链呵锬觊g,正值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渡期。社會倫理關系逐步樹立,這種社會倫理關系對人們的思維方式起決定作用,也對美學思想的發展起促進作用?!对娊洝番F存305篇,被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記錄了十五個地方的民歌,所以又稱“十五國風”,包括160篇詩歌?!堆拧钒ā洞笱拧泛汀缎⊙拧?,記錄了周王朝國都周圍的樂歌,共31篇?!俄灐吩诋敶粡V泛認為記錄了祭祀與宗廟之樂,其中還包括了一部分舞曲。在305篇《詩經》中,運用多種描寫方法,大致可以分為“賦、比、興”,“賦”可以被簡單理解為鋪陳敘述,但是與普通的敘述不同,《詩經》中的“賦”是生動并且形象的,在《詩經》中,“賦”包括了敘述描寫,心理刻畫,聯想懸想等等?!对娊洝分小芭d”可以被理解為“以物引物”,也就是借助一種事物引出另一種事物;“興”在《說文解字》中被翻譯為“起”,現代也保留了“興起”這一含義。在《詩經》中,“興”往往用在一章詩或者一首詩的開篇部分,借助其他事物為自己要描寫的內容作鋪墊?!对娊洝分械摹氨取卑扔?、象征、同感,包括借物喻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等等,而這些修辭形式的作用離不開“物”這一載體,這一載體也可以被稱為“意象”。正是因為《詩經》中“比”的運用,使得《詩經》中描寫了各種各樣的意象。經過清代學者顧棟高所著《毛詩類釋》統計,《詩經》中有43種鳥類,40種獸類,37種蟲類,16種魚類,這個數據后來又被孫作云先生所更新,他統計《詩經》中動物多達109種,包含35種鳥類,26種獸類,33種蟲類,15種魚類。另外,《詩經學》這一著作的作者胡樸安認為《詩經》是博物學的鼻祖,他研究的《詩經》中共有105種草類,75種木類,39種鳥類,67種獸類,27種蟲類,20種魚類,通過這些數據,由此可以看出《詩經》中意象之多,涉獵之廣。正是因為這些生動的意象,給人們帶來內心的感觸,所以才會經久不衰,廣為流傳。在對《詩經》中意象分析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注意“意”和“象”這二者的和諧同一,其二者是具有關聯性的,不能只看到了外表物象的特征,忽略了內在的引申含義。也不能只看到內在的引申含義,而忽略了其外在的表象。按照修辭學[]這一理論,我們可以通過《詩經》當中的意象在其表現手法的藝術性的現實情況,《詩經》當中意象可以被劃分為象征性,比喻型和描述型,這三者是相輔相成且和諧統一的。

《詩經》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瑰寶,時至今日,我們依舊在讀詩,作詩,這不僅僅是文化的傳承,同樣也是文明的傳承。而鳴蟲,這一小小生命,同樣從上古時代經過一代一代繁衍生息保留到了現在,每到盛夏初秋,夜晚總有秋蟲鳴叫,而民間“玩兒蟲”的習俗也有了傳承,小小秋蟲不僅僅只會鳴叫,同樣它也是一種精神文明。我們不僅僅要探討《詩經》中的鳴蟲文化,我們更應該注意到更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為我們的祖祖輩輩不辭辛勞,將這些文化留給我們,我們就有義務將它們傳承下去,憑借我們的努力奮斗讓它們源遠流長,把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發揚光大?!对娊洝肥俏覈鴼v史上記載的最早的詩歌總集,它的意象之多堪稱一個古代的自然博物館。它承載了上古居民的生命意識,同時也傳達了先民們對圖騰和生殖的崇拜,對人生苦短的悲嘆,對思念之情的表達。

鳴蟲一代一代繁衍生息,給人們的夏天帶來了清脆的鳴叫,而《詩經》的悠悠語句,給人們的精神文明帶來了陣陣甘露。本文以《詩經》中的鳴蟲意象為研究方向,經過資料查找,歸納總結等過程,形成了一套在《詩經》中“鳴蟲”意象的研究體系。在文中通過把常見鳴蟲分類,分為“蟬”,“螽斯”,“蟋蟀”三類,分門別類做了羅列分析與探究。我們通過這些語句,可以看到《詩經》中的文化精神與時代印記?!傍Q蟲”作為一種小生物,在地球上存活了無數年代,而它們的特征也給詩人想象,形成了“鳴蟲”意象,這些意象描寫了先民們誠摯的熱情?!傍Q蟲”意象創造出了客觀環境與主觀情景的交織,營造出了意象美,給人帶來誠摯的情感,同時也鞏固了《詩經》在中國文學以及詩歌史上首屈一指的地位。

總而言之,研究是永無止境的,這一論文的完成并不代表學術研究的完成,筆者以后應該更加努力,更深鉆研,去研讀更多文學以及生物學資料,爭取獲得更深的研究成果,爭取在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鳴蟲文化以及詩歌文化方面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與貢獻!

猜你喜歡
努力奮斗蟋蟀詩經
《詩經》中走出的“莊姜”
《詩經·鄭風·野有蔓草》
蟋蟀的決心
聽秋天里蟋蟀的歌
捉蟋蟀
努力奮斗照亮成功之路
高中作文選粹
奮斗沒有終點
明天更美好
巧用《詩經》解難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