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歷史虧待的墨子

2020-10-20 05:47余秋雨
作文周刊·八年級版 2020年21期
關鍵詞:墨家仁愛墨子

余秋雨

中國有過一種黑色的哲學,世人又將之稱為“顯學”。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韓非子也說:“世之顯學,儒墨也?!钡?,這兩大顯學,卻不能長久共存。

墨子熟悉儒家,但終于否定了儒家。其中最重要的,是以無差別的“兼愛”,否定了儒家有等級的“仁愛”。他認為,儒家的愛,有厚薄,有區別,有層次,集中表現在自己的家庭,家庭里又有親疏差異,其實最后的標準是看與自己關系的遠近,因此核心還是自己。這樣的愛,是自私之愛。他主張“兼愛”,也就是祛除自私之心,愛他人就像愛自己。

《兼愛》篇說——

若使天下兼相愛,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盜賊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則天下治……故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故墨子曰:不可以不勸愛人者,此也。

這話講得很明白,而且已經接通了“兼愛”和“非攻”的邏輯關系。是啊,既然“天下兼相愛”,為什么還要發動戰爭呢?

墨子的這種觀念,確實碰撞到了儒家的要害。儒家“仁愛”的前提和目的,都是禮,也就是重建周禮所鋪陳的等級秩序。在儒家看來,如果社會沒有等級,世界就成平的了,何來尊嚴,何來敬畏,何來秩序?但在墨家看來,世界本來就應該是平的,只有公平才有所有人的尊嚴。在平的世界中,根本不必為了秩序來敬畏什么上層貴族。要敬畏,還不如敬畏鬼神,讓人們感到冥冥之中有一種督察之力,有一番報應手段,由此建立秩序。

儒家的仁愛,由于太講究內外親疏的差別,造成了人際關系的迷宮,直到今天仍難于走出。當然,不徹底的仁愛終究也比沒有仁愛好得多,在漫無邊際的歷史殘忍中,連儒家的仁愛也令人神往。

更不奇怪的是,上層社會終于排斥了墨家。這種整體態度,倒不是出于誤讀。上層社會不會不知道墨家的崇高地位和重大貢獻,例如,就連早已看穿一切的莊子,也曾滿懷欽佩地說“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將求之不得也,雖枯槁不舍也”;就連統治者視為圭臬的法家,也承認他們的學說中有不少是“墨者之法”;甚至,就連大家都認為經典的《禮記》中的“大同”理想,也與墨家的理想最為接近。但是,由于墨家所代表的社會力量是上層社會萬分警惕的,又由于墨家曾經系統地抨擊過儒家,上層社會也就很自然地把它從主流意識形態中區隔出來了。

秦漢之后,墨家衰落,歷代文人學士雖然也偶有提起,往往句子不多,評價不高,這種情景一直延續到清后期。

這種歷史命運實在讓人一嘆。

但是,情況終于改變了。一些急欲挽救中國的社會改革家發現,舊時代的主流意識形態必須改變,而那些數千年來深入民間社會的精神活力則應該調動起來。因此,大家又重新驚喜地發現了墨子。

孫中山先生在《民報》創刊號中,把墨子推崇為平等、博愛的中國宗師。后來他又經常提到墨子,例如:仁愛也是中國的好道德,古時最講“愛”字的莫過于墨子。

梁啟超先生更是在《新民叢報》上斷言:“今欲救亡,厥惟學墨?!彼凇赌訉W案》中把墨子與西方的思想家亞里斯多德、培根、穆勒做對比,認為一比較就會知道孰輕孰重。他傷感地說:只可惜我們做子孫的沒出息,把祖宗遺下的無價之寶,埋在地窖里兩千年,今日我們在世界文化民族中,算是最缺乏論理精神、缺乏科學精神的民族,我們還有面目見祖宗嗎?如何才能夠一雪此恥?諸君努力??!

孫中山和梁啟超,是真正懂得中國的人。他們的深長感慨中,包含著歷史本身的呼喊聲。

墨子,墨家,黑色的珍寶,黑色的光亮,中國虧待了你們,因此歷史也虧待了中國。

那么,千說萬說,墨子四處傳播的道義中,有哪一些特別重要,感動過千年民間社會,并感動了孫中山、梁啟超等人呢?

我想,就是那簡單的八個字吧——

兼愛,非攻,尚賢,尚同。

猜你喜歡
墨家仁愛墨子
先秦顯學墨家為何從歷史中消失
墨子破云梯
仁愛至和 篤行達慧——至和教育的理念體系與實踐體系構建
墨子訓徒
墨子教誨青年
仁愛篇(上)為人撐傘
仁愛來到我身邊
墨家何以成為歷史上的失蹤者
淺談先秦墨家哲學觀念
論墨子“兼愛”思想作為通識教育之核心理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