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用評級機構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2020-10-20 05:39洪芳
財經界·上旬刊 2020年10期
關鍵詞:評級金融機構信用

洪芳

關鍵詞:信用評級? 評級機構監管

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國信用評級機構在規模和服務水平方面均有大幅提升,形成了中誠信國際、東方金誠、中證鵬遠等大型評級機構和80多家中小型評級機構并存的機構發展格局。但從地方評級機構來看,大部分地方評級機構不同程度的存在弱、小、多、散的問題。找出現行體制下評級機構存在的問題,鞏固評級機構與銀行之間的合作關系,對促進地方評級機構發展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一、H省信用評級機構發展現狀

截至2020年5月,H省共有已備案信用評級機構9家,其中5家地方法人評級機構,4家全國性評級機構分支機構。由于政策性銀行、國有及股份制銀行自身都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內部風險管理控制體系,并不需要參考第三方評級機構提供的評級結果,H省信用評級機構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尚未建立內部評級系統的地方法人商業銀行和村鎮銀行。

在以間接融資為主的融資方式下,信用評級機構在促進企業融資、防范金融機構信用風險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經歷了十多年的快速發展后,近年來H省信用評級機構發展逐漸趨緩。中小企業參與評級意愿不高,大部分金融機構評級需求降低,信貸評級市場逐步萎縮。2015年全省信貸市場評級有5780筆,而到了2019年只有2461筆,較2015年下降57.42%。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一季度共評級139筆,同比下降了76.91%,預計2020年信貸市場評級數量將大幅下降。

二、信用評級機構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評級產品相對單一,對市場需求的覆蓋面不足

經調查,H省評級機構主營業務為信貸市場主體評級。評級機構基于借款企業的財務報表數據通過標準化、流程化、格式化的作業模式出具評級報告,這對于保證評級結果的可比性、一致性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對市場多樣性需求缺乏業務設計,缺少有特點、有重點的評級報告。譬如,股東和高管對公司內部治理、發展戰略、風險控制等更為關注;銀行機構對合作對象具體風險控制措施的更為關注;而行業主管部門對機構合規經營和行業發展政策的更為關注。在評級報告里面,上述需求的回應要么沒有,要么雷同,缺乏針對性。

(二)評級報告質量不高,缺乏市場公信力

評級報告主要是基于對被評企業提供的財務報表之上的分析。許多企業為了獲得較高的評級結果,常常會美化和篡改報表數據或者向政府機關、金融機構和稅務等部門分別提供不同的財務報表,并且對自己不利的資料往往不予提供,評級公司有時很難獲取和核實材料的真實性。由于評級報告的針對性、有效性和真實性不強,不能真正地對被評企業風險進行揭示。同時,對于評級結果的準確性,評級機構也不需要承擔任何實際性的責任,其違規成本小,使得評級機構“以級定價”、“以價定級”等違規現象頻現,影響了評級結果的公信力。

(三)評級機構市場化程度較低,難以滿足市場發展需求。

在二十多年的發展中,H省信用評級業務延續了以市場運作為主導、監管部門推動的發展模式,多年來評級機構都是依靠監管部門的行政力量來拓展評級業務,評級業務也主要是以信貸市場企業評級和兩類機構評級為主。H省5家法人評級機構中業務量最大的三家民營企業,整體實力不強,在業務發展過程中只注重業務規模,不重業務質量,也缺乏拓展業務和創新的能力,面對新的市場發展形勢,缺乏轉型的能力和動力,難以滿足新的市場發展需要。

(四)行業人員流動性大,評級分析人員業務素質不高

H省信用評級機構規模普遍較小,公司員工最多的有14人,員工最少的只有5人。由于公司實力不強,發展空間小,行業人員流動性大,從業不滿3年的占比接近20%,從學歷水平看,大部分都為大專和本科學歷,研究生及以上的不到15%。隨著信用評級市場的深入發展,對評級人員的評級從業資格年限、專業化水平、相關知識結構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人員素質還有待進一步的提高。

三、影響H省省信用評級機構發展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1)評級市場需求不足。由于我國中小企業占企業總數的95%以上,受經濟下行影響,信貸市場供求關系發生了變化,一方面能夠滿足金融機構貸款條件的中小企業數量并不多,因此企業自身評級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優質的大型企業本身也是眾多金融機構爭搶的優質客戶,其融資渠道也較多。在金融機構和企業經營效益普遍下滑,同時國家要求減輕企業融資成本的前提下,評級費用直接導致了金融機構和企業融資成本的增加。金融機構既不愿意支付評級費用來增加自己的運營成本,也不愿意因為要求企業承擔評級費用造成貸款客戶的流失,因此金融機構的信用評級需求也在不斷的降低。

(2)政府部門對信用評級重視不夠。地方政府部門在鼓勵、引導和支持評級機構為廣大企業和其他組織提供評級服務方面的力度并不夠,對信用評級市場也缺乏切實可行的支持和保障制度,對于評級機構出具的評級結果也沒有實質性的應用。

(3)金融機構的部分政策措施不利于評級機構發展。一是造成了評級市場的不正當競爭。某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出臺規范與第三方信貸中介結構業務合作的文件要求:“各縣市農商行要嚴格準入信貸中介機構的數量,信用評級公司準入數量原則上不低于2家”。這種規定雖然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評級機構的地區壟斷,但實質上造成了評級機構的價格競爭和評級報告質量低下(比誰價格更低,出報告速度更快和評級結果更高);二是貸款準入門檻高,級別導向明顯。從統計結果看,2019年,全省5家地方法人金融機構信貸市場評級共2041筆,評級結果均在A級以上,無A級以下企業。其中AA級企業有1058筆,占總數的51.84%。這種評級結果分布顯然與全省企業實際情況并不相符。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主要是金融機構對貸款企業的高準入門檻。根據某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對法人客戶評級授信的要求:“對企業評級結果在A級,但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或對業務發展很有價值的客戶和評級為AA級(含)以上的客戶才能入圍貸款審核”。在目前經濟下行的情況下,能夠滿足金融機構貸款條件的企業并不多。因此對企業評級結果的硬性要求,必然導致了企業信貸評級結果只能是在A級以上,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評級結果的虛高。

(二)內部原因

(1)評級機構缺乏提高評級質量的動力。目前,H省信用評級機構信貸市場評級單筆收費在1500-2000元之間。評級機構認為評級收入不足以覆蓋評級成本,并不愿意在提升評級質量方面做過多的投入,現場盡職調查、核實企業財務狀況時往往只是走過場。

(2)評級機構缺乏獨立性。H省信貸市場評級收費方式大多是以被評企業自付為主。為了獲得貸款,企業往往希望通過支付評級費用后能夠獲得較高的級別,如果評級結果達不到預期,甚至不向評級機構繳納評級費用。同時,評級機構因為面臨較大的競爭壓力,為了廣泛占有市場和拓展業務,有時會按照被評企業的要求,給出企業虛高的評級結果?;蛘咴谠u級結果相同的情況下,互相壓價,通過低價競爭爭取客戶。

四、相關建議

(一)完善信用評級監管法律法規,制定統一的市場準入退出標準

建議在相關法律規定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包括評級機構內部管理體系、信息安全保護、評級人員素質、評級獨立性等方面的監管措施。完善信用評級機構退出機制,對違反監管規定的評級機構進行暫停評級業務或退出備案處理,保持從業評級機構的流動性,從而使一批有實力、有資源、有作為的評級機構能夠在監管框架內沉淀下來。

(二)拓展信用評級應用領域,提升市場有效供給

建議政府相關部門廣泛應用評級結果,如在財政貼息、項目補貼和企業稅收減免等事項上,對信用評級等級較高的企業,提供更優惠的政策和措施。政府部門也要引導企業提高對信用評級的了解和認識,鼓勵和支持企業積極進行信用評級。

(三)鼓勵評級機構開展業務創新,提高業務水平和市場競爭力

一是通過邀請外部專家評審、堅持對企業跟蹤評級和定期反饋違約率結果等方式來檢驗評級機構的評級結果;二是要求評級機構根據金融機構或企業的實際情況定制評級產品和服務,提高評級產品的針對性;三是搭建評級機構與金融機構溝通平臺,引導評級機構完善評級指標體系,不斷提高評級質量。

(四)完善信用評級機構問責機制

對查實評級結果弄虛作假或評級質量持續不高的信用評級機構,可對其采取罰款、取消評級資格的措施。同時可考慮建立以違約率為核心,以自律機構為操作主體的保證金制度,有助于在原有的聲譽壓力的基礎上,再給信用評級機構增加一份經濟壓力,兩者相互結合,籍此將約束機制的效力發揮到最大,迫使信用評級機構提高評級質量和評級透明度,從而提振信用評級業的聲譽水平。

(五)加強信息披露監管,提高評級透明度

通過監管部門指定網站或渠道向公眾披露評級內控制度、評級符號、評級方法、評級模型和關鍵假設、評級違約率和信用等級遷移情況等,可積累信用評級機構的聲譽資本,提高評級機構的認可度和公信力。

參考文獻

[1]戈志武.對我國信貸市場信用評級發展的思考[J].征信,2016(10).

[2]孫海容.中國信用評級行業的規范與發展[J].金融市場研究,2017(11).

[3]黃鑫,楊健健,蔣敏杰,李松梁.國際信用評級行業監管鏡鑒[J].金融市場研究,2017(11).

[4]戴碩.信用評級的現狀及建議[J].金融經濟,2018(12).

猜你喜歡
評級金融機構信用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機構風險的重要途徑
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鎖”
金融機構共商共建“一帶一路”
信用收縮是否結束
信用中國網
信用消費有多爽?
解決小微金融機構的風控難題
《錢經》月度公募基金評級
《錢經》月度私募基金評級發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