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威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建設的幾點思考

2020-10-20 05:46李元輝齊作峰
各界·下半月 2020年10期
關鍵詞:保護對策

李元輝 齊作峰

摘要:本文在專題調研的基礎上,對武威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建設的現狀和問題進行分析,指出城市建設中對歷史文化、民俗文化元素的提煉和應用不夠等問題,提出了街巷命名、設施建設、亮點打造、前景規劃等對策。

關鍵詞:武威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對策

武威是1986年12月由國務院批準的第二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為了在城市保護建設中“不留遺憾、不留敗筆、不留罵名”,武威市涼州文化研究院組織有關專家圍繞“城市建設中如何體現歷史文化元素”為主題進行了專題調研,提出了幾點對策。

一、城市現狀及存在問題

根據歷史名城保護建設情況,武威相繼出臺了《武威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6—2030年)》及有關保護條例,如今實施的《武威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建設項目》規劃了文廟“書城不夜”文化區、鐘樓民俗文化區、鳩摩羅什佛學文化區三個功能區,重點突出,特色鮮明,遵循了“保護遺產,繼承文化”的原則。但由于前些年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滯后,導致城市建設中對歷史文化、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元素的提煉和應用不夠,造成城市無鮮明的古建筑風格街區,建筑形態各異,傳統街巷承載的文化信息遭到破壞,缺乏歷史文化底蘊與品位,與“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的稱謂差距較大。

二、意見建議

(一)建議在城市基本設施命名中使用歷史名稱

一是針對因城市擴建或新修形成的新的道路、公園、廣場等基本設施命名時,充分考慮采用武威歷史文化中影響較大的名稱,如可采用以五涼歷史文化命名新建道路、公園、廣場等,如前涼路、后涼路、南涼路、北涼路、西涼路、張軌公園、五涼廣場等。也可采用其他歷史文化名人作為文化符號,如以清代經史學家張澍命名的張澍公園等等。二是建議恢復歷史街區部分街巷的傳統名稱?;謴蛡鹘y街巷名稱既是對歷史的尊重,又能彰顯底蘊深厚的涼州文化。三是在街巷嵌入文化元素。在文昌路、崇文街、龍門街、楊府街、達府街、鐘樓街、書院巷、百家巷、海子巷、署東巷、縣府巷、貢元巷、書院巷、倉巷等街巷制作有關街巷來歷傳說故事詩詞、浮雕、繪畫等,以知識性、趣味性增強古城的文化色彩,以歷史傳說和民俗風情體現文化底蘊。四是可充分挖掘、利用涼州歷史上遺留下的古老地名文化資源,這不僅可以使人們更好地了解武威城市發展的變遷軌跡,也更加有利于營造富有涼州地方特色的城市文化氛圍。清代武威籍學者張澍《涼州府志備考·古跡》中記載涼州城內的古遺跡名稱多達40處,如靈淵池、游林堂、講武場、玉女臺、候馬亭、花樓等等。在歷史文化街區新建建筑物及街巷命名上參考使用古代樓閣臺池的名稱,并對每一個樓閣臺池名稱的來歷進行文字詮釋,可增加歷史厚重感,體現歷史文化的傳承精神。

(二)合理規劃歷史街區基礎設施建設

根據歷史街區保護建設的功能定位,充分考慮建成后的市場化運營,針對留足人流、文化展示等功能空間的需要,修建方便實用的地下停車場,力爭把街區的車道、車位空間讓給游客、行人,全面改造提升歷史街區基礎設施,以適應文旅融合、經濟發展的需要。

(三)公共設施中增加歷史文化元素

在廣場、步行街、公園、公交車站候車亭等處設計涼州歷史文化名人雕塑及簡介,設計銅奔馬標志、涼州詞宣傳欄等涼州文化元素。同時,考慮增強古色古香的歷史文化氛圍,如文廟廣場可樹立歷代進士名錄簡介宣傳牌、明清街可懸掛古燈籠等等,以提升武威歷史文化品位。

(四)打造一臺雜技百戲和幻術文化節目

后涼呂光從西域撤軍時,帶來了西域的雜技百戲,從此雜技百戲在河西大地流傳開來。鳩摩羅什停留涼州的17年中,對幻術等神異手段的使用較多。建議在鳩摩羅什佛學文化區重點打造一臺大型室內雜技百戲和幻術旅游演藝產品項目,以現代科技手段,展示幻術和雜技百戲文化,如吞刀吐火、火中生蓮、空中樓閣、花中化生等奇幻表演,具有無與倫比的旅游吸引力。

(五)建議恢復重建“涼州夜市”

歷史街區保護建設項目功能定位為宜居、宜游和充滿歷史文化與市井文化的歷史文化街區,建成后將對促進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诖?,建議恢復重建“涼州夜市”。盛唐時期的“涼州夜市”盛況空前,“唐玄宗夜游西涼”的故事至今盛傳不衰。夜市是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現代城市文明的重要標志之一。編制規劃時可借鑒外地成功的建設案例,將武威歷史街區規劃建設成為觀光旅游夜市,既可以營造文化氛圍,提高知名度和利用率,又可以增加就業崗位,發展地方經濟。

(六)有條件建設武威碑林

武威碑刻眾多,是西北保存碑刻最多的地區之一,被稱為“碑刻之城”。武威碑刻,彰顯了武威歷史的悠久,刻畫了武威文化的厚重,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旅游價值和研究價值。歷史名城武威,以其豐厚的碑刻文化,在中國大地上永遠閃耀著耀眼的光芒。武威存世的有大量碑刻,其中《西夏重修護國寺感應塔碑》(西夏碑)、《高昌王碑》《西寧王碑》《重修涼州衛儒學記碑》等都是天下名碑。條件允許時,可參照西安碑林的模式,建設武威碑林。

(七)有條件建設涼州姓氏(尋根)文化苑

涼州姓氏文化得天獨厚,如《敦煌遺書·涼州六姓》索、石、賈、安、廖、陰及康、安、曹、石、米、何、史、穆、畢等“昭武九姓”,以及段、張、金、達等世家大族,其郡望堂號(祖庭)均在涼州。清代張澍著“姓氏五書”(《姓韻》《遼金元三代姓氏錄》(附《西夏姓氏錄》)《姓氏尋源》《姓氏辨誤》《古今姓氏書目考證》)是中國姓氏文化的基礎性著作。通過雕像、名錄墻等各種形式建設“涼州姓氏文化苑”,使其成為河西走廊乃至全省獨具特色的“文化標識”之一。

【本文是武威市涼州文化研究院院級課題《加強武威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對策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20YJ03】

猜你喜歡
保護對策
LabVIEW下的模擬電路實驗教學創新對策
提高中小學音樂欣賞教學質量對策探討
“深度偽造”中個人隱私的保護:風險與對策
走,找對策去!
我國貨幣錯配的現狀及對策
基于Web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土族盤繡電子商務平臺的設計與實現
反滲透長期停用保護方法的探索
溶解度計算錯誤種種和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