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降低糖尿病足風險的延續性護理用于2 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評價

2020-10-21 07:14尹梓璇崔金鳳方婷婷
智慧健康 2020年26期
關鍵詞:延續性血糖病人

尹梓璇,崔金鳳,方婷婷

(德陽市人民醫院,四川 德陽 618000)

0 引言

現今糖尿病[1]依然成為我國人口中較為高發的疾病,其中主要分為1 型糖尿病與2 型糖尿病,1 型糖尿病又稱為胰島素依賴型,顧名思義,該病患者基本依靠注射胰島素才能得以存活,多發于30 歲人群,而2 型糖尿病屬于內分泌系統疾病,又被稱為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多發于中老年人群中體重較重或肥胖者,危害較大,平時可以不依靠胰島素治療。臨床上發現,多數2 型糖尿病患者在治療出院以后可能會出現血糖不易控制,或其他系統的并發癥,致殘致死率較高,其原因[2]往往是因為住院期間患者對于血糖控制較好,但是出院后,對于自身病癥了解不夠,掉以輕心,忽視醫生的醫囑,導致血糖回升。因此對于糖尿病患者的延續性護理就顯得尤為重要。我院將在2019 年1 月至2019 年12月間收治的65 名2 型糖尿病患者65 例,隨機分為兩組,分別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采用普通的出院指導,而觀察組則采用此前基于降低糖尿病足的延續性護理,之后觀察兩組病人的生活質量,研究發現延續性護理對于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質量改善較好,現將實驗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于2019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間收治的2 型糖尿病患者共65 例,其中男45 例,女性20 例,年齡在38-72 歲,平均(65.24±2.65)歲。隨即對患者進行分組,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對照組32 例,觀察組33 例。對照組:男20 例,女12 例,年齡38-71 歲,平均(49.56±5.26)歲,病程1-8 年,平均(4.12±1.23)年。觀察組:男25 例,女8 例,年齡42-72 歲,平均(55.64±4.65)歲,病程2-9 年,平均(4.15±1.24)年。經對比之后,兩組患者之間的性別與年齡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開展研究觀察。均本研究獲得我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病人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標準

①病人已確定患有2 型糖尿??;②病人剩余壽命應≥三年;③病人應有詳實的治療方案及護理期間的記錄,且治療方案應當一樣,均采用二甲雙胍藥物或者是α-糖苷酶抑制劑;④病人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①病人在研究期間除患有糖尿病外還患有其他的嚴重疾病,包括自身免疫類疾病、心血管系統疾病等。②患者無法堅持到研究結束。③患者語言有障礙,與人溝通困難。④妊娠期婦女。

1.4 研究方法

1.4.1 對照組研究方法

掌握患者的血糖水平,定期指導患者進行血糖監測,定期督促患者服用降血糖藥物,指導患者進行適當的運動,控制患者的飲食,對其進行健康方面的教育指導。如期間患者的血糖水平波動較大,則應立即督促患者到醫院進行復診,避免嚴重的后果發生。

1.4.2 觀察組研究方法

針對觀察組患者成立延續性護理專題小組,人員由醫院內分泌科的醫師及相關護理人員組成。并將患者信息整理成檔案,其中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以及隨訪記錄等。并在小組中強調延續性護理的延續性,在觀察過程中對患者的不健康行為及時制止;重點突出延續性護理的專一性,即對不同的患者制定不同的護理內容。最后整合在一起,由專題小組組長確定方案,把控方案內容并加以改進。其中具體包括:①心理護理:糖尿病不是絕癥,患者由于外界輿論的壓力以及受限于周遭氛圍的影響,導致對糖尿病本身存在著極大的恐懼感,從而產生焦慮及擔心的情緒,甚至于對自己的治療產生抵觸情緒。此時,護理人員應當耐心地向患者予以專業性的解釋,講解其病癥的起因及預防方法,積極與患者進行深入的溝通交流,了解患者對于病癥的想法,增加患者對于醫護人員的認同及依從感。②飲食指導[3]:由專題小組根據每個患者不同的病情、年齡、性別、家庭情況給出針對性的食譜,三餐合理進行搭配,食鹽每天的攝入量不要過多,保持在六克以內,加之適量的蔬菜水果,保證蛋白質的每天攝取,同時應當限制腌制食品及烤制品的食用。③藥物服用:根據每個病人的血糖水平按照醫囑給藥,并隨時做好記錄,同時給予患者一定的低血糖知識及出現緊急情況時的自我解救方法,出現藥物的不良反應時,應當及時送醫。④運動建議[4]:給予每個患者特定的運動指導,建議以中強度的運動為主,例如一定的慢跑,散步,做瑜伽等等。運動要避免在飯前進行,避免低血糖情況的發生,建議在飯后一小時進行。每次持續一小時左右為宜。⑤病情集體宣講:建立患者之間的網絡交流群,給他們派發宣傳小冊子,并定期在線上對患者們進行疾病宣講,或是偶爾召集病友一起討論,現場進行一些交流心得。⑥緊急情況的處理:教授給患者自己測量血糖的方法,消除潛在血糖疾病因素,將血糖穩定在健康水平。

1.5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的空腹情況下的血糖情況、飯后兩小時的血糖情況、糖化血糖蛋白含量以及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病人的滿意度以問卷形式進行,針對每個患者進行面對面的填寫,級別分為十分滿意、一般滿意、滿意以及極度不滿意。滿意率為十分滿意的數目加上一般滿意除以總數。

該研究的數據采用SPSS 19.0 進行整理分析。數據符合正態分布后,采用±s 表示,同時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取卡方檢驗。當P<0.05 時,該差異具有顯著性,具有統計學意義。

1.6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病人經延續性護理后的指標變化

如表1,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在護理前,患者各項指標均無統計學意義,而經過一段時間后,患者的各項指標均得到了一定的下降,且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經延續性護理過后的指標變化(±s)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經延續性護理過后的指標變化(±s)

2.2 對照組與觀察組滿意度

如表2 所示,觀察組的總滿意數占比總人數達到100%,表明患者對于該種模式的護理表示認可,而對照組的滿意率僅為87.5%,該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2 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對延續性護理的滿意度(例)

3 討論

近些年生活的日臻美好,使得近年來的糖尿病發病率陡然上升,用現在的眼光來看,糖尿病是一種終身需服用藥物的病癥,一旦患上,余后的日子就需要藥物的陪伴度過,而一些患者由于年齡、學識、眼界、心境的影響,很容易會對該種病癥產生誤解,認為自己患上該病后就是患了絕癥,時日無多,因此產生極度的悲觀心理和抗拒心理,給醫療工作帶來極大的麻煩。同時,有些患者因為以上的因素,會因為病情的一點變化就隨意更改自己的藥量,不遵從醫囑,嚴重影響病情的好轉。我們在對患者進行延續性治療時,對其進行了健康宣講和心理輔導,使其對糖尿病以及醫師為什么給予那樣的醫療手段產生了初步的理解,并逐步加強了自己對于戰勝病魔的信心。我們還對患者的生活進行了指導,比如指導患者的飲食,患者的運動,患者的睡眠方式等等,幫助其意識到健康對于抵抗疾病的重要性,從而增加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為了給每個患者個性化的護理,我們成立了專題小組對患者的護理方法進行了探討,最終得出了適應每個患者的不同的護理方法。

但是2 型糖尿病不是僅會因為短期的延續性護理就完全治愈的,該病癥將會長期存在,并且病情復雜,本文中選取的65 名糖尿病患者均選自2019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之間,在護理前,患者的各項指標均無統計學意義,P >0.05.而護理后,可以看出患者的多項指標均得到了好轉,并優于對照組,P <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綜上所述,基于降低糖尿病足的延續性護理可以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優化[5-11],使其更為健康的對抗糖尿病。

猜你喜歡
延續性血糖病人
細嚼慢咽,對減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餃子血糖就飆升,怎么辦?
延續性護理對宮頸癌患者術后康復的影響
居家監測血糖需要“4注意”
誰是病人
延續性動詞和非延續性動詞的用法解讀
病人膏育
還能活多久
非延續性動詞與延續性動詞之間的轉換
延續性動詞與非延續性動詞專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