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不要去“體制內”,年輕人怎么選

2020-10-21 09:09楊翹楚
人民周刊 2020年18期
關鍵詞:余杭校友會熱議

楊翹楚

從8名清華、北大畢業生南下浙江余杭的街道辦、哈佛大學的博士后揮別科研轉赴基層,再到最新數據顯示,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成為不少“雙一流”高校畢業生的工作首選。要不要去不少人眼中的“體制內”,又一次成為青年人熱議的話題。

在網上眾多議論中,我們發現,收入穩當、壓力適中、對未來有著穩定的預期,是不少人選擇所謂“體制內”的原因。薪資水平中規中矩,創造性、挑戰性不如商業公司,以及按部就班的發展路徑,是不少“過來人”建議年輕人到市場中闖一闖的常見理由。

不慕虛名,但求實績,是這屆不少年輕人的選擇。有記者回訪發現,曾引起熱議的幾名“余杭干部”,有的在疫情防控期間為社區引入防控機器人,給出了基層工作的創新思路;有的穿梭在垃圾分類、拆除違建的現場,深入加裝電梯、關愛老人的一線,為統籌城鄉發展、改進基層治理作出自己的貢獻。古語云: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將必發于卒伍。有機會在生涯的起點扎扎實實地沾泥土、接地氣,服務他人、造福社會,對人才的成長來講無疑是一件好事。

如果說幾十年前大學致力于培養“天之驕子”,今天的大學教育已向全民普及。公民素質提升的同時,社會對人才的期待也在悄然變化。從較早打破本地公務員的招考限制,到請在京高校的校友會出馬招賢,一位在余杭創業的企業家直言:“清北人才向余杭基層流動,是當地政府‘精心謀劃的結果?!闭缯驹跁r代風口上的互聯網“大廠”需要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近年來伴隨數字經濟異軍突起的片區,同樣急需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管理的青年才俊。這不僅是人力資本的帕累托改進,更證明著無論體制內外、職位高低,好平臺與好人才始終會相互吸引、相互成就。

猜你喜歡
余杭校友會熱議
打造“海歸朋友圈”,帝國理工無錫校友會成立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學校成立“留法校友會”
由“鏈”到“圈”,余杭全力競逐未來產業
“你好亞運!余杭@未來”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暨南人”
杭州余杭 “三位一體”推進殯葬改革
《杭州余杭徑山》《晨曲》
明星離婚事件引發熱議數月
老區,在各地兩會上成為熱議話題
2015知名高校校友會與江蘇省僑辦建立聯誼共同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