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某縣齊心協力興鄉村的對策

2020-10-22 07:53李何斌
廣西農業機械化 2020年1期
關鍵詞:旅游農業農村

李何斌

(中共永州市委黨校,湖南永州 425000)

市委書記結合某縣實際,對該縣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希望該縣全力建設成為全省乃至全國“鄉村振興戰略樣板縣”。為此,根據縣委統一安排,組織了民政、教育、人社、農委等部門深入鄉鎮村組,開展了“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大調研活動,對農村農業進行詳細的調查研究。真正的摸清了底子,找準了路子。針對某縣農業粗放生產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轉變、供給關系不合理、基礎設施歷史欠賬較多、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的后勁不足等問題,逐一謀劃對策措施,加以破解。某縣主要聚焦農村經濟、生態建設、改革創新等工作,全力補強 “短板”,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

1 聚焦鞏固脫貧,打造“有盼頭”的新鄉村

一是在健全扶貧鞏固機制上下功夫。按照幫扶力量不減、幫扶力度不減、幫扶投入不減和領導責任不變、扶持政策不變、脫貧機制不變的“三不減三不變”原則,建立完善脫貧返貧和新生貧困動態監測機制,對已脫貧和未脫貧的貧困戶均實行動態臺賬管理,確保已脫貧的不返貧,未脫貧的高質量脫貧。持續推進“互聯網+”社會扶貧,匯聚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扶貧,不斷拓寬幫扶對接面;深入實施“醫療救助、教育資助、危房改造、產業扶貧、德智扶貧”五大眾籌項目,解決貧困群眾多元化需求。

二是在落實扶貧惠民政策上下功夫。堅持“脫貧不脫政策”,落實各項扶貧惠民政策,打好政策組合拳。落實好金融扶貧、小額信貸、創業補貼等政策,解決貧困戶資金難題。落實好就業扶貧政策,重點抓好“兩后生”職業教育培訓,強化實用技能培訓,讓更多貧困群眾不離土不離鄉就能就業,實現一人就業帶動全家致富。落實好教育扶貧政策,通過獎、助、補、減、免等助學手段,確保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失學。落實好健康扶貧政策,構筑起“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扶助”多重醫療健康保障網。加大對易地搬遷戶的后續管理,確?!鞍岬贸?、穩得住、能致富”。

三是在實施扶貧重點工程上下功夫。按照“四跟四走”的思路,在貧困村發展特色產業,使每村有持續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好產業、每個貧困戶有持續增收的好項目。結合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推進農村綜合服務平臺、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在安排重點水利工程、農網改造升級、通信網絡延伸等項目時,優先向貧困村傾斜,改善貧困地區的“硬環境”。

2 聚焦農村經濟,打造“有產業”的新鄉村

整合現有的地理、歷史、經濟、人文、社會等資源條件,推進“一鎮帶一業、一村出一品”建設,打造一批獨具縣域特色的“休閑農業型、品質活力型、文化創新型、美好生活型”鄉村。

一是升級特色農業。深耕“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和“國家級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示范區”的創建成果,重點建好粵港澳蔬菜示范性建設園、千畝農業現代化標準示范園、“兩季稻+可再生超級品種稻”等農產品示范基地建設。

二是推進全域旅游。以成功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縣”、打造成為“全球知名文化旅游名城”為目標,推動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重點推動女書申報世界記憶名錄和世界文化遺產,深入推進女書文化“十個一”工程、旅游“三個五”工程,培育一批以五香農業觀光、果蔬采摘體驗等為特色的農業休閑旅游。加快推進核心景區提質步伐,持續深化與中惠旅集團、深圳櫚灣易房科技有限公司等戰略投資者合作對接,規劃推動“百村百園”建設,抓好源口知青主題文化旅游、盤王旅游中心、千家峒康養中心等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旅游品牌營銷,舉辦好女書國際文化節、盤王節、香柚節等特色節會。

三是培育新興業態。以農村“雙創”為重點,大力發展一系列有更好豐富創意的農業農村新業態。積極推廣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生產模式,支持引導企業與農戶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連接機制,著力發展壯大特色有眾多品牌效應和更大影響力的農業企業,促進農民實質性增收。大力培育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要求的農民,實現符合新時代要求的互幫互助式的農業合作社和家庭式的有機牧場,全力實現全年創建省級農業合作示范點的階段性目標任務。把農民的產品向互聯網上推銷,大力推進農民開網店的建設,把農副產品和旅游經濟結合起來,促進廣大農民帶來實質性增收。

3 聚焦生態建設,打造“有顏值”的新鄉村

一是筑牢綠色屏障。重點推進綠化項目人居工程屬性的有機整合建設,打造“整潔干凈、井然有序、欣欣向榮、安靜舒適”的美麗風光。

二是整治突出問題。大力開展農村環境治理、農業增收高效、農民生活宜居為主攻方向,實施農村“三清四改”、“穿衣戴帽”工程,全面推行“戶集、村收、鎮運、縣處理”的垃圾處理模式;推廣使用沼氣、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鞏固千家峒、都龐嶺生態建設成果,促進城鄉生態保護同治,重點打造1~2個省級美麗鄉村創建試點村,以點串線,以線連片,著力打造鄉村治理的生態機制優化示范點和美麗鄉村宜居生活的省級示范點。

三是推進環境整治。全面落實“河長制”,強化對永明河、桃源河等縣內重點流域、大小河流和生態脆弱地區的管護,持續加大對源口、小古源等飲用水源地的保護;實施大氣污染防治和養殖污染治理行動,全面提升改善生態環境,力爭到年底,城市空氣質量、飲用水質達標率保持100%,城鄉生活垃圾、污水全面實現無害化處理。

4 聚焦改革創新,打造“有活力”的新鄉村

一是深化農村體制改革。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通過土地入股、承包地經營權轉讓等方式,全面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頒證工作,建立規范高效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運行機制。穩步擴大經營權抵押貸款規模和范圍,加快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試點步伐。深化農村金融現有的利益調整和優化,完善農村金融服務于廣大民眾的體系,打破限制城鄉一體化推進的制度和體系障礙,為鄉村振興提供持續有力的保證。

二是完善農村治理體系。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積極發揮黨建示范作用,突出基層戰斗堡壘作用的發揮,應對農村社會治理機制的全面深化改革。監督機制必須行之有效地建立健全,重點加強對各項公開事項、村務治理、村里開支、村委班子等方面的監督,平衡村集體和村民的切身利益。有序推進德治、法治、自治的有機統一,推進安全事項、安全事宜的有效建設,專項整治鄉村環境亂象,把廣大農民的守法、尊法的學習推到日程上來,使安定有序的鄉村法治環境造福廣大村民,促進鄉村治理上更大的臺階。

三是加強鄉風文明建設。深入開展“曬家風、傳家訓”“十佳文明村民”“五好家庭”評選等系列活動,進一步落細落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家庭文明文化內涵,引導村民講文明、改陋習、樹新風。重點抓好集文化廣場、籃球場、圖書館等公益性文體設施于一體農村綜合服務平臺建設,豐富農村精神文化生活。加強女書文化、瑤族文化等傳統文化和傳統技藝的保護傳承,制定出臺傳承人獎勵、扶持機制,抓好女書非遺傳承人的培養,確保文化傳承后繼有人。

猜你喜歡
旅游農業農村
國內農業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旅游
在農村采訪中的那些事
出國旅游的42個表達
贊農村“五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