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結繩信到“伊妹兒”

2020-10-27 09:39布克布克
奇妙博物館 2020年10期
關鍵詞:簡牘繩結小野

布克布克

在家上網課的趙小野,每天都會把自己的作業通過“伊妹兒”——電子郵件發送給老師。

媽媽說:“你現在上網課這個場景,在我小時候,那就是科幻小說里才會出現的情節?!?p>

“哈哈,那要是古人看見我上網課,他們會有怎樣的表情呢?古時候人們都是怎樣交流、通信的呢?”

如果你認為古人彼此交流、通信是在文字發明之后才有的,那就大錯特錯了!人類在創造文字前,就已經會用特殊的方式交流信息了,比如“貝殼信”或者“結繩信”。那時,人們用繩結的多少和大小或者在不同的繩結上涂上不同的顏色來代表不同的事情,例如大事就系個大疙瘩,小事就系個小疙瘩。

今天和朋友約好5天以后見面,打5個結。

創造出文字之后,古人也還不會像我們現在這樣寫信,因為紙還沒有被發明出來呢。在紙產生以前,龜甲、獸骨、青銅器、玉石都曾被當過書寫材料,后來被竹木制成的簡牘取代,人們一般用牘來寫信?!盃蓖ǔ橐怀唛L,所以又叫“尺牘”。

那時候,人們把書信的內容寫在一片尺牘上,收件人的地址和姓名則寫在另一片尺寸小一些的尺牘上,兩片疊放在一起。為了防止書信的內容被泄露,人們會用繩子把兩片尺牘捆起來,寫有地址的尺牘上面刻有凹槽,系好的繩結正好可以放進凹槽,再填上一塊特制的封泥,在封泥上蓋上印章,等封泥干了,尺牘就封好了。

昂貴的絲帛也被當作過書寫材料。古代還有一種書信叫作“雙鯉”,這又是什么意思呢?原來,古人有時候會把信寫在素帛上,疊好再裝進一個“鯉魚信封”里,鯉魚信封是由兩塊形似鯉魚的木板組成的,裝好后,再像封尺牘一樣封好就可以寄出啦!

西漢時有個人名叫東方朔,據說他曾經給漢武帝寫過一封自薦信。這封自薦信可了不得,竟然有整整三千片竹簡,要兩個人抬才能抬得動,漢武帝也是整整看了兩個月才看完!后來,漢武帝真的給東方朔安排了官職。

西漢時紙已經出現了,但是價格十分昂貴,質量也不怎么好,因此并沒有得到廣泛應用。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以后,紙的價格降低了很多,平民百姓也能用得起紙這種書寫材料了。不過由于那時候的紙質量參差不齊,不利于書寫保存,所以并沒有完全取代簡牘。魏晉時期,造紙技術不斷改良,人們已經可以生產出大量潔白平整、光滑方正的紙了;直到東晉末年,笨重的簡牘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我們熟悉的紙才成為最普遍的書信載體。

唐代

用于傳遞信息的“郵”和“驛”早在周代時就已經出現了,那時只允許官方使用。到唐代時,郵驛制度的發展達到了高峰,全盛時全國的驛站多達1639所,除了負責通信以外,驛站還負責接待過往的官吏,為他們提供食宿和車馬。

北宋

到了北宋時期,為了更快地傳遞軍事消息,在步遞和馬遞兩種普通郵驛方式的基礎上,出現了急遞鋪,也叫急腳遞,這是一種日夜兼程的傳信方式,“快遞員”每天可以行走400到500里。

明代

明代時出現了用于傳遞平民百姓私人信件的民信局,由浙江的寧波幫商人創立,在沿江沿海地區比較盛行,后來發展到了海外。

現在

趙小野的媽媽小時候寄信,是把信件投放到郵局或者街道上設立的郵筒里。如果遇到很著急的事,還可以去郵局給對方發個電報,電報按字收費,一般當天就能到達。

猜你喜歡
簡牘繩結小野
讓甘肅簡牘“活”起來
給我盯住他
我給你講 我男朋友是玩戶外的
活動名稱:印加奇普繩結(INCAQUIPU)數字
甘肅建簡牘博物館:大量“深閨”珍貴文物將被喚醒
神奇美味書
地不愛寶
千里之外
“解繩操” 防健忘
打繩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