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討結腸鏡高頻電凝電切治療結腸息肉的效果

2020-10-30 01:46王春蓉
中國實用醫藥 2020年27期
關鍵詞:治療效果

王春蓉

【摘要】 目的 研究結腸息肉患者采用結腸鏡高頻電凝電切治療的效果。方法 200例結腸息肉患者, 按照計算機隨機抽樣的方式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 各100例。對照組采用開腹手術治療, 觀察組采用結腸鏡高頻電凝電切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術后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住院時間。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00%(97/100), 與對照組的96.00%(96/100)對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148, P=0.700>0.05)。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2.00%(2/100), 術后VAS評分為(4.23±1.38)分, 住院時間為(4.02±1.02)d;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1.00%(11/100), 術后VAS評分為(6.82±1.38)分, 住院時間為(6.47±1.09)d。觀察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術后VAS評分低于對照組, 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χ2=6.664, t=13.271、16.412, P=0.010、0.000、0.000<0.05)。結論 結腸息肉患者采用結腸鏡高頻電凝電切治療與開腹手術治療的效果相當, 但結腸鏡高頻電凝電切治療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患者疼痛輕, 住院時間短, 有利于患者恢復, 提升生活質量,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結腸鏡高頻電凝電切治療;結腸息肉;治療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7.023

在外科常見病癥中, 結腸息肉屬于發生率較高的病癥類型, 其主要為結腸黏膜表面所存在的隆起性病變。多數息肉起病隱匿, 臨床上一般不伴有明顯腹部癥狀, 所以大部分息肉是在體檢腸鏡時發現。少許較大的息肉可引起腸道癥狀, 主要為大便習慣改變、次數增多、便中帶有黏液或黏液血便, 偶有腹痛, 少許大便時有腫物自肛門脫出等癥狀就診。若處理不及時, 將存在癌變的風險, 一旦確診則建議治療, 臨床用于該癥的治療方式有多種, 藥物治療、激光治療以及電切治療等均有較高的使用率 [1]。另外還有既往傳統的外科手術, 但是傳統外科手術創傷大, 住院時間長。因此, 隨著內鏡技術的提高, 結腸鏡高頻電凝電切治療逐漸成熟, 成為直徑<2 cm息肉的首選手術方案。本次研究本院就側重對結腸鏡高頻電凝電切手術方案的具體效果進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2月~2019年12月

接診的200例結腸息肉患者, 按照計算機隨機抽樣的方式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 各100例。對照組中男

73例, 女27例;年齡43~72歲, 平均年齡(56.23±

5.29)歲;息肉分布:23例分布在直腸, 17例分布在降結腸, 20例分布在升結腸回盲部, 40例分布在乙狀結腸;息肉性質:12例呈現為半球形, 27例呈現為球形, 47例呈現為分葉狀, 14例呈現為菜花狀。觀察組中男56例, 女44例;年齡42~71歲, 平均年齡(58.11±

4.99)歲;息肉分布:26例分布在直腸, 14例分布在降結腸, 25例分布在升結腸回盲部, 35例分布在乙狀結腸;息肉性質:19例呈現為半球形, 24例呈現為球形, 43例呈現為分葉狀, 14呈現為菜花狀。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觀察組 采用結腸鏡高頻電凝電切治療。在手術前2 d左右指導患者進食流質類食物, 且減少對豆制品的食用, 減少腸道中氣體量。在治療當日需要禁止飲食, 在治療前可指導患者使用復方聚乙二醇做好腸道準備工作。在手術前, 需結合患者具體情況對各類手術器材進行準備。術中體位選擇左側臥位, 置入結腸鏡后需達到回盲部。按照從高位到低位的順序逐步退出結腸鏡。在退鏡的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對息肉各方面情況進行評估, 包括形狀特點, 大小以及是否有蒂等。針對較小的息肉且息肉表面較為光滑的, 可以直接借助活檢鉗進行處理。若體積較大但無蒂, 則可以在息肉底部注射適量的生理鹽水, 再實施套扎, 隨后立即將圈套器收緊, 借助高頻混合電流進行電凝、電切。若出現出血癥狀、穿孔等并發癥則需要立即進行對癥處理。若體積較大但有蒂, 前處理方式可保持一致, 在電流切除后, 需進一步評估蒂部是否存在出血情況。若出現出血癥狀則需要立即進行鈦夾止血處理。所有電切的息肉在切除后需立即送檢, 電凝的息肉則無息肉送檢。治療結束后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 達到降低感染率的作用。

1. 2. 2 對照組 患者采用常規開腹手術進行治療, 術前準備工作與觀察組保持一致, 給予靜脈全身麻醉, 對息肉位置充分暴露后進行切除治療。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判定標準:手術后, 患者無明顯并發癥, 且息肉完全得到清理, 為顯效;手術后, 檢查可知息肉得到完全處理, 但患者在恢復中存在并發癥, 為有效;患者結腸息肉未徹底清理, 術后并發癥嚴重, 為無效??傆行?/p>

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②對比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術后疼痛程度、住院時間。術后疼痛程度采用VAS量表進行評估, 評分越低, 疼痛越輕。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治療顯效50例, 有效47例, 無效3例, 總有效率為97.00%

(97/100);對照組治療顯效56例, 有效40例, 無效4例, 總有效率為96.00%(96/100)。兩組總有效率對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148, P=0.700>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術后疼痛程度、住院時間對比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2.00%(2/100), 術后VAS評分為(4.23±1.38)分, 住院時間為(4.02±1.02)d;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1.00%(11/100), 術后VAS評分為(6.82±1.38)分, 住院時間為(6.47±1.09)d。觀察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術后VAS評分低于對照組, 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χ2=6.664, t=13.271、16.412, P=0.010、0.000、0.000<0.05)。

3 討論

臨床主要將大腸黏膜上的隆起病變稱為大腸息肉, 對于該類息肉的診斷主要通過病理診斷的方式進行確診。從楊雅閣[2]的報道中可知, 60%以上的結腸癌患者均因結腸息肉未及時確診或者未及時處理所導致。在臨床醫療技術逐步完善的情況下, 結腸息肉的診斷效率已經得到顯著提升, 多數患者在病癥早期便可得到確診。

從當前臨床診斷情況可以發現, 只有極少數的患者在指檢過程中能夠明顯觸及到息肉。對于無明顯觸及感的患者則可以通過纖維結腸鏡等進行診斷, 再采集病理樣本進行活檢, 可實現對結腸息肉的準確診斷。在治療方案上, 及時對息肉進行內鏡下切除為主要治療方案。藥物治療為臨床處理該癥的常用方式, 但結合臨床實踐可知整體治療效果欠佳。而在激光治療中, 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治療的整體效果, 但操作難度較大切在治療中容易導致患者出現較多的并發癥, 不利于在治療后迅速進行恢復[3]。按照結腸鏡高頻電凝電切術對該部分患者進行治療逐步在臨床得到運用。在該方案中能夠有效減少手術對患者所造成的創傷, 絕大部分患者不會感到明顯的痛苦感, 幫助患者在治療后短時間內進行恢復[4]。此外, 該方法更能避免在常規治療過程中需對患者部分腸段進行損傷的風險, 有較高的安全性, 且操作較為簡單, 費用較低, 能夠滿足多數患者的需求。且在結腸鏡技術持續發展的情況下, 該治療方法已經逐步取代常規方式方案。在治療過程中, 結合患者息肉大小以及形態等特點, 從不同角度, 不同方式對息肉進行切除, 在保障息肉切除完整性的同時, 能夠最大限度減少對患者造成的創傷。該手術方案的適用群體較廣, 對于年齡較大或者伴隨存在冠心病、高血壓等常見慢性疾病患者同樣存在有較高的適用性。早在李曉鳳[5]的研究中已經指出, 與常規方案相比, 借助結腸鏡高頻電凝電切術對結腸息肉患者進行治療, 能夠有效減少治療對患者所造成的損傷, 縮短患者住院時間, 減少術中出血量。而在本次研究中, 觀察組借助結腸鏡高頻電凝電切術治療, 與對照組的常規開腹治療方案的整體效果無明顯差異, 進一步證實了該手術方案的有效性。需要注意的是, 雖然結腸鏡高頻電凝電切術在治療結腸息肉患者中存在有多種優勢, 但同樣容易導致患者在治療后出現并發癥。其中以出血、灼傷以及穿孔的發生率居高。在對蒂較粗的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 若對中央血管進行電凝的過程中, 若電凝不足將增加出血率。同時, 若電凝過度, 促使病灶部位深層組織受到損傷同樣存在有穿孔的風險。在對蒂較粗的息肉進行處理的過程中, 手術醫師不得盲目對圈套器進行牽拉, 以防造成息肉機械切割, 增加穿孔和出血的風險。且在息肉切除時予圈套器將息肉稍稍抬起再進行電切, 不得過于接近息肉底部, 可有效減少穿孔以及灼傷等情況。另外在息肉切除后, 可予金屬鈦夾夾閉處理創面, 能夠有效降低術后出血的風險。同時, 在對無蒂息肉進行切除的過程中, 可以先在黏膜下方注射適量的生理鹽水, 再進行切除, 同樣可避免在電凝過程中出現電凝過度的情況, 增加對患者的損傷。

綜上所述, 臨床在對結腸息肉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可優先以結腸鏡高頻電凝電切術進行治療, 幫助患者進行恢復, 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而且對于基礎疾病多、高齡、心肺功能差不能耐受傳統外科手術的患者, 內鏡下治療更顯現出優越性。

參考文獻

[1] 黃瑞娜. 無痛腸鏡下高頻電凝電切治療結腸息肉的護理措施及效果探討. 黑龍江中醫藥, 2019, 48(4):12.

[2] 楊雅閣. 內鏡下高頻電凝電切術治療結腸息肉58例臨床分析. 河南外科學雜志, 2018, 67(4):56.

[3] 翟兆鋒. 胃腸鏡下電凝切除治療胃結腸息肉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探討. 中國社區醫師, 2019, 35(15):74-75.

[4] 沈杰, 劉國正, 陳潔玲. 胃腸鏡下高頻電切聯合氬離子電凝術治療上消化道息肉療效分析. 局解手術學雜志, 2019, 8(7):45.

[5] 李曉鳳. 中醫護理對行內鏡下高頻電凝電切術的胃腸道息肉患者的效果分析. 首都食品與醫藥, 2018, 25(13):102.

[收稿日期:2020-05-06]

猜你喜歡
治療效果
比較胸腔鏡與開胸手術治療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治療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