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腹腔鏡手術聯合藥物輔助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效果

2020-10-30 01:46席勇
中國實用醫藥 2020年27期
關鍵詞:異位癥盆腔病灶

席勇

【摘要】 目的 研究子宮內膜異位癥(EMs)患者行腹腔鏡手術+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GnRH-a)聯合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80例EMs患者, 根據就診先后順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0例。觀察組給予腹腔鏡手術+GnRH-a治療, 對照組給予腹腔鏡手術治療。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

結果 治療后6個月, 觀察組子宮內膜厚度(1.94±0.75)mm小于對照組的(3.26±1.17)mm,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6個月, 觀察組黃體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分別為(3.41±2.15)、(5.13±1.54)U/L, 低于對照組的(6.08±3.16)、(6.21±2.26)U/L,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總有效率97.50%高于對照組的85.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12.50%低于對照組的32.5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成功妊娠率60.00%高于對照組的37.5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腹腔鏡手術+GnRH-a輔助治療EMs患者能提高整體療效、穩定病情, 值得推崇。

【關鍵詞】 子宮內膜異位癥;腹腔鏡手術;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治療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7.027

EMs 是常見的婦科疾病, 是指在宮腔內膜及子宮肌層以外, 出現具有活性的子宮內膜細胞, 其發病機制至今尚不明確, 普遍認為與子宮內膜異位種植、體腔上皮化生等學說有關?;疾『蟪S性陆洰惓?、慢性盆腔痛、痛經及性交痛等表現, 如未及時治療可引起不孕等不良后果, 影響患者身心健康, 因此探尋經濟、有效及可行的治療方法, 逐漸成為醫學界研究熱點。近年來研究表明[1, 2], 腹腔鏡手術治療本病的療效顯著, 具有操作簡便、創傷小、術后恢復快等特點, 可通過腹腔鏡手術去除異位病灶、緩解不適癥狀。但部分患者的子宮內膜異位病灶侵襲程度較深、盆腔嚴重粘連, 很難徹底剝離異位病灶, 術后易復發, 因此鐘沛文等[3]學者認為, 術后輔助藥物治療很重要, 目前比較常用的藥物是GnRH-a, 此類藥物可減少垂體分泌促性腺激素, 形成卵巢分泌激素下降的假絕經跡象, 萎縮異位病灶、避免病灶復發殘留、療效顯著, 基于上述背景, 本研究分析EMs患者行腹腔鏡手術+GnRH-a輔助治療的效果,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EMs患者為研究對象, 將其根據就診先后順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0例。觀察組年齡22~43歲, 平均年齡(32.37±3.55)歲;病程3~11周,

平均病程(4.57±2.15)周;囊腫直徑3.2~8.5 cm, 平均囊腫直徑(5.23±1.26)cm;對照組:年齡23~45歲, 平均年齡(32.59±4.14)歲;病程4~12周, 平均病程(4.61±2.47)周;囊腫直徑3.3~8.9 cm, 平均囊腫直徑(5.34±1.19)cm。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①納入標準:符合《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診治指南》中“EMs”診斷標準[4];病理檢查、B超確診;近3個月內未接受中藥、激素類藥物治療;明確生育要求者;體征平穩、意識清晰者;簽署“知情同意書”;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②排除標準:心肝腎功能障礙者;伴子宮腺肌病等婦科病者;腹腔鏡手術禁忌證者;血液系統疾病者;涉及本文用藥過敏者;認知、精神障礙者;中途轉院治療者。

1. 3 方法

1. 3. 1 對照組 給予腹腔鏡手術治療。月經結束后3~5 d進行手術, 予以患者氣管插管麻醉+臀高頭低位, 形成CO2氣腹, 經腹穿刺置入腹腔鏡, 仔細探查腹腔情況, 囊腫剝除后, 消除其他異位病灶, 松解盆腔粘連。若術中發現存在盆腔腹膜、卵巢及骶韌帶等部位的微小異位病灶, 予以電灼消融破壞, 避免殘留病灶, 減少疾病復發, 手術結束后, 采用生理鹽水沖洗盆腔, 待灌洗液清亮則結束。

1. 3. 2 觀察組 給予腹腔鏡手術+GnRH-a治療。術后患者在月經開始前5 d皮下注射3.75 mg醋酸亮丙瑞林(上海麗珠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93852), 每隔4周注射1次, 持續治療半年。治療后, 兩組根據醫生建議自然受孕, 隔3個月行1次電話隨訪, 持續2年。

1. 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 4. 1 子宮內膜厚度 治療前、治療后6個月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美國GE公司, HD11XE型)檢查測定子宮內膜厚度。

1. 4. 2 性激素水平 治療前、治療后6個月抽取兩組晨間空腹時的靜脈肘部血5 ml, 離心處理取血清、待檢, 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美國貝克曼AU5800型)+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測定LH、FSH。

1. 4. 3 臨床療效 參照《婦產科學》評估, 顯效:月經異常、痛經等癥狀消退, 無盆腔腫塊、體征平穩;好轉:癥狀基本消退, 無盆腔包塊、體征基本穩定;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且病情加重[5]??傆行?顯效率+好轉率。

1. 4. 4 不良反應、成功妊娠情況? 不良反應包括潮熱盜汗、性交痛、坐骨神經痛及失眠。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子宮內膜厚度 治療前, 觀察組子宮內膜厚度為(7.47±1.82)mm, 對照組為(7.42±1.65)mm;治療后

6個月, 觀察組子宮內膜厚度為(1.94±0.75)mm, 對照組為(3.26±1.17)mm。治療前兩組子宮內膜厚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1287, P=0.4490>0.05);治療后6個月, 觀察組子宮內膜厚度小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6.0071, P=0.0000<0.05)。

2. 2 性激素水平 治療前, 觀察組LH為(8.35±

4.47)U/L, FSH為(11.12±3.47)U/L;對照組分別為(8.32±

4.42)、(11.15±3.52)U/L;治療后6個月, 觀察組LH為(3.41±2.15)U/L、FSH為(5.13±1.54)U/L;對照組分別為(6.08±3.16)、(6.21±2.26)U/L。治療前, 兩組LH、FSH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0302、0.0384, P=0.4880、0.4847>0.05);治療后6個月, 觀察組LH、FSH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4.4182、2.4976, P=0.0000、0.0073<0.05)。

2. 3 臨床療效 觀察組顯效28例、占70.00%, 好轉11例、占27.50%, 無效1例、占2.50%, 總有效率為97.50%;對照組顯效30例、占75.00%, 好轉4例、占10.00%, 無效6例、占15.00%, 總有效率為85.00%。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3.9139, P=0.0479<0.05)。

2. 4 不良反應、成功妊娠情況 觀察組潮熱盜汗2例、

占5.00%, 性交痛1例、占2.50%, 坐骨神經痛1例、占2.50%;失眠1例、占2.50%,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2.50%;對照組潮熱盜汗3例、占7.50%, 性交痛4例、

占10.00%, 坐骨神經痛4例、占10.00%, 失眠2例、占5.00%,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2.50%。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5878, P=0.0322<0.05)。觀察組成功妊娠24例, 成功妊娠率60.00%;對照組成功妊娠15例, 成功妊娠率37.50%, 觀察組成功妊娠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0525, P=0.0441<0.05)。

3 討論

近年來研究表明[6], EMs是育齡期女性常見病癥, 屬于雌激素依賴性良性疾病, 發病機制為:異位病灶引起輸卵管、盆腔組織內發生粘連, 引起輸卵管變形、變硬, 影響受精卵輸送, 多伴機體激素水平異常, 使患者常有痛經、性交痛及月經異常等表現。研究顯示[7], 異位病灶對卵巢的實質部分造成損害, 阻礙黃體形成、正常排卵, 最終引起不孕, 影響患者身心健康。近年來研究表明, EMs導致盆腔解剖結構改變, 涉及卵巢囊腫、宮底韌帶變化、輸卵管結構變化及子宮位置改變, 部分群體受自身因素的影響, 普遍存有粘連、腹液量成分改變及盆腔血液變化等, 病情加重影響日常生活, 應結合實際情況, 早期實行針對性治療尤為重要, 改善患者預后、促進病情康復。

有研究報道[8], 腹腔鏡手術+GnRH-a輔助治療本病的療效顯著, 前者具有創傷小、操作簡便等優勢, 涉及手術類型有:病灶電凝減滅術、盆腔粘連松解術及子宮肌瘤剔除術等, 可改善盆腔生理功能、促進血流動力學恢復, 加速疾病康復進程、改善患者預后效果, 達到遠期療效目的, 且腹腔鏡進入腹膜后間隙能探查局部組織病灶, 精準切除包塊、分離粘連的盆腔組織, 改善卵巢功能, 但受疾病浸潤、播散及復發等因素影響, 無法徹底清除深部的異位病灶, 且浸潤型病灶呈多中心分布, 集中于盆腔后部, 單純手術治療疾病復發率較高, 臨床治療效果有限, 因此術后輔助藥物治療很重要, 聯合治療可提高治療效果、促進病情康復、降低復發率。

GnRH-a屬于人工合成的十肽類化合物, 與人體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的作用相似, 用藥后促進機體釋放LH、FSH, 對垂體分泌促性腺激素產生抑制、降低雌二醇水平, 改善機體卵巢功能、減少雌激素對病灶的支持, 萎縮退化病灶, 抑制疾病進展[9], 且停止用藥后及時解除卵巢功能抑制, 促進正常排卵, 不會對患者生育功能產生影響, 安全可靠。

綜上所述, EMs患者行腹腔鏡手術+GnRH-a輔助治療能降低子宮內膜厚度、改善性激素水平, 提高療效, 減少復發, 具有臨床可借鑒性。

參考文獻

[1] 柳林康, 徐晶, 楊春連, 等. 子宮內膜異位癥腹腔鏡手術后藥物治療方案的選擇分析. 當代醫學, 2019, 25(34):171-172.

[2] 比麗克孜·艾克木, 岳明明, 劉娜. 腹腔鏡保留生育功能性手術治療育齡期子宮內膜異位癥性不孕臨床觀察. 中國醫學裝備, 2019, 16(9):94-97.

[3] 鐘沛文, 張四友, 關寶星. 腹腔鏡手術聯合曲普瑞林治療輕度子宮內膜異位癥并不孕臨床觀察. 中國藥業, 2019, 28(22):41-43.

[4] 倪雪斐. 自擬溫經化瘀湯聯合米非司酮在子宮內膜異位癥腹腔鏡術后的應用. 中國中醫藥科技, 2020, 27(1):119-120.

[5] 郝鎖蘭. 腹腔鏡聯合不同藥物對不孕合并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妊娠結局的治療效果對比分析. 中外醫療, 2019, 38(32):13-15.

[6] 張譯心. 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對保守性腹腔鏡手術后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疼痛及生殖激素水平的影響. 新鄉醫學院學報, 2019, 36(8):785-788, 791.

[7] 劉愛青. 達菲林輔助腹腔鏡手術對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血管生成調節因子的影響. 內蒙古醫學雜志, 2019, 51(7):828-830.

[8] 谷松華. 藥物對重度子宮內膜異位癥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響. 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9, 29(16):98-99.

[9] 夏娜, 蔡鴻寧, 譚文福, 等. 腹腔鏡手術聯合藥物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療效.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9, 12(9):29-30.

[收稿日期:2020-04-23]

猜你喜歡
異位癥盆腔病灶
婦科超聲見盆腔積液診斷探討
什么是子宮內膜異位癥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怎樣引起的?
為什么要做CT增強掃描
結核球是肺上長的瘤子嗎?
盆腔積液是盆腔炎嗎?
常蹺二郎腿,易患子宮異位癥
AP—4、EZH2基因表達量與子宮內膜癌病灶中細胞凋亡、上皮間質轉化的相關性研究
子宮內膜異位癥分子生物學診斷的完善
盆腔積液怎么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