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非替尼靶向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效果評估

2020-10-30 01:46劉志利沈冬林青鳳陳潔何樹燕茅衛東
中國實用醫藥 2020年27期
關鍵詞:靶向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應用效果

劉志利 沈冬 林青鳳 陳潔 何樹燕 茅衛東

【摘要】 目的 探討吉非替尼靶向治療在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54例NSCLC患者, 均使用口服吉非替尼靶向治療。分析其近期療效、生存時間, 并比較治療前后歐洲癌癥研究與治療組織的生命質量測定量表(EORTCQLQ-C30)評分、腫瘤標志物指標。結果 治療后, 客觀緩解率(RR)為59.26%, 疾病控制率(DCR)為87.04%。治療后, 患者疾病無進展生存期(PFS)為(7.6±2.1)個月, 進展后生存期(PPS)為(5.2±1.4)個月、總生存期(OS)為(15.2±2.8)個月。治療過程中患者出現血小板減少2例(3.70%)、粒細胞減少2例(3.70%)、貧血4例(7.41%)、惡心嘔吐14例(25.93%)、腹瀉18例(33.33%)、皮疹22例(40.74%)、轉氨酶升高18例(33.33%)、口腔潰瘍4例(7.41%)。治療后, 軀體、情緒、社會、認知、角色、整體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治療前, 疼痛、疲乏、失眠、呼吸困難、惡心嘔吐、食欲喪失、便秘、腹瀉評分均低于治療前,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患者癌胚抗原(CEA)、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血清糖類抗原199(CA199)水平均明顯低于治療前,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吉非替尼靶向治療在NSCLC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顯著, 能有效提升抗腫瘤療效, 延長生存時間, 降低毒副反應發生率及嚴重程度, 降低腫瘤標志物, 提高生存質量, 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 非小細胞肺癌;吉非替尼;靶向治療;應用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7.054

在當今社會, 肺癌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在我國關于惡性腫瘤死亡原因的調查中排名第1位, NSCLC的主要病理類型, 約占肺癌發病率的85%, 是臨床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也是導致癌癥死亡的主要病因。本病起病隱匿, 大多數患者確診時已發展至中晚期(Ⅲ~Ⅳ期), 發生局部及遠處轉移, 已錯過最佳手術時機, 臨床缺乏特效治療手段, 多采用姑息性對癥治療[1]。常規化療對中晚期NSCLC的療效已達瓶頸狀態, 且不良反應較多, 總體療效不能令人滿意。近年來, 靶向治療在腫瘤治療領域發展迅速, 吉非替尼是新型的靶向治療藥物, 以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為靶點, 屬于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EGFR-TKI), 對EGFR基因突變陽性的NSCLC有良好治療效果, 能明顯延長生存時間[2]。其通過抑制EGFR激活, 阻斷腫瘤細胞的分裂周期, 達到殺滅腫瘤細胞、抑制腫瘤轉移的目的[3]。本研究進一步分析吉非替尼靶向治療在NSCLC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現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

3月在本院腫瘤科門診治療的54例NSCLC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24例, 女30例;年齡37~84歲, 平均年齡(62.1±11.3)歲;TNM分期:Ⅲ期16例, Ⅳ期

38例。所有患者均經組織學或細胞學檢查確診為NSCLC, 均為腺癌, 用直接測序法或突變擴增系統(ARMS)法檢測EGFR基因狀態呈陽性, TNM分期在Ⅲ~Ⅳ期, 卡氏量表(KPS)評分≥70分, 均采用吉非替尼一線治療;排除吉非替尼過敏、嚴重肝腎功能障礙、精神或意識障礙等患者。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吉非替尼片(AstraZeneca UK Limited, 注冊證號J20100014)治療, 250 mg/次,

1次/d, 在餐前30 min口服, 1個療程30 d, 共治療2個療程[4]。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記錄PFS、PPS、OS;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抗腫瘤藥物毒副反應評價標準[5], 將毒副反應分為Ⅰ~Ⅳ級, 級別越高, 毒副反應程度越嚴重, 統計血小板減少、粒細胞減少、貧血、惡心嘔吐、腹瀉、皮疹等毒副反應發生情況;采用EORTCQLQ-C30量表評估治療前后的生存質量, 包括功能量表(5個)以及癥狀量表(3個), 功能量表得分越高、癥狀量表得分越低則生活質量越好;治療前后檢測腫瘤標志物各指標, 包括CEA、NSE、CA199, 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測定(ELASA)法測定。根據WHO抗腫瘤藥物療效評定標準進行判定[6]。完全緩解(CR):可評估腫瘤病灶完全消失, 病情穩定持續4周以上;部分緩解(PR):可評估腫瘤病灶縮小>30%, 病情穩定持續4周以上;穩定(SD):可評估腫瘤病灶縮小<30%或增大≤20%;進展(PD):可評估腫瘤病灶增大>20%, 或有新的病灶出現。RR=(CR+PR)/總例數、數×

100%, DCR=(CR+PR+SD)/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近期療效分析 治療后, RR為59.26%, DCR為87.04%。見表1。

2. 2 生存時間分析 治療后, 患者PFS為(7.6±

2.1)個月, PPS為(5.2±1.4)個月, OS為(15.2±2.8)個月。見表2。

2. 3 治療過程中毒副反應發生情況分析 治療過程中, 患者出現血小板減少2例(3.70%)、粒細胞減少2例

(3.70%)、貧血4例(7.41%)、惡心嘔吐14例(25.93%)、腹瀉18例(33.33%)、皮疹22例(40.74%)、轉氨酶升高18例(33.33%)、口腔潰瘍4例(7.41%)。見表3。

2. 4 治療前后EORTCQLQ-C30評分比較 治療后軀體、情緒、社會、認知、角色、整體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治療前, 疼痛、疲乏、失眠、呼吸困難、惡心嘔吐、食欲喪失、便秘、腹瀉評分均低于治療前,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 5 治療前后腫瘤標志物指標比較 治療后, CEA、NSE、CA199水平均明顯低于治療前,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3 討論

臨床研究顯示, 約40%的NSCLC患者存在EGFR過度表達, 而EGFR的過度表達能促進腫瘤細胞的生長、轉化、侵襲、轉移等[7]。因此, EGFR高表達的NSCLC患者大多預后較差。

近年來, 小分子靶向藥物治療成為NSCLC治療的重要手段。EGFR通路中信號傳導過程中, EGFR-TKI有作用巨大, 因此, 腫瘤靶向治療的重要途徑即為抑制酪氨酸激酶(EGFR-TK)[8]。臨床研究證實, 抑制EGFR激活, 阻斷EGFR-TK活化, 能夠抑制腫瘤細胞的分裂周期進程, 減少腫瘤細胞新生, 加快凋亡, 抑制腫瘤細胞的侵襲性, 阻礙其局部浸潤和轉移, 并抑制腫瘤新生血管, 達到靶向抗腫瘤效果[9, 10]。吉非替尼為新型EGFR-TKI, 能選擇性抑制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與EGFR-TK結合, 阻止EGFR形成同源和異源二聚體, 從而阻斷EGFR通路信號傳導, 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 加速凋亡, 并抗腫瘤新生血管生成, 并能抑制外周血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 達到抑制腫瘤侵襲和轉移的目的[11]。同時, 吉非替尼具有良好的機體耐受性, 不良反應以消化道反應最為常見, 骨髓抑制的毒副反應較為少見[12]。因此, 吉非替尼是中晚期NSCLC的有效化療替代藥物, 給臨床治療提供了更多選擇。

綜上所述, 吉非替尼靶向治療在NSCLC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確切, 能有效提高近期療效, 控制腫瘤進展, 降低化療毒副反應, 延長生存時間, 提升生存質量, 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王宏, 夏永壽, 加靜, 等.沙利度肢聯合吉非替尼靶向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效果觀察.現代生物醫學進展, 2018, 18(23):4474-4477.

[2] 呂然, 張曉慧, 馮慶亮, 等.吉非替尼聯合自體DC/CIK細胞回輸治療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療效觀察.山東醫藥, 2015, 55(18):72-74.

[3] 劉芳, 唐婷玉, 杜堅宗, 等.沙利度胺聯合吉非替尼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生存質量及生存期的影響.中國生化藥物雜志, 2017, 37(1):185-187.

[4] 謝占強, 程可洛, 余麗雙, 等.吉非替尼靶向治療非小細胞肺癌前后血清腫瘤標志物的改變及臨床意義.中國醫師雜志, 2018, 20(6):889-892.

[5] 徐海峰, 董宇超, 秦浩, 等.吉非替尼靶向治療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長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響.河北醫學, 2019, 25(8):1276-1280.

[6] 李雅, 常紅莉, 王哲, 等.吉非替尼靶向治療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40例.現代腫瘤醫學, 2015, 23(20):2959-2961.

[7] 王玨, 張翠英, 薛麗英, 等.吉非替尼聯合化療治療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突變陽性非小細胞肺癌療效及生存分析.臨床軍醫雜志, 2018, 46(3):251-254.

[8] 孫佩佩, 張穎穎, 孫向紅.調胃、強腎扶正液聯合吉非替尼分子靶向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臨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實用癌癥雜志, 2019, 34(2):249-253.

[9] 李海鷹, 于瀚宇, 倪萍.吉非替尼靶向療法對Ⅲ、Ⅳ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4, 8(24):6-8.

[10] 楊樣巍.吉非替尼小分子靶向治療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P-Akt及免疫功能影響研究.當代醫學, 2015, 21(31):36-37.

[11] 袁云.吉非替尼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中的療效觀察.實用癌癥雜志, 2012, 27(2):190-192.

[12] 王志海, 彭宗玉, 杜國威, 等.EGFR突變型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的靶向治療療效及安全性.癌癥進展, 2017, 15(7):771-773.

[收稿日期:2020-05-13]

猜你喜歡
靶向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應用效果
CT引導下射頻消融聯合靶向治療對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
靶向治療對復發性耐藥性卵巢癌的治療價值分析
轉移性結直腸癌二線治療的研究進展
培美曲塞聯合卡鉑治療復發轉移非小細胞肺癌療效評價
中西醫結合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療效觀察
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3DCRT聯合同步化療的臨床療效觀察
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的護理分析
體驗式教學法在小學品德與生活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C 語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化療聯合CIK細胞治療卵巢癌的臨床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