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營口市2016~2019年流行性出血熱的發病分布情況分析及防控措施探討

2020-10-30 01:46王微微
中國實用醫藥 2020年27期
關鍵詞:防控措施

王微微

【摘要】 目的 探討營口市2016~2019年流行性出血熱的發病分布情況及防控措施。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9年12月營口市流行性出血熱的數據資料, 分析流行性出血熱的發病分布, 編制針對性的防控措施以有效避免流行性出血熱的傳播。結果 2016~2019年營口市流行性出血熱累計報告208 例,?年平均發病率為2.32/10萬。全年均有病例, 冬春季高發, 夏季出現流行小高峰, 呈雙峰型。發病情況存在地區分布差異, 發病數居前三位的縣、市(區)占全市發病率的92.79%, 其中鲅魚圈區(88 例、占42.31%)報告病例數最多。人群分布差異較大, ≤19歲累計發病4例、占1.92%, 20~39歲的青壯年累計發病62例、占29.81 %, 40~59歲的中年累計發病100例、占48.08%, ≥60歲累計發病42例、占20.19%。流行性出血熱的男性發病率與女性發病率之比為3.52∶1, 男性發病率明顯高于女性。208例流行性出血熱患者中, 農民占47.12%, 無業與家務占37.02%, 工人占5.77%, 商業服務占2.88%, 學生、干部職員與離退人員均占1.44%, 醫務人員和教師均占0.48%, 不詳和其他均占0.96%。結論 2016~2019年營口市流行性出血熱的分布以男性、農民等為主, 因此, 需從防疫、衛生條件等幾方面做好疾病防控。

【關鍵詞】 流行性出血熱;發病;分布情況;防控措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7.075

流行性出血熱又可稱為腎綜合征出血熱, 是由布尼亞病毒科漢坦病毒屬中不同型病毒引起, 以嚙齒類動物作為傳染源, 通過多種途徑將病毒傳播給人類的一種自然疫源性急性傳染病, 為我國法定報告的乙類傳染病[1]。流行性出血熱患者普遍存在腎臟損傷、出血、發熱等癥狀。不同國家與地區均對其有不同的名稱,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1982年對其統一命名——腎綜合征出血熱, 流行性出血熱的病毒類型不同, 受到衛生條件、經濟狀況、易感人群等多種因素的影

響[2], 流行方式存在較大差異。作者節選營口市2016~

2019年流行性出血熱的相關資料, 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收集2016年1月~2019年12月時間段內營口市的流行性出血熱資料, 從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中按照發病時間、地區、年齡、性別、職業等數據節選, 從營口市疾控中心的檔案中抽取流行病學調查表與鼠間監測數據, 從而保證數據資料的真實性。

1. 2 方法 通過描述性流行病學分析法詳細分析營口市2016年1月~2019年12月流行性出血熱的相關數據資料[3], 利用三間分布特征分析流行性出血熱的疫情, 通過SPSS12.0與Excel2007分析處理數據信息。

2 結果

2. 1 流行性出血熱的發病情況 2016~2019年期間共有208例流行性出血熱患者, 均為散發病例, 無聚集性病例和死亡病例, 年平均發病率為2.32/10萬, 2016年的流行性出血熱發病率為 2.58/10萬, 為最高, 2019年流行性出血熱的發病率為1.77/10萬, 為最低。發病率呈現逐年遞減的情況, 可能因為高危人群預防接種流行性出血熱疫苗, 建立了人群免疫屏障, 有效的降低了該病的發病率。

2. 2 流行性出血熱的發病分布情況

2. 2. 1 時間分布 全年均有病例, 冬春季高發, 夏季出現流行小高峰, 呈雙峰型。第1峰為10月~次年

2月, 占38.46%(80/208);第2峰為5~7月, 占37.50%

(78/208), 呈現以家鼠型為主的流行性出血熱混合型疫區的雙峰型特點。

2. 2. 2 地區分布 營口市共有6個縣、市(區)報告流行性出血熱病例, 2016~2019年流行性出血熱累計報告發病數分別為:鲅魚圈區(88 例、占42.31%)、蓋州市(65 例、占31.25%)、大石橋市(40例、占 19.23%)、老邊區(12例、占 5.77%)、西市區(2例、占 0.96%)、站前區(1例、占 0.48%)。發病數居前三位的縣、市(區)占全市發病率的92.79%(193/208)。年均發病率居前三位的縣、市(區)依次為鲅魚圈區(5.82/10 萬)、蓋州市(2.35/10 萬)和大石橋市(1.44 /10 萬)。發病率主要集中在城鄉結合地區和農村地區, 城市市區的發病率極低, 由于城鄉結合地區和農村地區環境較市區差, 增加了接觸鼠類的機會, 從而發病率相對較高。2016~2019年營口市流行性出血熱各地區發病率未見明顯變化趨勢。

2. 2. 3 人群分布 2016~2019年營口市流行性出血熱各年齡組均有發病, ≤19歲的學生累計發病4例、占1.92%, 20~39歲的青壯年累計發病62例、占29.81%, 40~59歲的中年累計發病100例、占48.08%, ≥60歲的老年累計發病42例、占20.19%。發病率集中在青壯年和中年, 可能由于這部分人群在社會活動和體力勞動較多, 主要從事農業生產與建筑工作, 工作生活環境鼠類出現的機率較多, 接觸到鼠類及其排泄物的機會較大, 增加了被感染的可能。

2. 2. 4 性別分布 208例流行性出血熱患者中共包括162例男性、發病率為1.81/10萬, 46例女性、發病率為0.51/10萬, 男女比例為3.52∶1。男性流行性出血熱的發病率明顯高于女性。流行性出血熱主要發病于農村, 奉行男主外女主內的理論, 男性主要負責農事勞動, 因而流行性出血熱的感染發生率較高。

2. 2. 5 職業分布 208例流行性出血熱患者中, 農民98例、占47.12%, 無業與家務77例、占37.02%, 工人12例、占5.77%, 商業服務6例、占2.88%, 學生3例、占1.44%, 干部職員3例、占1.44%, 離退人員3例, 占1.44%, 醫務人員1例、占0.48%, 教師1例、占0.48%, 不詳2例、占0.96%, 其他2例、占0.96%。流行性出血熱患者以農民、無業、家務等的人群為主, 主要是因為衛生條件、生活環境與工作性質均較差, 均存在老鼠, 因而這些人群與老鼠的接觸幾率較高, 缺少防鼠設施, 增加流行性出血熱的感染率。

3 討論

營口市2016~2019年流行性出血熱的發病率較高, 特別是城鄉結合部、農村地區, 分析其原因如下:

①流行性出血熱高發地區, 大多數中老年群眾文化水平較低, 對相關知識了解太少, 缺乏自我防護意識, 對防鼠滅鼠的意識不強, 因此導致流行性出血熱肆意傳播;②城鄉結合地區和農村地區, 有很多大型禽畜類養殖場和果園, 面積大衛生條件差, 大大增加了接觸鼠類或其排泄物的機會;③營口市農村地區青壯年大多都外出打工, 所以中年人群發病率高于青壯年, 這與其他研究中的結論相悖, 再加上留守的中老年人群, 相對機體免疫力較差, 如果生活或工作環境中接觸鼠類及其排泄物后, 發病的幾率大大增加, 導致該人群發病率高;④農民、無業與家務等類型的人員基數較大, 野外作業的機會相對較高, 因此與老鼠等傳染源的接觸機會也多, 大大提高流行性出血熱的發病率, 恰恰證明了, 農民是流行性出血熱的高危人群;⑤流行性出血熱的發病率與農民、無業與家務等類型人員的生活習慣存在密關系, 主要是因為上述類型人員的衛生習慣較差, 尤其是男性, 其相對于女性來說, 更不重視個人衛生, 極容易病從口入, 再加上其住房條件與周圍環境衛生條件均相對較差, 還增加了食物被鼠類污染的機會[4]。

做好流行性出血熱的防控措施, 具體如下:①積極開展愛國衛生運動, 降低鼠密度:相關部門應在流行高峰之前做好防鼠、滅鼠工作, 對高危地區進行環境整治, 結合農村改造等措施, 改善其居住環境和周圍環境, 有效降低鼠密度, 從而減少發病率, 有研究表明, 鼠密度只有控制在捕獲率<1% , 才能降低鼠間疫情;②增強防護意識, 提高流行性出血熱的預防水平:向人民群眾宣傳直接手接觸老鼠的危害性, 扔掉被老鼠接觸的食物, 而在日常勞動中, 需避免受傷, 一旦出現皮膚破損, 則需立即給予消毒包扎, 尤其是野外作業過程中, 需系緊褲口與袖口, 做好防護措施, 從而避免感染流行性出血熱;③加大宣傳力度, 提高人們的重視度:通過宣傳手冊、廣播、宣傳單、電視等多種方法向人民傳播流行性出血熱的相關知識, 讓人們詳細了解發病原因、傳播途徑、危害以及防控方法等, 提高人們的衛生程度, 保持環境的清潔性, 從而有效切斷流行性出血熱的傳播途徑;④加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提高診療水平:流行性出血熱前期癥狀主要以發熱為主, 大多數患者以為感冒, 自行服用感冒藥, 或者到診所或鄉鎮衛生院就診, 加大基層診療培訓, 降低誤診和漏診率, 真正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使患者及早得到有效治療;⑤大力推行疫苗接種, 保護高危人群:從往年的發病情況來看, 高危人群接種出血熱疫苗后, 疫苗能夠有效降低流行性出血熱的感染與傳播, 疫苗接種仍是目前預防出血熱最經濟、最有效、最簡便的預防措施從而疫苗接種是預防腎綜合征出血熱病毒最有效措施之一。

本研究結果顯示, 2016~2019年營口市流行性出血熱累計報告208 例, 年平均發病率為2.32/10萬。全年均有病例, 冬春季高發, 夏季出現流行小高峰, 呈雙峰型。發病情況存在地區分布差異, 發病數居前三位的縣、市(區)占全市發病率的92.79%, 其中鲅魚圈區(88 例、占42.31%)報告病例數最多。人群分布差異較大, ≤19歲累計發病4例、占1.92%, 20~39歲

的青壯年累計發病62例、占29.81 %, 40~59歲的中年累計發病100例、占48.08%, ≥60歲累計發病42例、

占20.19%。流行性出血熱的男性發病率與女性發病率之比為3.52∶1, 男性發病率明顯高于女性。208例流行性出血熱患者中, 農民占47.12%, 無業與家務占37.02%, 工人占5.77%, 商業服務占2.88%, 學生、干部職員與離退人員均占1.44%, 醫務人員和教師均占0.48%, 不詳和其他均占0.96%。和吳斐琳等[5]的研究結果差異不大。

綜上所述, 營口市的流行性出血熱發病季節性流行明顯, 在地區分布、人群分布、性別分布與職業分布等方面存在很大區別, 因此, 疾控中心等相關部門需從滅鼠、疫苗接種等方面入手, 有效防控流行性出血熱的傳播, 增強健康教育力度, 提高人們的健康意識, 從而有效避免流行性出血熱的大范圍感染。

參考文獻

[1] 黃繼貴, 劉天, 姚夢雷, 等. 2016-2019年湖北省荊州市流行性出血熱流行特征分析. 醫學動物防制, 2018, 34(11):1048-1051.

[2] 谷岳禮, 劉雅瓊, 周興余. 2014-2018年四川省流行性出血熱流行特征分析. 寄生蟲病與感染性疾病, 2020, 18(1):1-4.

[3] 彭靖堯, 蔡同建, 凌華, 等. 腎綜合征出血熱的流行特征及防治措施研究進展. 檢驗醫學與臨床, 2018, 15(20):3139-3142.

[4] 王以良, 石月, 彭芳. 2011-2016年江蘇省泗洪縣流行性出血熱流行特征. 職業與健康, 2017, 33(16):2258-2260.

[5] 吳斐琳, 上官致洋, 朱小康, 等. 201 -2016 年撫州市腎綜合征出血熱流行特征分析. 現代預防醫學, 2018, 45(2):204-207.

[收稿日期:2020-05-25]

猜你喜歡
防控措施
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產生的原因與防控措施
新形勢下公路工程經濟管理風險及防控措施研究
加大農貸款風險防范力度 保證農村金融健康發展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設風險分析及其防控措施探討
市政道路瀝青路面質量通病防控
連江縣松材線蟲病防控措施探討
青少年心理問題的成因與防控措施
系列犯罪的地域化問題研究
預付賬款的管理及風險防控措施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