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承續與蛻變
——“十七年”上海戲曲電影掠影

2020-11-06 05:27
上海藝術評論 2020年5期
關鍵詞:制片廠天馬黃梅戲

龔 艷

上海早期戲曲電影無疑是中國戲曲電影重要的血脈基因,它奠定了中國戲曲電影最重要的視聽形態和審美樣式,它不僅為許多戲曲劇種擴大了傳播范圍,更為中國戲曲的電影化之路探索了寶貴經驗?!笆吣辍睍r期的上海戲曲電影帶領中國戲曲電影進入了黃金時期,也為戲曲史及電影史寫下了精彩的一筆。今天的3D 戲曲電影,甚至將來的全息、VR 戲曲電影,都將在上海電影人的戲曲電影經驗上起步,對影像和戲曲的認識;舞臺表演與鏡頭調度的理解;對虛與實美學精神的深入思考,都是上海戲曲電影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

承續:海派電影遺產

自1905年《定軍山》始,以北京豐泰照相館拍攝多部戲曲影像為標志,戲曲與電影在中國相遇,見證了中國電影中的戲曲基因。20 世紀20年代的上海,電影業已初顯規模,而大眾的主流文化產品依然是戲曲舞臺。名伶們也多定居北京,往返于京滬兩地。戲曲電影的發生,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新媒體(電影)樣式的興起;對影像留存新技術的運用;加之大眾娛樂商業的需要等多重原因。二三十年代的戲曲電影在京滬兩地同時展開,上海電影業的繁榮更促使了早期戲曲電影發生場的形成。位于上海的商務印書館以開啟民智為己任,它不僅印書也有專門的影像部門拍攝紀錄片,這也使得上海成為戲曲影像的早期發生地之一。

1949年前的上海戲曲電影經歷了從起步到趨于成熟兩個階段,而在這一過程中,上海戲曲電影也奠定了兩種基本拍攝樣式:以前期簡單的舞臺記錄為主和后期對戲曲與電影兩種藝術形式的融合探索。前者以《林沖夜奔》(1935,王次龍)、《天女散花》(1920,梅蘭芳)、《三娘教子》(1940,楊小仲)等為例,攝影機的存在一方面為了記錄名伶的舞臺身影;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如張善琨等電影人的商業考量。比如《三娘教子》全程拍攝8 小時,先是導演楊小仲、布景方沛霖等人在攝影棚內布置現場,攝影師余省三擺好機位,等待言慧珠父女化妝成所扮演的人物入場。對當天的記錄是:“劃分了十六個鏡頭,在八小時的通宵工作下,總算把這一出《三娘教子》完成了,共得七千多尺片子?!?《三娘教子》此類將戲曲名家作為電影商業噱頭和賣點考量的戲曲電影,以非盈利為目的,為后來戲曲電影提供了一種基本的樣式和傳統——即忠實地記錄舞臺表演。與此同時,上海戲曲電影的另一支,拉開了真正的戲曲電影時代來臨之序幕:以費穆這些優秀的電影導演和京劇票友合作拍攝的《斬經堂》(1937,周翼華)、《生死恨》(1948,費穆)等影片,無論是在鏡頭語言還是聲畫效果、舞臺表演的鏡頭化呈現等方面都取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就。據此,我們可以說,1949年的上海戲曲電影業正是經歷了從早期到實驗階段的成長,才取得了對舞臺表演藝術與電影鏡頭結合的大膽而富有價值的成功實踐。也由此奠定了1949年之后的“十七年”時期的上海戲曲電影的黃金時代。

“十七年”時期的中國戲曲電影無一例外地與早期上海戲曲電影之間有著明確的承繼關系。上海作為“十七年”戲曲電影的重要生產基地,延續了上海電影傳統?!笆吣辍敝?,最重要的戲曲電影作品,如《梁山伯與祝英臺》(1954,?;。?、《雙推磨》(1954,佐臨)、《天仙配》(1955,石揮)、《宋世杰》(1956,?;。?、《追魚》(1959,應云衛)、《武松》(1963,應云衛)等都是在上海制作完成。在這些作品中,充分地繼承和發展了對戲曲電影創作的思考,比如石揮在《天仙配》的拍攝中認識道:“一切服從鏡頭需要,鏡頭服從人物的形象刻劃與演員原來的較基本的表演設計,這是我們進行《天仙配》影片創作的基本方針?!?其次,上海電影人為“十七年”上海戲曲電影的繁榮提供了人員儲備??梢钥吹健笆吣辍睉蚯娪暗拇碜?,無論是《梁?!愤€是《天仙配》《武松》等,都是出自上海老電影人之手,他們在1949年以前就已經完成了電影專業訓練,熟知電影技法,同時深諳戲曲藝術。比如?;а?,他在1947年已經拍攝了《太太萬歲》《不了情》等重要的電影作品,而《梁山伯與祝英臺》和《天仙配》中的演員也承繼了1949年以前的傳統,用越劇和黃梅戲的優秀演員完成拍攝。上海電影人用自己卓越的專業技能為戲曲電影的黃金時代提供了真正的保障。

踐行:多劇種覆蓋

“十七年”時期上海地區的戲曲電影還有一個顯著的創作特色——多劇種覆蓋以及與其他地區電影公司、電影劇團合作。比如上海海燕電影制片廠和安徽電影制片廠聯合攝制的《女駙馬》;上海海燕電影制片廠和湖南電影制片廠聯合攝制的《生死牌》等。在劇種上也更多元,除了有拍攝傳統的京劇、越劇之外,還嘗試拍攝了錫劇、揚劇、閩劇、粵劇,甚至黔劇等之前戲曲電影從未涉獵過的劇種,這一方面擴大了合作,增強了文藝工作者之間的交流,另一方面也無形地為這些地方戲保留了珍貴的影像資料。這些劇目大都是和地方戲劇團合作拍攝完成,為今天研究地方戲的演變和歷史沿革提供了獨一無二的影像文獻材料。以下是根據數據3整理而得的上海地區各劇種戲曲電影拍攝情況表:

片名《梁山伯與祝英臺》《雙推磨》《藍橋會》《蓋叫天的舞臺藝術》《上金山》《煉印》《天仙配》《搜書院》《十五貫》《宋世杰》《庵堂相會》《周信芳的藝術生活》《庵堂認母》《葛麻》《拜月記》《陳三五娘》曲種越劇錫劇淮劇京劇揚劇閩劇黃梅戲粵劇昆曲京劇錫劇導演?;∽襞R謝晉白沉黃祖模張天賜石揮徐韜陶金應云為俞仲英上海市人民淮劇團/民間傳說年代1954195419541954195519551955195619561956195619561956195619571957制作/合作單位上海電影制片廠上海電影制片廠上海電影制片廠上海電影制片廠上海電影制片廠上海電影制片廠上海電影制片廠上海電影制片廠上海電影制片廠上海電影制片廠上海電影制片廠上海電影制片廠上海電影制片廠上海電影制片廠天馬電影制片廠天馬電影制片廠備注根據華東戲曲研究院舞臺劇本改編楊小仲張天賜張天賜楊小仲錫劇楚劇湘劇閩劇《羅漢錢》《望江亭》《情探》《穆桂英掛帥》《鄉下與趕腳》《珍珠記》《劉介梅》《女駙馬》《百歲掛帥》《生死牌》《追魚》《星星之火》《安徽戲曲集錦》顧而已周峰黃祖模徐蘇靈徐韜張天賜俞仲英劉瓊徐蘇靈張天賜應云衛顧而已郭筠江南電影制片廠海燕電影制片廠江南電影制片廠江南電影制片廠海燕電影制片廠天馬電影制片廠天馬電影制片廠海燕、安徽電影制片廠聯合攝制海燕電影制片廠海燕電影制片廠、湖南電影制片廠聯合攝制天馬電影制片廠天馬電影制片廠安徽電影制片廠、江南電影制片廠聯合攝制1957195819581958195819581958195919591959195919591959劇本整理:華東區戲曲觀摩演出大會上海市代表團編?。焊=ㄊ¢}劇團代表隊整理改編?;』泟【巹。簵钭屿o、莫汝誠、林仙根根據浙江昆蘇劇團《十五貫》整理小組整理本改編根據上海京劇院藝術室文學組整理本改編演出:江蘇省錫劇團,根據王嘉大、過昭容原稿整理藝術性紀錄片演出:江蘇省錫劇團演出:武漢市楚劇團演出:湖南湘劇團演出:福建省閩南戲劇實驗劇團,劇本根據蔡龍本、徐志仁口授整理演出:上海市人民滬劇團,根據趙樹理小說《登記》改編演出:北京京劇團,成都市川劇團根據關漢卿原著改編演出:上海越劇團,由田漢根據《焚香記》改編演出:洛陽豫劇團演出:鄭州市曲劇團演出:江西省贛劇團演出:武漢市楚劇團演出:安徽省黃梅戲劇團演出:江蘇省演劇團,根據江蘇省揚劇團集體整理本改編演出:湖南省湘劇團演出:上海越劇院演出:上海市人民滬劇團《關漢卿》《秦娘美》《女審》《斗詩亭》《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周信芳的舞臺藝術》《孫安動本》《紅樓夢》《碧玉簪》《尤三姐》《牛郎織女》《武松》《雙珠鳳》《柳蔭記》《紅花曲》《農家寶》《兩垅地》《姑嫂練武》《戲曲集錦》徐韜孫瑜徐蘇靈、錢千里、呂君樵應云衛楊小仲、俞仲英楊小仲錢千里岑范吳永剛吳永剛岑范應云為舒適顧而已黃祖模錢千里、毛羽錢千里俞仲英海燕電影制片廠、珠江電影制片廠聯合攝制海燕電影制片廠海燕電影制片廠天馬電影制片廠天馬電影制片廠天馬電影制片廠海燕電影制片廠上海海燕電影制片廠/香港金聲影業公司上海海燕電影制片廠/香港大鵬影業公司上海海燕電影制片廠/香港金聲影業公司上海海燕電影制片廠/香港大鵬影業公司天馬電影制片廠上海天馬電影制片廠/香港金聲影業公司上海天馬電影制片廠/香港長虹影業公司上海海燕電影制片廠海燕電影制片廠海燕電影制片廠天馬電影制片廠196019601960196019601961196219621962196319631963196319631965196519651965滬劇京劇越劇豫劇曲劇贛劇楚劇黃梅戲揚劇湘劇越劇滬劇黃梅戲、泗州戲、廬劇粵劇黔劇淮劇越劇紹劇京劇柳子戲越劇越劇京劇黃梅戲京劇錫劇黃梅戲錫劇錫劇、呂劇錫劇采茶戲演出:廣東粵劇院,根據田漢話劇《關漢卿》改編演出:貴州省黔劇團,根據梁少華、梁耀庭原著改編演出:上海市人民淮劇團演出:浙江越劇二團,根據浙江省越劇二團演出本改編演出:浙江紹劇團演出:山東柳子劇團,根據山東省柳子劇團舞臺演出本改編演出:上海越劇團演出:上海越劇二團,根據上海越劇院演出本改編演出:上海京劇院演出:安徽省黃梅戲劇團演出:上海京劇院演出:安徽省黃梅戲劇團演出:無錫市錫劇團演出:蘇州專區錫劇團,山東省呂劇團演出:上海市嘉定縣錫劇團小分隊演出:贛州專區采茶劇團、光昌縣采茶劇團、宜春專區采茶劇團、高安縣地方劇團

由上表可以看出,錫劇、越劇、京劇和黃梅戲分別是“十七年”上海戲曲電影拍攝最多的劇種。錫劇一共拍攝了8 部,京劇和越劇各拍攝了6 部,黃梅戲則是5 部。其他劇種多為1 到2 部。其中拍攝戲曲片較多的導演分別是:張天賜、楊小仲、應云衛、俞仲英、錢千里等,他們在“十七年”中每人平均拍攝了4 到5 部戲曲電影,除了楊小仲是1949年以前就參與到戲曲電影拍攝創作外,其他都是新中國成立后才拍攝戲曲電影的。

“十七年”時期的上海戲曲電影,據不完全統計,拍攝了20 余部不同劇目的戲曲電影,所拍攝的不僅有京劇、越劇、昆曲等著名劇種,也有采茶戲、柳子戲、泗州戲等地方小戲。如“1957年3月,《陳三五娘》開始進入攝影棚”,“上午十時許由新亞大酒店乘車到徐家匯攝影棚,吃過午飯即開始化妝、著裝,而最花時間的是對光”,“自1957年3月開拍至7月關機,全劇共拍199 個鏡頭,總長度達10392 尺”。4

在拍攝過程中,優秀的上海電影人將自己豐富的電影故事片經驗為戲曲電影注入了新的活力。比如張天賜,他本人是在日本學習了電影專業,然后在滿映工作,后到上海,因為對電影技術和電影語言的熟練精通,在他拍攝《拜月記》時將電影故事片中的雙人對話鏡頭的對切和推拉鏡頭運用于舞臺劇的拍攝中;在拍攝《珍珠記》時不僅用了對切,鏡頭的靈活調度,還用了特寫鏡頭。這些都大大豐富了戲曲電影語言在記錄的形式之下的多種電影視聽實踐。當然,“十七年”時期的上海地區戲曲電影創作并非全是上海電影人之力,它還受惠于這一時期的戲曲改革。因執政黨對戲曲傳承、發展的高度重視,不吝人力物力的投入,才使得戲曲電影的拍攝進入繁盛時期。

海上花:對外浮橋

上海戲曲電影作為冷戰時期外交的文化產品,為當時中國大陸突破鐵圍封鎖也作出了重要貢獻。從1960年12月23日一直到1961年1月26日,上海越劇團在中國香港公演了“《西廂記》《紅樓夢》《金山戰鼓》《碧玉簪》等優秀劇目共36 場?!?因得到觀眾熱烈歡迎,上海電影制片廠與香港電影公司乘勢拍攝戲曲影片。如?;∨臄z的《梁?!吩诋敃r的香港引起觀眾強烈的反響,《天仙配》則直接引起了香港邵氏公司的注意,“音樂元素直接被王純拿來創作成為《貂蟬》的電影配樂并大獲成功”,“隨之催生了《江山美人》(李翰祥,1959)、《楊貴妃》(李翰祥,1962)、《梁山伯與祝英臺》(李翰祥,1963)等大制作黃梅調電影?!币灾灵_啟了風靡東南亞十幾年的“黃梅調電影”。

上海與香港在戲曲電影拍攝上的合作,香港左派電影公司起了很大的作用。1949年前后,在周恩來、廖承志等領導人支持下,以費穆、朱石麟、李萍倩等人為代表的愛國電影人士在香港先后成立了“長城”“鳳凰”“新聯”等影業公司,它們不僅拍攝了大量制作精良、反映現實、貼近時代的影片,還與南方影業一起將這些優秀影片輸送到東南亞華人地區,成為打破冷戰鐵圍的重要渠道,增強了海外華人的向心力。以王文娟、袁雪芬為代表的上海越劇團在香港表演時,“有著來自加拿大、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和拉丁美洲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華僑。他們有些人是專程‘飛’來看‘祖國的戲劇’,然后又匆匆‘飛’走的。他們在和上海越劇團會見的時候,總是這樣說:我們看了越劇以后,對‘祖國’二字的理解越發具體了?!?這些上海戲曲劇目的表演,為上海戲曲電影后來在香港及東南亞華僑地區的傳播起到了“打頭陣”的作用,戲曲電影是冷戰時期在海外建起的一座連接中外的“浮橋”。

注釋

[1]三娘教子開拍花絮[J].青青電影周刊,1939(20):16.

[2]鼓王音容搬上銀幕[J].青青電影周刊,1939(18):10.

[3]石揮.天仙配的導演手記[J].電影藝術,1957(5):27.

[4]根據《中國戲曲電影和獲獎戲曲電視劇總目(1905——2009)》(楊秀峰、胡坤龍著,文化藝術出版社,2016年)及《中國戲曲電影史》(高小健,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年)統計數據,重新整理而來。

[5]蘇彥碩.梨園明珠輝映銀屏——梨園兩部戲曲片拍攝散記[A].文史資料匯編——歲月流痕,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213.

[6]上海越劇團在香港公演[J].戲劇報,1961(3):36.

[7]和香港同胞相處的日子[J].戲劇報,1961(4):14.

猜你喜歡
制片廠天馬黃梅戲
文化創意視角下黃梅戲的產業化發展研究
天馬寨兩詠
淺談安慶地域文化與黃梅戲傳承發展
《我為歌狂》將拍真人版電視劇
落寞或重生
衢州市常山縣天馬一小
如浮云伴天馬,共演西游神話
諸暨市天馬實驗學校學生作品選登
黃梅戲《天仙配》榮獲文化部第二屆優秀保留劇目大獎
安徽省黃梅戲劇院建院60周年優秀劇目集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