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劇《龍江頌》是這樣打造出來的

2020-11-06 05:27
上海藝術評論 2020年5期
關鍵詞:龍江江水話劇

王 偉

《龍江頌》 李炳淑飾演江水英

京劇《龍江頌》是第二批樣板戲,也是唯一一部農業題材的樣板戲。其故事原型來自福建省的一場抗旱斗爭。1963年福建漳州龍??h遭遇大旱,縣委提出“九龍江有水不算旱”的口號,組織群眾堵截九龍江,使江水倒灌入旱區,挽救了旱區的農業,但也導致榜山等公社有較大面積良田受淹。這在全社會產生了很大反響,榜山這種舍小家顧大家的精神被譽為“榜山風格”。為了弘揚“榜山風格”,龍溪薌劇團編演了薌劇《碧水贊》;幾乎與此同時,在福建省委宣傳部的支持下,由時任福建省文化局局長的陳虹牽頭組織創作了話劇《龍江頌》,該劇作為1963年華東區話劇觀摩演出劇目,獲得了廣泛的好評。京劇《龍江頌》便是改編于話劇《龍江頌》,兼參考薌劇《碧水贊》,最終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被視為“八個樣板戲”之外最重要的戲曲作品,素有“龍老九”之稱。

《龍江頌》的改編不僅僅是不同藝術形式之間的轉換,在敘事內容上亦做了很大的改動,這讓京劇《龍江頌》在思想和藝術上都與原來的話劇迥異??梢哉f,京劇《龍江頌》的改編過程,就是該劇目樣板化的過程。

“刪”“增”“改”

京劇《龍江頌》改編同名話劇,對敘事內容的改動大致可以分為“刪”“增”“改”三種類型。

“刪”,包括人物的刪減和劇情的刪減。京劇《龍江頌》中的人物姓名與話劇不同,但具體形象卻可以相互對應,如江水英即鄭強,李志田即林立本,阿更即鄭阿擺,常富即錢常富,等等。不過,話劇《龍江頌》里有一些人物在京劇中并沒有得到保留,主要有龍江大隊的苦水媽、闊嘴嬸和澄海大隊的張望水、張水仙、劉水蓮、劉財水等。這些都是話劇中比較重要的角色,有著較多的戲份,他們的退出也勢必會使不少劇情隨之刪減或改變。比如,刪去了苦水媽,書記與大隊長的“兄弟”關系便失去了基礎;刪去了劉財水,那么他與錢常富囤積谷子的投機活動自然無從談起;刪去了張水仙、劉水蓮,他們與錢常富、闊嘴嬸關于“借糧”的風波也就不復存在。有的劇情雖然相關人物沒有被刪減,但出于藝術的考量,仍然被剔除于新劇。比如錢常富,他在京劇《龍江頌》中繼續存在,仍然滿腦子個人主義,但許多戲份卻被刪掉,像利用公家磚窯燒自家磚、排水的關鍵時刻去買地瓜秧等情節都沒有保留。

“增”。首先,京劇《龍江頌》對“堵江”的勞動場面予以直接表現,這在話劇中是沒有的。第三場“會戰龍江”,龍江、后山兩個大隊的干部、社員以及解放軍戰士熱火朝天地抬石運土,誰也不肯停下來歇一歇,阿蓮和民工甲向解放軍表示感激,解放軍甲說“咱們軍民一家嘛”;阿蓮讓兩個社員悄悄抬走解放軍抬的大石塊,也說“咱們軍民一家嘛”;解放軍乙乘阿蓮不備,也推走了阿蓮的運石車子,解放軍甲又說“咱們軍民一家嘛”。同一句話反復使用,相互“回敬”,使整個場面充滿輕松的氣氛,勾畫出一幅和諧的軍民關系的場景。相比之下,第五場“搶險合龍”則要緊張得多。大風驟起,打樁困難,大壩面臨垮塌的危險,最終是江水英帶領干部群眾用身體阻擋了激流,這是“人定勝天”的信念和“不怕犧牲、排除萬難”的大無畏精神。其次,增加了階級斗爭的敘事線索和黃國忠的人物形象。黃國忠原名王國祿,本是后山地主的爪牙,解放前夕逃到龍江村潛伏下來,在這場堵江戰役中他乘機從事破壞活動。他的破壞行徑與江水英的反破壞斗爭貫穿始終,成為該劇的重要內容。再次,江水英的形象添加了新的血肉。比如第六場阿堅伯送雞湯片段,既表現了人民群眾對江水英的愛戴,又巧妙地交代了她的“廢寢忘食,抱病操勞”,更為后來表現她不顧生病體虛而勇于擔起支援他鄉重任的堅強、無私的品格作了鋪墊。第八場“閘上風云”中討論的搬家問題則讓我們看到,江水英不只有一顆為人民服務的心,而且極富工作智慧,處處都能想到別人前頭。除以上三個方面,還有不少地方也增添了新的內容,比如第四場“窯場斗爭”中小紅送畚箕的片段,也在劇情發展和人物形象塑造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改”。京劇《龍江頌》中的一些劇情雖然承襲自話劇,但卻做了不同程度的改動。有的改動較大,比如在龍江村面臨更大損失而旱區尚未得到足夠水量的情況下,關于“關閉閘門”還是“提高水位”的爭論。話劇中,“提升水位”是縣委的工作指示,林立本主張關閉閘門完全是從避免本大隊的損失著想,社員們也有不少人附議林立本;京劇中,“提升水位”是江水英的主動犧牲,李志田主張關閉閘門的直接因素是黃國忠的欺騙,廣大社員除了常富之外都堅決支持江水英,正如江水英所說:“關鍵在咱干部?!庇械膭∏楦膭酉鄬π∫恍?,如“窯場斗爭”一段,斗爭的情形,京劇和話劇相差不大,但一些重要的內容做了改動。話劇中,鄭阿擺點火燒窯是為了“農業損失副業補”,最終問題的解決是得力于鄭強“曉之以理”;京劇中,磚窯乃由于黃國忠的陰謀而提前生火,最終問題的解決是因為小紅“動之以情”。還有的地方只是在細節上作出改動。當鄭強(江水英)說出縣委“堵江”的決定并講明道理,話劇中的林立本不置可否,京劇中的李志田則是“勉強地”說“好吧”。相比之下,后者更為合理,既表現出了李志田“想不通”,又能看出其服從組織決策,這樣他在“堵江”工作中的盡心盡力便不會讓人感到意外,而后面“閘上風云”的發生也于此埋下伏筆。這雖然僅僅是細節上的改動,但卻有著“靈丹一粒,點鐵成金”的功效。

走向“樣板化”

經過一系列改編,這場堵江抗旱的壯舉到了京劇當中,呈現出來的藝術面貌已完全不同于話劇。

首先,人物形象發生變化。其中最典型的變化莫過于主角由男性鄭強變為女性江水英。對此,坊間頗有人認為是權力話語主導的結果,但京劇《龍江頌》編劇組長余雍和先生明確地說,主角性別的改換只是編劇組出于對舞臺形象美感的考量。此語誠然,話劇中的鄭強和林立本外在形象差別不大,在視覺呈現上確實顯得單調;而到京劇里,江水英與李志田的女書記、男隊長對手戲則更加和諧,況且女性在形象上本就具有男性無法企及的美感,再配上甜美的嗓音,無疑更適合京劇的藝術表現形式。除了性別之外,江水英在劇中的表現也并非不食人間煙火,她也有吃不消的時候,她也有家人,其家屬雖未出現但門楣上那塊寫有“光榮之家”的橫牌已經昭示了她“軍嫂”的身份。再如阿更,他的戲份比話劇中鄭阿擺少了不少,但這并未改變其重要性。阿更(鄭阿擺)是一個一心帶領社員發展生產的小隊長,但又犯有本位主義,對堵江工作十分不理解。在話劇中,鄭阿擺因為反對堵江未果而大鬧情緒,抱著“誰贊成堵,誰去干”的態度消極抵抗;京劇里的阿更則不然,他也“想不通”,但卻服從組織安排,在虎頭巖打不通時他甚至說“我們應該派人去支援”,李志田誤會江水英“只知一個勁兒丟、丟、丟,卻不管社員愁、愁、愁”,他也表現出了“氣憤”。阿更雖然在認識上有待提高,但與鄭阿擺相比高下立判。其他人物形象,如李志田、常富等,也都較話劇有不同程度的變化。

其次,敘事線索得到調整。無論是話劇還是京劇,《龍江頌》的主線都是堵江抗旱,但副線則有不同。話劇《龍江頌》副線是廣大干部群眾與以錢常富為代表的個人主義的斗爭。戲劇一開場便是錢常富與劉財水謀劃投機活動,而結尾也專門演述了錢常富的改過自新。澄海大隊遭遇大旱,劉財水料定糧價必然大幅度上漲,便與錢常富勾結起來囤積谷子以待年底發財。但他們沒想到,縣委會組織堵江抗旱,而堵江過程中的波折也使他們的“合作”充滿變數。當堵江工作進展順利時,劉財水預計米價不貴,便“說谷子不要了”,想把錢拿回去;當合龍口被沖破,堵江工作面臨失敗時,米價再次看漲,劉財水又想“還是照原議的干”;成功取得茅草,堵江工作恢復進程,劉財水又告訴錢常富“不想再干了”。錢常富氣得痛罵劉財水“自私自利”“損人利己”,但他自己又何嘗不是呢?故事的最后是錢常富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作了檢討,賠了磚坯,還要“第一個報名”去支援北溪水利灌溉工程。所以這次堵江既是一次抗旱的斗爭,又是一次精神的洗禮;人力戰勝天災的同時,集體主義也戰勝了個人主義。而京劇《龍江頌》,雖然也重在表現集體主義與本位主義、個人主義的斗爭,常富也被貼上了“個人主義”的標簽,但劇情的增刪已使階級斗爭成為與堵江并行的一條副線。斗爭對象為黃國忠,解放前夕潛逃至此的地主爪牙,此次堵江他極盡破壞之能事。堵江計劃一定下來,黃國忠就悄悄道出虎頭巖的阻礙,企圖借助李志田破壞堵江;大壩塌方需要柴草時,他鼓動阿更提前起火燒磚,致使李志田陷入兩難境地,加劇了后者對江水英的不滿;在龍江被淹田地越來越多而后山又亟需提高水位之際,他謊稱“旱區早就有水了”,想讓李志田關閘甚至破壩;見這些暗地里的不軌行為都沒有得逞后,他便直接到壩上搞破壞??梢哉f,黃國忠的破壞活動幾乎與堵江的進度相始終。而另一方面,堵江的過程也是江水英揭露敵人陰謀的過程。黃國忠說到虎頭巖時,江水英便有了警覺,她告誡李志田:“要遵照毛主席的教導:‘千萬不要忘記階級斗爭?!薄耙⒁獍挡氐臄橙?!”聽說磚窯提前起火的主意出自黃國忠,江水英立即“警覺地注視黃國忠”,然后悄悄調查出黃國忠原為后山王國祿,又利用訪旱之機從盼水媽那里獲知他的歷史背景,從而設計揪出這個隱藏在人民內部的階級敵人。江水英不僅“時刻繃緊階級斗爭這根弦”,而且充滿斗爭智慧,善于與敵人周旋。黃國忠的破壞與江水英的反破壞,將堵江抗旱這場人力對抗天災的斗爭提升到了“埋葬帝修反,人類得解放”的高度。相比較而言,話劇《龍江頌》的副線乃是配合主線而生,強化了堵江過程中公與私的矛盾;京劇《龍江頌》雖然也聚焦于全局觀念與私有觀念的沖突,但同時又被賦予了更重大的政治使命,其踐行的是“階級斗爭必須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的指示精神。

第三,意識形態特征更加鮮明。話劇《龍江頌》強調自我犧牲、大公無私的共產主義風格,體現了主流的價值導向。京劇《龍江頌》則不止于價值觀念的宣揚,更著力于對黨和國家大政方針的歌頌。其一開場就齊唱“總路線放光芒照耀龍江,大躍進戰歌昂響徹四方”,劇終時又唱“跟著偉大領袖毛主席,跟著共產黨,永遠革命,奔向前方”。在劇情發展過程中,政治元素亦大范圍存在,比較有代表性的包括以下三個方面:其一,布景設置上經常有政治宣傳性的內容。第一場,江堤上寫有“人民公社好”五個大字;第二場,李志田家門框上貼著一副對聯,內容為“翻身不忘共產黨,幸福全靠毛主席”;第五場,江堤旁施工架上掛著紅布標語“人定勝天”;第六場,江水英家門框上貼著“聽毛主席話,跟共產黨走”的對聯;第七場,工地上“紅旗如畫”;第八場,公字閘上“紅旗飄揚”。特別是公字閘,其意味尤其深長。所謂堵江抗旱,就是“逼著江水改道,流進公字閘門”。而流進“公字閘門”的其實不僅是九龍江水,還有龍江村干部群眾的思想意識,旱區獲得了龍江水,龍江大隊上上下下也統一了對“公”字的認識。公字閘已經超越了環境提示上的意義,成為一個具有隱喻功能的表達意象。其二,劇中多處引用毛主席語錄,第二場有“千萬不要忘記階級斗爭”,第五場有“中國人死都不怕,還怕困難么”“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第六場甚至直接朗讀《紀念白求恩》段落。劇本在《紅旗》雜志發表時,這些毛主席語錄皆用醒目的黑體標出以示強調。篇前亦被冠以毛主席語錄:“要提倡顧全大局。每一個黨員,每一種局部工作,每一項言論或行動,都必須以全黨利益為出發點,絕對不許可違反這個原則?!边@是《龍江頌》的主旨所在,也是其政治品格的標志。其三,堵江抗旱困難重重,需要龍江大隊不斷舍小我、為大我,為了解決廣大干部群眾“想不通”的問題,江水英便組織大家“重新學習黨的八屆十中全會公報”“一起學習《紀念白求恩》”,依靠黨的思想戰勝一個又一個困難。這正如江水英在尾聲中所說:“我們這次戰勝百年未遇的特大干旱,全靠黨的堅強領導,全靠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總之,京劇《龍江頌》表現的是路線斗爭與階級斗爭,歌頌的是黨的領導和“三面紅旗”,其與政治的聯系比話劇要緊密得多。

京劇《龍江頌》的改編,一方面是由于“榜山風格”契合主流價值觀,另一方面也是樣板戲創編對農業題材的需要。其改編從一開始就立足于“樣板”的高度,無論在政治上還是在藝術上都有著更高的要求。如果說話劇《龍江頌》是當時社會政治生活的一面鏡子,那么京劇《龍江頌》就是對時代風云的一次有意識描摹。這一改編固然不免帶有特定時代的印記,但其思想意義和藝術水平無疑都被推到了新的高度。半個世紀后的今天,京劇《龍江頌》因各種原因而缺席舞臺,但其依然不失為現代京劇中的精品。

猜你喜歡
龍江江水話劇
春江水暖
龍江少年愛冰
淺談文學性在話劇中的重要性
長相思·江水東
龍江青年:立鴻鵠志,做奮斗者
話劇《二月》海報
山歌好比春江水
圖讀龍江經濟
話劇《關漢卿》:半個世紀的歷史回響
龍江大美濕地組畫——羅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