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西方樂器解讀中國文化
——以兩首中國鋼琴作品為例

2020-11-06 05:27
上海藝術評論 2020年5期
關鍵詞:聲部小節樂曲

張 弛

本文對新中國成立之后創作的中國鋼琴作品進行梳理,選取兩種類型之代表作(改編作品《夕陽簫鼓》、原創作品《他山集(五首序曲與賦格)》)進行旋律、調式、曲式、伴奏織體上的分析研究,總結出中國的鋼琴作品創作幾乎都將民族民間音樂的元素融入其中,通過西方的樂器鋼琴演奏,既有益于本土演奏者及欣賞者解讀中國鋼琴音樂的精彩紛呈和中國文化藝術的博大精深,構建我們的文化認同,同時也可以達到傳播中華傳統文化、向世界展示中國優秀藝術作品內涵的目的。

鋼琴傳入中國不過百余年,但鋼琴演奏、鋼琴教學及鋼琴音樂的創作在中國的蓬勃發展都令人驚嘆。中國的鋼琴音樂作品一般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是改編作品,其中有根據古曲、民族器樂改編創作的作品,例如中國十大古曲中的《梅花三弄》《陽關三疊》《夕陽簫鼓》,以及二胡作品《二泉映月》嗩吶作品《百鳥朝鳳》、琵琶作品《十面埋伏》等,也有根據民歌改編創作的作品,例如根據陜北民歌改編的《山丹丹開花紅艷艷》、根據湖南民歌改編的《瀏陽河》,以及《云南民歌五首》《九首山西民歌主題鋼琴曲》等,這些作品是中國鋼琴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鋼琴音樂的演奏者、欣賞者心目中頗有地位,這些根據主題旋律加工創作的作品,反映了中國文化的悠遠、記錄了歷史的進程、體現出中國人的詩情畫意,中華文化幾千年的積淀形成了抒情、雅致、內斂的音樂風格,中國文化多元化、多地域的積累形成了豐富多彩、極具包容性、截然不同的音樂風格;第二類是原創作品,是近現代的作曲家、鋼琴家專門為鋼琴而創作的,這些作品都帶濃郁、典型的民族、民間音樂風格及特色,是西方音樂體裁和中國音樂風格結合的典范,這類作品相對而言為數不多,但不乏精品,其中,賀綠汀1934年創作的《牧童短笛》是最早進入世界樂壇的中國鋼琴作品,孫以強1978年創作的《春舞》是在節奏和調性方面都極具新疆維吾爾族民族特色得作品,汪立三1981年創作的鋼琴套曲《他山集》是第一部帶題詩的中國鋼琴音樂作品,權吉浩1984年創作的鋼琴組曲《長短的組合》被選定為“中國國際鋼琴比賽”指定演奏曲目并入選《20 世紀華人音樂經典作品》,趙曉生1984年根據自己獨創的太極作曲系統理論而創作的《太極》,張朝1995年創作并獲首屆“帕拉天奴杯”中國音樂創作大賽第一名的《皮黃》,陳其鋼2000年應法國“梅西安國際鋼琴比賽”委約創作的《京劇瞬間》。

以上兩大類中國鋼琴作品大多數都是新中國成立之后創作的,本文將選取兩部代表作品進行分析,從而更好地為演奏者和欣賞者提供曲式分析以及音樂內涵。

改編作品《夕陽簫鼓》

《夕陽簫鼓》中國十大古曲之一,是所有中國鋼琴音樂中最優秀的改編作品之一。此作品1975年由作曲家黎英海根據同名琵琶曲改編,是一首意境悠遠、富有詩意的鋼琴抒情作品。全曲由引子、主題、八個變奏和尾聲構成,時而平緩,時而起伏,描繪了夕陽下江南秀麗的山水風光。作曲家采用中國特有的自由變奏曲式,旋律委婉雅致,節奏靈動多變,在保留傳統樂曲風格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了鋼琴寬廣的音域、多變的音色、豐富的表現力,吸收了鼓、簫、琵琶、古箏、笙等多種民族樂器的演奏技法,有著豐富的感情色彩和深遠的文化內涵。以下將從調式、曲式及伴奏織體分析該作品。

1.《夕陽簫鼓》的核心主題建立在一個精練的五聲化音調之上,并且貫穿整個作品的各個段落,使整個作品的音高關系獲得民族風格化的統一。作品的引子已經揭示出全曲的核心音高材料,雙手八度齊奏部分的5/8 度平行和弦,其高音聲部的旋律為bE-bG-bA-bE-bD,可以分成兩個倒影關系的三音動機(bE-bG-bA,bD-bE-bG),其音程內涵包含四度、三度和二度音程。全曲的核心主題,從第一、第二小節音樂動機的音高關系分析會發現此樂句是由兩個五聲化三音動機組成(bE-bG-bA,bD-bE-bG),而這個三音動機也正是全曲最重要的核心音高材料,它是由一個二度音程加上一個三度音程組成的樂句。主題的第3、第4 小節的旋律音高為bD-bE-bG-bAbB,即為第一、第二小節的下行2 度移位變化,并且前一組動機的尾音Db 成為下一組動機的首音,運用了傳統旋律手法的頂真模式。主題的第二樂句,仍然以頂真模式從bB 音開始,第一小節從bB-bDbE 的加花重復起句,第二小節對bE-bG-bA 進行派生,出現了新的連續二度關系的素材bG-bA-bB,并仍然以核心三音動機收尾,第三樂句是從第一樂句的第三小節開始重復,主題結束在連續二度的音調bG-bA-bB 上。

引子江樓鐘鼓Ternpo a piacere主題江樓鐘鼓Andante moderato變奏一月上東山Modreato變奏二峰回曲水Aninando變奏三花影層疊Ad lib dole插部水深云際Lento變奏四漁歌唱晚Allegretto變奏五回瀾拍岸Sostenuto變奏六橈鳴遠瀨Piu mosso變奏七致乃歸舟Sostenut尾聲致乃歸舟Lento Ad lib

2.《夕陽簫鼓》原本是一首琵琶曲,也曾被改編成民族器樂合奏,但作為具有多聲部特質的鋼琴曲,作曲家對其進行鋼琴化的改編,以鋼琴這種西方樂器詮釋帶有中國傳統文化的古曲,在織體構成上要進行恰當的改編,還得保持織體的民族化風格,這就需要模仿中國民族樂器的奏法來構架樂曲的織體。作品開頭的引子部分,由左右手交替奏出bB音的重復,在散板速度下,從慢到快,音符逐漸密集,模仿了琵琶的彈跳奏法,譜例4 的第二行開頭為一組下行的小音符琶音,是模仿了古箏的刮奏,隨后在第一行的基礎上從單音重復變化為三音和弦的快速交替,模仿琵琶的輪指奏法。引子的第三行的開頭奏出核心五聲音調的旋律,平行進行的下琶音和弦是模仿古箏的琶音,隨后的bG 帶有下行級進的小音符裝飾,逐漸以八度提高,并在左手聲部停在bG 音的顫音長音上,模仿簫的吹奏。上下大跨度音域的分解音型模仿古箏的刮奏,其后右手聲部顫音奏法的長音和最后單音重復以模仿簫聲進行收尾。作曲家在引子部分通過模仿琵琶挑彈、輪指的奏法來表現鼓聲,模仿古箏的琶音、刮奏來表現江面水波,以蕭聲收尾來表現夕陽下的詩情畫意,這些都生動地描繪出了江南的秀麗以及美好的意境。

3.《夕陽簫鼓》在20 世紀30年代曾經由大同樂會的成員改編成民族器樂合奏曲目,并根據其內容命名為《春江花月夜》。在創作中,樂曲的每個部分都被賦予了小標題:江樓鐘鼓、月上東山、峰回曲水、花影層疊、水深云際、漁歌唱晚、回瀾拍岸、橈鳴遠瀨、致乃歸舟。黎英海先生在改編這首中國古曲為鋼琴曲時,結合了西方作曲的專業創作技法,將其結構處理為深化同一核心主題的變奏曲式結構,在變奏曲式的段落配合上,保留了中國傳統器樂曲的散板、慢板、中班、快板、散板的速度結構安排,并配合力度和織體的漸變,從而推動樂曲的起伏變化,真正實現中西方音樂結構思維的融合。

《夕陽簫鼓》的變奏曲式,共有包括引子、尾聲的十一個段落組成,其中每一段落都結合前身《春江花月夜》的標題進行景色描寫。該作品保留了原作的主題旋律、演奏風格,發揮鋼琴優勢,使原作在加入和聲織體、改變速度調性之后愈發豐富、多彩,更加氣勢恢弘,在演奏的過程中,除了演奏本身的技巧,如顫音、輪指、琶音等需要多加訓練;由于樂曲是降G 大調,因此大量的黑鍵對演奏者來說也是極大的挑戰,需要扎實的基本功、純熟的手指機能,演奏前應具備一定的積累以及大量黑鍵練習曲的經驗;而把握全曲脈絡、最為重要也難度最大的則是全曲各段落間的銜接和既統一有有異的風格貫徹、并且一氣呵成,十個相對獨立但又具備音樂統一性的樂段之間存在著非常頻繁的節奏的變化,容易使演奏者產生音樂的停滯或者旋律的不暢,也會使全曲的完整性遭到破壞,故而要求演奏者在段落切換間做到心中旋律始終、演奏情緒有延續性,讓音樂更流暢、結構更完整。

原創作品《他山集(五首序曲與賦格)》

《他山集(五首序曲與賦格)》是我國當代作曲家、著名音樂教育及音樂理論家汪立三創作的鋼琴獨奏作品。汪立三先生對于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繪畫的喜愛都體現在了他對音樂的創作中。這部作品是作曲家借鑒西方傳統賦格曲的寫作形式、用賦格曲的基本結構結合富有民族特質的音樂語言創作的,是將西方音樂民族化、將民族音樂富于世界音樂語言的典范之作。

1.《他山集(五首序曲與賦格)》這套組曲中的第一首名為《F 商調 書法與琴韻》,借用了傳統文化中的書法藝術和古琴藝術,在樂曲開頭的文字解說中提到:“那激蕩的是線條嗎?那沉吟的是音響嗎?”可知,線條和音響是表達書法和琴韻的兩個重要線索。序曲開頭的部分,初始的動機以小音程范圍內的下行進行隨后大跳上行,低聲部的八度和音隨機鳴響,樂曲前四小節的動機皆是如此,音高位置逐漸上升,最后停在一個厚重的“濃墨重彩”的柱式和弦上,隨后的旋律進行方向與之前四小節呈現反向,從高到底逐漸下行到低音區,作曲家正是以旋律線進行方向這個元素來表現書法藝術中“橫、豎、撇、折、勾”。再來觀察旋律的節奏安排,可發現樂曲中的節奏呈現一種非對稱的漸變特征,樂曲的初始動機節奏由快到慢,第三次動機重復最后的長音以密集的和弦再次進行強調,之后的從上往下的旋律線條的節奏呈現一種節奏由慢到快再到慢的漸變,節奏時長呈現為二分音符、附點四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連音、八分音符三連音、附點二分音符,作曲家正是以這種漸變的非規整量化的節奏安排來表現書法筆走龍蛇的起伏律動。左手聲部為賦格部分的主題,旋律音高骨架為#F-#G-B-#C,二度與三度關構成的民族五聲音調,其中#G 音帶有上方小三度音B 的裝飾來模仿古琴曲中滑音奏法,旋律線的最高音#C 附加了縱向的小二度音#B,以這種縱向小二度不協和音程來表現古琴的揉弦音韻。

2.組曲的第二首《A 羽調 圖案》帶有的文字解說為:“一個小小的漩渦折射著大千世界紛壇不滅的光和影”。此段樂曲的右手聲部持續貫穿著一個十六分音符等分律動的音型,此音型貫穿全曲,并且在左右手聲部來回轉換,且看它的進行方向為上下翻轉的回旋式音型,結合其等分律動的節奏型,象征著文字說明中的“漩渦”,再觀察此音型的音高關系,作曲家運用了湖南花鼓戲調式,帶有自然音七級和升高七級并存的調式,樂曲中第三小節即出現了#G與還原G 交替出現,其半音變化造成的音高色彩可理解為漩渦折射出的光影色彩。

3.組曲的第三首《bA 徽調 泥土的歌》描寫了陜北的土地上唱著高亢嘹亮的山歌。樂曲中的左右手聲部即為兩種符號化的象征,先看左手聲部,在極低音區奏出的四度和弦作為樂曲的引子,將我們帶到陜北地區黃土高坡之上,在第5 小節進入的旋律即表現陜北農民站在土地之上唱起民歌音調,并且旋律中也多次出現縱向小二度音程,與之前第一首中的琴韻一樣,來表現民族音樂中富有特色的韻律。

4.組曲的第四首名為《G 角調 民間玩具》,作曲家以中國民俗化的手法來表現民間鄉土的玩具狂歡,寫作技法有些類似法國著名作曲家圣桑的作品《動物狂歡節》。此曲最初的兩小節雙手齊奏的在高音區出現的以強力度奏出等分十六分音符音型,代表威風凜凜的紙老虎,第四、第五小節連續同音反復的g 音代表泥公雞咯咯噠的用它的尖嘴啄個不停。樂曲從第十小節開始,在高聲部持續十小節的小二度音程,并做密集排列的音響,代表著色彩鮮艷的走馬燈。隨后又引出帶有下行大跨度音程分解的旋律,好似那傻里傻氣的木偶人。

5.組曲的第五首即最后一首名為《山寨》,其文字解說為:“險峻的山,質樸的人,酒后的歌舞,散發著異香的花和草啊,愿春光永與你們同在?!弊鳛樽詈蟮慕K曲以描寫淳樸的民風和熱烈的舞會場面來結束整個套曲。樂曲主題部分即為無窮動式的托卡塔寫法,其左手聲部的節奏單位為3+3+7 的等分十六分音符循環,并且每組之間以一個十六分休止符隔開,右手聲部為三個八分音符為一組持續循環的節奏型,上下兩個聲部的節奏構成循環交錯式復合節奏,隨后上方聲部變為四個十六分音符一組循環,與下方的奇數節奏進行交錯疊置,這種獨特的節奏編織正是描寫原始質樸的山寨舞會場景。

這部原創的鋼琴組曲是近代中國鋼琴作品的優秀代表作,在民族音調和民間音樂主題的基礎上結合西方作曲技法進行全新創作,既保留了民族的精華,也具備世界音樂語言,并且突出鋼琴特色、發揮鋼琴特長。演奏中的難度也是非同一般的,不但需要表現出民族音樂的特色、表達民族音樂的氣韻,又需要對復雜的節奏、多變的和聲詮釋到位。

通過以上對兩種中國鋼琴作品類型之代表作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中國的鋼琴創作在近百年來蓬勃發展,幾乎所有的作品都離不開民族的情結,作曲家們都將民族民間音樂的元素融入作品當中。近年來優秀的新作更是層出不窮,這就需要我們音樂工作者,尤其是從事音樂教育的高校老師們大力宣傳、普及中國音樂作品,在教學的同時開展實踐演出,引導學生重視中國文化,指導學生演奏中國鋼琴作品,在汲取西方文化藝術精華的同時保證自己民族文化藝術不被遺忘、不會流失,構建我們的文化認同,從而讓中國文化通過西方樂器的演奏得以展示并傳播開來,向更多的欣賞者解讀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國鋼琴音樂的精彩紛呈,以達到傳承中華傳統文化、中國優秀藝術作品的目的。用西方的樂器——鋼琴演奏中國作品、解讀中國文化,無論對于我們中國人抑或是外國人都更容易引起共鳴,有助于了解和熱愛中華民族悠遠精髓的文化。

猜你喜歡
聲部小節樂曲
探析鋼琴即興伴奏在聲樂表演中產生的藝術效果
業余合唱團的分聲部訓練
快把我哥帶走
多聲部視唱訓練
二聲部合唱教學之初探
悲傷的樂曲
節節草的秘密
STORIES ABOUT FAMOUS PERSONS
復調音樂的認識與訓練
練樂曲vs基礎練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