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呼應與回答的紀念
——評滬劇《早春》

2020-11-06 05:27
上海藝術評論 2020年5期
關鍵詞:滬劇魯迅

王 曦

不同于一般的紅色題材,滬劇《早春》的主人公柔石是一位從文化戰線走上革命道路的青年人,年僅29 歲的生命中留下了40 萬字的文學著作和譯作,不少作品來源于他身邊發生的故事,也有他自身的經歷。為那些“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人”而書寫成為他未完成的使命。因此,以滬劇表現柔石這個人物的創作構思,潛在地蘊含了通過舞臺藝術再現文學藝術從而塑造人物的多層嵌套結構。柔石的脾性與作為和他作品一樣,在散淡中沉穩地積蓄著爆發力。如何在兩個小時的舞臺時間里聚焦這些特點,過渡流暢銜接有力最終產生現場的感染力,是非常值得探究的。

滬劇《早春》 海報

大幕拉開前的舞臺,龍華烈士的名字被篆刻在紅色的、斑駁的磚瓦背景中,沉重又寒冷。劇名“早春”二字應是取自于柔石的中篇小說《二月》,后改編為電影時由夏衍定名為《早春二月》。滬劇借“早春”寓意了文藝青年的蓬勃朝氣,卻隱秘消逝在春寒凌冽的二月,嚴寒與熱血,季節與人性形成了雙重的對比。不過,縱觀全劇“早春”的意象并沒有在劇中貫穿延伸,但卻特別容易令觀眾聯想起小說中的主人公。知識青年肖澗秋,對革命感到失望后回鄉教書,在文嫂和陶嵐兩位女性中搖擺難以抉擇,最終因為文嫂的離去受到震撼,明確心志投身時代洪流。與小說頗為相似,舞臺上也以素瑛、馮鏗兩位女性與柔石的來往展開劇情并貫穿到底。柔石的小說源于自己生活,令人感受生動;但反過來以小說情節描寫柔石的生活,就未必恰當。從現實到虛構是通過藝術創作來實現,但是從虛構回歸現實,特別要尊重事實和實際情況,不能簡單“倒推”和“還原”。比如,柔石為什么一次次離家與還鄉、為什么不能帶著素瑛一起走、為什么要和馮鏗而不是別人一起辦雜志等這些問題還需要耐心的鋪墊,才能讓三個人在橋上追趕、獄中陳情等段落的情感更連貫暢通。

與這條取自柔石生活經歷的“實線”相對稱,從文學作品《為奴隸的母親》中提取的典妻故事和春寶娘這個人物以“虛線”的形式融合進柔石的生活,形成了虛實交錯的結構,產生了戲中戲的效果?!兜淦蕖肥怯^眾非常熟悉的故事,催人淚下且產生了一種無聲的憤怒。編劇寥寥幾筆白描,勾勒出秀才、伙計、春寶娘三個人物形象,省略了主要故事情節,僅以起因和結尾的呼應,建構了一個極簡的故事結構,嵌套進柔石的生活經歷。不僅給主線情節留下充分的演繹空間,省略的典妻故事也因為結局的殘酷更增添了無法言說的沖擊力。這個白描小品,在劇中不僅成為柔石以文化為武器的起因,也是他離開家去上海的助推力,最終成為他不幸被捕的直接原因。一步步的虛實交錯、從間接到直接的蓄力,推向了最后的情感高潮。與普通人一樣,柔石也有猶豫和徘徊,一介書生的他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能改變什么,曾經他和他的名字一樣,硬氣但也“頗有點迂”。所以,他的選擇不是一時沖動,對知識的追求、對愛情的渴望以及對人類苦難痛徹肺腑的憐憫,支配著他從舊社會里艱難地邁出走向新時代的第一步。曾經他目睹了舊社會的種種不公,憤懣而找不到出路。當新文化啟蒙讓他明確的意識到這一切不公平的根源,他才慢慢找到了方向——啟發心智不再做看客,以一己之力扛起一己之責任,這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和應該去做的。

令他產生內心巨變之人,首先不是馮鏗,而是魯迅。自從在北大聽過魯迅的文學課以后,柔石堅定地追隨魯迅先生傳播文化啟蒙思想。從魯迅那篇《為了忘卻的記念》里可以了解到,柔石被捕的前一天夜里和魯迅一起工作,并因為那張重要的印刷合同被審訊,柔石沒有說出魯迅的下落,最后被秘密殺害。他為保護文化心甘情愿成為前進道路上的鋪路石,足見文化對他影響至深。而魯迅回憶起已經逝去的柔石,仍舊充滿了擔憂和憐惜。在不可言說的情況下,選登了一張珂勒惠支的版畫《犧牲》——一位母親抱著離開人世的孩子——表示無聲的紀念。因為,魯迅理解柔石每次離家的糾結,三個孩子尚在幼年家務繁重,逐漸年邁的媽媽因為掛念而雙目失明……面對這些舍身取義的青年,魯迅何嘗不是母親的心情?他教育過、培養過、用心呵護的青年們倒在槍聲血泊中,但是他只能“怒向刀叢覓小詩”,卻又“吟罷低眉無寫處”,他甚至不能痛哭,只能忘卻。

因此,家鄉的母親和上海的魯迅先生,可以成為一對很好的呼應。特別是編劇用心選擇了“離家”和“回家”的情節反復出現,符合柔石的性格和脾氣,也成為柔石的牽絆和志向。如果把母親和魯迅先生放在家的兩端,不僅能從脾氣秉性、精神品格上更充分的刻畫出柔石溫厚善良執著的形象,而且會讓離家和回家的理由更加充分。魯迅是柔石在新文化上的母親,和家鄉的母親形成雙重的情感結構,他們對柔石的愛和期望養育了他,這份感情是不分高低輕重的。因此,無論是離家還是回家,選擇一個就意味著犧牲另一個,每個選擇都值得,但每個犧牲也很沉重。只有讓選擇的理由更充分,才會讓犧牲顯得更加無可奈何。

這樣就可以更好的整合暴雨夜橋上追趕的一段戲。這是柔石生活的重要轉折。馮鏗尋他回上海承接重任,他惦念母親猶豫不決,令馮鏗下定決心獨自返滬。柔石追著馮鏗,素瑛追著柔石,深夜、大雨、失意、感懷、進退難行、又苦又急、所有的糾結與無力仿佛都被素瑛的三寸金蓮碎步密密地編織在一起,環繞于村口的石橋上下。柔石的名字取自這石橋上的刻字“金橋柔石”,金橋在此處的確是一個非常好的意象。但是這個意象缺乏前文鋪墊突然出現又消失無蹤,不僅浪費而且突兀。橋的兩端連接著家鄉和上海、素瑛和馮鏗,比較軟弱無力,讓柔石的糾結很難找到出口。如果略加改動,加重筆墨,將橋的兩端通過素瑛和馮鏗連接起母親與故土、魯迅與新文化,不僅聚焦了小橋的紐帶作用,拓寬了橋兩端的生活空間,也延伸了柔石的精神脈絡。而只在秀才口中、典契文書上出現的春寶娘,第一次在舞臺上出現就以悲慘的結局結束了生命,這戛然而止的張力成為促動柔石下定決心的最強力量。柔石為奴隸的母親而寫作,不僅是為了春寶娘,也是為了素瑛、馮鏗、母親與魯迅……等等所有這些勤勞善良的人而呼叫與吶喊,他們在歷史的洪流中無法選擇地被攜裹前進,他們舍棄自己的生命想要制造光明照亮后人,這份從絕望中燃燒出來的希望,是讓柔石如西西弗斯不停歇——“無論從舊道德、從新道德,只要是損己利人的,他就挑選上,自己背起來”的真正動力。

因此,整個劇可以圍繞“家”而展開,離開、回來、思念、想象、魂牽夢繞……柔石的家是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土地上最小的單元,每個單元匯聚成為四萬萬同胞的大家。有了“家”的意象作為根基,那段貫穿全劇的“燕兒飛”歌謠就更妥帖了。春天歸來的燕子飛入尋常百姓家,它是年年常來的“朋友”,也見證了人間變幻的悲歡。這段歌謠在劇中反復出現,成為柔石的心聲,他向往更寬廣的世界,但也深感被自己的性格和時代困住了。所以這段歌謠還可以更加精致。在意象上,“燕子”與“家”緊密配合,早春時、離家時、歸來時以相同或不同的形式出現,當渲染出“似曾相識燕歸來”的氣氛,就能衍生出更多無可奈何、獨徘徊的心情。在曲調上,可以借鑒西方音樂的變奏技巧,讓原曲表現出輕重緩急、悲欣交集的不同色調,符合劇情發展和人物心理變化,并與其他音樂更流暢平滑的過渡。在舞臺設計上,以“家”和“燕子”的形象銜接呼應,一個溫和厚重,一個輕盈靈動,兩者都蘊藉了更多的人類情感。讓觀眾在熟悉的形象、寓意中產生聯想,在易于理解、共鳴的情感邏輯中產生新感覺,特別適合滬劇這種藝術形式。

滬劇《早春》

一百多年前,浦東民歌越過黃浦江走進上海的街頭巷尾廣受百姓歡迎,來源于勞動生產的叫賣吆喝小調充滿生活氣息,飽含生命力。沒有歷史包袱輕裝上陣,不斷學習借鑒,用起了話劇的舞臺實景,還形成了西裝旗袍的獨特風格;內容上也沒有套路限制,新聞時事、人物故事、還“翻譯”再現好萊塢電影,輕松活潑快速反應社會最新最熱門的內容。滬劇從誕生之初,就能毫無壁壘地吸收各種營養,發展自己形式,謀求生存道路,形成一種成熟的文藝樣式。20 世紀50年代初,曾經活躍于大碼頭的各地方劇種逐漸離開上海,滬劇卻憑借靈活的生存本領獲得繼續發展的機會,一些劇目和唱段成為一代人的溫馨記憶。

但是自由發展的滬劇一旦被認定成為一個劇種后,很多程式和風格就固定了下來,這又與滬劇的自由基因產生了矛盾。今天,我們在劇場中看到的滬劇,依然是摩登上海與鄉下田間的對比風格,依然是旗袍西裝長袍圍巾藍印花布的混搭氛圍,缺乏一種從熟悉中提煉出來的陌生感。而同類題材里不乏突破之作可為參考借鑒,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不僅在服裝上突破了旗袍對肢體語言的限制,舞臺設計與燈光在視覺上奪人眼球,聽覺上渲染了強烈的緊張氣氛,有力襯托出美好生活的短暫與珍貴。舞臺劇《戰上?!芬揽侩s技藝術的高難技巧編織劇情發展,緊張精彩、攝人心魄,天降奇兵是依靠神勇智慧與無畏精神創造的奇跡。

其實,滬劇作為一個天性自由的劇種有著最大的優勢,在保留特定藝術程式的基礎上繼續挖掘舞臺藝術的綜合觀感,靈活表現多種題材作品。像《早春》這樣的近代人物題材,無論是作為創作者還是觀眾,都是年輕一代非常想要了解和參與的。當我們談論起柔石這些人的時候,我們談論的是一段真實的歷史。這段歷史恰好是從舊文化傳統向新文化世界邁進的重要時期,這種巨大的思想轉變是前所未有的。如果沒有大量作品的介紹和表現,今天的年輕人回望過去將很難體會從深厚傳統中掙扎出來的困難和無力,更難理解從傳統中生出新希望的價值和意義。創作或觀賞這類題材時,所牽涉的不只是個人經驗,還有我們與過去的關系這樣的歷史經驗。千萬個柔石們的在無望中以自己的身軀鋪路搭建成通往明天的橋,讓我們今天不僅有平安的生活、充足的物質、還有自由的創造。正是這創造如在歷史磚瓦中空間中自由穿梭的精靈,將那些無聲的、沒有姓名的個體顯微、放大,把史書中無法容納的精彩再現,對那些在洪流中無法掌握自己的無奈給予善意的理解,如此才能對那些英勇義舉更充分的頌揚。從而找到讓我們的生命產生意義的經驗,以及讓我們成為積極行動者的經驗。這些都會讓我們的民族在歷史中找到準確的定位,獲得更多的選擇自由與行動自由。因此,作為柔石他們破釜沉舟孤注一擲換來的未來,我們的紀念將不再是為了忘卻,而是一種呼應和回答,讓他們確切的知道,他們的理想實現了。

猜你喜歡
滬劇魯迅
魯迅防竊
上海舉辦校園滬劇大賽
孔乙己
演戲就像涼水泡茶慢慢濃
新時代,滬劇該往哪兒走?
阿迅一族
“上海的聲音”滬劇如何與時代同頻
滬劇《雷雨》海報
滬劇《魂斷藍橋》海報
從魯迅給取名談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