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骨禪心儒氣質

2020-11-06 02:44何漂
文藝生活·上旬刊 2020年8期
關鍵詞:禪心書法藝術書法家

何漂

范曉亮,字清虛,號翰林苑,別署無名軒主、抱樸軒,藝名阿亮,1969年10月生。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湖南省書法家協會理事、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中南大學藝術專業碩士研究生校外AC兼職教師,邵陽學院藝術設計學院特聘教授,湖南師范大學中國書法研究所特聘教授,湖南省褚遂良書法研究院書法家,中南林業科技大學藝術研究院特聘教授,湖南省文藝人才“三百工程”首批文藝家,湖南財苑書畫院特聘創作研究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注冊高級書法教師。

范曉亮先生的書法,是他自己的心靈世界,那里有他數十年來與書法藝術珍貴的情感,還有他那求藝之路的坎坷起伏、百轉千回。

無論是觀其展覽,還是品讀其作品集,那一幅幅楷隸行草,都是范曉亮先生播撒在坎坷心路上的心靈花朵,匯聚多少艱辛,傳遞多少文化,凝結多少情懷。他將蓬勃的意氣、人生的悲歡一一付之筆端,真情流淌;他以迎潮博浪的激情和倚天抽劍的呼喊而投身創作,奮筆疾書;以對古圣先賢之崇敬和對滄桑正道之敬畏而修身治學,謹言慎行;他把上下求索的恢宏遐思和傳承創新的從容氣象都聚在胸間、匯入筆下,其書法氣象正大、雅俗共賞。正是這樣一位對書法藝術執著的人,喚起了我心底的波瀾。而今,細細審視范曉亮先生的書法藝術,那便是“道骨禪心儒氣質”。

“道骨”,是道家的哲學精神,也可以說是我們常言的“道法自然”?!暗馈睙o處不在,“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范曉亮的書法有道家所追求的順應自然的藝術本色,不造作,無拘泥,氣象灑脫,下筆快意。其作品剛柔并濟,自然而然,使人賞心悅目,有逍遙之境界。傳說倉頡在創造漢字時,“頡首四目,通于神明,仰觀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紋鳥跡之象,博采眾美,合而為字”??梢?,書法是通過漢字的書寫來表現創作者的思想與情感的。古人云:“字如其人”,書法藝術就是人性的藝術。無論是在藝術的境界里,還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在范曉亮身上都可尋覓道家的那種思想文化修養,隨和、開朗、平靜、豁達。就好像那些漢字,在他的筆下,得于天造,孕于心靈,成于手中。

“道骨”在范曉亮的書法藝術里,更表現在其所構建的審美意境之中。這種意境,是他在創作中提取中國方塊字的精氣神,經過他心靈的滋潤和筆墨的交融,在宣紙上的自然流動,達到虛實相生、靈氣四溢的審美境界。古人云:“書為心學”,可見,范曉亮在追求書法藝術的道路上,是多么地注重自身的修養和心靈的凈化。王羲之在《記白云先生書訣》中說:“書之氣,必達乎道,同混元之理?!睍粤林畷?,達乎道矣。

“禪心”,佛教術語,在藝術上指心境,這種心境同佛家思想所注重的清靜之心是一致的。哲學是藝術的靈魂,而構成中國文人精神世界的哲學成分無外乎儒釋道三種。范曉亮先生創作過許多與佛家有關的書法作品,其書法亦有“禪心”。這種禪心是藝術創作者的心境,可以理解為藝術境界,也可以理解為藝術態度,這是哲學范疇。而不是說,為了書法有禪的境界,就必須皈依佛門。書法自古以來受禪學影響很大,古代如此,今日亦然。

禪佛之學對書法的影響是客觀存在的,研究書法的人不能視而不見。優秀的書法家一定要有禪佛之心境,太功名利祿了,這樣的藝術家很難成功,其作品也難臻化境。范曉亮書法的禪心既表現在他的書寫之中,也表現于書寫之外。于書寫之中而言,他于筆法、字法、墨法、章法等諸方面,都游刃有余。其用筆行云流水,順勢而成,自然生動;其用墨鮮活淋漓,潤枯有致;其章法錯落有致,渾然一體。心外無物,方可心到手到,方可沉醉其間,無絲竹之亂耳,忘案牘之勞形,全身心投入創作之中。于書寫之外而言,則是有寧靜致遠的心境,不為名利所困,不為俗務所擾,把靈魂放空,以至于讓藝術永恒地游于“上進”之狀態?!吧颇朔鹬?,佛以善為天?!狈稌粤料壬c人為善,樂于助人,獎掖后進,廣結善緣,常以公益之心,情系桑梓,以提振家鄉之書風。

至于“儒氣質”,則回歸到書法的文化范疇。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漢字便是中華文化的核心。以書法的藝術來表現漢字的審美與內涵,這是中國人的獨創,也就是說,只有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的文字,與生俱來就是一種藝術。相比世界各國的任何文字而言,我們中國的書法實實在在是高明的發明,它太神圣了、太偉大了。千百年來,一代代文人墨客、士人學子,為傳承這門古老的藝術而嘔心瀝血,直至今日,一大批書法創作者,為了老祖宗的這門傳統藝術而付出艱苦卓越的努力,這種精神值得敬佩。追本溯源,我們不難發現,真正的書法家,應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因為書法它并非就是簡簡單單的漢字書寫,他除了基本的技藝問題,還有精神問題。如果說,我們今天的書法與古人的書法有什么差距,就漢字本身的書寫表現而言,這種差距不值得過多的言明,真正的差距,卻是在精神層面。古人沒有獨立的“書法家”,他們大多是以“文人”這種綜合身份出現的,或者還稱之為“讀書人”。因此,書法并不是獨立活躍在古代文化生態之中,而是作為一種基本功、一種必備素質,捆綁在所謂“文人”“讀書人”的身上。這些人,不是簡簡單單的能寫一筆好字,他們更多的是飽讀詩書、精通六藝的多面手。今天,我們把書法獨立成一門藝術,太注重這門藝術的“技藝”范疇了,這未免不是一種偏頗吧!隨著近幾年國家層面對傳統文化的高度重視,很多傳統文化藝術都在回歸本源,書法亦不例外,越來越多的書法家開始注重“文”的層面,如今的各種展覽也都在慢慢倡導這種回歸。書法家不僅僅在“匠”的方面、“藝”的方面加倍努力,更加在“文”的方面來提升自己。

范曉亮先生投身書壇,孜孜不倦,樂在其中!他崇尚中國傳統文化,以此為書法之魂,又善于博采眾長。多年之交往,在我心中,范曉亮先生是一個有“儒”氣的書法家。他有著傳統士大夫的精神氣質,有著較為豐厚的文化功底。古代書學論著所強調的“學書貴立品”,即要有君子之心、忠義之行。清代書法理論家朱和羹《臨池心解》一文中對“立品”的重要性作了較為全面、清晰的闡述, 他在孔子的“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 而親于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觀念基礎上,提出了“書學不過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關頭”這一觀點。范曉亮先生一直是以這樣的古人之義來要求自己的,無論是對于自我的修養,還是他的書法教學,他亦是按照儒家思想所注重的修身養性來規范的。這種傳統的士大夫精神,也可以說是文人精神,對于今天我們的書法事業,太有意義了。他偶爾為詩文,自撰聯賦,很多展覽,他都是書寫自己原創的詩文和楹聯。他愛讀書,尤其是儒家經典和唐詩宋詞,這些都是他書法創作的人文素養,其書法也有濃厚的書卷氣、文人氣。

儒家思想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即“中庸之道”。這在書法創作的實際運用中非常重要。范曉亮書寫過程中運筆的提與按、輕與重、緩與急、起與止、行與留、藏與露、逆與順、伸與屈、疾與澀,結體的主與次、疏與密、借與讓、欹與正、險與夷、離與合、顧與盼、向與背、松與緊、虛與實、動與靜等,用墨的濃與淡、漲與縮、枯與潤、干與濕、沉與浮,章法的虛與實、黑與白、疏與密、主與次、連與斷等等,“中庸之道”思想體現得淋漓盡致。故而,很多朋友都說他的書法,尤其是行書,雅俗共賞。因此,時常也有人委托我求范曉亮先生的墨寶以珍藏。

其實,說心里話,成為一個書法家真不容易。范曉亮先生的書法功力很好,沒有真正走入他的藝術世界的,是很難知道他的“苦功夫”的,為了書法,他做了碑山帖海的蟲子,在那里嗜書如命;為了書法,他沒能夠好好地愛護自己的雙手,曾經懸鐵練字,曾經握筆出繭;為了書法,他四處學習,從來不放過跟名師請教的機會,到北京,到上海,到江蘇,到廣東,到了許許多多的地方,就是為了學習和交流,博采眾長,最后建立自己的藝術體系;為了書法,他經常一個人長夜漫漫在工作室練字讀書,經常熬夜,他愛抽煙、喝濃茶,大部分是因為夜晚堅持書法練習和創作所需要的“不良嗜好”;為了書法,他確確實實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而且是年復一年的努力。他的從藝生涯都三十多年了,這一點很不簡單??!再者,他是一個很講藝德的人,搞藝術,只追求“工”,不追求“德”,這樣的書法家是不能夠長遠的,范曉亮先生很有正義感,有一顆善良之心和悲憫情懷。

中國書法在儒釋道精神的哲學基礎上,各個歷史時期形成了特有的審美價值取向,如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態”、清人“尚質”, 等等。博大精深的中國書法,既是今天我們書者之底氣,也是今天我們書者之責任,更是今天我們書者所要攀援甚至要逾越之高峰。書法藝術,須勤耕、師古、善悟則能成。來日方長,我相信且祝福范曉亮先生定能不斷邁上新的高峰!

(作者系作家、詩人、策展人,現為湖南省散文學會副秘書長、湖南省詩詞協會副秘書長、《文藝巢》主編。)

猜你喜歡
禪心書法藝術書法家
淺談書法藝術在群眾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無題(3)
小小書法家
小小書法家
小小書法家
閑題
小小書法家
西周青銅器銘文書法藝術探微
氣酣勢暢 沉雄灑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