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紀50—60年代江蘇支邊青壯年援疆的歷史回顧*

2020-11-09 10:38勇,夏濤,張
關鍵詞:青壯年動員江蘇省

姚 勇,夏 濤,張 寧

(1.新疆大學歷史學院,新疆烏魯木齊830046;2.新疆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新疆烏魯木齊830011;3.新疆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新疆烏魯木齊830046)

1958年8月,為了擴大耕地面積、發展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中共中央北戴河會議作出了《關于動員青年前往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的決定》,從1958 年到1963 年五年內,從內地動員570萬青年到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參加開發和建設工作,其中“從湖南、湖北、安徽、江蘇動員去新疆二百萬人”[1]202。在此背景下,從1959 年到1965 年,12 萬多江蘇支邊青壯年和4 萬多家屬來到新疆,對新疆的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民族團結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但長期以來,學界僅有對1959 年2 000 多名南京市青壯年援疆的歷史,民眾動員在江蘇青壯年支疆中的作用以及江蘇青壯年在新疆的生活實態考察等幾篇論文①有關江蘇青壯年進疆的論文主要有:閆存庭《1959 年南京市青壯年支援新疆建設的歷史考察》,《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3期,第73-79頁;閆存庭《民眾動員與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移民支邊——以江蘇省青壯年支疆為例》,《江蘇社會科學》,2014年第6期,第209-216頁;閆存庭《20世紀五六十年代江蘇支邊青壯年在疆生活實態考論》,《昌吉學院學報》(綜合學術理論),2018年第1期,第64-71頁;谷景英、姚勇、李海群《鄂皖蘇支邊青壯年支援新疆建設的綜合考察》,《新疆社科論壇》,2017年第1期,第97-101頁。,另有一些在疆江蘇人的回憶性、紀實性文章匯編的書籍②回憶性和紀實性的書籍有:中共江蘇省委黨史工作辦公室、中共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委黨史研究室、中共南京市委黨史工作辦公室等《情系塞外江南——江蘇人在伊犁》,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年;江蘇無錫1959年支邊青壯年進疆五十周年《紀念冊》編委會《江蘇省無錫縣支援新疆社會主義建設青壯年進疆五十周年紀念冊》(1959年8月—2009年8月),2009年;張仁幹《江蘇人在哈密》,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14年。,缺乏對20 世紀50—60 年代江蘇青壯年援疆的歷史背景、江蘇省的宣傳動員工作、新疆對援疆青壯年的安置以及江蘇青壯年對新疆的貢獻進行較為全面梳理和研究,本文擬通過檔案等文獻資料對此進行回顧和分析。

一、江蘇支邊青壯年援疆的歷史背景

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農業國,到1949年,我們的祖先已經開墾出了14.68億畝③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新中國六十年統計資料匯編》,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0年,第36頁。耕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盡管通過土地改革,激發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糧食產量逐年提高,但中國的糧食產需矛盾依然十分尖銳,這不僅無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還制約著工業的發展。

為了解決糧食短缺的問題,國家在制定發展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1957)時,將開墾荒地,提高糧食產量作為一項長遠規劃來部署,提出“國家將盡可能地從縮減非生產性建設的支出和行政機關的經費等方面,節約資金,適當地增加農業的投資,開墾更多的荒地”。到1957 年,我國耕地面積達到16.77億畝,糧食總產量為19 504.5萬噸,棉花總產量為164 萬噸,比1949 年的耕地面積增加了2億多畝,糧食增加了8 186.5萬噸,棉花增加了119.6 萬噸。①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新中國六十年統計資料匯編》,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0年,第36-37頁。但同時期我國的人口增加了近1.05 億②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新中國六十年統計資料匯編》,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0年,第6頁。,加上當時國家采取優先發展工業的戰略,我國的糧棉生產并不能滿足人民生活和工業發展的需要。

1956年1月23日,中共中央向全國發布了《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草案)》,明確規定到1967 年,糧食總產量將比1955年的產量增加一倍以上,棉花增加兩倍。這就要求在“一五計劃”的基礎上繼續開墾荒地,擴大耕地面積,增加糧棉產量。

我國的荒地大都分布在邊疆地區。1955 年7月,團中央就仿照蘇聯向全國青年發出了到邊疆參加墾荒的號召,并在北大荒、江西樹立了北京、上海青年志愿墾荒的一南一北兩個典型——“北京莊”和“共青社”?!?955年,全國有十多個省市的團委,共組織了五十多批、3.7 萬多人參加。1956年,全國參加墾荒的青年增加到20萬名?!盵2]

新疆位于祖國西北邊陲,是中國最大的省區,面積為166萬多平方公里,占全國領土面積的1/6。在24.9 億畝土地面積中,農林牧可利用的土地為10.28 億畝,其中宜農地占15.7%③數據來源: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宣傳部《新疆區情知識》,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4頁。,約1.6 億多畝。1949年新疆的耕地面積僅為1 814.6萬畝,人均耕地近4.2 畝。新疆還有近1 億畝后備宜農土地資源,居全國首位。國家在制定發展國民經濟第二個五年計劃(1958—1962)時,就把新疆列為大規模開發建設的基地之一。新疆的“二五計劃”對耕地面積的增長做了具體的要求,即到1962年,耕地面積要從1957 年的2 929.5 萬畝④數據來源:黨育林、張玉璽《當代新疆簡史》,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3年,第173頁。發展到4 296 萬畝⑤數據來源:黨育林、張玉璽《當代新疆簡史》,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3年,第187頁。。開墾荒地需要青壯年勞動力。1957年,新疆的總人口為558.01 萬⑥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新中國六十年統計資料匯編》,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0年,第1105頁。,人均耕地已達5.3 畝。如果僅靠新疆原有的勞動力要擴大1 367萬畝耕地,顯然是不現實的。1956 年,國家就動員了46 302名⑦數據來源:《河南青墾隊員三年來在新疆生產建設的概況》(1960 年1 月23 日),河南省檔案館,檔號:J0149-01-008-00618-017。河南青年墾荒隊員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參加農業生產。

1958 年8 月29 日,中共中央北戴河會議作出了《關于動員青年前往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的決定》,指出,“勞動力不足是加速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困難”,為了使這些地區能夠同內地一樣獲得迅速發展,中央決定從1958 年到1963 年五年內,從人口稠密、人多地少的“湖南、湖北、安徽、江蘇動員去新疆二百萬人(其中湖南六十萬人,湖北四十萬人,安徽四十萬人,江蘇六十萬人)”。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湖南沒有動員支邊青年入疆。

《決定》對動員支邊的對象,也做了相應的規定:“主要的應該是本人自愿,身體強健、家務拖累不大的青年,也應該動員一部分有較多生產經驗的壯年;男女人數應該大體相等。應該配備一套包括各行各業人員的班子,除了大部分是農民外,還須有一定數量的工人(包括手工業工人)及商業、教育、衛生和各種服務業的人員?!瑫r,還必須配備一定數量的干部和黨、團員,其中一部分從地方黨組織中挑選,一部分由軍委調配部隊軍官及班級人員?!薄皠訂T、接受、安置的步驟和各種具體工作,概由有關省、自治區黨委雙方直接協商安排?!薄爸醒胗赊r墾部管理”[1]202-203。

考慮到新疆的特殊性,又有200萬內地青年即將奔赴新疆,因此在“全國動員青年參加邊疆地區社會主義建設工作會議”期間,與會代表聽取了國家民委楊靜仁副主任關于民族工作和少數民族宗教政策的報告。正是在此背景下,十幾萬江蘇青壯年奔赴新疆、建設邊疆。

二、江蘇省的宣傳動員和遷送工作

依照中央規定江蘇省五年內動員六十萬青壯年前往新疆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的要求,江蘇省制定了動員的初步方案,計劃分四年動員,1958年動員十萬人,1959 年二十萬人,1960 年二十萬人,1961 年十萬人,并提出爭取提前一年完成任務。由于中央文件下達后已是秋季,如果此時動員、宣傳、報名、審批,等到遷送時,已是冬季。按照以往的經驗,新疆的冬季并不適宜大規模的遷送人員。因此江蘇省動員青壯年支援新疆建設的工作實際上從1959年開始。

1959年2月7日,中共江蘇省委員會正式召開了動員青壯年參加新疆社會主義建設工作會議,決定成立由惠浴宇、宮維楨、章維仁等人組成的“江蘇省動員青壯年前往新疆參加社會主義建設委員會”,從1959 年3 月6 日開始辦公①參見江蘇省動員青壯年參加新疆社會主義建設委員會《江蘇省動員青壯年前往新疆參加社會主義建設委員會關于開始辦公和啟用印信的通知》(1959年3月6日),江蘇省檔案館,檔號:3086-1-長。,并由有關部門抽調人員組成動員青壯年前往新疆參加社會主義建設辦公室,要求各地、市委也迅速建立專門領導機構。

考慮到動員60萬青壯年前往新疆參加社會主義建設是一項巨大的任務,為了取得經驗,江蘇省計劃在1959年5月前完成動員6萬名的任務,并將這一任務分配給了七個專區和南京市:蘇州專區8 000人,常州專區6 000人,揚州專區1萬人,南通專區1.2 萬人,鹽城專區6 000 人,淮陰專區8 000人,徐州專區8 000人,南京市2 000人。②參見《中共江蘇省委.中共江蘇省委關于動員青壯年前往新疆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的決定》(1959年2月7日),江蘇省檔案館,檔號:3086-1-長。

根據中央的要求,江蘇省決定動員的對象年齡在十七歲以上四十五歲以下,其中20%左右是生產經驗較豐富的壯年,男女人數大體相等。一般暫不帶家屬,等過二三年,生產生活穩定以后家屬再去。如家屬能參加勞動,符合動員對象條件的,可以同時動員前往,列入任務數字內計算,不作為家屬對待。除了大部分是農民外,還有一定數量的工人以及各行各業的人員。當時江蘇全省農村黨員約占農村人口的1.5%,共青團員約占農村青年的15%。在動員對象中,黨團員比例不能低于1.5%和15%的比例。

由于任務重、時間緊,江蘇省有支邊任務的各專區、市、縣連續舉行干部、群眾廣播大會,進行思想動員工作,接著召開黨、團員、積極分子及群眾大會,從黨內到黨外,從干部到群眾,廣泛深入地進行宣傳教育。宣傳的形式豐富多彩,有報紙、大字報、黑板報、廣播筒、標語等。江蘇省委宣傳部還制定了只作為口頭宣傳的提綱——“到邊疆去,加速邊疆的社會主義建設,把祖國建成幸福的樂園”,著力宣傳新疆的美麗富饒并對社會主義建設勞動力有迫切需要,強調任務無比光榮,青年應該把青春獻給祖國需要的地方等等。③參見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到邊疆去,加速邊疆的社會主義建設,把祖國建成幸福的樂園!》(1959年3月16日),江蘇省檔案館,檔號:3086-1-長。

通過各種生動活潑的宣傳,極大地鼓舞了廣大群眾支援新疆建設的熱情。一般地區報名人數都超過任務數40 倍,個別縣超過70 倍,有的甚至寫血書表決心,無錫縣一對夫妻打了39 次報告要求支邊。吳縣臧書公社青年表示:要用自己的雙手叫荒地變良田,叫戈壁吐出石油,叫礦山流出鐵水,建設一個美麗的新疆。④參見江蘇省動員青壯年參加新疆社會主義建設委員會辦公室《章維仁同志在省委第四次支邊工作會議上的報告》(1960年2月18日),江蘇省檔案館,檔號:3086-8-長。

1959 年11 月,新疆因嚴重缺乏小學教師而向中央請求支援,“最低要解決迫切需要的632名”。國務院經研究決定,由湖北和江蘇兩省在規定任務外,“各支援初中畢業生200人”,并指示今后再有人員進疆時,“希望包括一定數量的有中等學歷文化水平的適合做教師工作的人隨同前往,以解決新疆因移民而增加的漢族師資的困難”⑤參見《國務院關于支援初中畢業生去新疆擔任漢族小學教師的通知》(1959年11月14日),湖北省檔案館,檔號:SZ34-4-394。。江蘇省按照中央的要求于1960 年1 月完成了動員225名師資培訓對象的任務。⑥參見江蘇省動員青壯年參加新疆社會主義建設委員會《關于1960年支邊動員遷送工作情況和今后工作意見的報告》(1960年7月12日),江蘇省檔案館,檔號:3086-10-長。

為了解決進疆人員的后顧之憂,江蘇省委要求各地妥善處理支邊人員的房屋、家具、股金、資金工分、債務等經濟問題。

根據中央規定,前往新疆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的青壯年,除了每人發放棉衣一套,棉帽一頂,棉鞋一雙,棉被一條外,另外發放棉大衣一件,“每人共需平紋布60尺,中等棉絮11市斤,動身前一周內縫制好。被服費每人按35元標準執行,不得超過”①參見江蘇省動員青壯年參加新疆社會主義建設委員會《關于1959年動員青壯年前往新疆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的具體計劃(草案)》(1959年3月4日),江蘇省檔案館,檔號:3086-1-長。。

由于“新疆和甘肅的部分地區是我國唯一無紅鈴蟲的地區,為保障這一帶棉花不受紅鈴蟲的危害,中央農業部已劃定新疆和甘肅的部分地區為無紅鈴蟲的保護區”②參見湖北省人民委員會《希作好移民檢疫工作防止棉花紅鈴蟲傳入新疆》(1959 年3 月4 日),湖北省檔案館,檔號:SZ34-4-394。。因此,根據中央和新疆的要求,江蘇省“勸阻支邊人員不要攜帶任何種子進入新疆”,“必須帶的單衣、被單等物應在集中前,采取蒸、煮、浸、燙、暴曬等辦法進行處理;皮棉、棉絮、棉衣、帳子、木箱、木柜等必須用溴化甲烷進行熏蒸處理”,“未經檢疫處理的物品一律不得攜帶”③參見江蘇省農業廳《農業廳關于做好動員青壯年參加新疆社會主義建設檢疫工作的意見(初稿)》(1959年3月5日),江蘇省檔案館,檔號:3086-1-長。。

為了便于長途行軍,對支邊人員采取軍事化組織,6萬人組成一個支隊,2名地委委員級干部分任支隊長和支隊政委。各專區成立團,團下設營、連、排、班,每50-60人左右一個車廂為一個排。為了順利遷送支邊青壯年進疆,農墾部在鎮江、蚌埠、徐州、鄭州、陜縣、西安、寶雞、隴西、蘭州、打柴溝、武威、張掖、玉門、峽東等地設立熱食、開水供應站。

1959 年,江蘇省分兩批共計有61 106 名支邊青壯年進疆,隨遷家屬3 309 人。④數據來源:于維誠《新疆通志·民政志》,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15頁。其中黨員占6%,共青團員占20%;在進疆人員中,包含了各種技術的培訓人才845人;未婚男女基本做到大體相等,女的占40%。⑤參見江蘇省動員青壯年參加新疆社會主義建設委員會辦公室《章維仁同志在省委第四次支邊工作會議上的報告》(1960年2月18日),江蘇省檔案館,檔號:3086-8-長。

1960年,江蘇省共有青壯年60 239人(包括1月動員的225 名師資培訓對象)進疆,隨行家屬12 708 人。⑥數據來源:于維誠《新疆通志·民政志》,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27頁。自4 月1 日開始遷送至5 月24 日全部勝利進疆。⑦參見江蘇省動員青壯年參加新疆社會主義建設委員會《關于1960年支邊動員遷送工作情況和今后工作意見的報告》(1960年7月12日),江蘇省檔案館,檔號:3086-10-長。

由于諸多原因,從1960年下半年起各有關省、區均已停止移民⑧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農墾部《農墾部黨組關于動員青年參加邊疆建設工作情況和今后意見的報告》(1962 年10 月6日),載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史志編纂委員會、兵團黨委黨史研究室《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史料選輯》第12輯.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0頁。,對已經安置下來的支邊人員進行調整和鞏固。因此,中央計劃的五年移民墾荒工作實際上只進行了兩年就結束了。

1959年和1960年,江蘇省進疆的支邊青壯年共計12 1345人,家屬16 017人。⑨數據來源:于維誠《新疆通志·民政志》,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27頁。

三、新疆的安置和鞏固工作

為了迎接大量支邊青壯年入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做了較為充分的準備。1959年1月19日自治區黨委召開書記處會議,專門討論接收和安置支邊青壯年的問題,并于2月4日成立自治區勞動調配委員會,負責接收和安置支邊青壯年工作,自治區副主席辛蘭亭親自兼任主任委員。3月5日,向全疆下發了《關于切實作好關內各省支援新疆社會主義建設青壯年接待安置工作的聯合指示》。幾年來,新疆在安置、鞏固支邊青壯年及家屬的過程中主要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首先,成立各級機構,負責安置支邊青壯年。自治區黨委提出安置支邊青壯年的工作必須達到“安置一個,鞏固一個;勞力增加,生產躍進”的要求,對廣大干部和群眾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自治區和安置任務較大的州、專區和縣、市成立了專門機構,由主要領導同志分工負責安置支邊青壯年的工作。

其次,做好接運工作。新疆地域遼闊,各地之間相距甚遠,為了保證支邊青壯年進疆后沿途吃好、喝好、休息好,新疆各級地方政府,充分挖掘原有的食宿設備潛力,在5千多公里長的路線上,共設立了25個固定食宿站和11個茶水站。半年內調用620多輛汽車,采取了“五定”(即定隊、定人、定車、定班、定站)分地區的運輸方法,強調行車安全,選調好車和駕駛技術較好的駕駛員,實行安置單位和運輸部門掛鉤的計劃。在食宿站方面開展了“七滿意”和“十滿意”的服務競賽運動,使支邊青年感到進疆如進家,鼓舞了支邊青年的支邊熱情。①參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勞動調配委員會《1959年安置支邊青年的工作總結和對1960年的工作意見》(1960年3月22日),湖北省檔案館,檔號:SZ67-2-945。

最后,安置工作從生活細微處入手。江蘇青壯年剛進疆時,住房是最大的問題。在巴里坤縣,“有的事先蓋好了房子,有的騰出生產隊的公房,有的騰出老社員的私房”[3]給支邊青年??;分到塔額總場的青壯年則住在臨時維修的舊棚圈和磚窯;②參見羅新國、周宏偉《老軍墾回憶錄》,2012年,第154頁。分到烏魯木齊園林處二宮園藝場的青壯年直接住進了地窩子。③參見江蘇無錫1959年支邊青壯年進疆五十周年《紀念冊》編委會《江蘇省無錫縣支援新疆社會主義建設青壯年進疆五十周年紀念冊》(1959年8月—2009年8月),2009年,第94頁。為了解決青壯年的住房和生活困難,自治區政府于1960 年底發過300 萬元支邊人員生活臨時困難補助費;為幫助支邊青壯年安家,1961年又發過家屬安家補助費近300萬元;為修建支邊人員住房,自治區專門下撥35 000 立方木材;三年來,曾經三次解決支邊青壯年過冬過夏衣著困難共補助布票近百萬米,棉花15萬市斤,商業部門為支邊青壯年曾優先供應過日常生活用品和小生產工具。④參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勞動調配委員會《關于三年來安置青壯年工作的總結》(1962年3月15日),湖北省檔案館,檔號:SZ67-2-945。從1960 年到1961 年,自治區曾召開三次安置工作會議和一次支邊青壯年積極分子大會,專門檢查和研究了支邊青壯年安置工作中的問題,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

江蘇青壯年進疆后安置情況如表1:

表1 1959年—1960年進疆江蘇支邊青年及家屬分布情況表

“解放以來,新疆經濟建設的重點,一直圍繞 著天山北麓、蘭新鐵路沿線和天山南麓的焉耆—庫爾勒—阿克蘇地區;尤其是烏魯木齊—石河子—克拉瑪依地區,更是工農業建設中重點區中之重點?!盵4]由上表可以看出,江蘇青壯年主要安置在東疆和北疆地區,與新疆經濟發展的重點地區高度契合。

為了鼓勵江蘇青壯年在邊疆扎根、開花、結果,1959 年10 月,江蘇省組織了由副省長管文蔚任團長的慰問支援新疆社會主義建設青壯年代表團,前往新疆進行慰問工作。在近兩個月的時間內,慰問團共召開慰問大會222 次,慰問了95%以上的支邊青年①參見管文蔚《關于慰問支援新疆社會主義建設青壯年工作的報告》(1959年12月31日),江蘇省檔案館,檔號:3086-7-短。,鼓舞了他們建設新疆的熱情和決心。

對大部分支邊青壯年而言,家屬問題是影響他們能否扎根邊疆的重要因素。1961 年3 月下旬,農墾部移民局副局長徐力之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民政廳副廳長譚永華到江蘇省協商安排接遷家屬問題。②參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江蘇省關于協商1961年接遷支邊人員家屬工作的紀要》(1961年3月23日),江蘇省檔案館,檔號:3086-11-長。本著便于安置、遷送、群眾互助的精神,盡可能將家屬以遷出縣為單位編組,成批動員,集中運送。

從1961 年開始接遷家屬,到1965 年為止,江蘇省一共有30 472 名③數據來源:于維誠《新疆通志·民政志》,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27頁。家屬進疆。從1959 年到1965年,共有46 489名④數據來源:于維誠《新疆通志·民政志》,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27頁。家屬進疆。

四、江蘇青壯年支援新疆建設的貢獻

江蘇青壯年及家屬來到新疆后,立即投身到新疆的各項建設事業中去,并做出了突出貢獻。

援疆的江蘇青壯年主要是農村青年和一部分有生產經驗的壯年,因此他們在開荒造田、興修水利、增產糧棉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從全疆范圍來看,昌吉回族自治州是安置江蘇支邊青壯年人數最多的地州(除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外),共有25 756名;從江蘇、安徽、湖北三省來看,江蘇青壯年安置在昌吉回族自治州也是人數最多的。1959年,昌吉回族自治州提前20天到30天完成秋收任務,壓冬麥又提前一個多月完成,而且質量都比往年好。⑤參見管文蔚《關于慰問支援新疆社會主義建設青壯年工作的報告》(1959年12月31日),江蘇省檔案館,檔號:3086-7-短。這與三省青壯年特別是江蘇青壯年是密不可分的。從1959年到1960年,昌吉回族自治州共開荒造田117萬畝,修建大小水庫18個,大小水渠312 條,擴大灌溉面積130 萬畝,其中支邊青壯年開荒的面積就占40%,興修水利工程所占用的勞力占80%。還涌現出了大批的先進人物和模范事跡。如馳名全疆的農業標兵八姐妹突擊隊(徐陪才、蔣桂芳、居生英、申桂蘭、劉全英、袁燕蘭、皮之英——她們的平均年齡是十八歲,最大的一個才二十一歲,最小的三個才十五歲)、農業標兵錢青娣、夏志英,工業標兵常云山等,都是江蘇的支邊青年。⑥參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接遷支邊青壯年家屬工作組劉廳長在江蘇遷送支邊家屬會議上的發言》(1961年8月23日),江蘇省檔案館,檔號:3086-12-長。正如當時的自治區副主席辛蘭亭所評價的那樣:“支邊青壯年,不僅帶來了勞動力,而且也帶來了生產經驗和生產技術,帶來了科學文化知識,壯大了農村知識分子隊伍和技術力量,帶來了辦社經驗,擴大了黨團組織,增強了基層的領導力量?!雹邊⒁姟缎撂m亭在自治區支邊青壯年安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1960年7月2日),載中共湖北省委黨史研究室、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黨委黨史研究室《湖北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援疆史料選輯》,武漢:湖北長江出版集團、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69頁。

1959年進疆的江蘇泰縣支邊青年褚朝山,在兵團農六師聯合加工廠(油氈廠)任制氈車間三班班長時,對廠里下達的各項任務,總是想方設法地超額完成。他利用節假日工作達168小時,從不計報酬,加班加點生產油氈2 782 卷,產值3.9 萬元。1977 年和1978 年連續兩年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授予先進生產者稱號。⑧參見李守謙《大漠豐碑》,烏魯木齊:新疆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286頁。

盡管在1960年進疆的江蘇青壯年中有225名教師,但新疆師資力量的缺口仍然很大。無錫青年范勇良、黃彩琴都是進疆后,被選送到烏魯木齊市師范學校培訓,畢業后加入到教師行列。黃彩琴一畢業就被分配到六道灣小學任教師,從教三十年才退休。①參見江蘇無錫1959年支邊青壯年進疆五十周年《紀念冊》編委會《江蘇省無錫縣支援新疆社會主義建設青壯年進疆五十周年紀念冊》(1959年8月—2009年8月),2009年,第111-115頁。

眾所周知,新疆是中國陸地邊界線最長、相鄰國家最多的省份,陸地邊界線長達5 600 多公里,占中國陸地邊界線的四分之一。1962 年“伊塔邊民外逃事件”發生之后,中蘇之間有邊無防的狀況急需改變。一些江蘇青年積極參軍,一些則成為邊境團場的軍墾戰士,守衛著祖國的西大門。1962 年8 月,進疆時(1959 年)只有15 歲的無錫青年曹國昌穿上了綠軍裝,成為新疆軍區邊防騎兵團的一名戰士,駐防在北部邊境阿勒泰地區,對外鎮守國門、巡視邊界;對內防止破壞分子襲擾,保障軍營安全。十五年的軍營生活成為他支邊生涯最難忘的經歷。②參見江蘇無錫1959年支邊青壯年進疆五十周年《紀念冊》編委會《江蘇省無錫縣支援新疆社會主義建設青壯年進疆五十周年紀念冊》(1959年8月—2009年8月),2009年,第221-227頁。

“伊塔事件”發生后,江蘇泰興女青年孫龍珍和丈夫隨著工二師十二團2 898 名軍墾官兵一起從吐魯番來到邊民外逃十分嚴重的塔城裕民縣執行“三代”任務。任務完成后,遵照中央的命令就地在巴爾魯克山邊境地帶組建邊境農場,開始了“種田就是站崗,放牧就是巡邏”的戍邊生活。1969年6月10日,為了營救戰友和羊群,身懷六甲的孫龍珍被蘇軍的子彈射中犧牲,年僅29 歲。按照孫龍珍親人的意愿,“孫龍珍烈士的遺體安葬在塔斯提河畔,與她生活和戰斗過的熱土朝夕相伴”③參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宣傳部《新中國屯墾戍邊100位感動兵團人物》,2011年,第108頁。。如今以烈士名字命名的孫龍珍民兵班成為“全國唯一一支屯墾戍邊的成建制的女民兵班”④參見羅新國、周宏偉《老軍墾回憶錄》,2012年,第41頁。。

喀喇昆侖國際公路(簡稱中巴公路)被譽為是當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跨國公路,不僅是中巴友誼的見證,也是中國通往南亞次大陸的重要陸上交通線。1968年,兵團組織援建中巴公路施工隊,在農二師二十九團一貫表現優秀的江蘇如皋青年夏祖鈞被編入喀喇昆侖公路筑路二大隊三中隊??錾降匦坞U惡,地質情況極為復雜。1969年3月22日,正在施工的夏祖鈞,突然遭遇山體塌方,遇難犧牲,被國務院追認為“烈士”。⑤參見李書卷、華士飛、王誠道《軍墾忠魂》,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70頁。

新疆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區,江蘇青壯年進疆后很快在與新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中,加深了了解,增進了感情。

1959年8月江蘇泰興一千多名青年來到新疆的邊陲小鎮——額敏,被分配在兵團農七師塔額總場。當年冬天,部分青壯年分別到托里南山伐木和葦湖割葦子,以便為第二年開春修建房屋做準備。1960年3月,伐木工作即將結束時,連下幾天的鵝毛大雪封閉了所有的通道,幾百名伐木工人陷入困境?!吧屏嫉拿褡逍值?,給饑餓中的兵團戰士送來了面馕,救助受傷的軍墾同志,用他們的實際行動,奏響了一曲兵地團結情同手足的贊歌?!雹迏⒁娏_新國、周宏偉《老軍墾回憶錄》,2012年,第157頁。

還有一些江蘇青壯年在工作生活中與當地少數民族青年產生感情而成為一家人。烏魯木齊郊區的紅專公社,以回族、維吾爾族人口占多數。1959 年8 月,一千多名江蘇無錫青年來到紅專公社,不久就有2名江蘇女青年與當地回族青年戀愛而喜結良緣。⑦參見江蘇無錫1959年支邊青壯年進疆五十周年《紀念冊》編委會《江蘇省無錫縣支援新疆社會主義建設青壯年進疆五十周年紀念冊》(1959年8月—2009年8月),2009年,第170頁。

綜上,江蘇青壯年進疆后,不僅推動了新疆社會經濟特別是農業的發展,而且在穩疆固邊、增進與其他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五、結 語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援疆工作一直是黨和國家治疆方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并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調整。20世紀50—60年代,16萬多江蘇青壯年及家屬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從江南水鄉奔赴荒涼的新疆,盡管以后有一部分青壯年因為生活困難、安排不當、身體不適等諸多因素,返回了原籍,但大部分青壯年踐行了當年的誓言,扎根新疆,為改變新疆的落后面貌奮斗了一生?!皳?962年11月的統計,三年來安置在新疆的支邊青壯年,有75%的人鞏固了下來?!盵5]這種扎根邊疆的援疆方式與目前的援疆工作呈現出不同的特點,他們“獻了青春獻終生,獻了終生獻子孫”的精神理應被歷史銘記。

猜你喜歡
青壯年動員江蘇省
江蘇省常州市第一中學
音樂迪斯尼
陜北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流失現象調查研究
思維總動員(二十五)
抽絲剝繭 層層遞進
太空探索(2016年3期)2016-07-12
青壯年移位型股骨頸骨折(Garden Ⅲ、Ⅳ)的手術治療
“缺少衣物難過冬,動員親朋送春風”等十二則
第六屆江蘇省戲劇節、第七屆江蘇省音樂舞蹈節隆重舉行
江蘇省婦女兒童活動中心選送作品選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