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芻議葛蘭西文化領導權思想及其價值意蘊

2020-11-09 02:52單嘯洋
黨史博采·理論版 2020年10期
關鍵詞:意識形態

[摘要]葛蘭西“文化領導權”的主體思想在中國面對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性、互聯網時代下各種思潮涌入等一些列挑戰中,對提高意識形態傳播效應、堅守意識形態陣地有著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其價值意蘊旨在,建立以傳統媒介、互聯網、自媒體等傳播載體及學校為主的“陣地”,充分利用黨員、教師、文藝工作者等“有機知識分子”,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立在“市民社會”的“自愿贊同”之上。

[關鍵詞]文化領導權;意識形態;自愿贊同;“有機知識分子”;陣地戰

[作者簡介]單嘯洋(1994-),男,漢族,貴州貴陽人,貴州師范大學歷史與政治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

[中圖分類號] G122,B17[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6-8031(2020)10-0045-04

葛蘭西“文化霸權”亦稱葛蘭西“文化領導權”,其“文化領導權”的具體理論與意識形態的關系,對東、西方的意識形態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其主要討論了取得“文化領導權”是意識形態領域的一場革命,掌握“文化領導權”是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斗爭基礎與革命實踐方法?!耙庾R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①“只有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都搞好,國家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強,全國各族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才能順利向前推進?!雹趪H形勢風云變幻,社會思潮紛紜激蕩,網絡虛擬輿情迭起。由此看來,積極借鑒葛蘭西“文化領導權”思想,對開展意識形態工作和維護國家長治久安,是具有現實意義與啟示價值的。

一、概述葛蘭西文化領導權

在探討葛蘭西“文化領導權”思想的過程中,需要從思想構成與社會構成兩個方面切入,才能更好地理解其思想本身的基礎構建,續而理解“文化領導權”思想與意識形態的關系。再結合葛蘭西所處的現實情況,辯證的去運用“文化領導權”思想中所提出的“有機知識分子”“陣地戰”。

(一)葛蘭西“文化領導權”思想的邏輯前提

1、思想邏輯前提。實踐哲學是“文化領導權”思想體系的構成基礎。在葛蘭西“文化領導權”思想的體系中,葛蘭西初步考察了語言對于人的觀念的建構基礎,并且語言是具有文化特性的?!罢Z言不只是與內容無涉的語法上的字”,③同時不僅只是思維意志上的一種單純性表達,也不僅是像符號一般的載體。語言是“既定的觀念和概念之總體”④的一種概括性表達。而這種觀念與概括的總體,體現出了一種世界觀與成體系的思想形式。葛蘭西認為“即使在任何一種智識活動的最細微表現里,在語言中,都包含有一種特定的世界觀?!雹蓠R克思也曾表達過“物質決定意識”這一基本原理。葛蘭西在此也明確指出,客觀上,正是由于不可阻擋的社會影響力,世界觀分為了兩種不同層次的結構。第一種是作為順從主義,是服從于“外部環境機械強加的世界觀”,⑥這是一種普通大眾的世界觀;第二種是具有自覺性與批判性的哲學家的世界觀。那種普遍人所帶有的順從主義的世界觀是常識的、非批判性的、零散的。而哲學家的世界觀是自覺的、批判的、系統的,可稱之為智識秩序。

同時,世界觀的選擇可分為思想與行動間的對照,從思想與行動這兩個角度出發?!耙环N在言詞中得到肯定”的智識(思想)世界觀;“一種在有效地行動之中得以呈現”⑦的行為世界觀。這兩種世界觀在對立與統一中轉換。并不是單純的非A即B問題。葛蘭西在這里解釋道:一個社會集團(或個人)作為一個有機體進行實踐活動的時候,產生了自己的世界觀,盡管可能是處于胚胎狀態,但仍能表現在行動之中。但是這一社會集團(或個人)在智識上卻服從或從屬于另一社會集團(或個人),這一社會集團(或個人)選擇了一種并非他們自己的,而是從另一社會集團(或個人)那里得來的世界觀,并在口頭上承認也相信自己能夠遵循的世界觀?!爸亲R世界觀的選擇固然重要,但是,真正起作用的還是哲學世界觀的傳播活動?!雹嗾軐W家的世界觀對普通人的世界觀具有一種統攝作用,但是普通人的世界觀并不會主動跟隨哲學家的世界觀,這需要實踐主體主觀選擇。這個選擇的過程就需要“有機知識分子”的參與,這里也就為“有機知識分子”的作用做了哲學鋪墊。

2、社會邏輯前提?!笆忻裆鐣笔恰拔幕I導權”思想體系的構成前提?!笆忻裆鐣笨煞譃楣诺洹笆忻裆鐣迸c現代“市民社會”。在古典“市民社會”這一概念中,“市民社會”“政治社會”與文明社會三者共同處于“‘市民社會的等級和政治意義上的等級是同一的,因為‘市民社會就是‘政治社會,因為‘市民社會的有機原則就是國家的原則”⑨這一定義之下,“市民社會”與“政治社會”是等同起來的,在歷史演變的過程中,經濟社會不斷發展,資產階級日益壯大,封建制度逐步解體,私有領域的擴大與獨立,使“市民社會”逐步與政治國家脫離。至19世紀后,黑格爾與馬克思都相續對“市民社會”進行了系統的闡述與定義——“由私人生活領域及其外部保障構成的整體”“是各個成員作為獨立的單個人的聯合”。⑩馬克思在吸取黑格爾哲學的合理內核之后繼續批判而發展的提出,“市民社會”是“私人利益的體系”,它是包括了除國家政治、公共事務之外的一切社會之和,是物質生活關系總和。

葛蘭西在接受馬克思的“市民社會”體系之后續而將“市民社會”從經濟基礎中剝離出來,將其視為上層建筑的一部分,將上層建筑分為兩個“階層”。一個可稱作“市民社會”另一個是“政治社會”。葛蘭西認為此二者皆屬于國家這一范疇。國家的統治,就是“政治社會”統治與“市民社會”統治之和。統治階級通過“政治社會”以司法、政府等管轄職能進行直接統治,通過“市民社會”進行經濟、文化等間接統治。這種間接統治稱之為“霸權”,即“領導權”。以當時的歐洲現狀分析,資產階級通過暴力機關,如:軍隊、警察、法院、政府等,進行政治統治;通過民間組織,如:學校、教會、甚至抽象的文學、藝術、風俗習慣等,進行社會“霸權”統治,即“文化領導權”的展示。

(二)葛蘭西“文化領導權”思想的主體構成

1、“有機知識分子”。葛蘭西認為“一切人都是知識分子”。他解釋道,每一個人在從事任何一種勞動的時候,都會使用到智力,智力的活動并不因社會分工的不同而隱藏。只要運用到了智力的勞動,那么勞動者就是知識分子。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一切人都是知識分子,但并不是一切人都在社會中執行知識分子的職能?!?正如,裁縫會炒菜,廚師會縫衣服一般,并不能說裁縫就是廚師,廚師就是裁縫。所以真正的知識分子,是集中在以“智力勞作”為主要方向,并成為上層建筑體系中的“公務員”。知識份子是“市民社會”與“政治社會”中間的橋梁,是溝通二者的“活細胞”,承擔著建構一個社會的“意識形態”工作。他們在歷史的形成過程中成為統治集團的代理人,行使著“社會霸權”和“政治統治”這兩項職能。

具體表現在:(1)對于主要統治集團強加于社會生活的總方向,人民大眾所給予的“自發的”首肯;(2)“合法地”對那些既不積極也不消極“首肯”的集團加以強制的國家強權機構。?

簡單說來便是,知識分子將自己建構出的意識形態滲透到整個社會的世界觀之中去,既是創建者也是傳播者。如此以來,知識分子也就成為了“文化領導權”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了“文化領導權”的組織者與傳播者。

葛蘭西在考察“知識分子”這一概念時,就知識分子的屬性進行了分類,因為知識分子階層是不可能獨立于世的,其必定代表一個階級或一個歷史集團。進步與落后,這一實時獨立的兩個概念,一直存在于社會發展的過程之中。從屬于進步階級或進步歷史集團的知識分子,他們即可稱之為“有機知識分子”;反之即為“傳統知識分子”。故“有機知識分子”是積極進取的,他們為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服務,代表先進的文化與生產力。意味著,“有機知識分子”是代表進步階級的“堅持不懈的勸說者”。

2、“陣地戰”。葛蘭西“文化領導權”理論中,有一重要斗爭策略“陣地戰”,這一思想的提出,是基于當時意大利無產階級革命的失敗與俄國無產階級革命的成功,二者對比研究的過程中所提出的,其主要目的是為了讓無產階級掌握“文化領導權”從而逐步從資本主義政府手中奪取政權?!坝袡C知識分子”是“文化領導權”的具體實施者,那“陣地戰”就是具體實施辦法。

首先,在葛蘭西看來,東西方的“市民社會”地位不同,決定了各階級的斗爭方式不同。在1917年“十月革命”之時,俄國雖經過了1861年的農奴制改革,但在具體國家形態上仍然是一個封建制度國家,沒有發達的工業文明與商品經濟,“市民社會”并沒有獨立于“政治社會”所存在,也就是說它是與國家政權相互捆綁的。在“二月革命”之時,僅僅推翻的只是沙皇政權而已,封建屬性的社會形態依舊沒有改變,之后的“十月革命”之時依舊如此。國家即可代表一切,奪取了國家也就繼承了一切。俄國布爾什維克所進行的無產階級革命,在采取正面進攻、暴力革命奪取“政治社會”后,也就隨之接管了俄國的“市民社會”。這種“正面進攻、暴力革命、速戰速決”的方式,被葛蘭西稱之為“運動戰”。

其次,在西方社會中,因為資本主義的充分發展,“市民社會”早就獨立于“政治社會”而存在。前文中提到,“市民社會”是包括了除國家政治、公共事務之外的一切社會之和,是物質生活關系總和。思想文化、道德倫理、風俗習慣等皆為“市民社會”之范圍,其物質載體也可以在學校、廣播電視、教會、宗族及各色民間組織中找到?!笆忻裆鐣痹谡麄€國家與社會之中盤結成了一張碉堡工事網,并以資產階級為主導,其意識形態與主流價值觀深入到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之中。當資產階級有任何一點風吹草動,“市民社會”就猶如有機體一般被全部調動起來,捍衛原有的制度與意識形態。資產階級政權得到了“市民社會”的完全“自愿贊同”。俄國式的“運動戰”在西方社會,就算僅進行工人運動,也會受到“市民社會”的猛烈反撲,無產階級革命者將得不到任何一點有力的群眾支持。故,只能在西方社會中進行“陣地戰”,即對“市民社會”進行逐步占領,以掌握“文化領導權”的斗爭方式。

二、葛蘭西“文化領導權”思想對中國意識形態工作的啟示

葛蘭西“文化領導權”思想的目的是通過“人民群眾自愿贊同”這一內核,將某種先進的意識形態形成一種“統攝”施于“政治社會”與“市民社會”之中,從而形成一種更為合理的、穩固的國家治理模式。意識形態領域的矛盾從未消亡,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思想并駕齊驅,在世界的浪潮中激蕩。如何不斷建設與開展意識形態工作,或許可以在葛蘭西那里尋找借鑒。

(一)“有機知識分子”的根本作用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構建活動,是以人為主體的對象性活動,以人為主體進行“觀念”的建構,這里意識形態是客體。而建構意識形態的主體本身卻是人作為經驗存在的本身,所以,人是將自身作為對象來進行建構的?!爸袊厣鐣髁x意識形態”的建構與踐行,離不開“知識分子”的參與。

“文化領導權”,不僅意識形態沉浸于“市民社會”的社會生活之中,又凌駕于“政治社會”的統治之上。其在“政治社會”中綻放,又在“市民社會”中結果?!坝袡C知識分子”作為“活細胞”的存在,是將“文化領導權”貫穿于兩個社會結構之中。就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而言,“有機知識分子”將會把意識形態傳播到“市民社會”中去,讓其積極的影響力逐步根深蒂固,使人民群眾發自內心的贊同,認定其正確性,從而形成一種集體意志,熱愛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支持和擁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所以,在當下的社會情況之中,不斷壯大和鞏固“有機知識分子”,對開展意識形態工作有著不容小視的作用。

那么,壯大和鞏固“有機知識分子”與建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在邏輯與實踐上也就成為了正比例關系。葛蘭西明確從兩個方面分析了“有機知識分子”的壯大和鞏固問題。

第一:“學校是培養各級知識分子的工具?!眽汛蟆坝袡C知識分子”的主要工具便是學校教育。保障基礎教育,讓每一位公民都享有被教育權,實現全體民眾普遍的思想啟蒙。在各級學校中著重改善思政課堂與班會活動,運用文化是潛移默化的這一特性,將其思想用于教育與引導學生,讓他們逐步成為“有機知識分子”的儲備人才。

第二:“政黨是完整的、全面的知識分子的新的培養人?!?葛蘭西看到了政黨對于一國家之政治而言的重要性?,F代政黨的作用,并不僅僅停留于代表某一歷史集團參與到國家的治理之中,它更是掌握“文化領導權”的核心成分,在葛蘭西的視野里,一個先進的無產階級政黨,所培養出的知識分子也將是“有機知識分子”。故說:“一個政黨所有的成員都應該被視為知識分子?!?“有機知識分子”與政黨之間處“對立統一”之關系。政黨是“有機知識分子”的培養者,“有機知識分子”是政黨的補充者。在這里,葛蘭西是將文化——知識分子——共產黨,三者聯系起來,共同形成一個“有機體”,其主要客觀體現即是穿梭于“市民社會”與“政治社會”之中的共產黨黨員。

(二)“陣地戰”的關鍵作用

在當今新時代下,和平與發展作為世界的兩大主題,已不必再以斗爭作為目標。在此重談葛蘭西“陣地戰”,必須從斗爭的角度轉換為防守。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制度的確立使利益主體呈現多元化;經濟全球化的必然趨勢,也使得文化多元化、經濟多元化。為了不違背為人民謀福祉的初心,必須更深一步的改革與開放。而如此一來,具有先進科技與經濟實力的外來思想與意識形態的混入,勢必使在科技與經濟上處于弱勢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受到侵犯。所以“陣地戰”策略的存在,對弘揚與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構建和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有著保駕護航的重要作用。

建國以來“‘市民社會已經演變為更加復雜的結構,可以抵制直接經濟因素‘入侵的災難性后果?!忻裆鐣纳蠈咏ㄖ拖瘳F代戰爭的塹壕配系。在戰爭中,猛烈的炮火有時看似可以破壞敵人的全部防御體系,其實不過損壞了他們的外部掩蔽工事;而到進軍和出擊的時刻,才發覺自己面臨仍然有效的防御工事?!?葛蘭西這里提到的“防御工事”已有敵人轉為了我們自己。在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多年后的今天,中國的“市民社會”結構更加完善、形式更加發達。如今要做的便是構建好屬于自己的“市民社會”的“塹壕配系”,建構一道保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四項基本原則的“防御工事”。

(三)“自愿贊同”的核心作用

葛蘭西雖然認為“政治社會”與“市民社會”在概念上共同組成國家,“市民社會”是國家進行“霸權”統治的一個載體與途徑,但他并沒有否定“市民社會”在形式上是實存的。它包括了除國家政治、公共事務之外的一切社會之和的,非政治性社會。所以,在歐洲完善健康的“市民社會”結構下,文化作為一種意識形態具有穩定性,革命斗爭的重點自然也就落在“市民社會”之中。文化領導權的意義是雙向性的。一方面是,資產階級通過“市民社會”以合法化的文化領導權,在一系列意識形態中強有力的支撐著資本主義社會。另一方面,無產階級站穩“市民社會”以掌握文化領導權為目的,在意識形態上統戰一切進步社會集團,宣傳與教化一切非進步社會集團,按結果來看亦是此歷史集團對彼歷史集團的控制。即統治集團通過非暴力的形式,在意識形態上控制與支配其他集團。斗爭集團通過非暴力的形式,在意識形態上進攻統治集團。

總結歷史可以發現,資產階級對封建王權的革命具有反復性,特別是法國的資產階級革命。無產階級對資產階級的革命同樣具有反復性,至1846年起皆未成功。葛蘭西將重要原因總結為:資產階級的“市民社會”是一個非常成熟的體系,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建設,資產階級運用自身的教會、學校、報紙,甚至是政黨與行業工會等一系列文化機構,已經將自己一套完整的文化思想、道德倫理、價值取向等等意識形態植入到“市民社會”之中。人民群眾接納并認同這一文化體系,形成心理上的“贊同”?!笆忻裆鐣钡摹百澩痹诟鳁l戰線上抵御異己思想,維護其資產階級的統治。資產階級通過這種方式將自身的利益與“市民社會”的利益相綁定?!耙粋€社會集團的霸權表現在以下兩個,即‘統治和‘智識與道德的領導權。一個社會集團統治著他往往會‘清除或者甚至以武力來制服的敵對集團,他領導著同類的和結盟的集團。一個社會集團能夠也必須在贏得政權之前開始行使‘領導權(這就是贏得政權的首要條件之一);當它行使政權的時候就最終成為了統治者,但它即使是牢牢地掌握了政權,也必須繼續以往的‘領導”。?葛蘭西指出,掌握政權也不是一勞永逸的,任何一個歷史集團,都需要牢牢地握住和行使“智識與道德”的“文化領導權”。

意識形態工作的核心便是在“市民社會”中建立統治階級的世界觀。在具體的政治實踐中,讓人民群眾從情感上發自內心的表示“贊同”,因為政治的“強制”與“控制”,是抵擋不住精神文化進攻的,這種“強制與控制”既不能維護其本身的意識形態領導權,也不能清除新的意識形態所發揮的影響。革命或統治的實踐主體是人民群眾,而人民群眾會無時不刻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指導實踐。這種主觀能動性在意識形態之中漂浮,“漸漸地失去人之本性的豐富性與超越性維度”。意識形態就像磁鐵一般,磁力強的一方,將吸住更多“游離”的主體。

三、葛蘭西“文化領導權”對中國意識形態工作的實踐意義

在開展意識形態工作的過程中,為了充分發揮“有機知識分子”與“陣地戰”的作用,高舉黨的旗幟,堅持黨的領導,擁護黨的政策,將成為必要結果?!爸袊厣鐣髁x意識形態”應從“市民社會”與“政治社會”兩個維度來思考如何構建、如何踐行,并結合“文化領導權”的具體斗爭方式,將靜態的斗爭理論放入到動態的社會發展中去討論。牢牢抓住“市民社會”這一落腳點,充分運用人民作為主體的這一主觀能動性,在文化具有“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這一特性中,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在日常中發揮作用。

首先,從“市民社會”維度出發。第一,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理念和具體內容被明確指出。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了中國在文化建設上的新部署與新要求?!敖ㄔO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其中的靈魂工程?!眻允貙W校、廣播電視電影等傳統思政教育陣地,充分運用互聯網、自媒體等新媒體技術,以學校教育為主體,宣傳和引導學生,高唱主旋律,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養他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體意識。第二,開展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娛活動,“政府搭臺,文化唱戲”,在滿足人民群眾精神獲得感的同時,將核心價值融入于生活之中。第三,宣傳黨的光輝形象,使廣大群眾自愿自覺地感恩黨,聽黨話,跟黨走。

其次,從“政治社會”維度出發。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充分發揮黨在各條戰線上的領導力。充分發揮黨員先鋒表率作用,引領和教導群眾,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立在“市民社會”的普遍“自愿贊同”之上。

“堅持黨的領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和話語權,構筑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精神長城”。?這座精神長城即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的防守陣地。習近平也明確指出,中華文化的繁榮興盛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成正比例的。一個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個國家要想成為國富民強之國,就必須在經濟發達、軍事強大的情況下同時有著獨立的富有生命力的文化根基,讓民族與國家的軟實力同樣強大。文化是社會的基本結構,文化領導權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構建中國意識形態話語權,堅守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陣地,大力弘揚與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人民群眾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增強其民族感,歸屬感。面對新生事物與外來事物,當堅持“四個自信”,在兼容并蓄、求同存異中占據意識主導權。

[注釋]

①②習近平.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DB/OL].新華網,2018-08-20.

③④安托尼奧·葛蘭西.曹雷雨等譯.獄中札記[M].重慶出版社,2016:231.

⑤⑥安托尼奧·葛蘭西.曹雷雨等譯.獄中札記[M].重慶出版社,2016:232.

⑦安托尼奧·葛蘭西.曹雷雨等譯.獄中札記[M].重慶出版社,2016:235.

⑧何萍.國家治理與葛蘭西的文化/權力模式[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4):33-36.

⑨馬克思.黑格爾法哲學批判.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12:334.

⑩何增柯.市民社會概念的歷史演變[J].中國社會科學,1994(5):67-81.

?安托尼奧·葛蘭西.曹雷雨等譯.獄中札記[M].重慶出版社,2016:4.

?安托尼奧·葛蘭西.曹雷雨等譯.獄中札記[M].重慶出版社,2016:7.

?安托尼奧·葛蘭西.曹雷雨等譯.獄中札記[M].重慶出版社,2016:10.

?安托尼奧·葛蘭西.曹雷雨等譯.獄中札記[M].重慶出版社,2016:11.

?安托尼奧·葛蘭西.曹雷雨等譯.獄中札記[M].重慶出版社,2016:110.

?安托尼奧·葛蘭西.曹雷雨等譯.獄中札記[M].重慶出版社,2016:38.

?沈壯海.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心聚力[DB/OL].中國經濟網,2017-12-14.

?周銀珍.政治哲學的契合:論葛蘭西文化領導權理論及當代價值[J].學術論壇,2017(5).

猜你喜歡
意識形態
從意識形態角度對《麥田里的守望者》兩譯本的研究
廣告語的批評性話語分析
新媒體時代高校意識形態教育創新路徑研究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對紅色文化的價值訴求
伊格爾頓意識形態理論存在合理性解析
文化軟實力發展與我國意識形態安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