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療對乳腺癌患者血脂、血糖、尿酸的影響及因素分析

2020-11-12 02:04卜寒莉高修銀陸召軍孫燕茹
醫學研究雜志 2020年10期
關鍵詞:尿酸血脂乳腺癌

卜寒莉 劉 釗 高修銀 陸召軍 孫燕茹 謝 翼

乳腺癌是我國女性最常見的腫瘤,我國乳腺癌發生率較以前明顯升高[1,2]。隨著醫學診療技術的提高,多數患者的生存期延長,以一種慢性病的狀態長期生存。乳腺癌伴隨疾病問題成為影響患者預后的新挑戰。很多乳腺癌患者術后會接受化療,化療在殺死、抑制癌細胞的同時,也會引起機體血脂、血糖等代謝指標的變化。本研究收集乳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探究化療對血脂、血糖、尿酸的影響,為乳腺癌患者的綜合管理提供依據。

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甲乳外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者;術后病理結果證實為原發浸潤性乳腺癌者;病理資料完整;行6~8周期規范化化療。排除標準:男性;初診為Ⅳ期或對側新發或轉移復發乳腺癌;有糖尿病、甲狀腺疾病、降脂藥物應用者,合并其他部位惡性腫瘤,嚴重心臟、肝臟、腎功能衰竭者;既往行放化療及內分泌治療;妊娠或哺乳期女性;伴發精神疾病或無法配合者;臨床資料不完整或無法配合者。根據上述標準,共有385例患者納入。本研究獲得患者或近親屬知情同意。

2.分組:根據乳腺癌患者化療前月經狀態分為絕經組及未絕經組;根據年齡分為≤45歲組及>45歲組;根據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分為≤28kg/m2組及>28kg/m2組;根據《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范(2019年版)》[3]腫瘤分期分為Ⅰ期、Ⅱ期、Ⅲ期;分子分型分為luminal型(包括luminalA型、luminalB型)及非luminal型(包括her2過表達型、三陰性型);根據化療方案藥物分為蒽環類藥物為主及蒽環類聯合紫杉醇類藥物為主,以21天為1個化療周期。

3.數據采集及檢測:收集患者性別、年齡、絕經情況、BMI、現病史、糖尿病病史、病理分期、免疫組化等數據。收集乳腺癌患者術前空腹血脂、血糖、尿酸等作為化療前患者的數據,收集乳腺癌患者末次化療后1個月的檢驗結果作為化療后患者的數據,血脂、血糖、尿酸檢測采用筆者醫院檢驗科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颊叩哪[瘤分期、免疫組化等病理檢測均在筆者醫院病理科實驗室進行。

結 果

1.乳腺癌患者接受化療后血脂、血糖、尿酸水平變化:乳腺癌患者接受化療后TC、TG、LDL-C、FBG、UA水平較前升高,HDL-C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乳腺癌患者化療前后血脂、血糖和尿酸水平變化

2.影響乳腺癌患者化療后血脂、血糖、尿酸變化的單因素分析:是否絕經是患者化療后TC水平升高的影響因素;是否絕經、BMI是患者化療后LDL-C水平升高的影響因素;UA的升高與患者年齡、是否絕經、BMI有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腫瘤分期、分子分型、化療方案與各代謝指標變化無關(P>0.05),詳見表2。

表2 影響乳腺癌患者化療前后血脂、血糖、尿酸變化的單因素分析[n(%)]

3.Logistic回歸分析影響乳腺癌患者血脂、血糖、尿酸水平變化的獨立危險因素:將單因素分析顯示可能影響乳腺癌患者血脂、血糖、尿酸變化的因素納入回歸模型,患者未絕經(OR=2.241,P=0.000)、BMI≤28kg/m2(OR=2.326,P=0.007)是影響化療后患者LDL-C水平升高的獨立危險因素。未絕經(OR=2.663,P=0.001)是影響化療后患者UA升高的獨立危險因素。年齡及BMI與患者化療后UA變化無相關獨立性(P>0.05),詳見表3、表4。

表3 影響乳腺癌患者化療后LDL-C升高的Logistic回歸分析

討 論

隨著診療技術的發展,我國乳腺癌患者生存時間顯著延長,因治療引起的不良反應或由于激素水平等因素變化導致的伴隨疾病成為影響患者生存質量乃至死亡的新挑戰。一項來自美國流行病學與最終結果數據庫的754270例乳腺癌女性隨訪調查研究顯示,雖然乳腺癌仍為乳腺癌確診后最常見的死亡原因,但心臟病和腦血管病也造成了相當數量的死亡,僅次于乳腺癌[4]。本研究分析化療對常見代謝指標的影響,為乳腺癌患者伴隨疾病診治提供依據。

表4 影響乳腺癌患者化療后UA升高的Logistic回歸分析

化療是浸潤性乳腺癌基本的治療方式,本研究發現,乳腺癌患者化療后的TC、TG、LDLC、FBG、UA水平均明顯升高,HDL-C明顯降低。Li等[5]對394例乳腺癌輔助化療前后血脂水平進行分析,發現化療后TC、TG、LDL-C、載脂蛋白B水平均明顯高于化療前,而HDL-C水平則相反,Dieli-Con wright、Aripino等也獲得了相似的結果[6,7]。Lu等[8]通過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發現,乳腺癌患者化療時糖尿病前期比例明顯高于初診時。分析引起上述代謝指標改變的原因可能為蒽環類化療藥物可以通過下調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從而激活受體γ和肝X受體α轉錄因子,它能降低ATP結合轉運子A1導致血脂水平降低,而紫杉醇類藥物可以降低LDL-C受體蛋白水平使LDL-C 水平升高[9]。紫衫醇類藥物可能對乳腺癌患者膽固醇代謝途徑產生調節障礙,且單次短劑量紫杉醇輸注即可以引起脂質代謝的顯著改變[10]。輔助化療在殺死大量癌細胞和損傷部分正常組織細胞的同時,全身氧化應激及細胞代謝分解也會引起機體血脂、血糖、尿酸的變化。治療過程中,會預使用糖皮質激素對不良反應進行處理,可引起代謝指標的波動。還有研究認為將血脂、血糖、尿酸的改變歸因于乳腺癌診治時飲食、運動等生活方式的改變。

本研究進一步進行單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發現,患者未絕經狀態是影響輔助化療后LDL-C、UA水平升高的獨立危險因素,未絕經患者的TC水平升高程度明顯高于絕經患者,輔助化療對LDL-C、TC及UA水平升高的影響在未絕經女性中表現的更明顯。Kim等[11]研究發現,同絕經前和絕經后患者比較,圍絕經期女性血脂水平變化更大。于子琪等[12]通過對141例乳腺癌患者的研究則發現,絕經前患者化療后TG、TC、LDL-C水平明顯升高,HDL-C水平明顯降低,FBG變化則不明顯,而絕經后患者TG、FBG均明顯升高,其他血脂指標變化不明顯。張雯娟等[13]對接受新輔助化療乳腺癌患者研究發現,未絕經狀態還是HDL-C變化的獨立危險因素。這或許與不同研究納入的研究對象的年齡、性別分布不同?;熞鸬拇x指標的變化與絕經情況有關,Gordon等[14]將其歸因于化療引起的卵巢功能障礙?;熆烧T發一過性或永久性閉經,雌激素、孕激素等水平的改變引起了患者包括血脂、血糖、尿酸等水平的變化[15,16]。本研究結果還發現,BMI≤28kg/m2是影響輔助化療后LDL-C水平升高的獨立危險因素。

蒽環類和紫杉醇類藥物均能導致乳腺癌患者代謝指標的異常,那不同化療方案對乳腺癌患者血脂、血糖、尿酸的影響是否存在差異?此類研究報道較少。本研究根據化療方案的不同將患者分為蒽環類為主組和蒽環類聯合紫杉醇類為主組,發現這兩組患者化療后血脂、血糖、尿酸的變化未見明顯差異。張雯娟等[13]研究發現,蒽環類聯合紫杉醇類化療方案(OR=3.508,P=0.001)是影響TG水平升高的獨立危險因素。今后需開展更大樣本量的研究,從而探索關于不同化療方案對乳腺癌代謝指標的影響及可能機制。

綜上所述,輔助化療可引起浸潤性乳腺癌患者血脂、血糖和尿酸等代謝指標的改變,需密切關注化療患者代謝指標改變,定期檢測并及時干預,以進一步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改善預后。

猜你喜歡
尿酸血脂乳腺癌
絕經了,是否就離乳腺癌越來越遠呢?
喝茶能降尿酸嗎?
西北美食漿水或可降尿酸
血脂常見問題解讀
芒果苷元對尿酸性腎病大鼠尿酸排泄指標的影響
乳腺癌是吃出來的嗎
你了解“血脂”嗎
胸大更容易得乳腺癌嗎
別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
3,5,2’,4’-四羥基查爾酮對小鼠尿酸及尿酸合成相關酶基因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