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促進認知發展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策略初探

2020-11-12 05:00劉先鋒
速讀·中旬 2020年8期
關鍵詞:認知發展高中物理課堂教學

劉先鋒

摘要:物理認知是指學生在學習物理過程中形成的物理思維方式和能力。促進認知發展的物理課堂教學符合物理學科的發展特性,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本文從認知發展的角度對高中物理課堂教學展開探究,為提升學生的物理認知水平給予實踐參考。

關鍵詞:高中物理;認知發展;課堂教學

認知發展是指個體在適應環境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對問題情景的思維方式和能力,隨著年齡和經驗逐漸增長。在物理學習過程中,學生的物理思維需要遵從由內容感知到理解應用的認知發展途徑,從提升認知發展的角度開展符合學生心理發展的物理教學,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物理學習思維,進一步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度和掌握度。

一、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教師是每個學生學習上的重要指路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扮演好每個學生心理學習的重要指引者,還需要充當學生的好朋友的重要角色,關心每個學生的心理學習發展情況、生活狀態和培養學生的獨立性格良好品質,做到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高中在身體生理和心理上不斷趨于完善和成熟,教師一定要密切關注高中學生的心理變化,及時發現高中學生錯誤的教育思想和學習行為,以這種方式來提升高中課堂教學效率,同時不斷優化課堂教學方法,讓高中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幫助學生樹立和提升學習物理的自信心和興趣。

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表現在探討時的師生互動和合作。實踐證明,開展恰到好處的師生合作互動,可以更好地促成教學目標。比如,在探索合力和分力之間的關系時,進行情境的構建,可以引發學生進行探索,并提出運用“等效代替”的方法來探究合力與分力間的聯系,為下一步進行探究活動做好鋪墊。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方案的設計,通過開展實驗進行更深入地探究。為保證學生主體的探究地位,教師可為學生提供一些與之相關的實驗設備,鼓勵進行實驗操作,獲得實驗數據,引導學生做出力的圖示,同時激勵學生根據實驗結果進行大膽猜測,學會質疑批判和實驗驗證。在師生的共同參與合作互相探究下,有效提升了學生探究活動的質量,提高了課堂教學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二、側重情境的創建

作為物理學的基本組成部分,概念具有抽象性,概念教學是高中物理教學的重要教學環節之一。從具體的物理事實出發,概念是經抽象后的高度概括總結。高中生在理解新概念的時候,需要對實際情境進行感知,然后對概念進行分析,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概念。在高中物理教學活動中,容易出現教師因擔心創設情境過于耽誤時間而省去情境的創建,以教師的教授取代學生自主的思考發現,從而導致了物理概念的空降。這樣的教學只能讓學生機械地記憶概念,不利于學生對概念的深層次理解,做到知其所以然。在教學上通過創建情境引出物理概念,就是讓學生對物理概念在情境中形成理解,而后再深入到概念中進行研究。

比如,對于“反沖運動”的教學,若教師直接給出定義,學生很難對反沖運動形成深刻的理解,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進行吹氣球的游戲,然后松開氣球,觀察現象,當學生有了真實地體驗后,通過演示毛細管快速反沖和空氣容器快速旋轉兩個實驗,在此基礎上提出:“氣球和細管為什么會后退?細管為什么會旋轉?”學生依據實驗現象來思考其原因,利用動力學和動量守恒定律知識展開分析討論,能夠進一步認識反沖運動。

三、重視建模和模型應用

物理和日常生產生活緊密聯系,物理問題需要物理原理分析解決,將兩者聯系起來需要創建橋梁,如何創建橋梁呢?筆者以為建立物理模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物理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幫助學生建構物理模型,厘清物理模型的性質和特點,培養運用物理模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例如在分析衛星圍繞地球運動的問題中,需要構建勻速圓周運動模型,運用圓周運動的特點分析衛星的線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等物理參量,可以得到衛星的軌道越高,線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越小,周期越大的結論。在不同的問題情境中,通過利用人造地球衛星模型解決實際問題,加深對模型的理解。通過設置形同質異的問題,如衛星處于拉格朗日點與月球一同圍繞地球轉動,通過該情境分析運動的特點,深化對物理模型的進一步認識,熟知其特點和適用條件。在各種形同質同和形同質異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辨認,促成準確的物理認知。

四、滲透科學的學習方法

物理學是自然科學領域的一門基礎學科,研究自然界物質的基本結構、相互作用和運動規律。物理學基于觀察與實驗,建構物理模型,應用數學等工具,通過科學推理和論證,形成系統的研究方法和理論體系。根據學科特點所形成的學習方法對物理學習至關重要,優良的學習方法可以在物理學科學習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過程中,突出物理概念的建構、物理規律的理解和運用、物理方法的滲透,重視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應用數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和實驗探究能力,通過設計個體式或小組合作式學習活動以問題解決為載體,幫助學生培養科學的學習方法.促進科學的思維習慣的養成。

五、結語

在教學實踐中,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構建和諧的師生人際關系,通過創設真實的物理情境,設計課堂學習活動,突出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利于加強學生從物理問題中出發提取物理模型的意識,有利于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提升物理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王巖巖,基于學生認知發展的高中物理深層次教學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11):160.

[2]馬春花,促進認知發展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策略初探[J].物理教學探討,2018,36(07):56-57+59.

猜你喜歡
認知發展高中物理課堂教學
“初高中物理銜接知識”融入中考試題的評析與啟示
簡約化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實踐探索
自然拼讀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有效融入
高中物理傳送帶模型簡析
數學開放題在初中課堂教學的探索
高中物理實驗
眾人拾柴火焰高
例談量綱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お
跨越式跳高課堂教學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