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旱新品種張雜谷19號選育研究

2020-11-13 03:41張曉磊史高雷王曉明
陜西農業科學 2020年8期
關鍵詞:抗旱性區域試驗抗旱

張曉磊,史高雷,趙 芳,魏 瑋,王曉明*

(1.張家口市農業科學院,河北 張家口 075000;2.國家谷子改良中心張家口雜交谷子分中心,河北 張家口 075000)

1 親本來源及選育過程

1.1 不育系選育

張雜谷19號母本A2是由張家口市農科院自主培育的光溫敏不育系,該不育系性狀優良,不育度高,自交結實率低。育性隨光溫條件而變化, 不育系A2在光周期≧14 h,表現為高度不育,不育度可達95%~100%,自交結實率0%~5%;10 h光周期下,溫度與結實率有關(y=-141.88±5.83X)。A2的育性受一對隱性核基因控制(msms)。

不育系A2于2014年3月取得植物新品種權授權,品種權號CNA20806866,公告號CNA004395G。

1.2 恢復系選育

張雜谷19號父本DH2來源于張家口市農業科學院谷子研究所選育的“隴谷14×晉29×晉21×冀1核”雜交后代?!皶x谷21”和“晉谷29”是山西省經作所選育出的優質米谷子常規品種,“冀1核”具有抗除草劑(拿捕凈)的種質資源,“隴谷14”是甘肅省農業科學院選育出的適應性強、抗旱性強的常規品種。2008年用“隴谷14”與“晉29×晉21×冀1核”人工雜交后得到F1代,2008-2011年通過在張家口農科院試驗站和海南的系統選育,利用噴除草劑拿捕凈進行鑒定,F4代重點選擇米色,F5代進行抗旱鑒定,F6代作為農藝性狀穩定的恢復系與A2進行組合測配。

1.3 雜交種選育

2008年,利用“隴谷14”與“晉29×晉21×冀1核”人工雜交F1代,2008-2011年選育出高產、抗旱性強、抗除草劑(拿捕凈)的F6代恢復系DH2,與A2進行測配,得到雜交組合A2×DH2。2012-2014年進行優勢觀察試驗,2015-2016年參加國家谷子品種西北春谷區早熟組區域試驗,兩年內平均產量排名第一,定名為“張雜谷19號”。該品種為春播品種,生育期為125 d,苗色綠色,株高129.29 cm,穗長27.27 cm,棍棒穗型,單穗重34.99 g,單穗粒重26.14 g,出谷率75.40%,黃谷黃米,千粒重3.19 g,適宜在內蒙古、山西、吉林、黑龍江、遼寧、河北≧10℃積溫2 800℃以上地區種植。登記編號:GPD谷子(2018)130087。

2 產量表現

張雜谷19號于2014-2015年度和2015-2016年度連續兩年參加國家區域試驗,兩年平均產量居參試品種第一位。2015年度,國家區域試驗平均產量6 147 kg·hm-2,較對照大同29增產6.96%,8個試點6點增產,增產點率75.0%,增產幅度在4.80%~18.20%之間。2016年區域試驗平均產量6 642 kg·hm-2,較對照大同29號增產9.06%,居參試品種第2位,增產幅度為1.05%~30.19%。兩年16點次(除報廢試點)區域試驗12點增產,增產幅度在1.05%~30.19% 之間,4點減產,減產幅度在0.56%~9.43%之間,增產點率為75%。

3 抗旱性和分蘗自調性研究

2016-2017年連續兩年在甘肅敦煌自然降雨量極少、極度干旱地區對張雜谷19號進行抗旱性鑒定,通過穴播方式,設置穴播4.5萬穴·hm-2、9.0萬穴·hm-2、13.5萬穴·hm-2和傳統條播22.5萬株·hm-2、45.0萬株·hm-2共5個密度梯度,對照為大同29,只在播種前灌溉造墑,整個生育期無補充灌溉。試驗結果顯示在4.5萬穴·hm-2、9.0萬穴·hm-2、13.5萬穴·hm-2的低密度處理下,張雜谷19號的有效穗數均高于22.5萬株·hm-2,且與最高密度45.0萬株·hm-2的有效穗數差異不明顯,4.5萬穴·hm-2種植密度下產量平均比對照增產59.6%,最高產量達到3 883.35 kg·hm-2。這一結果充分說明在覆膜無補充灌溉處理下,通過穴播方式張雜谷19號的抗旱穩產優勢明顯;通過兩年試驗鑒定說明張雜谷19號具有極強的抗旱性和分蘗自調能力,在旱作和雨養條件下通過穴播的方式調節自身分蘗數,欠水年穩產,豐水年高產,這更適應覆膜配套穴播的機械化種植模式。

表1 2015-2016年參加國家區試品種產量結果匯總 (kg·hm-2)

表2 甘肅敦煌覆膜不灌溉處理下密度與有效穗數相關性

4 品種特征特性

4.1 植物學特性

幼苗綠色,生育期127 d,株高131.4 cm;棍棒穗型,穗碼松緊適中;穗長27.2 cm,單穗重48.0 g,穗粒重33.4 g,出谷率73.3%,千粒重3.2 g,黃谷黃米,熟相好,抗除草劑拿捕凈。

4.2 抗性評價

張雜谷19號抗病性強,抗谷瘟病為2級,紋枯病為1級,白發病、紅葉病發病率分別為0.03%、0.015%,蛀莖率0.24%。

4.3 適宜種植范圍

張雜谷19號適于河北、山西、陜西、甘肅、內蒙古等省(自治區)北部≧10℃積溫2 800℃以上,肥水條件好的地區春播種植。

4.4 田間管理技術要點

4月底至5月上中旬播種,施磷酸二銨225 kg·hm-2和農家肥37.5-45.0 t·hm-2做基肥??刹捎脳l播和穴播兩種播種方式,條播15.0萬~24.0萬株·hm-2。播種量為11.25 kg·hm-2;穴播9.0萬穴·hm-2,每穴下種約12粒;3~5葉期及時定苗,定苗時注意:該雜交種幼苗綠苗為真雜交苗,黃苗為假交種苗,在3葉期噴灑拿捕凈除草劑殺死單子葉雜草和黃苗(假雜交種苗);5~6葉期定苗,抽穗前要注意孕穗肥水,一般施尿素150~300 kg·hm-2。全生育期及時防止病蟲害,根據具體苗情,及時噴藥。成熟時要注意防鳥害。

5 結論與討論

目前,干旱缺水嚴重制約著我國農業發展,尤其在干旱半干旱地區,大力發展高效節水農業,通過篩選抗旱優勢明顯、產量性狀較好的谷子雜交新品種,結合鋪膜穴播稀植栽培技術,實現極度干旱地區水分高效利用。2015年9月10日,河北省科技廳組織專家對甘肅敦煌試驗基地種植的張雜谷19號進行了現場測產,實際測產為5 064 kg·hm-2。在近幾年的推廣示范中,張雜谷19號不僅表現出優質、穩產、適應機械化穴播稀植等特征,而且是張雜谷系列中抗旱性最強的品種。累計種植面積約3.6萬hm2。推廣應用抗旱節水雜交谷子及其配套抗旱節水技術,可以緩解旱作區農業缺水問題,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能為太行山區及燕山山區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發展循環經濟、構建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型等科技扶貧做貢獻。

猜你喜歡
抗旱性區域試驗抗旱
云南小麥品種(系)萌發期抗旱性評價
云南省稻品種審定標準(2022年修訂)*
2022年黃河防汛抗旱工作視頻會議召開
種子穿新“外衣”鎖水抗旱長得好
北方茶園抗旱節水栽培關鍵技術
果園抗旱“24字方針”
油菜素內酯對小麥幼苗抗旱性的誘導效應
胚芽鞘在小麥抗旱性鑒定中的作用研究
鷹嘴豆新品種區域適應性試驗評價
旱地小麥抗旱性鑒定指標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