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海經濟:從理論到實踐

2020-11-13 10:29許雪芳王旦
人民論壇·學術前沿 2020年18期
關鍵詞:海洋經濟對外開放

許雪芳 王旦

【摘要】向海經濟是一個全新的戰略性概念,是新時代背景下提出的一種經濟發展模式,對孕育新產業、引領新增長,深化對外開放格局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與高質量發展有著重大的戰略意義。相較于已有的“港口經濟”“海洋經濟”“藍色經濟”“海陸經濟一體化”等而言,向海經濟不僅是以海洋為載體,而且強調了以海洋為導向,在戰略層面上引領經濟活動要“向海上轉移”,更具有明顯的政策引導性和要素驅動性。

【關鍵詞】向海經濟? 海洋經濟? 對外開放

【中圖分類號】F207?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0.18.016

海洋是人類生存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資源與戰略空間,是世界沿海經濟體參與經濟全球化、融入全球經濟體系的重要途徑。世界銀行數據統計顯示,全球經濟總量中約60%來自各經濟體的港口海灣地帶及直接腹地,可持續發展的海洋經濟成為世界各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新動力,由此,世界沿海國家都十分注重發展以海洋為載體和紐帶的產業與經濟。我國是海陸兼備的海洋大國,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倡議、“海洋強國”等重大戰略的部署實施和持續推進,我國海洋經濟發展邁入新的歷史起點。2017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廣西時首次提出,要“打造好向海經濟”“寫好新世紀海上絲路新篇章”。向海經濟概念和思想悄然興盛,較之“海洋經濟”“海陸經濟一體化”等概念有著更為豐富深刻的內涵和戰略意義,亟待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深入探討。

向海經濟發展的必要性

中國海洋資源豐富,海洋經濟引擎作用明顯。據統計,2018年中國海洋經濟總量達83415億元,[1]占國內生產總值的9.3%,吸納涉海就業人員3684萬人,為國內貢獻了4.75%的就業。然而長期以來,我國對海洋資源采取粗放式、掠奪式的開發與利用,海洋經濟發展存在對經略海洋認識有待深入,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發展滯后,海洋產業發展方式粗放、缺乏科技創新支撐能力,海洋資源供給與環境保護壓力比較大,陸海統籌缺乏統一規劃與整體設計等問題。[2]21世紀以來,全球經濟增長勢頭趨緩,國際經濟政治形勢錯綜復雜,國內長期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進入“三期疊加”階段,在這一現實背景下,發展向海經濟極具必要性。

首先,向海經濟是突破經濟發展瓶頸、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新世紀以來,陸域資源開發利用趨緊,迫切需要尋找維持全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增長源泉。與此同時,伴隨著科學技術迅速發展和各國海洋戰略意識的增強,由海洋資源開放、利用與保護帶來的海洋產業發展潛力巨大。因此,發展海洋經濟成為全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策略和前沿領域,通過陸海資源統籌、聯動協調,優化海陸產業布局,完善現代產業體系,提高海洋經濟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衍生國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和增長極,推動國內經濟轉型升級與高質量發展。

其次,發展向海經濟有助于我國建設海洋強國,形成全面開放的新格局。隨著世界各國布局海洋經濟產業,全球形成了以海權與海洋資源爭奪為主的地緣政治新格局,我國也迫切需要不斷梳理海洋經濟發展思路。歷代中央領導集體從海洋維權到海洋開發視角,持續深化和豐富海洋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的重大戰略部署,強調建設海洋強國要著眼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全局,統籌國內與國際兩個大局,使海洋經濟成為我國經濟的新增長點,海洋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此外,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正處于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經濟動能的攻堅期,國家從戰略層面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海洋強國”戰略、對外開放戰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均旨在進一步擴大經濟開放程度,而向海經濟則成為這些政策實施的重要抓手。應大力發展向海經濟,推動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動的全面開放新格局,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

最后,向海經濟是維護國家安全、爭取國家海洋權益的客觀要求。發展向海經濟必然要求提高科學基礎與創新發展支撐能力,這就迫使國家不斷完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發展如海洋探測技術、衛星導航、海洋生物等新興產業、高科技產業等,直接影響國防管理的現代化,同樣也可以增強我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有助于我國在公??臻g利用、科學研究、國際資源開發等方面的海洋權益維護,促進國際深度合作。

發展向海經濟的對策建議

發展向海經濟是國家高質量發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抓手和途徑。當前發展向海經濟,應遵循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從以下方面予以推進。

一是增強海洋意識。美國、日本等國都非常注重海洋意識的培育。樹立正確的海洋強國意識,加強海洋觀念宣傳尤為重要。首先,加強全民海洋意識宣傳教育和文化建設,通過電視、報刊、網絡等傳統與新興新聞媒體平臺宣傳海洋文化、海洋知識與海洋工作,增強公眾建設海洋強國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其次,加強海洋文化建設,將綠色、開放、共享的現代海洋觀點根植于傳統民族文化,提升全民海洋科學文化素養。最后,依托形式多樣、內容新穎的活動來提高公眾海洋意識,開展以教材、課堂和校園為載體的海洋基礎知識教育,實施全民海洋科普的社會教育,依托涉海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海洋文化遺產普查和保護活動等提升全民海洋意識。

二是加強向海經濟戰略管理。向海經濟宏觀戰略管理有助于海洋經濟向高度、深度、廣度發展。首先,注重創新向海經濟管理體制機制,完善由國家引導、地區差異互補發展的綜合管治合作的體制機制,提升綜合管控能力和創新服務水平,統籌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產業發展與生態保護等,為向海經濟發展提供組織保障。其次,加強頂層設計,重視對向海經濟相關規劃與戰略決策的整體部署、制定和實施,加強對向海經濟發展的指導部署與綜合管理,改善政策環境,適時出臺相應法律制度為相關政策落地保駕護航。再次,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不斷探索涉海資源開發利用、生態保護、安全維穩等新途徑和新模式,統籌近岸、近海、深海、遠洋等的發展,加強對海洋人才培育、海洋科技發展等核心海洋工作的研究與部署,促使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最后,宏觀上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復合型的海洋合作體系,統籌規劃涉?;A設施,打造互聯互通網絡,推動地區間陸海合作“銜接共享”,維護海洋權益與國家安全,促進沿海地區開放開發。

三是強化產業興海。海洋新興產業、戰略性產業和高科技產業發展對壯大海洋經濟尤為重要。首先,加快海洋產業的轉型升級與結構調整。一方面,依托技術更新、產品創新、產業鏈衍生來優化升級以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為主的傳統海洋產業;另一方面,培育與壯大海洋高端裝備、海洋電子信息、海洋生物醫藥、海洋金融等戰略新興產業和新業態新模式,促進海洋產業鏈不斷向高附加值、高效益的高端產業延伸。此外,依托培育涉海龍頭企業和成長型新型企業來增強海洋產業發展活力。其次,注重海洋產業空間布局與管理。一方面,注重海洋與腹地的產業布局的互補與協同,借助國家和區域層面規劃手段進行產業布局;另一方面,優化相鄰沿海地帶的海洋產業空間布局,突出區域海洋產業發展的差異化定位與發展,避免產生產業雷同、惡性競爭局面,依托現有臨海沿海地區,因地制宜地發展現代海洋產業集群。最后,注重陸海統籌,推動陸域經濟與海域經濟要素流通、資源互補、產業互動發展,通過強陸促海、以海帶陸、陸海統籌、聯動發展來提升陸域經濟與海洋經濟的相互拉動作用。

四是促進科技強海。創新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源泉,提高海洋經濟的科技基礎與支撐能力尤為重要。首先,注重向??萍既瞬排嘤c引進,特別是注重培育現代服務業專業人才、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人才、外向型海洋經濟發展國際化人才等。各大高校增設海洋經濟發展相關專業,走系統化培育方向。重視具有創新能力的海洋人才團隊和人才階梯建設,提升海洋經濟發展人才支撐能力;加強涉海產業關鍵技術、重點領域等重大專項攻關,形成“政府(行業)—企業—高?!被?、產學研融合的科研攻關模式,強化交流與合作,創新海洋經濟發展新技術。其次,構建海洋科技展示平臺和海洋科技國際交流合作長效機制,大力推進海洋科技技術成果培育、成果轉化與產業化,培育海洋新興產業,促進向海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最后,強化涉?;A設施建設,包括涉??萍紙@區、涉海產業園區、涉?;ヂ摶ネɑA設施等,促進向海經濟高質量發展。

五是改善發展環境,強化金融支持。打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對向海經濟發展至關重要。搭建和整合海洋信息數據共享服務平臺、海洋科技創新知識服務平臺、海洋產業公共服務平臺、海洋運輸聯動平臺等,完善相關服務體系,為向海經濟提供平臺支撐。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創新海洋市場體系,充分發揮市場在海洋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調動微觀企業主體的活力。優化營商環境,完善相應政策法規體系,特別是夯實金融支持,構建由財政撥款、海洋信托基金、風險投資基金和海洋保險等多方組成的金融支持體系,實施財稅信貸優惠政策,鼓勵私營資本對海洋經濟的投入,成立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民營資本共同參股的股份公司,共同投資海洋經濟。

結語

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持續加快,導致陸域資源和空間開發利用有限,開發和利用海洋資源則成為當今世界各沿海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新引擎、新動力,由此,各國將產業重心轉向海域經濟體系,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發展海洋經濟。作為藍色經濟、海洋經濟、陸海統籌、陸海經濟一體化等關鍵概念的延續,向海經濟的提出更具有時代性、指向性、目的性。向海經濟是在“一帶一路”倡議、海洋強國戰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多重政策背景下提出的一種新的開放式經濟發展新模式,尚處于發展與完善的階段,在未來發展向海經濟將進一步有助于深化我國經濟對外開放格局、促推國內產業經濟轉型升級,進而實現國民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專項“陸海經濟一體化與我國南海權益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8VHQ013;同時系廣西“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師計劃”、廣西財經學院創新團隊項目的研究成果)

注釋

[1]中國海洋經濟統計數據主要包括遼寧、天津、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沿海地區,海洋產業主要包括:海洋漁業、海洋油氣業、海洋礦業、海洋化工業、海洋生物醫藥業、海洋電力業、海水利用業、海洋船舶工業、海洋工程建筑業、海洋運輸船舶業、濱海旅游業等主要海洋產業,以及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務業等,而海洋生產總值由海洋產業和海洋相關產業產值組成,其中,2018年海洋產業產值占海洋生產總值的63.5%。

[2]《尹中卿:目前發展海洋經濟面臨四個突出問題》,中國新聞網,2019年3月10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7611281841295292&wfr=spider&for=pc。

參考文獻

伍朝勝,2018,《打造好向海經濟 寫好海絲新篇章》,《北海日報》,7月20日。

趙炳新、肖雯雯、佟仁城等,2015,《產業網絡視角的藍色經濟內涵及其關聯結構效應研究——以山東省為例》,《中國軟科學》,第8期。

夏飛、張建中、鄭鐵橋等,2013,《中國南海海陸經濟一體化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楊鵬、陳智霖,2019,《向海經濟:新時代下的戰略選擇》,《廣西城鎮建設》,第3期。

馮敏,2017,《立體“大交通”,為向海經濟“鋪路”》,《北海日報》,9月2日。

蔣和生,2017,《科學用海 大力發展廣西向海經濟》,《廣西日報》,9月23日。

戴春晨,2017,《首提“向海經濟”:北部灣如何向海而生?》,《21世紀經濟報道》,4月21日。

戴桂林、王素,2018,《發展向海經濟不斷催生新業態新模式》,《中國社會科學報》,4月9日。

夏飛、陳修謙,2019,《向海經濟發展動力機制及其完善路徑》,《中國軟科學》,第11期。

韓增林、狄乾斌、周樂萍,2012,《陸海統籌的內涵與目標解析》,《海洋經濟》,第1期。

曹忠祥,2014,《對我國陸海統籌發展的戰略思考》,《宏觀經濟管理》,第12期。

洪小龍,2017,《落實總書記指示打造好向海經濟》,《廣西經濟》,第11期。

王波、倪國江、韓立民,2018,《向海經濟:內涵特征,關鍵點與演進過程》,《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6期。

責 編∕肖晗題

猜你喜歡
海洋經濟對外開放
“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綠色海洋經濟發展的對策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