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術潛在效益認知與農業廢棄物循環技術采納行為
——以桃枝廢棄物循環為例

2020-11-16 07:19崔乾慧高啟杰孫笑濃高程達徐莉莉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 2020年11期
關鍵詞:桃枝生態效益社會效益

崔乾慧 高啟杰* 孫笑濃 申 強 高程達 徐莉莉

(1.中國農業大學 人文與發展學院,北京 100193;2.北京農學院 文法與城鄉發展學院,北京 102206)

我國每年產生的作物秸稈近9億t,未利用的秸稈數量約2億t,亂堆亂放、隨意焚燒給城鄉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1-2]。再加上農戶不規范使用肥料使得土壤肥力下降,進一步激化了農業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為此,政府一方面出臺政策法規打擊肆意焚燒和隨意丟棄農業廢棄物的行為,一方面積極推廣農業廢棄物循環技術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提升農業發展質量。作為“經濟人”的農民出于對成本收益的考慮,未能認識到農業廢棄物循環帶來的長期效益,導致制度失靈,約束了農民對農業廢棄物循環技術的采納行為[3]。農戶是農業生產的主體,“理性小農”學派認為農戶對生產資源的配置是理性決策的結果,在權衡利弊之后農戶會選擇生產利益最大化的策略[4]。在進行決策時,農戶是否能夠認識到農業廢棄物循環技術帶來的效益,農戶對農業廢棄物循環技術的采納行為和忠誠度如何?研究以上問題,有利于完善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政策,提高農業廢棄物利用效率,解決資源短缺問題,進而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基于農業廢棄物循環技術采納行為,現有研究從農戶認知角度進行了大量探討,總體來看,可以分為3類:第一類是社會效益認知,如社會網絡[5]、社會規范[6-8]、社會資本稟賦[9-10]、公共信任[11-12]等,研究發現農戶在技術采納決策時并不完全是基于利己主義采取行動的,農戶的決策存在利他傾向并考慮他人和社會福利。第二類是經濟效益認知,程琳琳等[13]、張童朝等[9]、楊鈺蓉等[14]分別從預期收益、技術獲取成本、補貼政策角度出發,發現農戶進行農業生產時會考慮經濟效益,對利潤最大化的追求將影響農戶的選擇和積極性。第三類是生態效益認知,楊興杰等[15]、張淑嫻等[16]、李博偉等[17]、張復宏等[18]、黃曉慧等[19]從資源稟賦、氣候變化、環保意識、生態補償等方面進行研究,發現農戶的行為意向受農戶對行為內涵認識和實施行為的難易程度等因素影響,生態效益認知導致農戶為適應生態環境變化而采取不同決策,正確的生態效益認知和信息掌握情況可以促進農戶的技術采納行為。

農業技術采納行為影響因素的研究很多,但是仍存在拓展的空間。一方面,了解農業廢棄物利用技術采納帶來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不僅有利于提高農戶的素質,而且有利于提高農戶對技術的采納行為和滿意度[20]。但是現有研究從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進行概括性地分析,如選擇“提高生產經營收入”代表經濟效益,選擇“改善了生態環境”代表生態效益,從更加微觀角度對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進行的研究并不多。另一方面,諸多研究圍繞綠色技術采納行為、滿意度、忠誠度進行研究,針對滿意度與忠誠度間作用機制的研究較少,忠誠度表示農戶對某項技術長期的采納行為,有必要了解農戶的滿意度與再次采納意愿之間的作用機制。

在農業廢棄物循環技術推廣過程中,各級政府三令五申,并對焚燒農業廢棄物予以高額處罰,但是仍然存在肆意焚燒現象。根據筆者的實地調研經歷,北京市平谷區推行桃枝廢棄物循環技術時也存在類似現象。鑒于此,本研究從技術潛在效益認知維度,以北京市平谷區118份大桃種植戶的調研數據構建結構方程模型,深入研究大桃種植戶對桃枝廢棄物循環技術的采納行為與忠誠度,以期為落實農業廢棄物循環政策、提高農業廢棄物利用效果提供參考。

1 理論基礎和研究假設

1.1 理論基礎

認知行為理論是認知理論和行為理論的整合。認知學派認為人的行為主要受自動化思考機制影響而非本能,要想改變人的行為就要先改變認知。行為理論關注行為的轉變,卻忽視了心理的內在變化。在此基礎上,認知行為理論對認知理論和行為理論進行批評和發展,它認為認知和行為是相伴相生的,認知可以影響行為,行為也可以影響認知[16,21]。

認知行為理論從內在認知和外在行為方面分析研究對象,在社會工作及其研究中得到廣泛應用,近年來引入到農業相關研究中,如黃曉慧等[19]從生態認知角度研究了農戶對水土保持技術的采用行為,發現農戶對當地環境現狀認知程度越高,危機意識就越強,農戶更傾向于采納水土保持技術。張淑嫻等[16]從生態認知角度研究了農戶對生態耕種技術的采納行為,并且提出可以通過農戶的生態認知情況判斷農戶采取何種策略。

認知行為理論認為農戶行為意愿受其對行為內涵認識程度的影響,在分析農戶對新技術采納行為的影響時,認知行為理論能夠很好地解釋農戶認知與行為間的作用機制?,F有研究中證實了認知行為理論在技術采納行為研究中的合理性,本研究選擇認知行為理論作為理論基礎,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理論性。

1.2 研究假設

農戶是理性的小農,農戶在進行某項決策時,會選擇利益最大化的策略。桃枝廢棄物循環技術等綠色生產技術存在潛在效益,即生態、經濟與社會效益。但是,在技術推廣初期,農戶的環保意識不強、對技術認知不全面等因素抑制了農戶對新技術的采納行為[15]。所以,提高農戶對技術的認知程度,有利于促進農戶對技術的采納行為,對推廣桃枝廢棄物循環技術有積極作用[4]。

社會效益指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社會效益對農戶技術采納行為的影響一直存在[6]。本研究主要體現在信任機制、大桃文化、旅游產業和三產融合方面。首先,農戶對社會效益的認知來源于其內心產生的道德責任感,采用桃枝廢棄物循環技術完善了鄉村治理能力,加強了農民與村級組織之間的信任程度,進而轉化為內生動力潛在影響著農戶的采納行為[22]。其次,桃枝廢棄物循環等綠色生產技術存在潛在效益,該技術不僅提高了農產品種植品種、質量和品牌聲譽,而且帶動了當地特色旅游產業發展。最后,農業生產正外部性內部化使得經濟活動主體產生的社會收益轉變為私人收益,對提高農戶經濟收入有一定影響[23]?;谝陨戏治?,本研究提出假設:

H1: 社會效益認知對經濟效益認知有正向影響。

H2: 社會效益認知對桃枝廢棄物循環技術采納行為有正向影響。

經濟效益是對農業生產過程中成本和收益的改變程度,農戶在采納技術時會考慮其邊際收益和邊際成本[15]。本研究主要體現在采用技術對種植品質和產業結構的改善效果、采用技術對成本和收入的改變情況。一方面,采用桃枝廢棄物循環技術能夠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促進廢棄物就地消納和循環利用,改善土壤結構,提高農產品品質,進而為農戶創造更多的經營收益。另一方面,桃枝廢棄物循環技術將桃枝廢棄物與畜禽糞便堆肥、加工成與市場有機肥肥效相當的肥料補貼給農戶,節約了農戶的田間管理成本,從而促進了農戶的采納行為。所以,研究認為農戶對經濟效益的認知情況能夠影響農戶的采納行為。此外,桃枝廢棄物循環技術為農戶創造更多經濟價值后,農戶會尋找保持土壤肥力的有效途徑,思考進一步提高種植質量的方法,關注農產品種植的可持續發展?;谝陨戏治?,本研究提出假設:

H3: 經濟效益認知對生態效益認知有正向影響。

H4: 經濟效益認知對桃枝廢棄物循環技術采納行為有正向影響。

生態效益是指在農業生產中依據平衡規律,使自然界的生產系統對人類生產、生活條件和環境產生有益影響。社會發展要兼顧環境保護與經濟增長,不能為了謀求經濟效益,忽視環境對人類生存發展的積極作用。村級組織舉辦各種培訓會對桃枝廢棄物循環技術的生態效益進行宣傳,逐漸培養了農戶的環保意識。所以,根據生態效益的屬性,選擇廢棄物處理、保護水源、病蟲害防治、改善空氣質量、提高環保意識作為生態效益認知的測度變量。在農業面源污染嚴重、農藥殘留超標背景下,生態效益逐漸成為農戶技術采納行為的因素之一[15]。當農戶認識到桃枝廢棄物循環技術的好處時,更傾向于改變過去不規范的行為,主動采用該項技術[24]?;谝陨戏治?,本研究提出假設:

H5: 生態效益認知對桃枝廢棄物循環技術采納行為有正向影響。

忠誠度指農戶對某項技術再次采用的行為指向和心理歸屬,代表農戶對該技術表現出積極傾向的程度,也反映了農戶將這項技術推薦給他人的意愿和再次回顧的承諾[24]。忠誠度在本研究中體現在繼續參與廢棄物收集、繼續使用桃木有機肥、向他人推薦該項技術這3個方面。第一,農戶參與廢棄物收集需要耗費人力資本和運輸成本,喪失外出務工的機會,對原本均衡的狀態造成外部沖擊[4]。第二,使用桃木有機肥有利于提高種植產量,改善土壤質量,但是在技術推廣初期,農戶對它持有懷疑態度。第三,桃枝廢棄物循環技術對于生態和生活有積極作用,但是出于各種原因,農戶采用技術后不一定會繼續采納該項技術。所以,促進農戶采納可以加強農戶對該項技術的了解,進而影響農戶對該項技術的忠誠度?;谝陨戏治?,本研究提出假設:

H6:桃枝廢棄物循環技術采納行為對農戶的忠誠度有正向影響。

基于研究假設H1~H6,本研究提出假設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技術潛在效益認知與桃枝廢棄物循環技術采納行為研究的假設模型Fig.1 Hypothetical model of technology potential benefits cognition and peach branch waste recycling technology adoption behavior

2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2.1 數據來源與樣本特征

2.1.1數據來源

本研究所用數據來自2019年10月對北京市平谷區130戶農民的問卷調查。選擇北京市平谷區的原因為:第一,北京市平谷區素有“中國桃鄉”之稱,全區約有桃樹面積1.47萬hm2,是大桃種植的主要產區。每年平谷區的桃樹會產生枝條和落果落葉20萬t,其中12萬t用于做飯、取暖、焚燒,8萬t亂堆亂放,由此產生的PM2.5約486 t,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研究其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情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第二,為解決農業面源污染問題,平谷區提出“生態橋”治理工程,即通過“資金+肥料”的補貼方式鼓勵農戶自發收集廢棄桃枝,由企業將大桃廢棄物進行加工處理制成的桃木有機肥并發放給農戶,以降低農戶的種植成本,改善土壤質量,優化生態環境。因此,選取北京市平谷區的大桃種植戶分析農戶對農業廢棄物循環技術的效益認知程度和農戶采納行為的影響因素具有典型性和參考價值。

本研究選取平谷區13個鄉鎮進行分層比例抽樣,首先,按照各鄉鎮大桃種植戶數量在平谷區大桃種植戶總數量中所占的比例確定各鄉鎮抽取的種植戶數量;其次,對各鄉鎮的農戶進行隨機抽樣,確定調研樣本;最后,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訪談方式獲得樣本數據。本研究共發放130份問卷,回收問卷130份,剔除無效問卷后,得到有效問卷118份,有效率90.77%(表1)。

為深入了解農戶對大桃廢棄物循環利用的采納行為與忠誠度,本研究采取入戶訪談形式收集調研數據,由于平谷區各鄉鎮大桃種植戶較為分散,所以本研究樣本數量相對較少,但是樣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全面性。由表1可得馬坊鎮和劉家店鎮這兩個主要種植區的調研樣本最多,共占總樣本54.24%。其次是峪口鎮,調研樣本占總樣本10.17%。

表1 數據來源Table 1 Data sources

2.1.2樣本特征

性別方面,被調查樣本的男女比例分別為56.78%和43.22%。年齡情況方面,被調查者年齡主要集中在40~60歲,占總樣本70%左右。文化程度方面,具有初中學歷的占26.27%,具有高中(中專)學歷的占53.39%,具有大學及以上學歷的占16.95%。年收入情況方面,年收入不足10 000元的農戶占46.61%,年收入在10 001~30 000元的占31.36%,年收入50 001元以上的占10.17%。除了農業種植收入,被調查者會通過務工、工資、補貼等維持生計??梢?,樣本種植戶男女比例相當,呈現出年齡較高、收入較低特點。

2.2 桃枝廢棄物循環技術采納行為和忠誠度分析

2.2.1采納行為

桃枝廢棄物循環技術是一種保護環境、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技術,要使農戶接受該項技術需要一定時間。北京市平谷區推廣廢棄物循環技術是以“收集+補貼”方式進行的,所以本研究在潛變量“采納行為”中選擇“參與收集廢棄桃枝的程度”、“對該技術的了解程度”、“施用桃木有機肥的程度”作為潛變量,以更好地了解農民對該項技術的認知情況和采納行為。本研究采用李克特5分量表進行測算,1~5表示農戶對該項技術的認同程度或參加度,如:“參與程度”1~5表示還未參與、少部分參與、基本參與、全部參與、除了收集自己桃園的廢棄物還會自發收集路邊等地的廢棄物,分數越高表示農戶對該項指標越認同。統計結果如下:

表2 樣本特征Table 2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samples

表3 農戶采納行為分析Table 3 Farmers’ adoption behavior analysis

結果顯示:1)在被調查的118個種植戶中,31.36%的被調查者表示對桃枝廢棄物循環技術非常滿意,43.22%表示比較滿意,8.47%表示非常不滿意。研究發現,農戶采納桃枝廢棄物循環技術的主要原因有:采納該項技術補貼的桃木有機肥降低了生產成本、改善了生活質量和生產環境。不滿意的原因主要有:交易過程費時費力、交換模式較為死板、化肥施用程序較為復雜等。2)62.71%的被調查者會將家中的廢棄物全部收集起來兌換桃木有機肥,其中30.51%的被調查者除了會自發收集自家的廢棄物,還會主動收集鄉間道路等地的廢棄物。3)11.86%的種植戶表示對廢棄物循環的技術和相關知識非常不了解,8.47%的種植戶對該項技術較不了解,研究表明,這一現狀主要和該項技術的宣傳推廣工作有關。4)33.05%的種植戶施用桃木有機肥的程度非常高,36.44%的種植戶施用桃木有機肥的程度較高,但也有6.78%的種植戶施用桃木有機肥的程度略顯不足。

2.2.2采納忠誠度

提高桃枝廢棄物循環技術的采納效果,不僅要關注現階段農戶對技術的采納行為,還要關注未來農戶是否會繼續采納該項技術,即農戶對技術的忠誠度。本研究選擇“繼續參與廢棄物回收”、“繼續施用桃木有機肥”、“向他人推薦”作為潛變量“忠誠度”的解釋變量,目的是了解農戶再次參與桃枝廢棄物收集和施用桃木有機肥的意愿,以及農戶是否會作為技術傳播的媒介向鄰里推廣該項技術。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了解農戶對桃枝廢棄物循環技術的忠誠度,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農戶忠誠度分析Table 4 Farmer household loyalty analysis

結果顯示:1)78.82%的種植戶會繼續將果園中全部的桃枝廢棄物收集起來參與廢棄物循環,其中48.31%的種植戶會走到街頭主動清理桃枝廢棄物。2)44.92%和30.51%的種植戶非常愿意、比較愿意繼續施用桃木有機肥,3.39%的種植戶對繼續使用桃木有機肥的意愿較低??梢?仍有一部分農戶不愿參與桃枝廢棄物循環技術,需要進一步加大推廣力度,提升桃枝廢棄物循環技術的采納效率。3)46.61% 的被調查者會向他人推廣桃枝廢棄物循環技術,這主要是因為桃枝廢棄物循環技術能給經濟、生態帶來好處。然而,有4.24%的被調查者表示不會幫助推廣該項技術,這一現象主要是桃枝廢棄物循環技術的復雜度造成的,因此要思考桃枝廢棄物循環技術的改進策略以提高使用的便利程度。

2.3 方法設定和變量選擇

結構方程模型假定一組潛變量之間存在因果關系,通過估計變量之間的線性回歸系數驗證所假設的模型是否適合研究。結構方程模型可以同時測量和分析問題、運用多重指標評價研究變量的特點,使得它在社會科學研究中得到廣泛應用[25]。此外,某些變量不易直接測算時,可以通過結構方程模型建立假設概念(潛變量),探求潛變量之間的結構關系。本研究利用結構方程模型分析:1)社會效益認知、經濟效益認知、生態效益認知與桃枝廢棄物循環技術采納行為的作用機制;2)社會效益認知、經濟效益認知、生態效益認知之間的相互影響;3)采納行為與忠誠度之間的關系。

本研究采用李克特5分量表對結構方程模型包含的潛變量:社會效益認知、經濟效益認知、生態效益認知進行測算,1~5分別代表:“非常不認同”、“不認同”、“一般認同”、“認同”、“非常認同”5個程度,指標體系如表5所示。調研問卷的題項以經典量表為基礎,根據現有研究和北京市平谷區桃枝廢棄物循環技術推廣的實際情況進行修正。生態效益認知變量結合張淑嫻等[16]、黃曉慧等[19]的量表,經濟效益認知變量結合楊興杰等[15]的量表,社會效益認知變量結合陳立梅等[22]、朱月季等[4]的量表進行設計。

表5 模型變量及描述性統計Table 5 Model variables an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3 結果及分析

3.1 信度檢驗和效度檢驗

問卷的信度反映了調查數據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從表6可以看出各指標公因子方差均大于0.7,數據的Cronbach's Alpha系數為0.983,高于0.7的判別標準,認為研究具有較高的可信程度,公因子可以被很好地表達。本研究KMO值為0.949,P(Sig)值為0.000,近似卡方為3 401.188,即原始變量之間存在相關性,數據具有很好的效度,適合進行因子分析。

表6 公因子方差Table 6 Common Factor Variance

3.2 結構模型評價

本研究運用Amos 21.0軟件對理論模型進行擬合優化,結果如表7所示??梢钥闯?,顯著性P=0.143,大于0.05的判別標準,RMSEA=0.049<0.05,SRMR=0.020<0.05,認為模型擬合較好。GFI、CFI是模型的適合度指標,表7中GFI=0.963,CFI=0.997,NFI=0.986,說明修正后的模型效果較好,可以作為最終模型(如圖2)。

表7 結構方程模型估計結果Table 7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estimation results

圖2 技術潛在效益認知與桃枝廢棄物循環技術采納行為研究最終模型Fig.2 The final model of technology potential benefits cognition and peach branch waste recycling technology adoption behavior

3.3 實證結果分析

對實證后的結構方程模型進行估計,得到結果如表8所示??梢钥闯觯?/p>

1)社會效益認知對經濟效益認知與采納行為的影響。社會效益認知對經濟效益認知有顯著的正向影響,社會效益認知對采納行為有正向影響,假設H1、H2成立,符合預期假設。這一結果與陳立梅等[22]的研究結果相似。研究結果表明農戶對桃枝廢棄物循環技術社會效益認知程度越高,就越能認識到該項技術的經濟效益,越傾向于采納該項技術。從模型估計結果可以看出,農戶對“增強信任”、“宣傳大桃文化”、“促進三產融合”的認可度較高,其中“增強信任”路徑系數最高,系數為0.94,說明桃枝廢棄物循環技術對提高政府與農戶間信任程度的作用是影響農戶采納行為的關鍵因素。

2)經濟效益認知對生態效益認知與采納行為的影響。由表8可知,經濟效益認知對生態效益認知有顯著的正向作用,經濟效益認知與采納行為呈負相關關系,假設H3成立,假設H4不成立。其中路徑系數最高的兩項為“產業結構”和 “管理成本”,表明優化產業結構、降低田間管理成本,對提高農戶經濟效益認知有關鍵作用。經濟效益認知對采納行為的影響為負向影響,這與劉迪等[23]的研究結果相似。原因主要是采用桃枝廢棄物循環技術節約的成本并不足以彌補采納該項技術付出的人力成本、時間成本和損失的機會成本。

表8 理論模型假設結果Table 8 Theoretical model assumption results

3)生態效益認知對采納行為的影響。從結構方程擬合結果可知,生態效益認知對采納行為有顯著的正向作用,假設H5成立。這一結果與黃曉慧等[19]、張淑嫻等[16]的研究結果相同,即提高農戶對桃枝廢棄物循環技術的生態效益認知水平將促進農戶采納該項技術。其中“保護水源”和“病害防治”的路徑系數較高,分別為0.92和0.86,表明增強桃枝廢棄物循環技術對保護水源和病害防治的效果將促進農戶對該項技術的采納。

4)采納行為對忠誠度的影響。由表8可知,桃枝廢棄物循環技術的采納行為對農戶忠誠度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標準化路徑系數為1.35,假設H6成立,與預期相符。從模型估計結果可以看出,農戶對桃枝廢棄物循環技術采納行為主要受“了解的知識和技術”影響,農戶對“推薦他人”、“繼續參與”和“繼續施用”三項指標認同度較高,說明促進農戶對該項技術的深入了解和采納將提高農戶對該項技術的忠誠度。

總體上看,社會效益認知和生態效益認知均對桃枝廢棄物循環技術的采納行為產生正向影響,農戶對該項技術的采納行為對農戶的忠誠度有正向作用,與預期假設相符。但是,經濟效益認知與桃枝廢棄物循環技術采納行為有負相關關系,而且農戶的經濟效益認知受“產業結構”和“管理成本”的影響較大,這一結果值得引起注意。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本研究利用北京市平谷區118份大桃種植戶的調研數據進行實證分析,運用結構方程模型探究社會效益認知、經濟效益認知、生態效益認知對農業廢棄物循環技術采用行為的影響,并且分析了農戶對該項技術的忠誠度。研究表明:第一,社會效益認知和生態效益認知對農業廢棄物循環技術的采納行為有正向影響,是提高農戶采納行為的關鍵因素,其中生態效益認知對采納行為的影響>社會效益認知對采納行為的影響。第二,經濟效益認知對該項技術有負向影響,農戶對采納農業廢棄物循環技術造成的成本、收益、產業結構變化越敏感,農戶對農業廢棄物循環技術的采納意愿越低。第三,農戶的農業廢棄物循環技術采納行為對農戶的忠誠度有正向影響,從一定程度上看,促進農戶對農業廢棄物循環技術的采納行為有利于提高農戶對該項技術的忠誠度。

本研究結論表明,農戶對農業廢棄物循環技術的效益認知對農戶采納行為有重要作用,且不同的效益認知對農戶采納行為的影響略有差異。因此,作為技術采納行為的重要影響因素,提高農戶對技術效益的認知程度有利于促進技術采納行為、提高農戶對技術的忠誠度,從而更好地推動資源循環利用,解決農業面源污染問題。

4.2 建議

為進一步推廣農業廢棄物循環技術,促進農業綠色發展,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

1)發揮鄰里帶動作用,提高農戶認知程度。雖然采納該項技術能夠換取桃木有機肥,降低農戶的經營成本,但是農戶對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的認知程度不高,制約了農戶對技術的采納行為。研究發現,提高農戶對農業廢棄物循環技術的社會效益認知和生態效益認知程度有利于促進農戶的采納行為,而且采用廢棄物循環技術的農戶基本都愿意宣傳該項技術。所以,要發揮鄰里間的帶動作用,如獎勵介紹人一定比例的桃木有機肥以鼓勵他們向鄰居、家人宣傳該項技術,從而提高未參與農戶對技術效益的認知程度,尤其是農戶對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認知程度。

2)了解農戶實際訴求,制定差異化政策。部分農戶反映采納農業廢棄物循環技術的交易過程較為復雜,交換模式過于死板,耗費了大量的時間、人力成本,還損失了務工的機會。研究發現農戶對技術的經濟效益認知會影響農戶的采納行為,建議從2個方面優化參與機制:一方面,對積極參與桃枝廢棄物循環的農戶給予一定數量的資金和肥料補貼,不僅要鼓勵他們積極收集果園內的廢棄物,而且要調動農戶積極性自發收集田間道路中的廢棄物,以降低市政清潔費用,美化鄉村環境;另一方面,要了解未參與農戶的訴求,尤其是為距離較遠的鄉鎮提供多元化服務,如:根據各鄉鎮的地理環境特點,合理設置回收點的數量與位置;為距離較遠或廢棄物數量較多的鄉鎮提供上門服務,組織專業人員上門收集廢棄物以降低農戶參與成本,促進農戶的采納行為。

3)深化產學研融合,提高農業廢棄物循環質量。桃枝廢棄物循環技術一方面治理了面源污染問題,另一方面改善了農戶的種植習慣和農產品的質量。但是部分農戶認為農業廢棄物循環項目發放的桃木有機肥施用程序較為復雜,而且對桃木有機肥的肥效有所顧慮,導致農戶對桃枝廢棄物收集的參與程度不高。所以,要做到:第一,加強科研院校與龍頭企業之間的合作程度,共同研制高質量的桃木有機肥,優化肥料的使用工序,消除農戶的顧慮。第二,要加強農業廢棄物循環技術推廣工作,通過舉辦培訓會等方式,提高農戶對技術效益的認知程度,同時培養農戶的環境保護意識,規范農戶的種植習慣。第三,建議科研院所定期舉辦“專家問診”等活動,從良種培育、種植技術改進、農副產品加工、生產管理等方面對農戶開展種植指導,解決農戶的困難,提高農戶專業素質,從而更好地推動綠色生產。

猜你喜歡
桃枝生態效益社會效益
受爾
烏蘭牧騎社會效益研究
桃枝
葦子黃了
好刊社會效益高
城市園林綠化的生態效益
灰色關聯投影理論在水土保持生態效益評估中的應用
活血通絡的桃枝
論股票價格準確性的社會效益
淺析建筑節能的社會效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