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虎亭漢墓石刻畫像藝術的美學特征

2020-11-16 06:57朱貝貝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20年8期
關鍵詞:美學特征

摘 要:本文從打虎亭漢墓石刻畫像藝術的認知方式、審美方式、表現方式、圖景意境等方面進行觀察和研究,歸納總結出石刻畫像藝術蘊含了意象認知、萬物有靈觀、完整性、運動與氣勢的美學特征,展現出古人借用原本物象來想象構思、表達心中意念和情感體驗的認知方式;以“以己度物”的思維來傳遞“物我同一”的審美方式;以不同視野、多角度來毫無遺漏展現畫面完整性的表現方式;以動感十足的線條、簡約適度的造型勾勒出石刻畫像藝術氣勢與古拙的美學特征。

關鍵詞:打虎亭漢墓;石刻畫像;萬物有靈觀;運動與氣勢; 美學特征

打虎亭漢墓位于河南省新密市西打虎亭村,該墓發掘于1959年,它是由一座壁畫墓和一座石刻畫像墓東西并列組成,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其建筑規模之雄偉、墓室結構之復雜、墓內石刻畫像與壁畫內容之豐富、工藝之精湛,為我國目前發掘出的東漢時期石刻畫像墓與壁畫墓中所罕見。[1]

漢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的第一個發展時期,政治上提倡以孝治天下,在“事死如事生”的孝道觀念指導下厚葬的風氣十分盛行,[2]注重與追求豐厚的葬品、規模宏大的墓室之外,逐采用壁畫進行墓室裝飾。[3]升仙成為西漢壁畫的主要題材,到了東漢時期,反映莊園生活、私人生活題材的墓室畫像大量出現,[4]題材涉及到神仙世界、奇禽異獸、世俗生活,涵蓋了收租、迎賓、宴飲、相撲、車馬出行、庖廚、磨豆腐、釀酒等內容。神仙祥異題材分布在中室墻壁上方,非神仙世界人物出現在各室周壁和甬道側壁,形象的描繪出漢人夢想羽化升仙通往靈異世界的過程,同時通過神話與歷史、人與獸同臺演出的豐滿形象畫面,氣魄地展示了一個五彩繽紛、琳瑯滿目的世界。[5]

一、意象的認知形式

從西漢到東漢,經歷了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崇儒術”意識形態的變革,儒家宣揚的道德節操與道家倡導的荒忽之談,混合出現在人們的審美意識和藝術世界中?!爱惽荨?、“怪獸”、“奇人或仙人”、“仙草、仙花”、現實圖景和神話幻想同時并陳,除少部分近似于現代禽鳥、類獸、人物、花草樣式之外,其它形象都是在當時封建迷信思想的支配下臆想創造雕刻出來的。你看那雙頭鳥、三足鳥、鳥頭獸身、獸頭鳥身;角虎、翼虎、角熊、翼馬、馬頭虎身、虎頭鳥身;羽人、仙人、瘦人等形象,都是在原本物象的基礎上“意象”出來的?!耙狻奔匆庀?、心意、意蘊、意念,特指心里的想法和觀點,“象”即物象、肖像,特指事物的具體形象,“意象”即心里的意念與物象的融合,是借助外界事物的具體形象與人的意念、想法、情感融合在一起之后重新形成的“心象”。它不受現實生活中具體物象、經驗常識的限制,而是任憑心中的情感、意念、思維以非理性的方式來想象、構思、創作,在造型、輪廓、技能特征上都不顧經驗事實,以違背事物存在和發展變化的規律來任意地拼湊、組裝、移植和嫁接各種動物的部位,使其構成一個新的形體,來象征心中的信念和期盼,以獲得心靈的慰藉和寄托。[6]例如,石刻畫像中的仙人:為了凸顯能夠在云氣中自由穿梭或具備騰云駕霧登山入云的技能,多采用人的軀干,嫁接獸的頭、鳥的翅膀和羽毛等拼湊而成。雖然這種虛構和任意的組合不是事實,但卻是人們心靈慰藉的意愿需要,成為了人們的意象認知方式。

二、萬物有靈觀的審美方式

打虎亭漢墓石刻畫像內容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表現墓主人生前生活真實寫照的畫像,涉及到迎賓、車馬院(馬廄)、廚房、宴飲賓客等內容;另一部分是表現墓主人臆想死后升天成仙迷信思想的畫像,包含了云氣紋、異禽(禽鳥)、怪獸(獸類)、奇人(仙人)、仙草、仙花等內容。整個石刻畫像講述的是一個天上、人間、地下連成一氣,人神雜處、怪誕奇異、百物交錯、想象混沌豐富、充滿非凡活力、生命旺盛而熱鬧的世界,描繪的是一幅天、地、人、神仙、奇禽異獸、動植物和諧共生共處、生命盎然的生態美學畫卷。你看那宴飲賓客以生動形象所流露的姿態美,仙人駕馭坐騎奔馳云氣中所展現的靈動美,異禽怪獸以孔武有力的姿態、張牙舞爪的動勢來彰顯生命的健康美,植物以挺拔而欣欣向榮的風貌來表達頑強的生命美,都是以強盛的生命力為美,以生命的永恒為美。在儒家“天人同類”、“以類合之,天人一也”思想浸潤下,自然萬物與人一樣具有生命和靈性,即“萬物有靈觀”和“萬物同情觀”,在“萬物有靈觀”的支配下,原始先民深信各種形式的生命在本質上是一體的、相互感應的、彼此滲透溝通的,甚至可以相互轉換,[7]原始先民以生命為美,欣賞和崇拜一切有旺盛生命力的動物和植物,所以石刻畫像中的形象從人類到飛潛動植無不呈現出生命的景象,以“旺盛的生命為美”,以體現欣欣向榮、充盈的生命之氣為美,形成了原始先民萬物有靈觀的審美觀念。

三、完整性表現方式

所謂完整性表現方式即是將不同視覺所觀賞到的畫面,完整地、全面地、毫無疏漏地在一個平面上展現出來,以向世人傳遞出對客觀對象認知的最大信息量??v觀打虎亭漢墓石刻畫像中的異禽、怪獸、奇人(仙人)等畫像,無論是雕刻奇特的獸頭鳥身、鳥頭龜身等異禽畫像;還是背上有雙翼的翼虎、虎頭鳥身、獸頭龜身等怪獸畫像;還是背上長翼的羽人,或騎在奔馳的翼虎、翼馬、鹿、駱駝等怪獸的背上作登山入云狀的奇人或仙人等;姿態各異,或追逐,或奔馳,或嬉戲,或斗毆,或打鬧,為了最大限度地呈現出不同角度的整體性和畫面感,無論是奇禽異獸、人物、動物、植物基本上沒有被遮擋,都將畫面整個展現出來。例如石刻畫像中人物的造型大多采用正側面的表達方式來刻畫臉部基本特征,能夠準確畫出鼻子和眼睛,從正側面表現腿和腳。宴飲賓客的畫面,為了完整地表現放置在桌上的事物和其他物品,采用借用事物之間的上下關系來表達事物平面之間的前后關系,即把平放在桌上的東西,畫為自下而上地往空中延伸,以力求最準確、最全面、最完整地把握事物的全部特征。

四、運動與古拙的氣勢美學特征

打虎亭漢墓石刻畫像表現在具體圖景和意境上,則是力量、運動和速度,你看那車馬出行迎接賓客,與兇猛野獸相斗的怪鳥,擊鐃作樂的仙人,奔馳的翼馬,翼虎追鹿的情景等畫面,都是在一種高速率的運動和力量中展示出威武雄壯、勢不可擋的磅礴氣勢。畫面中都沒有過多細節和情景的修飾,而是以動感十足的線條、簡約適度的造型、濃淡相宜的黑色勾勒出夸張的形體姿態和手舞足蹈的大動作,來突出一種異常簡潔的粗線條、粗輪廓圖景。也就是在這毫無細節修飾的夸張姿態和粗輪廓整體形象的極速運動中,流露出力量、運動、速度以及有之形成的“動態”美和“氣勢” 美。即使在宴飲畫面中靜態端坐的人物、站立車馬旁靜待賓客的主人、等待交接禮品的主人、等待轉送宴飲食物的仆人等畫像里,也仍然使人可以感受到其內在的運動、力量和速度。人物以缺乏精神面貌細節描繪的大廓型、粗輪廓表現方式,依靠畫面的場景、動作、情節來表現人物的存在原因和價值,便構成了石刻畫像藝術的“古拙”外貌和特征,正是“古拙”的形體姿態才展示出了那外在姿態的運動、力量和氣勢美,氣勢和古拙在這里渾然一體,構成了打虎亭漢墓石刻畫像藝術氣勢與古拙的基本美學風貌。

參考文獻:

[1]安金槐.打虎亭漢墓[M].香港:香港國際出版社,1999(5):1-2.

[2]段行月,張英.從洛陽墓室看漢代墓室壁畫的藝術特點[J].檔案博覽,2014(1):104-105.

[3]甘興義.漢代墓室壁畫神物形象構建及其文化意蘊[J].河北學刊,2019(3):93-98.

[4]劉蘭芝.從車馬出行圖看漢代壁畫藝術對國家形象的塑造[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156-158.

[5]李澤厚.美的歷程[M].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2006(10).

[6]邱紫華,李文斌.象征的符號體系與意象的藝術世界—論東方美學與藝術的重要特征[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1-6.

[7]邱紫華.東方美學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6).

作者簡介:

朱貝貝,1989年出生,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服裝與紡織品藝術設計。

猜你喜歡
美學特征
漢族傳統民間歌曲創作的美學特征
審美課堂:高中地理教學的新樣態
攝影藝術的美學特征與現代審美變遷淺論
現代化進程中的城市美學規劃探析
后現代視域下新媒體短視頻的美學特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