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擺脫話語困境 講好中國故事——試論新聞記者破除“無冕之王”迷思的重要性

2020-11-17 11:10張寒冰
記者觀察 2020年18期
關鍵詞:事關新聞記者工作者

文 張寒冰

一、新聞記者擁有權利,而非權力

新聞工作者的權利,有采訪權、報道權、輿論監督權等,這些,都是記者在從事新聞工作過程中所擁有的權利。如果說,新聞工作如司法工作一般,要求程序正確的話,那么,新聞記者不應該是“正確”本身,而應該是程序正確中的一個環節、一個步驟。

記者可以通過一篇報道、一個欄目,就解決一個社會問題嗎?如果說可以,那也只是報道所帶來的“副產品”,而記者本身的職責,是把事實呈現在公眾面前,讓失策者聽到民生疾苦,讓施政者了解人民的抱怨,讓管理者看到自身的問題,讓權力者不能濫用職權。

新聞記者既是客觀的觀察者和記錄者,就應避免提前的價值判斷,若以“無冕之王”自居,將本人放在新聞的“中心”,以筆為權杖,則難免有失偏頗。而在西方語境下的“無冕之王”,也是供職于資本方傳媒機構,他們真的可以“凌駕于資本之上”嗎?這當然也是存疑的。

二、面對“新挑戰”,新聞記者也有話語困境

無論從字面意思,抑或“歷史傳承”來看,“無冕之王”似乎都不適用于本該“為人民發聲”的中國媒體人。那么,為何這個詞長期以來約定俗成為新聞記者的“最高榮譽”了呢?著名經濟學家、三農問題專家溫鐵軍教授在2018年于北京大學所作的題為《新時代與新挑戰》的閉門演講中談到“中國現在面對‘新挑戰’的話語困境”,他認為,人們之所以不能回答當前重大挑戰及其存在的問題,乃至于中美官方之間的競爭、雙方的爭論沒有在一個層次上,這是由于美國正在回歸“麥卡錫主義”那個時代的冷戰意識形態、而我們還停留在試圖借用“后冷戰”的實用主義層次上,因此使得我們陷入了某種“塔西佗陷阱”或者“輿論困境”之中。

“當我們在思想理論上陷入實用主義的泥沼,就很難拔出來,即使我們勉力拔出腿,而腿上、腳上全都是泥,用西方意識形態制造的洗液當然洗不干凈?!?/p>

與溫鐵軍的觀點類似,林毅夫、陳平等經濟學家也都提出,中國要有自己的經濟理論,自己的話語系統,用西方主流經濟學觀點,是無法解釋中國過去的成功和目前的問題的。

這當然不僅是經濟學領域的困境,更是諸多領域,包括新聞這種典型的意識形態領域的困境。在過往的很多新聞報道中,常以“獲得歐盟認證”、“得到國外學者認可”等,以西方的標準為最高標準,為我們自己獲得的成就做以注腳,正是為當前這種不正常的話語體系困住的表現。

三、講好中國故事,需要新聞記者先摘掉“無冕之王”標簽

中國記協國內部主任殷陸君在文章中指出,傳播中國聲音,不僅是一個輿論傳播問題,而且是一個軟實力培育問題,需要經濟支持、文化著力。

由此,新聞記者作為其中一分子,更應堅定“四個自信”,認清自身定位。如果說,“李子柒”們已然“創造”,或者說適應出一套可以用來講述中國故事的“話術”“觀念”“事實”,那么反之,如果一味抱著“無冕之王”的稱號,新聞人反而會講不好中國故事。

“要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做政治堅定的新聞工作者。要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做引領時代的新聞工作者。要堅持正確新聞志向,做業務精湛的新聞工作者。要堅持正確工作取向,做作風優良的新聞工作者”。

要堅持哪些,要做到哪些,一句話,新聞工作者本身要堅定理想信念,要有“金剛不壞之身”。新聞工作已經有定位,有重點,有路徑,以此為基準,新聞記者首先要摘掉“無冕之王”的標簽,認清其背后隱含的話語體系,才能做好新聞輿論工作,講好中國故事。因為“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事關旗幟和道路,事關貫徹落實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事關順利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事關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

猜你喜歡
事關新聞記者工作者
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主導權
只回答一個問題
社區治理 檢察賦能
公 示
2019年度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
我是新聞記者
公示
亞健康科技工作者
公示
自覺踐行“三嚴三實” 做合格新聞工作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