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內行人”愿意看,“外行人”看得懂——從《徐州日報》實踐看生態新聞創新

2020-11-17 11:10甘曉妹
記者觀察 2020年18期
關鍵詞:徐州日報新聞報道

文 甘曉妹

一、專業性是生態新聞報道的基礎

(一)強化新聞采編人員的專業化學習

生態新聞對采編人員的要求非常高。和一般的新聞報道一樣,生態新聞在采編過程中要遵循新聞自身的專業特性;與此同時,每一篇生態新聞報道又都會涉及大量生態專業知識,采編人員要做出專業的詮釋。近年來,《徐州日報》多次組織采編人員參與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南方報業集團組織的業務培訓,同時建立起內部學習制度,通過視頻學習、自主學習的形勢,不斷提高采編人員的自身素質和專業能力,打造一支生態環境報道的“尖兵”隊伍。

(二)生態新聞向深度專業報道轉型

隨著新媒體的發展,黨報等平面媒體面臨著日益嚴峻的挑戰,但無論如何,“內容為王”仍然是媒體的核心競爭力。為了更好地“揚長避短”,近年來,《徐州日報》借鑒《人民日報》的“生態周刊”等成功經驗,引導生態新聞走向“深度專業化”。如《石頭縫里繡出綠色森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徐州樣板》等報道,都致力于深入挖掘與生態文明建設相關的新聞產生的背景、因素、機制、影響等,深入剖析,充分發揮了地方黨報的影響力,吸引了大眾關注。其次,《徐州日報》強調重點生態新聞配發評論產品,深化主題,使新聞報道實現了更大范圍的傳播。

(三)建立與專業性咨詢智庫的聯動機制

隨著生態文明內涵的日益豐富,新聞采編人員受自身知識體系的影響,往往無法全面深入地了解所有生態專業知識。因此,《徐州日報》主動與徐州市生態環境局、中國礦業大學、徐州環境科學研究所等聯系,共同構建咨詢智庫,為生態報道提供專業性保障。以此為基礎,建立專家和記者相互交流的平臺,進一步建立了記者與專家互動的機制,形成意見遴選和反饋機制。

二、可讀性是生態新聞報道的生命

(一)選材上求“新”

要想吸引讀者,“新鮮感”很重要。在生態新聞的選材上,《徐州日報》善于抓住黨和政府在生態工作上的新決策、新舉措。如《借力“第三方”破解環境監管難題》等,都抓了一些“發生前”“發生中”的新東西,顯示了記者對新事物的洞察能力、判斷能力和分析能力,在讀者中產生了較好的傳播效果。同時,徐州各地在生態工作的新樣板、新典型,也是《徐州日報》生態新聞的重要選材。尤其是對一批有血有肉、各具特色的先進人物的介紹,使讀者備受感動和鼓舞。銅山區伊莊鎮的守山父子劉開田、劉繼忠,全國首屆“地球獎”“母親河獎”獲得者、全國著名的環保人士周美恩等,都是通過《徐州日報》的報道,為大家所熟悉。

(二)表達上求“變”

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傳播途徑劇增,現在的讀者缺乏耐心去閱讀冗長篇幅的紙媒報道。為了適應時代和傳播方式的變化,《徐州日報》在表達方式上力求改變,力求以平視的角度來與讀者進行交流,多用故事化的敘述講細節場景,少用工作化的語言做籠統概括。2019年12月,《徐州日報》推出“踐行囑托看變化”系列報道,其中的“生態篇”,突破了《徐州日報》以往生態文明綜述類報道“大而全”的窠臼,以三個生動的故事入手,通過微觀人物的變化,展現宏觀成就。

(三)技術上求“炫”

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使新媒體在傳播效果上占有絕對的優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徐州日報》積極借助新媒體技術,促進網絡與紙媒交融互動,從而使傳播形態得以創新和發展。新冠疫情防控期間,徐報組成融媒體團隊,赴徐州市危廢集中處置中心采訪高危醫療廢物的處置情況。此后,《徐州日報》刊發了《徐州高危垃圾轉運焚燒:蘇C3C311的特殊”旅行”》一文,與此同時,中國徐州網、今日徐州APP上同步播放了同題短視頻,在讀者、網友中引起強烈的反響和廣泛共鳴,并被《中國環境報》、人民網等國家級媒體轉載。

猜你喜歡
徐州日報新聞報道
疫散待春回
以《進步日報》看中央音樂學院初創歷史原貌
中國時政新聞報道中委婉語的語篇功能
打了疫苗還感染,為何還要打疫苗
Celebrate Spring Festivalin Xuzhou 徐州過年紀實
“她時代”新聞報道中的“時代精神”呈現
于永正從教年記
非遺徐州香包成網紅
靈感日報
讓新聞報道充滿正能量——江西宜春“奪刀少年”報道的啟示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