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中揀金,蚌中取珠

2020-11-17 02:19張容秀
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 2020年16期
關鍵詞:課例言語教學內容

張容秀

王榮生教授認為:一堂好課的最低標準是要有適宜的語文教學內容,語文教學內容的選擇比教學方法的運用更為重要。選擇合宜的教學內容是有效教學的前提,一堂課如果沒有適宜的教學內容,即使在教學方法上再創新,也不可能是成功的語文課。只有把每篇課文當作課例,確定合宜的教學內容,再根據學情制定合宜的教學目標,才能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那么如何確定教學內容,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呢?

一、依據“語文特性”確定教學內容

語文課程是一門言語教育課程,強調言語教育性質和言語能力的培養。這一“語文特性”決定了語文教學的內容應該以言語教育為主,就言語教育的性質和言語能力的目標來看,語文教學應側重于言語形式(怎么表達的),而不是言語內容(表達了什么)。

運用這一個理據來審查某些版本的一些語文教材,在教學內容的取向上存在問題。八年級上冊《大自然的語言》課后的“研討與練習”如下:

(一)閱讀課文,分別用一兩句話回答下列問題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學?2.物候觀測對農業有什么重要意義?3.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學有什么意義?

設計目的:了解課文所反映的物候學知識,重在讓學生了解文章的言語內容。

(二)理解句子意思,回答括號里的問題

1.立春過后,大地漸漸從沉睡中蘇醒過來。冰雪融化,草木萌發,各種花次第開放。(“次第”是什么意思?請用它造一個句子。)

2.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谷子。布谷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麥插禾?!保ㄟ@三個例子說明什么道理?)

設計目的:詞句的理解與運用。

(三)從下邊兩題中選做一題

1.采集幾則農諺,說說它們包含的物候知識。

2.聯系課文中的物候知識,談談你對下面這首詩的理解,你有過和詩人類似的觀察和體驗嗎?說給大家聽聽。

設計目的:物候學知識的運用。

以上練習著眼于選文的內容,側重讓學生了解課文寫了什么內容,反映有關物候學的知識(原生價值),這些問題即使沒有語文老師講授,一般讀者都能看懂。跟單元導語中“閱讀中,要注意說明的順序和方法;學會默讀,有一定的速度”的課程目標沒有多少關系,對學生掌握單元目標并沒有幫助。根據“語文教學的內容應該以言語能力培養為主”這一語文特性,這篇課文的“教學價值”是課文是怎樣反映物候學知識的,而不是反映了什么樣的物候學知識,應該從課文所體現的“說明順序、說明方法,默讀的訓練”這些方面來選擇和定位教學內容。

二、依據文本體式確定教學內容

文本體式包括兩個層面:一是課文的文體特性,二是課文的審美特性。教學內容的選擇要依據文體,文體不同教學的側重點固然不同。如:文言文閱讀重在積累文言詞語,培養文言語感,因此課堂教學中應重點疏通文義,通過朗讀讓學生理解文意,掌握文言語句,品讀優美句子,提高文言語感,而不是花過多的時間讓學去拓展延伸。

請看《桃花源記》一文教學的兩個課例:

課例一:讀一讀(拼音)、譯一譯(文意)、議一議(提幾個有關課文內容理解的問題)、品一品(句子賞析)、悟一悟(主旨),重點放在第一、二環節。

課例二:學生初讀課文了解文意,然后讓學生扮演記者,采訪桃花源中的老百姓,就課文有關介紹桃花源中人的生活展開提問,學生回答。

顯然“課例一”抓住了文言文這一文體特征來教學,課例二不符合文言文這種文體特征。

審美特性是指一個作家的文體風格和一篇課文本身的特點。同是散文,充滿愛意和溫情是琦君的散文風格。樸實平淡、語言幽默、通俗易懂、京腔味兒濃厚、富有趣味性是汪曾祺的語言風格。教學內容的選擇就要突出這些特色。使學生學過一篇課文后能了解作家的整體風格。

三、依據學情確定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要以生為本,只教不懂的,不教已懂的。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相吻合,讓學生“跳一跳摘桃子”,使教學內容成為學生提高語文素養和精神品質的“滋養品”。

例如一位教師執教《故鄉》,導入新課后,提出兩個問題:(1)少年閏土到中年閏土有哪些變化(肖像、語言、動作、神態、性格)(重點講授);(2)了解閏土變化的原因以及閏土人物形象及其意義(“蜻蜓點水”般“掠”過)。

這節課教學內容的選擇沒有尊重學情,教師重點講述的第一個問題,教材里寫得很明白,學生自學就能看懂,無須教師詳細講解;而第二個問題,教材沒有體現,憑學生的認知很難理解,需要教師點撥、分析,重點講授,可見,教師選擇教學內容沒有依據學情。

四、依據單元導讀確定教學內容

語文教材中的每一個單元都有導讀,包括兩方面:人文主題和語文能力。如:統編版教材八上第四單元的單元導語:

這個單元學習的散文類型多樣,或寫人記事,或托物言志,或闡發哲理,或寫景抒情,展示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象和社會生活,表達出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深刻的人生感悟。閱讀這些散文,領會作品的情思,可以培養審美情趣,豐富精神世界。(人文主題)

學習這個單元,要反復品味、欣賞語言,體會、理解作者對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并了解不同類型散文的特點。(語文能力)

單元導語很明確地告訴我們該單元的教學重點與編寫意圖,這正是確定教學內容的重要依據。根據這一導語,本單元四篇散文:《背影》《白楊禮贊》《散文二篇》《昆明的雨》都是作為例文,共同培養學生閱讀散文的能力:(1)品味語言,體會情感。(2)了解不同類型散文的特點。

五、依據預習提示確定教學內容

統編版教材講讀課文前面有“預習”提示欄,是教師選擇教學內容的重要依據。

如八上第二單元第一課《藤野先生》預習提示:

1.在魯迅的人生中,有幾位老師令他終生難忘,其中就包括三味書屋中的壽鏡吾先生和本文所寫的藤野先生。參考注釋讀課文,看看作者筆下的藤野先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他為什么“最使我感激”。

2.作品的語言簡潔、幽默,富于感悟色彩,耐人尋味。閱讀時宜放慢速度,細細體會。多讀幾遍,就能有所感受。

根據這一提示,確定教學內容,教學要完成以下活動:第一,概括“我”與藤野先生交往的幾件事并歸納其品質;第二,品味文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六、依據課后練習確定教學內容

語文課“教什么”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課后練習或明或暗指示給教師的。例如:統編教材八上第二單元《回憶我的母親》課后練習(思考探究):

1.文章開頭即說:“我愛我母親,特別是她勤勞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遠回憶的?!遍喿x課文,想一想:母親的“勤勞”是通過哪些事例體現出來的?從文中還可以看出母親具有怎樣的品格?

2.作者在回憶往事之后,深情地寫道:“我應該感謝母親?!苯Y合課文具體內容,說說“我”從母親身上得到了哪些教益。

3.作者在記敘事情的同時,穿插了精當的議論。找出文中議論性的語句,聯系上下文,理解它們的含義并體會其作用。

根據以上課后練習,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以下活動:

1.以“說說‘母親的好品德”為題,每小組說說并概括一件事,說說這件事表現了“母親”怎樣的品質。

2.找出并誦讀文中議論性的語句,體會其作用。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我們要把發掘的目光投射到文本“獨特的這一個”當中。停留在那些最能凸顯文本的語文核心價值上。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針對不同文本特性,取舍與甄選那些體現了文本個性、特質的教學內容來,從而確保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從根本上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益。

語文課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語言感受和表達能力,閱讀教學要借助文本內容來指導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重點關注言語形式而不是言語內容。語文教師要以此為指導思想,關注文本體式,了解學情,依據單元導讀、預習提示、課后練習,選擇合宜的教學內容,克服語文閱讀教學“少慢差費”的現象,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猜你喜歡
課例言語教學內容
言語思維在前,言語品質在后
呂魁:難以用言語表述的特定感受
花開爛漫——彩墨畫瓶花課例
課例
挖掘數學教學內容所固有的美
“啟蒙運動”一課教學內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
只是“看起來很美”——由課例《蒹葭》引發的反思
關于冬天
關于言語行為的現象學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