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花場灣紅樹林生態系統健康評價與保護策略

2020-11-23 03:48劉世好劉斯垚
中南林業調查規劃 2020年2期
關鍵詞:紅樹林群落養殖

曹 虹,劉世好,劉斯垚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中南調查規劃設計院,長沙 410014)

紅樹林作為一種生長于海陸交錯帶的特殊生態系統,具有防風消浪、促淤保灘、固岸護堤、凈化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維持海岸河口生態平衡等強大的生態功能[1],并具有很高的觀賞和文化美術價值,是沿海地區的一道不可或缺的生命線和風景線。2017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實地考察紅樹林生態保護區時強調:“一定要尊重科學、落實責任,把紅樹林保護好”,且我國已先后實施海洋藍碳戰略和“藍色港灣”“南紅北柳”等重大生態工程,紅樹林保護與修復已成為我國重點開展的生態建設工程之一[2]。海南省是我國紅樹林分布面積較廣、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3],由于受沿海旅游產業發展、城鎮化加速以及沿海居民漁業生產的影響,紅樹林資源仍受到極大的威脅?;▓鰹撤植加屑t樹林面積332hm2,是海南省紅樹林集中分布的主要區域,紅樹林植物種類較為豐富,在海南省具有較強的典型性和代表性[4]。本文旨在通過對海南花場灣紅樹林濕地生態系統健康評價,分析花場灣紅樹林存在的健康風險和成因,制定保護策略,以期能為我國紅樹林生態系統健康發展提供借鑒。

1 概況

花場灣位于海南省澄邁縣北部,是一個玄武巖臺地環抱的海灣,土壤成土母質主要為沙土母質,是典型的灘涂沖積層,潮流性質主要屬于不正規的半日混合潮,潮差1.89m,淺灘寬度500~600m,風浪微弱[5]。紅樹林以天然林為主,植被類型有紅樹林、半紅樹林及一般濕地植被類型,其中真紅樹植物12種,半紅樹植物5種,其他濕生、半濕生或典型海岸陸生植物等伴生于紅樹林水域或陸域的外緣。分布有陸棲脊椎動物64種,底棲生物66種,生物多樣性豐富[6-7]。目前,該區域內集中連片的紅樹林已納入公益林管護范疇,通過護林員進行日常管理。

2 生態系統健康評價

2.1 定量評價

按照《紅樹林濕地健康評價技術規程 》(LY/T 2794—2017), 通過遙感判讀、實地驗證、文獻資料整理、訪問附近群眾和知情者以及實地抽樣調查等方法,對花場灣紅樹林分布區內生物群落與結構、水土環境、外部威脅與干擾和生物安全等4個評價要素18個評價指標的現狀進行詳細調查,依據調查數據,對評價指標進行賦值,計算其健康指數(FEHI),詳見表1[4]。經計算,花場灣紅樹林生態健康評估分值為3.7203。符合紅樹林生態健康等級評定標準中“亞健康狀態”。

2.2 綜合評價

1)生物群落與結構。該區域分布有紅樹林群落、半紅樹林群落31個,紅樹林群落以欖李群落、桐花樹群落、白骨壤群落、紅海欖群落以及秋茄+桐花樹群落最典型;半紅樹林群落主要有黃瑾群落;非紅樹林群落主要有水竹群落、莎草群落。樹種組成以灌木和小喬木為主,郁閉度較高,生長狀況良好,處于演替中前期,為花場灣紅樹林生態系統健康發展建立了良好的本底條件。但該區域因90年代初期圍墾養殖,導致紅樹林周邊路網、圍堤縱橫,周邊人類活動頻繁,紅樹林斑塊呈現出碎片化,顯見高大喬木,區域內未受明顯人為干擾的紅樹林面積僅占14.49%,鳥類、陸棲底棲動物種類與數量在該區域近10年來雖然基本保持穩定,但與直線距離僅60km的海南東寨港分布的鳥類、陸棲底棲動物等在種類與數量上均明顯偏低。說明該區域在生物群落與結構上尚具有較大的培育空間。

表1 生態系統健康評價因子現狀及得分綜合評價層及權重評價指標及權重調查結果賦值評估分值自然度W110.084 1區域內天然且未受明顯人為干擾的紅樹林面積僅占紅樹林總面積的14.49%20.168 2生態序列完整性W120.012 6分布有紅樹林群落、半紅樹林群落31個,形成桐花樹+秋茄、桐花樹、欖李—紅海欖等紅樹植物演替系列,處于演替中前期20.050 4幼樹中優勢種比例W130.063 1幼樹以低潮帶先鋒植物白骨壤為主,幼樹中優勢種比例約占30%。20.126 2生物群落與結構W10.521 7郁閉度W140.151 5郁閉度為0.730.454 5植物多樣性W150.109 4真紅樹植物共12種50.547 0鳥類多樣性W160.037 9有鳥類10目24科53種,近10年來鳥類數量、種類基本穩定50.189 5底棲動物多樣性W170.063 1有底棲動物66種,隸屬5門7綱,近10年來底棲動物數量、種類基本穩定50.315 5土壤鹽度W210.153 3土壤鹽度處于20‰^22‰50.766 5水土環境W20.260 9水質污染綜合指數W220.080 1花場灣水土環境主要受養殖、村莊等影響,在臨近河口、村莊、養殖塘等區域局部存在輕度污染。30.240 3營養狀態質量指數W230.027 5處于輕度營養狀態40.110 0

續表1 生態系統健康評價因子現狀及得分綜合評價層及權重評價指標及權重調查結果賦值評估分值濕地退化率W310.021 0紅樹林退化面積103.983 1 hm2,占花場灣紅樹林面積的31.41%30.105 0濕地開墾率W320.043 1約40%的紅樹林小班存在有塘堤包圍,導致自然潮汐通道不暢,部分紅樹林生長狀態較差,紅樹林退化20.043 1外部威脅與干擾W30.130 4游客量W330.009 3訪問附近群眾和知情者,區域內平均游客量<100人/hm2·a40.037 2海堤建設率W340.057 1海堤約3 500 m,海堤建設率低于20%40.228 4外來入侵種種類W410.005 7主要有薇甘菊、馬占相思、南美蟛蜞菊3種20.017 1外來種入侵面積W420.055 3入侵面積占紅樹林總面積小于10%40.221 2生物安全W40.087 0病蟲害種類W430.005 7未發現有病蟲害50.028 5病蟲害為害面積W440.020 3未發現病蟲害50.101 5綜合得分3.720 3

2)水土環境?;▓鰹乘镰h境處于整體良好,局部惡化階段。主要表現在:一是受生產生活污水排放的影響,在臨近河口、村莊、養殖塘等區域存在局部水體富營養化;二是受圍墾養殖影響,部分紅樹林斑塊內自然潮汐通道不暢;三是隨著花場灣沿岸養殖業的迅猛發展,潟湖口門處潮汐汊道不斷淤積,造成花場灣內潟湖水體交換能力下降[8],水體環境的不穩定給花場灣紅樹林構成潛在危險。

3)外部威脅與干擾。從表1可知,花場灣紅樹林現階段濕地退化率、海堤建設率、游客量等對紅樹林生態系統健康造成的威脅與干擾尚不大,其主要威脅是濕地開墾率。其一,周邊社區居民的環境教育相對薄弱,技能獲取有限,花場灣在紅樹林資源利用方面還是以圍墾養殖為主,經統計,處于半廢棄狀態的養殖塘面積就達191.7hm2,正常養殖的適宜紅樹林生長的宜林低位養殖塘約600hm2,是紅樹林面積的2倍多;其二,花場灣良好的區位優勢和自然條件,成為旅游產業、城鎮化建設的熱土,紅樹林周邊分布有建設用地約300hm2,紅樹林外圍城鎮建設,以及未來隨著人口的增長,勢必對其邊緣紅樹林的保護形成直接威脅;其三,保護管理體系不健全,該區域雖在1995年已建立縣級自然保護區,但存在保護范圍不全,縣級自然保護區面積僅占該區域紅樹林總面積的45.17%,范圍不清,功能區劃不明,管理機構不健全,界碑界樁及管護牌等保護管理設施不完善,基礎性的監測巡護設施缺乏等問題,導致不同部門在空間管控上各行其是、各取所需,作為林業主管部門,責權重點僅限制在對紅樹林林木的保護與管理,區域空間管控缺乏系統性,對外部威脅和干擾因素難以管控。

4)生物安全。生物安全主要威脅是外來入侵物種,其外來入侵物種主要為薇甘菊,面積雖不大,但呈現快速漫延之勢,不少退化的紅樹林區域以及適宜恢復為本土紅樹林的灘涂均被侵占。另外,該區域三葉魚藤分布廣泛,三葉魚藤雖不屬外來入侵物種,但受三葉魚藤覆蓋的紅樹林面積占紅樹林總面積7.4%,成為影響該區域紅樹林生物安全的因子之一。

2.3 評價結果

花場灣紅樹林生態系統總體上尚處于“亞健康狀況”。從生物群落與結構、水土環境、外部威脅與干擾和生物安全等4個評價要素來看,4個評價要素都存在有一定的健康風險,主要形成原因:一是紅樹林生態保護紅線空間范圍不明,資源屬性不清,保護與監管不到位,職權責不清;二是人類活動頻繁,存在魚蝦塘養殖、開發建設、居民生產生活、旅游等多重空間的威脅,管控難;三是環境教育相對薄弱,技能獲取有限,產業單一。如不加以管控,勢必會給花場灣紅樹林資源造成不可預見的影響。

3 保護策略

3.1 加強內部管控,做好紅樹林資源的精準管理

做好紅樹林資源的精準管理,首先是要做好摸底調查,對區域的紅樹林位置、面積、起源、優勢樹種、群落類型、郁閉度、平均樹高、自然度、生長狀況、林種、土地所有權、主要威脅因素、保護管理現狀以及周邊適宜紅樹林生長的魚蝦養殖塘位置、面積、權屬、養殖狀況、生態影響、退塘還紅意愿等進行詳實調查[9],逐塊登記造冊、建卡存檔,建立紅樹林及宜林地資源本底數據庫,為紅樹林資源的保護管理、培育、修復提供科學依據和數據支撐。其次,根據摸底調查情況,按照“分析問題、提出對策、落實行動”的技術路線以及生態優先與近自然發展、保持生態系統完整性、紅樹林斑塊連續的建設思路,根據各斑塊不同威脅因素,實施分類實策,從禁、管、治、造等多方面,完善紅樹林資源保護管理、培育修復等工作。保護管理上,要明確紅樹林資源保護管理機構,實施勘界立碑,明確紅樹林生態保護紅線空間管護范圍,通過林長制、巡護制,明確縣、鄉、村、斑塊等各級責任人員,并設立各斑塊保護管理責任公示牌等;培育修復上,有計劃開展紅樹林生物群落與結構培育工程、受損紅樹林修復工程、紅樹林內自然潮汐通道連通工程、退塘還紅工程、有害生物監測與清理工程、防護隔離林帶建設等,維護紅樹林生態系統原真性、完整性,不斷擴大紅樹林面積,恢復紅樹林生態自然狀態,發揮紅樹林生態整體功能。

3.2 統籌外部空間,設置紅樹林生態系統健康閾值

紅樹林生態系統與水域、河流、人為活動、周邊居民生產生活均息息相關,要實現紅樹林生態系統健康發展,統籌區域空間管控,是對花場灣紅樹林濕地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實現有效保護和高效管理的重要任務。通過對影響紅樹林生態系統健康的因子設置閾值,制定周邊空間管控制度與目標,如對周邊建設用地空間、周邊環境指標、周邊農業生產空間、水域、旅游等嚴格按著設置的閾值實施管控和實時監測,落實各職能部門管護責任與管理職權,做好相關保護管理工作,實施層次管理。

3.3 科學指引,培育以紅樹林為依托的生態產業

紅樹林濕地生態系統,有其獨特的生態特征,在生態與利用價值上都具有多重性,要妥善處理紅樹林保護與周邊經濟發展、群眾生產的關系,建立人地和諧的生態系統,首先要以科教為先,科教不僅是宣傳如何保護紅樹林,更要從如何可持續利用上,針對不同人群,多角度、多方式,廣泛宣傳國內外一些紅樹林可持續利用的典型案例,指引人民科學利用紅樹林資源,遏制殺雞取卵式的利用方式。其次,在科教的指引下,要結合地方實際,通過政策支撐,從生態養殖、退養還紅、生態旅游、環境教育等方面制定幫扶鼓勵政策,培育以紅樹林為依托的生態產業反哺沿海居民,促進紅樹林資源的重建和恢復。如一方面可建立紅樹林生態養殖技術幫扶基金,幫助扶持養殖戶對傳統蝦塘實施生態改造與產業提升,探索紅樹林種植+養殖耦合系統、多品種生態混養、濕地集約化養殖等組合生產模式[10],推進紅樹林生態養殖與休閑漁業產業的發展,有效消除養殖污染和增加紅樹林面積。另一方面可把退養還林、沿海居民轉崗就業等與周邊服務設施用地或其他建設用地供給進行捆綁,能把紅樹林面積增長、質量提升與周邊產業轉型發展相結合,有條件的在紅樹林周邊發展生態旅游、環境教育、旅游小鎮等項目建設。

4 結語

《紅樹林濕地健康評價技術規程》為紅樹林濕地生態系統健康評價建立了統一適用的指標體系,能較好的對區域紅樹林濕地生態系統健康狀況做出較為客觀的判斷,但由于紅樹林所處環境多為沿海河口、港灣區域,其水土環境、外部威脅和干擾、生物安全等均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尤其是保護地外的紅樹林,外圍環境變化更具有突發性和不可預見性。因此,為區域紅樹林建立一個長期的、固定的保護管理機制,實施內外空間統籌管控,做好紅樹林可持續利用上的科

學指引和政策保障,是保障紅樹林濕地健康發展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猜你喜歡
紅樹林群落養殖
青山綠水 健康養殖
江埡庫區魚類群落組成和資源量評估
開發林下養殖吃上瓢雞“產業飯”
藏著寶藏的紅樹林
紅螯螯蝦的養殖技術
大學生牙齦炎齦上菌斑的微生物群落
喀斯特峰叢洼地小流域不同群落凋落物分解動態及養分釋放
黃顙魚養殖,不變不通
合成微生物群落在發酵食品中的應用研究
海岸衛士——紅樹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